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评 论・ 论基础教育与人的发展 杨高全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数理系副教授) 一、对“人的发展”的理解 何谓“人的发展”?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 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运用 不同的方法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的说来,可以把 “人的发展”理解为两个方面: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 作为类的人的发展。而所谓个体的人的发展过程,实 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成长过程。它叉包括: 基本需要的满足、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三个层次。 1.基本需要的满足。美国学者马斯洛认为,人有 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认为, 这五种需要基本上涵盖了人的生命活动的全部要求。 它们由低级向高级递次推进,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获 得满足以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2.素质的提高。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相对稳定的身 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素质主要包 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 质等。人的素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发展以 巨大的影响。只有着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七 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参与礼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 力和智力以及体力的支持。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必将使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更加和谐,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3.潜能的发挥。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体, 其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 潜能,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这种潜能指的是一方 面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即自然人本身蕴涵的肉体、精神 的力量;另一方面,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即社会人在改 造世界的活动中造就的生理、心理特质。 在这_一个层次中,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发展的 基础,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发展的关键,潜能的发挥是 人的发展的目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发 挥出人的潜能,也才能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本质的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长 期以来,虽然教育界对教育本质的表述是不一致的, 但人们对教育的特定功能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 教育具有按照社会要求培养、造就人的功能。正因为 教育涉及到社会和个人,所以就有宏观教育和微观教 育之分。宏观教育涉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的重点是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功能;微观教 育涉及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主要研究教育对人的发 展有何影响,以及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从教 育的概念亦即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出发,教育还可分 为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广义教育是指社会存在的一 切教育,对个人而言,人从生到死的全部感知的总和, 包括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都 是广义教育的结果。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其特点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学中 的教育是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以一 定的组织形式,以特定的资料为媒体,有计划、系统 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其身心得到发展,把受教 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即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人的自我完善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三 基础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既是国家规定 每一个公民所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时期,又是学生人 生奠基和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笔者认为,它对 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个层次上,即具有使 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和身体等方面 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功能,不仅如此,它的影响将 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影响 就思想道德素质而言,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能从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 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规 范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 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以及不断追求新知和实事 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生,刚刚踏上人生之 路,学会做人是他们头等重要的任务。形成怎样的道 德品质。将会影响他们一生做怎样的人。 《学记》中 指出: “禁于未发谓之豫,当其可之谓时”, “发然后 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大 意是说,教育要适时进行,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毛 n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哆‘ 盎 毒,埔・ ●2006年第3期下半月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陈光磊 (菏泽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 二、心理问题的病理化倾向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对待,更有甚 有人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是必 者还作为一门课来考试。试想,在众多的考试面前, 须彻底矫治、矫正的问题,必须随时解决而不能存在 我ffj的学生还有多少兴趣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与治 理论?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考试的课程,那么 疗。实际上。这种看法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病理化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自己宣布了失败。 因 了。 是我们中小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已经够大的了.本来 心理健康有小同的水平,黄希庭认为大致有三个 应该减轻负担,缓解焦虑,但调节紧张的课程反而增 层次:一是心理疾病与障碍;二是心理适应,即顺应 加了学生的考试负担,这不是自己宣布了自己的失败 周围环境,消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的内部平衡状 么? 态,无持久的内心冲突;i是健全人格,是高水平的 运用心理规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表现。健全人格者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世界、 ■ 规律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应用到中小学生的现实生 他人、现在和未来、困难与挫折,是一个自立、自信、 活,是一种具体的运用,是一种生活实践,是一种生 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活态度。是埘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如果不能把握心理 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心理适应与健全 健康教育活的灵魂,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那 人格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心理适应是人生的必然, 样既不是我们的出发点,电不是我们的目的 . 也是中小学生的权力,因此,中小学生在适应过程中 病成彤了再施以教育,效果就差了,青少年良好的品 应用知识或信息壳,则变化较快.容易淘汰。”这就是 德要从小就抓,他们将因此终生受益;不良品德的苗 说,所谓“知识爆炸”,是属于信息壳的那些应用知 头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将终生受其祸害。这 识,而不是信息核。在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知 是品德形成的规律所要求的。我国古老的教育思想中 识的更新足必然的。但是,对于知识核心的那部分基 早就总结出了这一点。因此,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是 础知识的掌握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知识是进…步 关系到他们一生发展的大事。 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阶梯,也是自学成才的“原始资 2.对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影响 本”。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向学生传授这些 就科学文化索质而言,主要是指使学生通过学习 最基本的、龊核心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对个人未 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起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掌握适台个体特点的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习惯, 3.对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 具有动手、动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获取新 心理方面的素质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指学 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一般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 传统上,人们把人类科学知识分为两大部分,即 理过程的健康发展,另一部分是指在一般心理过程中 摹本知识和应用知识。原苏联教育家马尔库舍维奇从 所表现l叶J来的具有强烈个性特征和较为稳定的心理倾 信息概念出发,分别将它们称为“信息核”和“信息 j旬,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信念、性格、气质 壳”。按照他的理论,基础教育阶段学牛学习的大部分 等的健康发展。身体方面的素质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 是“信息核”的内容,具有长效性、稳定性。“科学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是学生承担社会 地说,基础知识或信息核是由其内部的基本原理和要 主义现代化建设f 作的基础,而基础教育能够使每个 素构成的,它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基本的和永 学生从小掌握并养成适合自己运动特点的体育锻炼技 恒的真理和规律,这部分知识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可 能和习惯。具有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能力,同时提 能陈旧过时。而反映一个时代技术、生产现状的实际 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