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题

来源:九壹网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资料

2.1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

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日食:太阳 月球 地球; 月食:月球 太阳 地球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m/s=3×10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2.2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8

5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2.3、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凭,则光凭上不能 接受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⑥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太厚,会看到两个像。 ⑦玻璃板没有放正,倾斜放置,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不容易找到像。 ⑧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做效果好。

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鸟);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

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4、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5、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

①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②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电筒的反光罩) 2.4光的折射 ㈠、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海市蜃楼)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㈡、光的折射定律(看笔记)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㈢、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5、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3.红外线的特征及实际应用: 测体温、夜视、取暖等。

4.紫外线的特征实际应用以及危害:荧光效应、验钞、杀菌消毒等。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3、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 )

A.9:30 B. 2: 30 C. 6:15 D. 12:15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5.小宝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

A. 比他大的实像

B. 比他小的实像 C. 比他小的虚像 D. 与他等大的虚像

6.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7.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水中的筷子变弯——光的直线传播 B.日食的形成——镜面反射

C.黑板反光——光的折射 D.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漫反射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9、太阳、月亮、烛焰,其中是光源的是 ( )

A.只有太阳、烛焰 B.只有太阳 C.只有太阳、月亮 D.三个都是

10、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则它看到的像是乙图中的( )

11.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2.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

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靠*面镜,且大小不变 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靠*面镜,且越来越大 13.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侧 14.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5、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柳树的倒影 C.阳光下树木的影 D.插入水中的筷,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16、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17.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17.一束光线以30°角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100 ° B.120° C.140° D.160° 18.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9、身高1.6m的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 的 现象形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她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走近2s时,像到她的距离是 m,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m。

20、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 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

21、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 、 、 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21.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则传播速度为 m/s,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 22.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5°,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____。

23.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____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湖面上桥的__像(选填“实”或

“虚”)。岸边的人看到湖水中的云和鱼,分别属于光的 和 现象。 24.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不同。

25、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 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三.作图题:

1.如图1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清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报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2中画出物休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3.如图3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4、空气中有一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

折射后经过点P。请你在图7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1.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 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

A

B

第1题图 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

大小_______。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______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 样的不便影响?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