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
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羽岂其裔邪?何兴之暴也?
9、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1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2、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13、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4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5、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8、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这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格外表示恭敬阿。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滑稽列传》
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盾者得半相代。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3、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4、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
5、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6、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7、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8、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9、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10、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刺客列传》
1、囊者吾与论剑而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2、固去也,吾囊者目摄之!
3、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4、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5、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7、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8、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足奚’也,祸必不振矣! 9、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0、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適其意。 11、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12、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13、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14、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15、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16、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1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18、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19、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2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1、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2、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3、依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剩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4、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5、甚矣吾不知人也!囊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秦始皇本纪》
1、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 2、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2
3、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4、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5、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6、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7、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8、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9、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赵世家》1、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2、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3、立孤与死孰难? 译: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 4、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5、小人哉程婴!
6、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7、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8、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 9、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10、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4、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5、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6、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7、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9、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0、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1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3
13、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14、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15、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6、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淮阴侯列传》
1、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3、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 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5、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6、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7、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 8、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9、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10、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1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12、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13、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14、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15、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6、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17、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