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獐子岛

来源:九壹网


扇贝,扇贝,你去哪里呀?

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预报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全年预计大幅亏损。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蓝田股份”、“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事件。不难发现,第一产业成为了问题频出的产业,是产业特征,审计难题还是企业另有想法?不得不引发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一、谁是獐子岛?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以水产增养殖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獐子岛集团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和国内一流的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育苗基地;地处世界公认的海珍品适宜生长地带——北纬39度,在渤海、黄海、东海拥有远离大陆56海里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100余万亩,是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在大连、山东荣成等地建有6座水产精深加工基地,拥有中国最大的海胆和金枪鱼加工厂,年总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如此优秀的企业为何会成为舆论主角?

二、獐子岛怎么了?

2014年10月30日晚间,位于大连长海县的上市公司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

- 1 -

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獐子岛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预报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全年预计大幅亏损。2014年7月20日,长海县政府官网刊文称,小长山乡虾夷扇贝的养殖进入收获期,没有听到有养殖户因冷水团受灾的信息。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深交所责令獐子岛“进行自查”。

2014年12月7日,獐子岛8亿元扇贝消失是否涉造假终于有了结果。证监会经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在大量质疑面前獐子岛虽涉险过关,但或为“平息民愤”,公司还是出台包括董事长自掏1亿元补偿上市公司、总裁办成员集体降薪并增持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系列措施对冲利空。

可见,证监会的这一调查结果并不能解决重重疑虑,越是突然的消息,越是蓄谋已久。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总要给一个“活要见肉,死要见壳”的真相。

三、谁是黄海冷水团?——来自大自然的神秘“搬运工”

黄海冷水团,亦称黄海中央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只于夏半年。主要物征是显著低温(4.6~9.3℃),是由冬季进入黄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而成,并因海面的冷却作用而下沉到深底层,冬季呈垂直均匀状态。夏半年,上层水因增温降盐而层化,下层水仍保持其低温(6~12℃)高盐(31.6~33.0‰)特性,因而形成冷水团,成为黄海夏季的重要水文特征。7~8月,冷水团达鼎盛期,9月以后,随垂直混合逐渐加深而消失。这个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和养殖都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冷水团能在夏季保证一定深度的海水处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这个水温非常适合虾夷扇贝、海参等等深海养

- 2 -

殖作物的生长,同时对附近洄游鱼类的洄游路线也有极大影响。但是,这个冷水团稍有异常,就可能会导致整个海区的温度和盐度剧烈波动,进而导致那些深海养殖的扇贝海参大量死亡。可见,冷水团来的是时候,那么就将丰收,来的不是时候,那就是颗粒无收。这就是为什么像东方海洋、壹桥苗业、好当家、海洋岛、獐子岛等黄渤海海域的养殖公司在产品宣传的时候,强调海区的环境优越性,强调冷水团的好处,而在招股书、定期报告里面说到经营风险的时候,又吐槽冷水团的喜怒无常了。那么,獐子岛价值8个亿的扇贝是否真的被冷水团搬走了?

四、问题来了

作为海产品养殖企业,獐子岛第一大资产是存货,2012年1季报显示獐子岛存货占总资产55%。存货的主要构成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就是播撒在海底的虾夷扇贝、海参等海珍品,生长期长达3年。这样流动性强的特殊存货不由地使我们联想价值8个亿的扇贝不见了是否为存货造假。底播虾夷扇贝,在会计上采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核算,对于底播的虾夷扇贝到底有多少,真的只有天知道了,因为这个造假起来确实容易,底播时,不可能点清楚种苗数量后,再去底播。肯定是按照购买单上的数量去记账的,而购买单上的数量,谁又会去数清楚呢?因此,最怕的是没底播那么多,而造假底播了那么多,要去核清楚这个问题,审计的会计师是没辙的,他们不可能下水去看他们具体种了多少苗。这样,就存在上市公司关联方将上市公司资金通过“存货”套走的可能性,将资金通过存货套走后,最后通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洗一次大澡\"一洗了之。

那么可以提出两点假设:

(1)如该上市公司所说,遇到百年不遇的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导致了虾夷扇贝大规模集体死亡事件。

- 3 -

(2)獐子岛的关联方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了,但为了掩人耳目,在会计核算上不走“其他应收款”科目,而是利用养殖类项目存货难以查验的特点,将其打入“存货”科目,这样就增大了存货的价值。本来在上市公司的内账上记录的这些占款是要归还上市公司的,但后来可能由于占款的关联方本身也是极度缺钱,根本就还不起了,因此,獐子岛只好将套走的资金通过“虾夷扇贝底播面积增加”成为其存货虚假增长的主要“挡箭牌”,然后通过提取减值准备,一洗了之。

獐子岛是否存在存货造假,不仅要洞悉企业本身的动机,同时也要思考事务所对其存货盘点是否合理。

五、分析问题

(一)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

导致獐子岛出现这一事件,可能是冷水团真的来了,带走了扇贝,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网上流传着许多“阴谋论”,有的认为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有的认为是股市策略;有的通过对海洋环境分析提出獐子岛是否适合养殖扇贝;甚至有内部员工爆料,企业内部存在严重腐败,在当年底播扇贝苗的时候存在大量投放石子的现象。在2012年的时候,财新网上就有人就獐子岛存货过高问题,对其财务状况做了全面分析,发现疑点重重,并预言其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蓝田股份”。

对资产负债表各项总资产的比例进行简单分析,发现,这家公司2012年起似乎非常缺钱,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大幅飙升,同时借来的钱并没有大量用到底播虾夷扇贝(存货)上,也并没有大量用到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上,当然也没大量出现在货币资金中。加之网上披露的数据,目前公司尚有41,581.40万股处于质押状态,按停牌前股价15.46元计算,

- 4 -

价值约64亿元。这不禁让人对公司大量融资的用途十分好奇。

(备注:财报中表示其他应付款似乎主要是经营商保证金,故未计入;今年第三季度存货大幅下降的原因是虾夷扇贝不翼而飞)

獐子岛公司为了证明扇贝是由于冷水团原因而消失的,发布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但是这一纪要是一份拼凑的辩解为什么这些扇贝会死的文章,而并不是调查真正原因和找到解决办法的报告。先来看看与会者名单:

- 5 -

有多个人是虚假的,由此不得不质疑纪要的权威性。

接下来看看会议纪要中几个“共识”:

共识一:所谓的“水温波动幅度高于历年平均水平”,根本无法推论出“对虾夷扇贝生长生活产生影响”。獐子岛养育的虾夷扇贝,是生长在海底的。这里拿出“5套综合观测浮标和30套潜标数据”,完全跟虾夷扇贝的生长环境无法匹配。

共识二:数据显示“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的水温”变化较大。前面一段的“专项说明”中提到,獐子岛受灾影响最大的是2011年底播海域,位于獐子岛南面及西南面,总面积76万亩;其次是2012年底播海域,位于獐子岛西面,总面积30万亩。这里完全没有解释2011年底播海域的水温数据。其次,仅凭一个“12号潜标”就得出水温波动很大的结论,未免太过草率!

共识三:文字写“2012年5月到2014年8月”,而附件显示的却是2010年和2011年数据,属偷换概念。凭两年数据就得出扇贝最佳生长期缩短这样的结论,分析能力未免

- 6 -

太低下了。

最后再看一下年报提供的信息:

根据该公司2012年年报,2009年底播的虾夷扇贝似乎并未不翼而飞,而且“2013年春季虾夷扇贝存量调查显示: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肥满度及成长情况良好、2012年底播虾夷扇贝存活率较以往明显提高;2013年1季度虾夷扇贝亩产较2012年4季度呈恢复性回升状态”。不知扇贝们今年是不是心情不好,抵抗力大幅下降所以没有扛过去。

根据该公司2013年年报,该公司还“完成(了)潜标网络的布设;通过自主研发,布设浮标,并建成了水文数据实时观测平台,对筏区水温进行实时观测”“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不知道为什么水文数据实时观测平台没有实时告知公司北黄海冷水团的出现和水温的大幅波动。

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曾致电海域面积、纬度与獐子岛集团十分接近的海洋岛集团,海洋岛集团有关人士反复确认称并未受到冷水团的影响。

通过上述信息摘取,发现企业内部还是存在一些蹊跷。

(二)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独立的审计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让我们先看大华事务所对跌价准备会计处理的专项说明。专项说明中提到,獐子岛公司于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进行了为期28天的秋季存量调查,并公布了对2011

- 7 -

年和2012年底播的虾夷扇贝的调查数据。这组数据采用的抽测面积是平方米,我们把它换算成亩:

接下来看看大华的会计师的工作。大华会计师监盘日期为2014年10月18日至25日,参与了3天,监盘结果如下:

大华会计师的监盘仅在3天内就完成了百倍于公司自己为期28天的存量调查工作,是事务所不用心还是企业没效率?

獐子岛公司根据什么进行会计处理呢?专项说明中说到:

獐子岛公司根据2014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调查报告及关于放弃对部分海域采捕的决定,于2014年 9 月末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对 2011 年度底播虾夷扇贝 760,834 亩,账面成本586,425,617.20 元,予以核销,计入营业外支出。

对2012年度底播虾夷扇贝295,750亩,账面成本148,193,732.67元,予以核销,

- 8 -

计入营业外支出。

对2011年度底播虾夷扇贝430,220亩,账面成本300,601,457.51元,计提 283,050,000.00 元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公司根据自己的调查报告就进行了会计处理。而自己调查的面积(6.21亩和2.43亩)分别只占相应底播面积的0.000816%和0.000822%。这好比,一亩稻田中,发现半个稻穗是空的,就断定整个稻田无产量,放弃收割。这一处理草率而不负责,事务所难道发现不出这些问题么?有内部人士称,“事务所在进行存货监盘的时候,盘点的区域是由獐子岛公司指定的,并且盘点时由公司职员打捞,审计人员负责记录”,这是否只是走形式而丧志了盘点的本质?

第一产业具有流动性强,受自然影响大、特殊性强等产业特征,因此对于这样的企业进行审计的难度、专业程度要求也很高,这的确是事务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六、对于特殊行业审计的想法

第一产业由于其特有的特征,为财务造假提供了空间和理由。因此对于这样的企业,审计方法也要为其量身定做。

(一)多揣测企业可能存在的不良动机

在制定审计计划的时候就要多留意员工、社会舆论、利益相关者的言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动机进行重点关注,尤其是可以利用第一产业产业特征进行造假的部分。同时,关注行业信息,比较所审单位在整个行业中是否有异常。

- 9 -

(二)积极引入专家协助

针对盘点,或者整个生物资产审计,利用专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从风险识别阶段就必须引入专家对相关资产的审计程序提供专业建议,从设计监盘程序、盘点结果的分析与复核、人员的选配都应当要求专家的参与。这样才能够保证审计过程的专业度,进行正确的推算,而不是在问题暴露时请专家进行辩解。

(三)必要的时候进行模拟实验和实地检测

就獐子岛事件来看,事务所可以与专家或高校合作,模拟海域环境,验证冷水团对扇贝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小规模的模拟实验对于提升审计专业度与准确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同时,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实地检测,2014年12月11日中国证券网发布“壹桥苗业存货盘点完美收官”信息,其中提到“此次活动自12月2日展开,历时一周左右。为了保证盘点核查的真实性和独立性,公司审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兵分9路,并自行招募雇用了潜水员。盘点过程中会随机选取多个样本点进行盘点,每个样本点标准为0.01亩,由于公司海域的水深大约在6到10米,潜水员在水下的行动轨迹从水面上不断涌出的气泡可以清晰判定。潜水员对各个样本点的海参全部捕捞,对捕捞的海参数量进行清点称重,计算出每个点海参的重量,以平均重量与面积相除得出每亩存量,用盘点的每亩存量与该海参养殖围堰面积相乘推算出该养殖围堰的海参总存量,进而推算出公司所有海参养殖围堰海参总存量。公司对围堰海参进行盘点,并根据盘点数量和围堰海参生长周期经验值推算总产量,据此对预计总产量进行进一步验证。若推算出的总产量与预计总产量差异超过10%,扩大盘点比例,若差异仍然较大,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属于生长周期经验值有误差,则对其生长周期经验值进行调整。目前,壹桥苗业的海参盘点工作已经接近

- 10 -

尾声,中国证券网记者从现场会计师了解到壹桥苗业的海参存货情况一切正常,符合预期。公司董秘林春霖表示,未来公司邀请中介机构、媒体、分析师、股东以及监管部门见证存货盘点过程将成为公司管理常态化。”这一举措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公司董秘提出的多元化监督也是有实践价值的。

(四)长期追踪而不是时点盘点

一般,公司都会形成一套内控流程和方法,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核算的准确性。如果,这套内控流程设计就有缺陷,那么后续程序都只是亡羊补牢。审计师应当对这些内控的设计与执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测试。而实质性程序,除了设计一套有效的监盘程序外,还是结合一些其他程序来交叉复核。比如,对于存在、权利和义务,应当加强对扇贝播种程序的监控和审计,如果播种就存在问题,也没什么存在和权利一说了。当然,如果可能有舞弊存在,那么就得针对舞弊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但是想要识别出舞弊,就得花更多的信息在整个播种、养护、盘点、管理的各个细节之中。所以事务所对于这类企业做盘点就不能仅仅是年末的时点盘点,而是要长期关注,做到每个环节都有参与和记录。

“獐子岛事件”虽然以证监会发布的“不存在财务造假”而告终,但是对其的分析研究以及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还是非常必要的。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