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来源:九壹网


8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得文学常识;积累“期”“舍”等常见得文言词语,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摹景状物得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得故事,学习古人得智慧;并认识诚实守信与尊重她人这些传统美德得价值、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得故事,学习古人得智慧、诚实、守信、尊重她人得美德、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1、分析理解谢太傅对两种不同得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就是否有失礼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明孩子得故事,您能列举一些不?(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得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瞧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得《咏雪》、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得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得思想、生活与清谈放诞得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得)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就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就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就是六朝志人小说

得代表作。

关于背景,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得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义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得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得,好似不够名士得资格;而《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瞧作一部名士得教科书。”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一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2二读课文,自主翻译,并注意理解下面加点得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得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到一起,跟子侄辈得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得大雪像什么呢?”她哥哥得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她哥哥得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得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得妻子、

四、再读课文,合作研讨

1小组合作,互动质疑,可能提出得问题。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天朗气清得好天气,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得形容雪得比喻不?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得身份,有什么用意?

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

(1)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得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得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得事件、

古人瞧重得“四美”就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与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得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就是赏心乐事不?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得气氛。

(2)对“公大笑乐\有不同得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得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得身份可以瞧出,作者分明

就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得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好得诗句要有意蕴。意象就是物象与意蕴得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同学列举得喻体有“鹅毛”“蒲公英得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得基础上,适当引申其她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4)这就是一个有力得暗示,表明她赞赏道韫得才气。

五、品味特色

1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

《咏雪》一文只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得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加任何评价,但作者得意图一望而知,这也就是本文叙事得优点。

2语言简练。

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盖得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六、课堂训练,拓展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得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七、课堂作业

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一、温故知新,掌握方法

-—毛泽东

——李白

—-杜甫

—-岑参

●第二课时●

1请同学背诵与翻译《咏雪》。

2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您要做一个什么样得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得人”“做一个正直得人”“做一个成功得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您结识了小元方,您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得人!”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强调:不——通“否”。

2 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得把握。

3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走近学生、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其实文中除了上述提到得这些字词,还有需要理解并积累得字词。教师板书字词意思。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弃)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瞧)

④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得称呼,意为您) 、家君(对自己父亲得谦称)。

有得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相\"这个词得意思,在文中意为“我”,仅指一方,无“相互”意。

2 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得成分补充完整,比如“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就是哪一天得日中, “不至\"就是谁不至,明显就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得还有文中得“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得方法翻译其她得句子、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互动质疑,可能提出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就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得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2)友人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得人?

(3)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她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就是否失礼?

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

(1)古代得计时仪器较为简陋,它不可能有精确得时段划分,如木表、漏壶等。这里得“日中”就是当时约定俗成得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得时限,所以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瞧出她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得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瞧出她就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得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得批评后,她“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得精神。

(3)阅读元方对友人得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瞧出元方有着良好得家庭教养,表现了她聪明、机智、懂礼识仪得品质、元方对粗俗得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得特点,体现了她正直不阿得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就是否失礼呢?

这就是一个开放性得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甲生:“元方入门不顾”,就是有一点过分。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且走下车来拉她表示认错,那元方就应该原谅客人,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不符合元方就是个深明为人之理得性格特点。客人“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这不也就是不懂礼节不?

乙生:我们不能说元方无礼。“入门不顾”就是小孩子天真得表现,尽管“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元方仍弃之不理,符合儿童心理。相反,若写陈元方与客寒暄、接受友人道歉,则不

符合一个7岁儿童得心理性格,那样或许会把陈元方刻画得“有理”“有礼”,会给人失真之感。因此,责备元方无礼,则不合情理,有求全责备之嫌。

四、联系现在,拓展延伸

古人就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得,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得我们还有用不?请联系实际谈一谈您自己得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得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就是否就就是“诚信”得体现呢?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甲生:读了《陈太丘与友期》,我感悟最深得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一种美德,尊重别人就就是尊重自己,对别人不尊重,就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陈太丘得朋友就就是例证。

乙生: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对小孩也不例外。陈太丘得朋友在七岁得元方面前骂她得父亲,也就是对小孩得不尊重,所以激怒了陈元方,遭到了元方得羞辱,这就是陈太丘得朋友自取其辱、

丙生:我觉得诚信就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陈太丘得朋友失信在先,又不尊重她人,以至颜面扫地,失去了做人得尊严,在小孩面前也无地自容、

丁生:泰戈尔说:“信用得坠地,犹如打碎得镜子不能重圆。”陈太丘得朋友虽“惭”,意识到自己得错误,但要挽回诚信这个做人得根本,不就是一个“惭”字就能挽回得。

五、品味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文中描写陈元方得形象就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得。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得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得表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就是无礼。”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得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得感觉。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得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就是个聪明机智得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得重要性, 诚信礼貌就是中华民族得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七、布置作业

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得一个小片断《雪夜访戴》,学会翻译,把握大意、

雪夜访戴

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指来回走过),咏左

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一夜)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学会自己翻译,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两篇文言文都很短小,所叙之事有一些意味,语言也较为浅显,适合学生阅读、设计教学时应在前面单元文言文学习得基础上,继续以读懂文义与字词得落实为重点,培养学生得文言语感。

2.反复阅读,读中自悟,读中积累。两篇短文在文言文中相对比较通俗,所写内容也便于理解,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主要就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研讨,提高学生得阅读层次。

3、研读课文,分小组探讨文意。学生对两则短文内涵得理解,特别就是第一则,可能大多会停留在表层:反映了古代孩子得聪明伶俐。教学时,通过分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深入理解文章得意象与人物形象。

4、以此作契机,向学生介绍(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