关于王安石苏轼司马迁君子之交的广州高考作文题目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在座的各位谈一谈,何为真正宽广的胸襟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便给出了我们。同处于北宋时期的三大才子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的政治抱负各不相同,甚至说是形同陌路。但他们私下并不因此心生嫌隙,甚至相约同游,尽论学术。我想,能有如此之胸襟,世间还有什么困难呢?
宽广的胸襟,是虽有不合,我们仍同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是否会因为某些不愉快的小瞬间而与同学产生矛盾呢?我想大多数的同学的答案是点头。此时,我们应该有宽广的胸襟,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志向。在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的路上,这些小小的不愉快怎么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呢?放下那些矛盾,做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我想,这便是宽广的胸襟。宽广的胸襟,是懂得换位思考,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古语云:“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总是活在自我骄傲的世界里的人,是没有宽广的胸襟的。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分歧固然很大,但两人都很欣赏彼此的文采。司马光还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出甚多。”这便是宽广的胸襟,他们能看到彼此身上的发光点。而同学们是否也看到了彼此身上的发光点呢?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我们之间的联系使我们变得不再孤单,我们应以宽广的胸襟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宽广的胸襟,是历经沧桑之后,仍保有一颗积极而乐观的心。苏轼因激烈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让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次被贬,历经沧桑。后人将苏轼的一生幽默地概括为“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终其一生,流亡多地,却在暮年之际,仍可去拜访已退居多年的王安石。两人相谈甚欢,同游胜迹,尽论文章学术,这两人宽广的胸襟使彼此的暮年岁月开出了一朵绚丽的花,这是因为他们
都有一颗乐观积极,鲜活跳动着的心脏。
人生征途漫漫,我们应要有一个宽广的胸襟,有海纳百川的气概。成为那只“天高任鸟飞”的鸟儿,也成为那只”海阔凭鱼跃”的鱼儿。几千年后的今日,几千年后的我们,应学习古人那种宽广的胸襟!
让我们都成为一个海纳百川,宽广无垠的人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