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来源:九壹网


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近几年,每到夏季,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陆城市,全国许许多多的大中小城市都会发生程度不一的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害,且这种灾害正呈现越来越大之势,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标签: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经济

一、城市规划不合理

现在的城市大都是在原来小城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一般都建在河流的旁边,有河道作为饮用水和污水明排设施作为支撑,也就是因河而建、因河而排的多。而原来的河道又有许多的支叉作为来水补充和排水沟,也就形成自然的排水管线,城市规划也就因势利导的进行,缺乏长远规划意识和长期规划的能力。很少有城市像巴黎、东京的地下排水管道那样(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将城市的雨水、污水管道统称为排水管道,虽然许多城市要求雨水、污水分离,但是,目前许多的城市或者城市的许多地方仍然是不分的,即使分离的,最终也会由统一的一条或者数条排水管道向城市外排水),可以行船,也没有像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坚固高大的地下排水管线那样,历经百年而依然完好实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呈同心圆式(北京人称为摊大饼式)或者一边倒式向外扩展,城市规划根据与此城市密切交往的其他城市的发展状况或者城市需要的资源、经济发展以及交通便利条件而呈现出不同的方向性,违背了水流的自然方向。

二、城市“增长”太快,许多基础设施来不及整改,留下隐患

由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许多城市的面积增长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而原来用于行洪、排涝的河道、池塘、湿地,已经被城市用地挤占,或者河道、池塘底面因不断的淤积而抬高,或者因河道变窄等原因,导致无法行洪或者行洪能力减弱,1998年长江洪水危及沿江几大城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原来向池塘排水的管道或者从中穿过,或者转弯抹角后改到其他地方,人为延长了排水管道的长度,实际也是为排水设置了障碍,使得流速减小,造成淤塞。

三、各类施工和建筑随意性大,导致排水沟被堵塞或者改道

近几年大量建筑物的施工、修理、拆建,包括修建地铁等设施,造成大量的城市建筑废弃物随意丢弃,有的建筑物附近的地下排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还存在大量的马路随意刨开又填埋、道路扩建工程、各类管、线、缆的施工单位随意开挖和填埋城市地面现象,这些行为随时都会与排水管道形成交叉,破坏地下排水管道的形状和走向,甚至有些管线和电缆直接在排水管道中间拦腰穿过,影响

排水效果,严重的会直接堵塞水流。

城市道路新建或者修理的过程一般是先将排水管沟开挖好后预先埋设水泥管,在地上需要排水的部位留下开口,由管道安装工人用砖块先砌好预留的地漏,等到基本与设计的路面持平后停止施工,然后由筑路人员开始路面施工。路面施工中要进行多层碾压,随后进行混凝土或者沥青铺设、路沿石和人行道铺设等工程,最后再进行绿化种植,这样大量的废弃混凝土、沥青、砖石和泥土等就被丢入未盖好的地漏处。等到地漏施工时,如果把关不严,又会有许多的杂物弃入排水管道中,由于存在多個不同的建筑施工主体,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监督管理不力的话,会造成大量的施工垃圾直接进入地下沟渠。实际上,在路面正式使用后,路边整条排水沟的排水量也就剩下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左右了。

由于管理者缺位或者不负责任,在排水管道的安装、维修过程中,许多的排水管道因为埋在地下,没有人检查,施工单位以次充好,结果埋入地下后不久就因地面重力作用导致管道破碎、地面塌陷,堵塞排水管,影响了排水。具体事件可以看看许多城市的自来水供应管道破坏的相关报道。另外,排水管道埋藏不够标准,距离地表较近,容易受到上部各种外力的损坏,轻则压塌,重则压断,污水外溢。而工作人员在维修时,往往只是简单的更换表面盖板或者损坏的管道,对于落入其中的杂物没有清理,甚至将剩余的杂物也倾倒其中,形成管沟淤塞。加上许多排水管道过细,弯曲多,遇到杂物就会堵塞,根本起不到排水的作用。

许多建筑排水在接入主管道时由于清理不好,接头处过于随意,或者未完全对接好,或者接头处留下大量污泥未清理,内部不平滑,影响水流速度,还会钩住杂物,形成大量沉积物,淤塞排水管道。

城市路旁边的植被绿化和人行道路面铺装或者修理,本来是好事,但是在绿化或者铺装的同时,许多铺装时的水泥、沙石、树木自带泥土、或者人工开挖树坑的泥土都被带入路旁边的污水井盖,完工后的杂物也会被扫入地漏处,最终进入地下污水管道。

四、城市生活影响

现在城市已经看不到土质地面,除了沥青、水泥地就是草地,如果把湿地和湖泊比作城市的肺的话,供水管网可以比作城市的动脉血管,那么草地和土质地面可以比作城市的毛细血管。而当今湖泊、草地和土地占城市地面的面积比例很小,且已经被人踩踏的结结实实,不足以吸纳涵养水份了,也就是城市已经没有回流造血的功能了。所以,城市只要一下雨,所有的水流几乎在最短时间内就汇集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由高到低,拼命的冲向城市中的任何低洼地带、排水管网,形成城市洪水。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大量利用煤炭作为生活的能源供应,而煤炭燃烧后剩余的煤灰则随意倾倒,许多人将之弃之地漏处。有人将家庭生活垃圾经粉碎后直接排入下水道(电视上还曾经介绍过这种“新型产品”,说它改变了人们倒垃圾的方式,解除了人们的“烦恼”),随意丢弃的垃圾冲入排水管道。前些年城市上空漂

浮的大量白色垃圾,如果沾上泥土或者油污,就会在地面暂时附着,遇到水流的冲刷或者遇到低洼处,就会落入其中,最终会被冲进排水管道。

城市各类企业、饭店、路边小吃摊将各种废油、烧烤的小木棍、塑料制品、纸制品等随意丢弃、或者排入污水沟,导致污水流速减慢,甚至堵塞管道。

清扫工人在清扫垃圾时,有的因为清理不及时,将清扫后的杂物随意放置在路边,被车辆行驶后又碾压或随风、雨水被冲入污水管道。更有甚者,个别清扫人员竟然将杂物直接扫入地漏处,让其落入排水管道。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而洗车业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城市中大量的洗车行都是在城市的道路边,或者邻近道路的院落中,冲洗车辆的泥污被大量冲入到排水管道内,这种泥污只有在强水流冲击下才流动,水流稍一减缓,马上便形成结块状,淤塞在排水管道内。

五、自然原因的影响

目前的楼房越建越高,雨水强度大,下雨集中时间短,集中冲下来的水压力大,加上地面平整,雨水流速快,致使地面的许多杂物都被顺水冲入排水管道。此外,由于城市上空的粉尘太多,一下雨就会形成泥污,顺水注入排水管道。

城市的许多街道高低弯曲,导致水流对地上杂物的冲涮作用也各不相同,在许多地点的冲涮力度非常大,可以将较大的石块、树枝等冲入排水管道中,虽然水流对杂物有冲涮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阻挡物的存在、管道的沉降等原因,许多管道内部可以流水的截面积可能已经不足管道总面积的50%,已经逐渐失去大流量排水的功用。

另外,由于排水管道的不均匀自然沉降,形成U型管状态或者成为麻花状,导致污泥、杂物下沉堵塞管道,而污泥的流动状态差,时间一长,就沉淀堵塞住了整个管道,迫使水流弃地下而走表面。这也是许多城市一下雨就“水漫金山”的主要原因。

本人认为,要解决城市的洪涝灾害,不能用传统的疏导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河流治理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而应当采用“深挖洞、广设坑、U型槽、勤清理”的方式。

为了能够说明白,我将城市的排水管道分为主要排水管道、次管道、毛细管道三种。

一、“深挖洞”就是对城市排水重新规划,对主要的排水管道进行彻底改变,将主要排水管道加大直径,其深度要低于次管道的下表面,确保次管道内的所有水流都能够排入主管道。最好能够修筑人可以行走甚至可以行船的主管道,这样可能保证在水流不畅時进行除泥保畅。主管道上面禁止设立地漏。

二、“广设坑”就是在次管道与主管道接口部位修建大型的沉降池。沉降池的

底面要低于主管道的底部位置,能够保证泥沙等杂物在其中沉降、淤积,要便于以后挖掘机伸入挖取泥污,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主要管道中泥沙的沉积。在毛细管道与次管道的接口处也要建设“沉降坑”,以阻挡泥沙等杂物进入主次管道。

三、“U型槽”就是所有的地漏口不要直接建在次管道和毛细管道上面,要有一段平行于管道的距离,在中间设立小型的沉降槽,类似U型排水管方式,使地漏中的水先沉积泥沙后再排入次管道或毛细管道。这样即使地漏被损坏也不会有杂物落入排水管道中。

四、“勤清理”就是对主管道以及各种沉降坑、槽中的杂物定期进行清理,扫除排水障碍,促进水流快速流动。

五、所有城市人员都要树立“城市是我家,都来爱护它”的意识,不论是城市的高层管理者,城管部门的管理者,城市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如建筑工人、清扫工人等),还是城市的使用者(如外来务工人员,等等),都要把城市当作自己生存、生活、乃至终生的家。

城市的各级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尽职尽责,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的未来,而不是朝令夕改;城市的监管者也要做到制度严格,执行到位,对于涉及管道的任何铺设、修理、建设都要认真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给排水留下终生隐患。要像照看我们自己的肠胃一样管理排水管道,对于任何道路、地面的修理等要在审批的同时加强监管,防止任何杂物落入排水管道中;城市的建设、维护者也要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毕竟城市的排水不畅对任何人的出行都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只有大家都努力的善待它,城市才会给我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