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读后感
近日在寒假期间,抓紧时间阅读了金一南教授写的《苦难辉煌》,选择读这本书是一直以来心中萦绕的一个疑问,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接触的党的知识和历史机会还是很多的,但原来我都觉得那是必要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建党28年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政权,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苦难辉煌》。其中一段节选,说的是攻占中央苏区红色首府瑞金的国民党东路第十师、第三十六师,指挥官都是前共产党员。十师师长李默庵,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两人都是黄埔一期,都加入过共产党,后来又离开党加入了国民党,最后成为共产党的敌人,到底因为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不归路。
《苦难辉煌》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经历无数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通过阅读,我想到如果共产党创始人“南陈北李”知道共产党28年后取得的辉煌,他们还会因为其他公务而不参加“一大”吗?如果鲍罗廷知道扶植蒋介石会让几百万人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他还会选择蒋来担当中国革命的领军人吗?如果没有陈独秀、李立三、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执着,我们不知还要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继续奋斗多少年?如果没有朱德天心圩沉着镇定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黑暗是暂时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中国红军这只坚强的武装力量也许就荡然无存了!如果没有伟大的长征,革命的火花也许早已被扑灭;如果没有艰苦的长征,共产党人和红军也不会如此成熟和壮大!如果没有周恩来在长征前和毛主席的彻夜长谈,也许毛主席就留在了苏区战斗象许多留下来的同志一样牺牲,这将是革命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有它的方向,但是无数巧合又让这个方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偏移!
在艰难的长征中,没有简单的橘林会议,也许就没有后来的遵义会议,但是遵义会议
后四渡赤水中毛主席是承认过自己打过败仗的,并不是歌词中唱到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历史从来都不是电视画面中南湖红船上霞光万道,遵义会议后红军的旗帜更加耀眼,历史就是让中国共产党人在无数次失败中清醒,在历尽坎坷中找到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毛主席为首的领导集体在这个过程中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让中国革命在黑暗中看到到了胜利的曙光,邓小平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群精英的历史选择,是顺应历史和人民需要的选择!
阅读全书也让我为那个疑问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他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经受住了苦难的煎熬,并在洒满烈士鲜血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和人民的解放。
潘 松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