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
王雅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Ξ
《全唐诗》是我国唐代诗歌的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史料价值。该书收录有大量与农业产生和农家生活相关的诗歌(即咏农诗,简称农诗)。这些农诗是研究农史和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全唐诗》卷帙浩繁,农诗散见其中,研究和学习利用起来极为不便,需要索引作为辅助工具。自《全唐诗》刊印以来,为了改善使用的便利性,人们为《全唐诗》编纂了多种索引。本文对《全唐诗》索引的类型、功能、编纂方法、编纂技术进行评介,并对《全唐诗》索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全唐诗》900卷,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奏议纂修,1705年3月康熙皇帝下令刻书,并在扬州专门设置刻书局,两淮盐课监察御史曹寅主持工作。1706年10月初一成书,1707年4月16日清圣祖玄烨亲自撰序并题写书名,因此被称之为《御定全唐诗》。《全唐诗》共收集唐诗48900多首,作者2200多人,(1)为历代唐诗总集之冠。《全唐诗》质量高,容量大,多年来被尊为经典,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科举、宗教、艺术、民俗、世风,
(2)
以及唐代文学和唐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全唐诗》最早的本子,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扬州书局本,共120册。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将其合并为32卷出版。其后多家出版社竞相出版,有的一家出版社还多次出版,因此不断有各种重排重印的新版本《全唐诗》出版,数量很多,如近年来的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版、1999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版、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版、中华书局1999版、1960版、1979重印本、黄山书社1999版、大连出版社1998版、岳麓书社1998版、沈阳出版社1996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版等等,同时有精装本、平装本等,络绎不绝,难计其数。近年来,又有多种光盘版或网络版《全唐诗》在
互联网上出版发行,如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电子版《全唐诗》等。
1.《全唐诗》索引编纂与检索
《全唐诗》容量大,收录作者人数多,诗歌数量大,版本形式杂,检索不方便。为此先后有多种版本的《全唐诗》索引出版。这些索引所据版本不同,面向对象有别,编制技术各异,使用方法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本文试对这些《全唐诗》的索引进行比较研究,为编纂新《全唐诗》索引提供参考。
1.1《全唐诗作者索引》
《全唐诗作者索引》是以中华书局1969年出版1979第2次重印的平装本《全唐诗》为底本编纂的专书索引,由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全唐诗作者索引》的款目格式由“钥号+标目+注文+出处”等索引项构成,钥号是用以对索引进行排序和检索的顺序号码,本索引按作者姓名第一字的四角号码作为钥号进行排序;标目以作者姓名的头字表示;注文以作者姓名表示;出处以作者在底本中的册、卷、页码表示;编有作者姓名参照款目,附有“笔画———四角号码对照”检字表,不熟悉四角号码使用方法的读者可以先从笔画检字表途径查检索引。全书繁体横排版,索引每页分3栏,检字表每页分5栏,连续编页码。
(项目编号:2005DIB6J028)、Ξ本文获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中国农业科技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江苏
()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07SJB870001资助
99
《全唐诗作者索引》是《全唐诗》专书索引中编制较早的一种,虽然索引种类单一,只有作者索引,但却编制了较为详细的作者参见款目,作者姓名的常用名、别名、异名等名称之间有详细的参照。例如①帝王的本姓作为主要款目,对其帝号或庙号列参见款目;②无名字的妇女,以姓氏作为主要款目,将其从属关系列为参见款目;③有岐异的作者互为参照;④姓名相同实不同的作者注明籍贯、职官及从属关系加以区别;⑤提供版本参照,索引出处项以平装本为据,凡例中附有精装本册、页对照表;⑥版头印有本页四角号码起讫标识。这些参照措施,为检索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检字表“七画”中有“豆”姓作者的条目“豆 10108”,3表示以“豆”为标目的索引其四角号码顺序
号为“10108”,按照这个顺序号可检索到相关索引款目。样例如下:
10108 豆
(4)
21豆卢岑(豆卢峰)25/逸中/10204
豆卢峰 见豆卢岑豆卢复
6/203/21233豆卢田 见豆卢回
豆卢回(豆卢田) 22/777/8798豆卢荣
11/347/38853
本样例中的索引款目“豆卢田 见豆卢回 22/777/8798”,表示“豆卢回”是本名,豆卢田是参照名,“22/777/8798”是出处,表示作者豆卢田就是豆卢回,他的诗在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1979重印的平装本《全唐诗》第22册777卷8798页。样例如下:
登乐游原怀古・豆卢回(5)
缅惟汉宣帝。初谓皇曾孙。虽在襁褓中。亦遭巫蛊冤。至哉丙廷尉,感激义弥敦。驰逐莲勺道,出入诸陵门。一朝风云会,竟登天位尊。握符升宝历,负 御华轩。赫奕文物备,葳蕤休瑞繁。卒为中兴主,垂名于后昆。雄图奄已谢,余址空复存。昔为乐游苑,今为狐兔园。朝见牧竖集,夕闻栖鸟喧。萧条灞亭岸,寂寞杜陵原。幂詈野烟起,苍茫岚气昏。二曜屡回薄,四时更凉温。天道尚如此,人理安可论。
(增订简体横排本)1.2《全唐诗作者索引》
(增订简体横排本),是以中华书局1999出版的简体横排本《全唐诗作者索引》《全唐诗》为底本而编制的
专书索引。这是《全唐诗》的第一部简体版专书索引,以下简称《作者索引》。全书简体横排版,索引和检字表都是每页分3栏,连续编页码。
《作者索引》款目格式由“标目+出处”两个索引项构成,结构极为简单;索引以标目笔画顺序排列;标目以《全唐诗》收录诗歌的作者姓名表示,出处以诗歌所在的册、卷、页码表示;有作者姓名参照,无检字表。样例如下:
陆海(孙海)(6) 2/124/1231
这条索引款目表示“,陆海”的诗在《全唐诗》原书第2册第124卷第1231页。括号“()”中的“孙海”是参见项,表示与“陆海”相关人物。按笔画数“孙海”的索引款目在检字表中六画“孙”字下。样例如下:
孙海 见陆海(7)
这是参见索引款目,表示在原书“陆海”部分有关于“孙海”的信息。样例如下:
陆 海一作孙海(8)
陆海,馀庆之孙。有才思,与陈子昂、卢藏用为方外十友。工于五言,为贺知章所赏。性岩峻,不附权要。自省郎出牧潮州。存诗二首。
100
题奉国寺
新秋夜何爽,露下风转凄。一磬竹一作窗林外一作里,一作下,千灯花塔西。
题龙门寺
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更与龙华会(一作更筹半有会),炉烟满西风。
1.3《全唐诗索引》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编辑出版影印本《全唐诗》的同时,编纂了“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于1990年以《全唐诗索引》为书名独立成册出版,是《全唐诗》的专书索引。《全唐诗索引》全书手写影印繁体横排版,索引每页分3栏,笔画检字表每页分6栏,连续编页码。《全唐诗索引》中的“作者索引”款目格式由“钥号+标目+注文+出处”构成。钥号以作者姓名头字的四角号表示,标目以作者姓名头字表示,注文以作者姓名全称表示,出处以卷、页、栏号表示;以四角号码为序排列索引款目;有详细的作者参照,以作者通用称呼,如姓名、庙号、法名等为主要款目,异称为参见款目,帝后本名也作为参见款目,一诗疑为多人所作者,每个作者均列主要款目。样例如下:
26000 白
424・1035上18・62下19・65上19・66上19・67上20・74中20・75中21・79上21・81上23・84下24・88下
25・93下25・95上26・98中26・98下27・105下27・106上28・107上28・107中28・109上28・109中28・110上
(9)
77白居易
28・112上385・962中700・1766下790・1939下790・1940上790・1940中790・1940下883・2150上890・2165上
该款目表示,白居易的诗在原书多处有收录。其中“21・79上”和“28・109中”两例表示在《全唐诗》原书中第21卷79页上栏和第28卷109页中栏可分别检索到白居易的原诗两首。样例如下:
乌夜啼(10)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明月无叶树,霜滑有风枝。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太平乐 白居易商调曲也(11)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歌,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全唐诗索引》的“篇名索引”格式由“钥号+标目+注文+出处”构成。钥号以诗篇题名头字的四角号表示,标目以题名表示,注文以作者姓名表示,出处以卷、页、栏号表示;以四角号码为序排列索引款目。在《全唐诗索引》的“篇名索引”部分有“豆”的索引款目。样例如下:
10108 豆
(12)
44豆叶黄(吕严) 900・2190下
该索引款目表示,以“豆”为标目头字的索引款目,其索引的四角号码顺序号为“10108”,该头字下有题名为“豆叶黄”的诗,其中作者为“吕严”的原诗在《全唐诗》原书第2190页下栏。根据索引指示,可检索到原诗。样例如下:
豆叶黄(13)
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
101
《全唐诗索引》附有“笔画———四角号码对照”检字表,检字表依作者或篇名的头字编制,供不熟悉四角号码检字方法的读者查检索引。如要检索以农作物“麦”为篇名头字的诗,可在“笔画检字”表中十画下查到条目
()
“麦 40207”,14表示“麦”字的四角号码是“40207”,在《全唐诗索引》的“篇名索引”部分序号第“40207”下可查
到有关“麦”的索引款目。样例如下:
40207 麦
(15)
20麦秀两岐(和凝) 893・2173上25麦穗两岐(郑畋) 557・1426上
根据索引指示,可在《全唐诗》原书中查到这两个作者的原诗(索引款目含义请参见款目“豆”的解释)。现举其中之一“郑畋”原诗样例如下:
麦穗两岐(16)
圣虑忧千亩,嘉苗 两岐。如云方表盛,成穗忽标奇。瑞露纵横滴,祥风左右吹。讴歌连上苑,化日遍平陂。史册书堪重,丹青画更宜。愿依连理树,俱作万年枝。
1.4《增订注释全唐诗索引》
(简称)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简体横排本《增订注释全唐诗索引》《增订索引》《增订注释全唐诗》的
书后索引,分为“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两部分,附于第五册书末,两种索引均单独编制页码,全书页码不连续。不设参照,无检字表,但对每个作者的诗依次编了序号,全书原诗序号不连续。作者索引每页分4栏,篇名索引分3栏。
《增订索引》作者索引款目格式由“标目+出处”两项构成;标目以作者姓名表示,出处以册、页号码表示;以作者姓名笔画为序排列索引款目。样例如下:
()
孟浩然(1・1219)17
该款目表示作者“孟浩然”的诗出处为“1・1219”,即从第1册1219页开始。
《增订索引》篇名索引款目格式由“标目+出处”两项构成;标目以诗篇题名表示,出处以册、卷、页号码表示;以篇名笔画为序排列索引款目。样例如下:
过故人庄(1//149/1254)(18)
该索引款目表示“过故人庄”这首诗在第1册第149卷第1254页。根据索引指示可检索到原诗。样例如下:
104 过故人庄
(19)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华书局系列本)1.5《全唐诗索引》
中华书局于1990年代与天津古籍出版社、现代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分工协作出版了一套《全唐诗索引》,由《李白卷》《、白居易卷》《、柳宗元卷》等二十几个分卷组成。这套索引体例基本相同,方法相近,都以《全唐诗》为底本。现以《全唐诗索引・王维卷》为例分析这套索引的技术特点。
《全唐诗索引・王维卷》由凡例、索引、基本数据表、字频数统计表、异体字表、笔画检字表等几部分组成,它以中华书局1960年版《全唐诗》和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为底本编纂而成。全书繁体横排版,索引每页分2栏,检字表每页分4栏,连续编页码。
《全唐诗索引・王维卷》是一部《全唐诗》的专书逐字索引,其索引格式由“钥号+标目+注文+出处”等索引项构成,标目由诗句中的单字表示,注文包括“诗句+诗名+小序+异文”等项,出处由原书的“册、卷、页、行”组成。索引依四角号码排序,注文依标目在诗句中的位置先后排序。版头标有“本页索引字(即本页中出现的索引标目用字)”及相应的四角号码,便于翻检。
() 例如在“笔画检字表”十一画下有关于农作物“麦”的条目“麦 40207”20,表示“麦”的四角号码为
102
103
按照索引的指示,可在原书中检索到作者“李绅”题为“古风”的原诗。样例如下: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李绅(28)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另外,按索引的指示,还可在原书中查到作者“聂夷中”题为“田家二首”的原诗。样例如下:
田家二首・聂夷中(29)
父耕原上田,子属刂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作李绅诗
从这两位作者的原诗可以看出《全唐诗》,“李绅”和“聂夷中”二位作者的作品都收录了同一首诗,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类似的重出作品在《全唐诗》中有6000多首,有关作家700多人,(30)占收录作品总数的1/10强。因此,重篇索引对于研究《全唐诗》就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同理,可在原书中查到作者“李绅”题为“答章孝标”的原诗也属于重复收录。样例如下:
答章孝标・李绅(31)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同作者同诗名的诗在另一处重复著录,仅首句中前者的“方”字在后一首中为“只”字(原诗见原书)是同一作者作品重出的又一例子。
本索引将有重复作品的作者依次对照标引,同时提供多种版本的出处,出处中同时标有卷、册、页号,这样其它许多版本亦可参考检索,甚为方便。本索引以作者姓名繁体字的四角号码为序排列索引款目,但款目中并不出现四角号码,可以认为是一种暗钥的排列方法,但是在每页的页脚标有本页索引的四角号码起讫号码,又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明钥排列方法,因此可以将这种钥号在部分款目中出现,读者可以依据它方便地其推算出其它标目序号的索引排序方法称之为半明半暗法。(32)
,这
1.7《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出版,分上、中、下三册。它选择《全唐诗》中331位诗人著名诗篇2760首(33),行进校注,并为之编制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再选择其中的名句为之编制句子索引,是一部集多种索引于一体、附有原文的书后综合索引。
《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有三种索引,分别是“《全唐诗》名篇精注篇名索引”“、《全唐诗》名篇精注诗人诗篇索引”和“《全唐诗词》名篇佳句索引”,本文分别简称为“篇名索引”“、作者索引”和“佳句索引”;原诗、注文和索引都采用简体横排版,连续编页码;“佳句索引”部分附有笔画检字表;原文不分栏,索引每页分两栏,检字表每页5栏。《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的“篇名索引”格式由“标目+注文+出处”等索引项构成,标目以诗篇题名表示;附作者姓名为注文以示区别;出处以被索引原诗在本书中的页码表示;以标目逐字笔画为序排
(34)列索引。例如“篇名索引”“十画”的一条款目“耕叟齐已……1551”,本款目中的诗名“耕叟”是索引标目,作
者“齐已”在此作为索引的注文,注文后的数字“1551”是索引的出处,表示诗名为“耕叟”作者为“齐已”的诗在本书第“1551”页。根据索引指示,可以检索到原诗全文。样例如下:
耕 叟(35)
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
《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的“作者索引”格式由“标目+注文+出处”等项构成,标目以作者姓名表示;同一作者往往有多首诗,再以每首诗的题名作为注文,以示区别;出处以被索引原诗在本书中的页码表示;以标目笔画为序排列索引,同一作者再按页码顺序排列。例如作者“韦庄”的索引款目在“作者索引”四画。样例如下:
()
韦庄…………………………147836章台夜思……………………1478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1479
104
……
稻田…………………………1484……
该索引款目中的“韦庄”是作者作标目,标目后的数字“1484”是出处,表示“韦庄”的诗从本书第1478页开始。“章台夜思”等是以诗名作为注文,注文之后的数字“1478”等是出处。本书共收录韦庄的诗22首,其中以诗名为“稻田”的诗在第1484页。根据索引指示,可检索到原诗。样例如下:
稻田(37)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禾罢禾亚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的“佳句索引”格式由“标目+注文”两项构成,标目以编撰者所选出的《全唐诗》名句表示;注文以该句子所在原诗的作者和题名表示,无出处页码,如要检索原诗全文,还需要从“篇名索引”或“作者索引”再进行检索;本书共选出名句约15000多句,先以诗句首字笔画为序排列索引款目,字数少的句子排在前,同字数和句子再依逐字笔画排列。
由于“佳句索引”中同笔画下的款目很多,直接检索颇为烦琐,编者因此为之编制了检字表。例如七画中
(38)
有“麦……1886”的条目,表示以“麦”字开头的句子索引款目排在“佳句索引”七画中从“1886”页开始。样例
如下:
(39)
麦死春不雨 白居易《采地黄者》
麦雨涨溪田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三》麦倒桑枝折 杜甫《留花门》麦收上场绢在轴 王建《田家行》麦场高处望云开 雍裕之《农家望晴》麦苗不秀多黄死 白居易《杜陵叟》麦苗渐长天苦晴 戴叔伦《屯田词》上述索引中的款目“麦雨涨溪田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三》”,是以“麦雨涨溪田”作标目“,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三》”是“作者+诗名”作注文,表示这是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一句诗“,其一三”表示这组诗共有十三首。检索这首诗的原文,还需要检索“篇名索引”或“作者索引”,检索可方法参考前面的例子,此处不再重复。原诗样例如下:
南园十三首其一(40)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8《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
《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是一本用于从已知诗句检索作者和原诗题名的索引工具书。本分册共收唐代
303位诗人2528首诗。不附原诗全文。如果说大多数《全唐诗》索引是总集索引的话,则《历代名诗索引・唐诗
分册》则属是选集索引。全书简体横排版,索引每页分两栏,检字表每页分4栏,连续编页码。
《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索引正文、名诗选目和检字表。书末的检字表由两部分组成,即诗句头字笔画检字表和四角号码检字表,笔画检字表实际是按笔画排列的“诗句头字汉字———诗句页码对照”表,四角号码检字表是“诗句头字四角号码———诗句页码”对照表。由于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款目,暗含了音序检字法,因此未设音序检字表。
《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的索引格式由“标目+出处”构成,标目以诗句表示,索引按标目诗句的逐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出处以“唐诗选目”的序号表示“所谓唐诗选目”,就是本书所收著名诗句的作者、题名目录,索引编纂者为其所收录的2500多首诗的目录都编写了顺序号,用以指示索引目标。以下是以“农”字开头的诗句的索引样例:
nong41
()
105
农 农臣何所怨 2323 农夫更辛苦 1352 农父绿蓑衣 1430 农具弃道旁 1300 农人辛苦绿苗齐 1636
上述各款目含义是,以拼音为“nong”的音序下的“农”字开头的诗句有“:农臣何所怨”、“农夫更辛苦”、“农父绿蓑衣”“、农具弃道旁”“、农人辛苦绿苗齐”等,其出处分别是“2323”、“1352”、“1430”、“1300”、“1636”,这些出处编号对应的是“唐诗选目”部分所收录的诗名编号,它们分别是:
元结2323 农臣怨(42)刘驾1352 反贾客乐
(43)
刘禹锡1430 插田歌(44)
李商隐1300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45)吕温1636 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46)该索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多音字进行了互见处理。样例如下:
ci
(47)
差 (另见chai) 差池不相见 1780 差差向岩石 2155
chai
(48)
差 (另见ci)
差夫持道挽丧车 2173 差科死则已 0497“唐诗选目”部分,按作者集中诗的题名,对所有的诗名进行统一编号。如:白居易 “0021 观刈麦”0021是编号“,观刈麦”是诗名。本索引的作用是从诗句指向作者和诗名,为读者引征文献出处提供了方
便,其功能设计与编纂目标相符合。但不足之处是,没有逆向检索功能,既没有从作者、题名指向诗句,如在本例中,无法从“观刈麦”入手检索诗句的具体内容。
1.9《唐宋名诗句索引》
《唐宋名诗索引》是唐宋著名诗篇的选辑本,共收录224位诗人著名的诗篇835首,其中唐诗635首,宋诗
200首,此外还收录名诗句子130句
(49)
。诗篇按首句的逐字笔画顺序排列,并对每篇诗编有顺序号。篇末有
作者姓名和诗题名,并编有曾收录该诗的书籍的标识序号。
《唐宋名诗索引》共设计四种索引,分别是“句首词索引”、“诗题索引(题名索引)”、“主题词、关键词索引
(简称)”“主题索引”和“作者索引”等。全书简体字横排版,句首词索引和作者索引分两栏,诗题索引和主题词
索引不分栏。这是一部书后综合索引。
《唐宋名诗索引》原诗文不分栏,句首词索引和作者索引分别附有笔画检字表,前一个检字表每页分四栏,
(50)
后一个分3栏。例如“句首词索引检字表”十画中有“蚕220”的条目,表示句首词为“蚕”的索引款目在本书
第220页。样例如下(51):
……
积雨(二・009)[苏轼]
059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近观朝槿,松下清
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5)、(18)、(21)、(22)1298[王维:积雨铜川庄作](1)、
积尸(五・050)[杜甫] 积雪(八・099)[祖咏]
106
060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昔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25)、(27)1655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4)、
租税(四・043)[杜甫] ●蚕眼(十一・051)[王维]称名(二・007)[李益] 胸中(十三・035)[郑思肖]●蚕丛(十六・004)[李白] 袅枝(六・073)[白居易]●蚕丝(十六・007)[柳宗元]
061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篮忘采叶,昨夜梦渔阳。(2)、(22)4137[张仲素:春闺思](1)、
……
从上述样例可以看出《唐宋名诗索引》,索引格式由“标目+出处+注文”等项构成,以标目笔画为序排列索引款目,标目相同的按原诗先后顺序排。原诗与“句首词索引”混合排列,即每篇原诗被当作按其首句首二字作标目的一条索引款目与其它句首词索引款目混合排序。例如“积雨(二・009)[苏轼]”、“积尸(五・050)[杜甫]”“、积雪(八・099)[祖咏]”等是索引款目,标目以该句的前二字表示,出处以“笔画数+诗篇序号”表示,注
①文以作者姓名表示。第059号原诗被当作句首词为“积雨”的索引排在这些索引款目之间。
②中的另外,上述样例中的索引款目“●蚕丝(十六・007)[柳宗元]”“蚕丝”是句首词标目“十六・,007”是
以该标目的笔画数和原诗序号合起来作为出处,表示该句在“句首词索引”部分十六画的第007号诗。作者“柳宗元”是索引注文,索引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根据索引指示,可以检索到原诗。样例如下(52):
007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里胥夜经过,鸡黍
事筵席。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籍。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6)、(9)、(10)、(22)3954[柳宗元:田家](2)、镜天(三・015)[董颖] 儒冠(六・008)[杜甫]镜中(六・058)[陆游] 邀人(十・029)[王维]穆王(十四・006)[李商隐] 邀我(六・028)[李白]雕盼(八・048)[刘禹锡] 邀我(九・055)[孟浩然]
与前面几例相同,诗篇后面的“镜天(三・015)”等也是“句首词索引”款目,按“句首词索引”的笔画排序规则应排在“十六画”第“007”号诗篇之后。
《唐宋名诗索引》“题名索引”索引格式由“标目+注文+出处”等项构成。样例如下:
()女耕田行(戴叔伦)(八・077)53
这条索引款目在“作者索引”三画,以诗题“耕田行”为标目,以作者“戴叔伦”为注文,以笔画数“八”和原诗序号“077”为出处。表示原诗为“句首词索引”部分“八画”第“077”首。根据索引指示,可以检索到原诗全文及前后相连的索引款目。样例如下:(54)
078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
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5)、(6)、(10)、(11)、(12)、(22)3070[戴叔伦:女耕田行](2)、
非才(十一・060)[晁衡] 非是(八・080)[虞世南]非无(七・037)[杜甫]
①该书有一处排序错误,即索引款目“积尸(五・050)[杜甫]”按笔画顺序应该排在“积雨(二・009)[苏轼]”之前,而这里却排在了之后。
②注:符号“●”为笔者所加。
107
《唐宋名诗索引》的“作者索引”格式由“标目+注文+出处”等项构成,附有笔画检字表,在检字表“五画”
(55)中有“白居易 413”的条目,表示作者“白居易”的索引款目在“作者索引”第“413页”。样例如下:
白居易(唐)772-846(56)
大林寺桃花 (二・025)长恨歌 (五・002)……①
采地黄者 (七・013)宫词 见(八・003)……
在该索引款目中,以作者姓名“白居易”及其时代为标目,以该作者的诗题名如“大林寺桃花”等为注文,注文后的数字如“(二・025)”等是出处。本索引款目中共收录白居易的诗题39条,因为有的诗题名不同,但诗的内容是相同的,因此实际收录原诗35首。同诗不同题名的诗篇以“见”作为参照项加以注明,该索引款目中共有4个参照,如“宫词 见(八・003)”就是一例,其原诗的本题名为“后宫词”,又名“宫词”。
根据索引指示,上述索引款目中诗名为“采地黄者”的原诗在“句首词索引”部分“七画”第“013”首。样例如下:(57)
013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
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5)、(6)、(22)4665[白居易:采地黄者](2)、
麦花(十一・033)[范成大] 进入(九・069)[白居易]麦苗(七・038)[白居易] 形势(八・084)[杜甫]《唐宋名诗索引》的“主题索引”部分,将本书所收录的诗按主题分为26个大类,743个二级类目,大类类目名称如“社会”“、民族”“人物”“、植物”“、地名”等,(58)二级类名如“植物”大类下有“荞麦”、“荷、莲、藕”、“牡丹”等。类目名称以本书所收录的诗中抽取的主题词或关键词表示,因此本部分也可以称为主题分类索引。本部分索引格式由“标目+出处”两项构成,先按大类对索引分类,大类之下再分二级类目,标目以二级类目名称表示,有固定的类目顺序,以“笔画数+诗序号”作为出处。样例如下:(59)
橡子(橡实) 六・026 九・094 九・101
榆 三・021 四・083 九・045 九・050
桑 二・013 四・022 五・046 六・071 ……薜荔 六・001 九・043荞麦(花) 三・018 十五・011
荷、莲、藕 三・037 四・011 四・026 四・089牡丹 一・007 八・036 九・015……
上述索引款目中,例如以二级类名主题词“荞麦(花)”为标目,以原诗在“句首词索引”的笔画数和原诗序号表示出处,该款目共有两个出处“三・018”和“十五・011”,表示本类目下共有两首诗,原诗分别在“句首词索引”部分的“三画”第“018”首和“十五画”第“011”首。根据索引指示,可检索到原诗。样例如下:
018 马穿山径竹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
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6)、(12)、(24)、(25)、(27)35(60)[王禹 :村行](5)、
011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61①符号“……”表示此处有省略。
()
108
(25)、(27)1881宋[杨万里:悯农](6)、
2.《全唐诗》索引类型
从上面的例释可以看出,虽然同为《全唐诗》的索引著作,但因编纂目的不同,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
①所据底本不同。尽管这些索引基本都以《全唐诗》为据,但所据版本并不相同,有的依据中华书局的版本,有的依据上海古籍的版本,且仅中华书局就出版了好几种版本,有的依据其它出处社的版本;多数是繁体字本,但也有一部分是简体字本;有的依据全本,有的依据选本,而选本还可以按作者人数分为单人选集和多人选集,并可按体裁分为单体裁选集和多体裁选集。因为所据底本不同,所编索引大有差异。
②原文处理方式不同。有的不附原文,有的附有原文;附有原文的也有不同情况,有的原文集中排列,或附于书前,或附于书末,有的与索引混合排列;有的对所附原文诗篇编有序号,有的不编号;有的原文与索引连续编页码,有的各自分段编页码。
③索引种类不同。从索引标目来源于原诗中的位置看,有题名索引、作者索引、文句索引;从标目的字数多少看,有单字索引、词汇索引和句子索引;从标引的深度看,有逐字索引、选字索引、逐词索引、选词索引、逐句索引、选句索引;从索引的性质看,有语词索引和号码索引;从索引的功用看,有主题索引、分类索引、题名索引、作者索引;从一部索引工具书中的索引类型的多少还可以分为单一索引和综合索引;从是否附有原文以及索引与原文的作用比重来看,可以分为专书索引和书后索引。
④索引格式不同。《全唐诗》索引格式主要由序号、标目、注文、出处等索引项组成。但不同的索引,其索引项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有些索引各项俱全,称为完全式索引,有的只有其中的某几项,称为部分式索引。
⑤索引项的内容不同。《全唐诗》索引中,有些尽管格式相同,但各索引项的内容却不同,如同样是出处项,有的用原文诗篇序号表示,有的用原文所在的页码表示,有的将两者同时标出。
⑥索引排列方法不同。有的采用标目编号排列索引的方法,如四角号码法,称为明钥法;有的以标目的自然顺序排列索引,如字顺法等,称为暗钥法。
⑦版面不同。有的以繁体字排版,有的以简体字排;有的是横排版,有的是竖排版;有的不分栏,有的分栏,分栏的还有多种情况,有的分2栏,有的3栏,最多6栏,依排版需要而定。
⑧检字表不同。本文所选介的《全唐诗》索引大都附有检字表,但它们的检字表却各有特点。大致有四角号码检字、笔画检字、汉语拼音音序检字等几种检字表。
⑨索引统计详细程度不同《全唐诗索引・,王维卷》最详细,有全书用字字频及频度统计,总字数统计等。⑩索引功能不同。这些《全唐诗》索引,是为不同目的所编纂,形式各异,功能不同。
3.《全唐诗》索引优缺点
通过对以上各种《全唐诗》索引的类型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有些共同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全唐诗》索引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①由于《全唐诗》卷帙浩繁,所以其索引大都不附原文,因此它们多是《全唐诗》的专书索引,索引所依据的底本一般都质量精良,符合“可靠”的原则,为研究《全唐诗》提供了便利;但《全唐诗》印本部头大,许多读者并不具备收藏的条件,因此读者检索时难以随时翻阅原文,这不符合“流通”的原则(62)。②《全唐诗》索引类型不同,每一种索引的功能都很有限,组合使用,功能强大。③《全唐诗》索引有的有注文,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时作出判断,有的却没有注文,经常需要核对原文,才能确定检索目标是否符合需求。④有的索引对原文编制了序号,并以此与页码一起作为出处,使索引指向内容的位置更为精确,且可以为多种版本所参考,适用范围更广。⑤有的对原文章、句数进行了统计,甚至对原文的字频及字数进行了统计,这对研究《全唐诗》很有益处。但有统计的索引是极少数,需要扩大范围。⑥主题分类索引,对检索和研究《全唐诗》有重要作用,但是编制难度大,需要提取主题词,编制分类表,甚至要编制主题词表,因此仅在《唐宋名诗索引》中有,而该索引所选唐诗635首,仅占《全唐诗》总篇数48900首的1.3%左右,显然《全唐诗》
109
主题分类索引的编制需要加强。⑦《全唐诗》索引有的以繁体字出版,能较多反映原始文献信息,但现代读者利用不便,如能同时附有简体版和繁体版,便于对照。⑧《唐宋名诗索引》中有句首词索引,句首词以诗句前二字为检索标目,但它们大多并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词汇,对研究《全唐诗》中的多字词汇时不够直观,因此“将
(63)这些多字词也编成索引,对揭示文献中多字词的作用和含义,以至研究全文的内容,都有益处。”⑨《全唐
诗》索引的各种检字表,各有不同的作用。“四角号码”检字表对中老年学者非常适用“,汉语拼音音序”检字表年轻读者最为熟悉“,笔画”照检字表适合各类型读者。但是《全唐诗》中生僻字很多,不知道读音时,就无法从拼音途径检索,不清楚写法时,也无法从笔画途径检索,但是只要大致知道某个字四个角上的笔画形状,就可利用四角号码法检索,但是四角号码编号方法繁琐,不易掌握,检索效率不高。因此拼音、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表各有其作用,值得同时保留。
可以看出,某种《全唐诗》索引的功能都是单一的,分散使用效果不佳,只有将它们集成在一起,构成《全唐诗》索引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印刷型索引,往往受到印刷技术、成本等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削足适履,压缩索引的内容,使索引丧失了一些应有的功能。电子版《全唐诗》索引一般不大受篇幅长度、印刷成本的限制,在网络上传播容易,可以克服传统索引的不足,集各种印刷索引的优点于一体。洪业曾在
(64)《引得说》中指出“凡重要之经典,与文学之杰作”,都应当为其编纂“堪靠灯”,并且“以愈细密为愈佳”,他
七、八十年前的这种索引思想正是现代电子索引的发展方向。
当前电子版或网络版《全唐诗》已经出版很多,有图像格式的,有文本格式的,还有数据库格式的,特别是数据库格式的《全唐诗》,具有很多检索途径,具备了许多索引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索引的功能。如果这种数据库格式的《全唐诗》再附以上述全部类型的电子索引和检字表,其功能才堪称完备。
4.《全唐诗》索引发展趋势通过对《全唐诗》索引的比较,可以看出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面。本文作者认为,在以后的《全唐诗》索引研究及其它诗歌索引的编纂中,应当充分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将其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为此,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①索引应附原文,且原文应当编号;②出处应当既指向页码,同时又指向篇、章序号;③索引排列应当以自然顺序排列,不必人为编号,如音序法或笔画法就比较简便;④应当附多种检字表“,笔画”“、汉语拼音”“、四角号码”检字表等各有作用,不必偏废;⑤有必要为其编制词汇索引。⑥应当编制电子版的《全唐诗》索引。为了既能较多保留原始文献信息,同时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电子版中应当既有繁体字原文,也有简化字原文。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出版说明。
(2)胡可先.《全唐诗》刊刻年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4):17-22。(3)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M]中华书局,1983.8:107e。(4)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M]中华书局,1983.8:12c。(5)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4:8798。
(6)杨玉芬,柳过云.全唐诗作者索引:增订简体横排本.[M]中华书局,2000.12:69a。(7)杨玉芬,柳过云.全唐诗作者索引:增订简体横排本.[M]中华书局,2000.12:37b。(8)《全唐诗》.[M]中华书局,1999.1:1231。
(9)史成编.《全唐诗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23a。(10)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79上。(1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109中。
(12)史成编.全唐诗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135b。(13)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2190下。
110
(14)史成编.全唐诗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963f。(15)史成编.全唐诗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574b。(16)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1426上。(17)增订注释全唐诗.[M]中华书局,2001.5:作者索引12c。(18)增订注释全唐诗.[M]中华书局,2001.5:篇名索引62a。(19)增订注释全唐诗.[M]中华书局,2001.5:1254b。
(20)陈抗等编著.全唐诗索引・王维卷.[M]中华书局,1992.10:447b。(21)陈抗等编著.全唐诗索引・王维卷.[M]中华书局,1992.10:223。(22)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290下。(23)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4:1261。
(24)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287中。(25)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4:1248。
(26)陈抗等编著.全唐诗索引・王维卷.[M]中华书局,1992.10:434d。
(27)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著.全唐诗重篇索引.[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8:534a。(28)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1226上。(29)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1605中。
(30)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著.全唐诗重篇索引.[M]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8:538。(31)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1226上。(32)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P2130中。
(33)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前言1。(34)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1587b。(35)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1551。(36)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1608b。(37)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1484。(38)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1654c。(39)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1886b。(40)胡昭著,罗淑珍主编.全唐诗名篇精注佳句索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1:966。(41)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219a。(42)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482b。(43)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462a。(44)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463b。(45)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461a。(46)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467b。(47)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52a。(48)孙寿玮编.历代名诗索引・唐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32b。(49)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P凡例。(50)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25d。(51)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220。(52)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267。(53)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276。(54)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169。(55)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405c。(56)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413b-414a。(57)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128。(58)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317。
(下转123页)
111
(15)无比:客家方言,意妣不上。(16)著烧:客家方言,意穿暖。(17)著:客家方言,意遭到。(18)毋敢:客家方言,意不敢。(19)恁好:客家方言,意非常好。(20)虫另:客家方言,意青蛙。(21)罂:一种盛酒的器具。
参考文献:
(1)何石松《客谚一百首》:.[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2)涂春景《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3)冯辉岳《客家谣谚赏析》:.[M].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4)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5)冯秀珍《客家文化大观》:.[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上接111页)
(59)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348。(60)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49。(61)孙公望编.唐宋名诗索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265。(62)洪业.引得说.[M]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2.12:39。
(63)王雅戈,侯汉清.我国第一部语词索引《老解老》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64)侯汉清,王雅戈.中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引得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76-81。
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