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来源:九壹网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6雪

●作业导航

1.理解全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关键语句,品味文章内涵;

3.体会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磬口(qìnɡ) .

脂粉奁(lián) .

B.模样(mó) .

胭脂(yīn) .

C.朔方(shuò) .

旷野(kuànɡ) .

D.凛冽(lǐn) .

眷念(juàn)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

B.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C.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至极了。

D.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

(2)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 ..

(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C.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D.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

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1)文中哪几个字能准确概括江南雪的特质?

(2)用自己的话概括北方的雪的性格。

6.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8.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______觉得细腻,______觉得清闲,潜意识下______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______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______无论在什么地方,______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9.给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属于_________描写,描写了_______季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对下列几个句子中,描写幽静的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④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A.①和②相似,③和④相似 B.①和③相似,②和④相似

C.①和④相似,②和③相似 D.①②③④都相似

12.北国的秋有何特点?试找出突出这些特点的句子。

★试一试

13.根据文意,填入恰当的比喻句,并使之完整。

是呀!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生辉灿烂的,它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霞,灿烂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因而它才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múyān)

2.A(释)3.略4.C

5.(1)滋润美艳。

(2)独立不羁,昂扬向上。

6.从上下文看似乎不需转折,却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

7.“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江南的雨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

8.对比;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未经磨炼,不能保持长久;而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的境遇下奋力抗争,这正是作者的精神的体现。

(二)9.既又并且因为所以都

10.景物秋槐树的落蕊蝉声

11.C(①④是以动衬静,②③是写静)

12.清静、悲凉。第二问略。

13.晚年收藏了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庄重深沉含蓄灿烂(意思接近即可)

7雷电颂

●作业导航

1.领悟抒情主人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修辞手法;

3.体验悲壮、慷慨、激昂的语言的感染力。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颈.项(jǐnɡ) B.睥.

睨(pìnì)

C.劈.

开(pì) D.忏.

悔(ch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脚镣.

(liào) 稽.

首(qí)

鞭挞.

(dà) 虐.

待(nüè)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

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4.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5~8题。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

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5.本文段大量运用修辞格,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6.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7.结合课本第68页关于《屈原》第五幕的简介进行联想和想象描写屈原吟咏《雷电

颂》时的环境。

8.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

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天上的街市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写于20年代初期)

9.诗中加点的“是”可有可无吗?试分析。

10.请给最后一节划分节奏。

11.(1)“闲游”和“来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朵”换成“颗”行不行为什么

12.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天上的街市的景物时,语气_________,从_______一词可

以看出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合理吗?

14.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15.试比较《雷电颂》和《天上的街市》在抒情方式上的区别。

★试一试

16.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提示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的自然规律,这就是。(用自己的话说)

参考答案:

一、1.C(pītà)2.B(丝骋)

3.(1)拟人、呼告、排比

(2)比喻

(3)反复、排比

(4)排比、反问

4.早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郭沫若旗手诗人历史学家《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5.“风,你咆哮吧!咆哮吧!”运用拟人、呼告歌颂了风。“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运用呼告、反问、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些修辞格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爱憎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6.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7.答案要点:①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②郑詹尹准备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③东皇太一庙神像林立,阴森恐怖;④雷电交加,狂风大作;⑤屈原的肉体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光明与黑暗在殊死搏斗。

8.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怒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9.不是;它起着凑足音节的作用,使语句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赞赏的口吻。

10.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1.(1)不能。“来往”是牛郎织女过天河相见。在天街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2)不行。“朵”说明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12.极其肯定“定然”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13.牛郎织女解放了,生活自由幸福。诗人想象合理,因为诗人依星象来想象,银河淡淡的,浅浅的,也不甚宽广。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黑暗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

14.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

15.《天上的街市》通过联想和想象含蓄、婉转地抒发感情,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自由的向往。《雷电颂》直接表达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通过拟人、呼告、排比、反复把积聚内心的情感激流喷泻出来。

16.略

8短文两篇

●作业导航

1.领悟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深意;

2.理解文中的神话传说的用意;

3.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旸谷(yánɡ) .

浸润(jìn) .

B.皓月(hào) .

C.一撮灰(zuǒ)

姮娥(hénɡ)

露台(lù)

D.瞬间(shùn) .

夸父(fǔ) .

2.辨字组词。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当代着名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4~8题。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

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4.“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5.《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6.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7.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8.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枯枝与鲜花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

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9.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

10.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11.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枯树和柔藤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12.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

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试一试

13.月给巴金带来的感受是冰冷。试写出三个古人有关“冷月”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一、1.C(cuō)2.略

3.芾甘文学《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龙·虎·狗》

4.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作者的理想人格。

6.①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飞蛾、夸父不惜牺牲自己,这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②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7.夸父、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夸父追求光和热,嫦娥要改变冰冷的月光。他们代表着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

望和信念。

8.热情洋溢,坚韧向上。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二、9.(1)落叶时节繁花满枝。

(2)枯枝与牵牛花(柔藤)复活。

10.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簪上枯树头顶,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在一起。

11.拟人对比相互依存、互相帮助

12.人生只有彼此信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从原文出发,合理即可)

13.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9海燕

●作业导航

1.了解海燕的形象,学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使用;

3.了解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胆怯(qiè) .

怒吼(hǒu) .

B.蜿蜒(wān) ..

C.火焰(yán)

飞翔(xiánɡ) ..

呻吟(yīn)

D.悬崖(yá) .

深渊(yuān) .

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狂风把这些大块的蜚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B.它从雷声的振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C.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D.狂风吼叫……雷声哄响……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1)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4.《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着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5~9题。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①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

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②

5.“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8.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编一段“海燕”和“海鸥”的对话,注意反映出各自的性格。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海燕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着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怠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

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的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原文较长,有删节郑振铎1927年作)

10.仔细阅读全文,(1)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

(2)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背景是怎样的?

11.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2.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抒情描写,一在中间,一在结尾,其作用是:

(1)中间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试一试

14.请举一例说说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参考答案:

一、1.C(yànyín)

2.C(A.翡;B.震;D.轰)

3.(1)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2)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4.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俄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反革命的黑暗势力,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6.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7.动词“抱”“摔”,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抓住”“熄灭”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

8.①用反复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

②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9.略

二、10.(1)伶俐可爱、隽逸从容。

(2)隽妙无比的春之图、绝美的海天。

11.这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

12.(1)直抒思乡之情,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

(2)加深思乡之情的寄托,收束全文。

13.作者既赞美了故乡的小燕子,又赞美了大海上的小燕子,更以海燕反衬故乡的小燕子,烘托乡情。

14.略

10组歌

●作业导航

1.体会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3.领悟关键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生性执拗(niù),急躁。 .

B.我要用自己的津(jīnɡ)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zhì)热。 ..

C.潮水涨(zhǎnɡ)来时,我拥抱着它。 .

D.我陪伴他长吁(xū)短叹。 .

2.辨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璀璨:

镶嵌: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拟人)

B.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排比、拟人)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比喻、拟人)

D.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5.仿句。

例句: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6.纪伯伦,_________(国别)诗人,画家。着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和_______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

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7.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

8.作者借助海浪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在诗人的笔下,海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花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①

我是星辰,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②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③

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④

10.如何理解画线句①②

11.由画线句③看花是人类_________和_________感情的寄托。

12.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13.画线句④有何作用?

14.试从内容上评价《花之歌》。

★试一试

15.仿写,要求写出一定的哲理内涵。

例:花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花是婚礼的冠冕,花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参考答案:

一、1.B(jīnchì)

2.略3.略4.D(反复)5.略

6.黎巴嫩《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泰戈尔

7.我要守护这个世界,我对世间万物拥有满腹的爱情。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有转折、强调意味,使语义更丰富。

8.海浪对海岸一往情深,并守护着人世间种种美好的价值,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情爱。

9.它是海岸的情人,是人世间的守护者。

二、10.①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②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11.纯洁神圣

12.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3.对人类作了一点儿批评。

14.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

15.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