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水渍(zǐ) 焦灼 磕绊(pàn) 汗流浃背 ....B、雾霭(ǎi) 浮燥 沮丧(zǔ) 不可思意 ....C、惬意(xiá) 锤炼 龇牙(cī) 光怪路离 ....D、濡染(rú) 沉湎 毕肖(xiào) 望眼欲穿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 干涸 堕落 B、枯黄 干涸 堕落 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 3、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别离》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B、“一带一路”勾画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B.电视剧《不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 C.“说得好!”陈毅满意地挥了一下手,回转过身子,把手臂搭在聂卫平肩膀上。“发展围棋事业,赶超日本,要靠你们这一代喽!”
D.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汉语“文化圈”
①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17、18世纪欧洲人最初接触汉语时,以为汉语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世界性语言。166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出版《关于证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说》,这部试图证明人类建造巴别塔之前讲的那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汉语的著作,轰动一时。半个多世纪以后,塞缪尔·舒克福特更加确定地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它似乎有着某些标记,表明它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这就是汉语„„”
②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1
③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隔阂,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④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⑤“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面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
⑥“汉语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与经济突飞猛进相伴随。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人们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⑦“汉语热”源自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也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等少数西方人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改革开放后,中国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京剧有了洋票友、武术有了洋弟子、中国菜也有了洋厨师。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 5、下面关于汉语“文化圈”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B、文化圈的形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外交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C、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共同体。 D、汉语圈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虽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6、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之前后,汉语确实一直是“世界性”的语言。 B、华人已占世界人口的30%,表明汉语完全可以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 C、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因为较高的汉语水平,会在跨国公司职场竞争中成为胜者。 D、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汉语热”成为必然。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中国的经济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地位必然会得到提高。
B、汉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C、古代囿于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只有马可•波罗能一窥中华文化之美妙。
D、中国在国际上正日益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得外国人在不少重大国际问题上,愿意聆听中国的声音。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片言解祸
自古将相大臣,遭罹谮毁,触君之怒,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然非遭值明主,不能也。 萧何为民请上林苑中空地,高祖大怒,以为多受贾人财物,下何廷尉,械系之。王卫尉曰:“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相国守关中,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上不怿,即日赦出何。 绛侯周勃免相就国,人上书告勃欲反,廷尉逮捕勃治之。薄太后谓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帝即赦勃。
此二者,可谓至危不容救,而于立谈间见效如此。
萧望之受遗辅政,为许、史、恭、显所嫉,奏望之与周堪、刘更生朋党,请“召致廷尉”,元帝不省为下狱也,可其奏。已而悟其非,令出视事。史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既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于是免为庶人。
高祖、文帝之明而受言,元帝之昏而遂非,于是可见。
——摘自《容斋三笔》
千湖教育,精准培优;冲刺名高,超越自我 千湖教育中考资料群:271150837 电话:87509599 千湖教育,精准培优;冲刺名高,超越自我 千湖教育中考资料群:271150837 电话:87509599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⑥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走、柴可夫斯基、A. 然非遭值明主 值:遇到。 B. 绛侯周勃免相就国 就:到,回到。 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C. 可其奏 可 :准许。 D. 既下九卿大夫狱 狱:案件。 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A.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B.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⑦如令,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C.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D. 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八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A.萧何为老百姓请求上林苑中一块空地,高祖非常生气,认为他收到姓贾的人很多财物。 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B.绛侯周勃被免除相国的职位,有人写信告状说他想造反,廷尉立即逮捕了他。 ⑧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C.萧何与周勃都曾经命悬一线,却因为王卫尉和薄太后的片言而解除祸患。 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D.萧望之接受遗命辅佐朝政,因诬告入狱,后来元帝省悟,想让他出来辅政。但因为史高一句话而被免为平民。 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 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3、阅读文章②③两段,说说雪的“美丽”和“丑陋”的含义是什么?(4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4分) 美丽: 1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丑陋: 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相国守关中,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 14、阅读文章第④两段,概括本段描述的北方乡村生活图景的特点。(4分)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10分,每空2分) 15、第⑧段 “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纱》) 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4分) (2) ,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 (3)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16、最后一段,作者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句中的“烈士”指的是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 的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人生态度。(曹操《龟虽寿》) 六、(8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开赛,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和文化传承的关注。江城中学准备开展一次“汉泥 泞 字听写大赛”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迟子建 17、为了能确保在此次竞赛活动中获奖,你作为班长要在班上推荐三名参赛同学。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参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赛同学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4分) ②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18、你班同学刘军平时语文功底很好,班上决定派他代表班级参赛,但他不想参加,他认为现在学习紧张,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参加比赛又要花时间准备和训练,再说听写获奖也不会给自己中考成绩加分。针对这一情况,你作为班长,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想劝他参加,你会这样对他说:“ 。”(100—120字)(4分) 者是苍凉。 七、作文:(50分) ③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137年前,没有人会相信黑夜能永远被光明照亮;47年前,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的足迹可以到达月球。 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小时候,孩子们笃信不疑只要表现乖巧就能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送的礼物;长大后,学业屡屡受挫时开始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纯美至极的事物是没怀疑师长们说的“天道酬勤”······ 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④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弦子的母亲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却快意地笑起采„„
⑤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