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思路

来源:九壹网


《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思路

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们是怎么设计作业的呢?大都不用自己设计,有现成的练习册、试题、习字册、课课练。自己布置无非是抄抄写写,针对考试要点去做点练习。其实这样的作业也需要改革,作业作为育人的一个途径,不能是对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备品德、关键能力、价值观念)。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要遵循这样的思路:

一是了解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好作业的前提。在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前,教师要充分解读国家政策,把握作业的基本要求,提高理性认识。

二是转变作业观念,加强对作业的认识。作业的基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是整体看待作业问题,优化作业全过程。作业是教学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在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教学评一体华。

四是作业设计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 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提升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作业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诊断结果,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是创新作业批改、反馈形式。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激励性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使用个性化印章盖章等,这样用新颖时尚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认同感。

那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呢?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始终铭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素养为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点,抓住重点和难点,使作业尽量与课上知识点对应。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在降低作业数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控好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在课堂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作业质量和教学质量增效。

我们可以通过深挖教材、链接生活、关注热点、整合资源等措施来精心设置行为作业,帮助学生找到提升道德素养的途径,进而达到让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质,并成为持久的道德行为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