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学习专题诗词赏析选择题集锦1A、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 c)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语,“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交代了劳动的地点、美而又和谐。“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B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C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 ,写“夕露沾我衣”难写得极为具体。,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种豆南山下”和D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合污的高尚情操。2
(、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 “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c) “水面初平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 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 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D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3
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 b) “行舟”、“客路青山外,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B、“归雁”遥相呼应。 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风大之意。,“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两岸阔”与“潮“风正”C 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天也来得早。来脍灸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D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与首联呼应,表4 一项是(、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A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这是一首送别诗。b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彼此处境相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写对友人的安慰: 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态。5
不正确的一项是(、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Aa )(刘禹锡)鉴赏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表明作了感情的基调。B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 沉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D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 鲜明对比。6A、对《相见欢》
(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剪不断、、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c ) 等,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B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C寞”者是“梧桐深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 “寂人愁而更愁。,被“锁”者是“清秋”,使D 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别是一番滋味”等用7、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b )
A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 久,时间不长。C 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方便,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D
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处,其实也是借题发挥。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8 、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A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
21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
C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
忧念国事的心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
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
千古传诵的名句。、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9
的一项是:、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A(d ) 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与“路八千”“朝”与“夕”,“九重天””首联直剧。
,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
B明自己的心迹。、“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进而表C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即景抒“横”D 从容。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沉痛而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10A、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 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女为悦已者容”,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 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眼神。C
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D
清新淡雅,、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1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
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由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而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一句中的“悠然”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D 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12 A、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B用典故“吕尚垂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诗人巧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相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D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
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13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d )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即指初唐“四杰”。
B的作用。、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
C
和做法。、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D
发了叹惋之情。、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19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对宋代词人王观《
卜算子 (a )
送鲍浩然之浙东》眼盈盈处。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 万和春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A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
B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 C
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D
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景。
1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
、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凉 州 词 王之涣 门关。
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意思是吹奏哀怨的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
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 塞。 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翁卷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绘出了雨的形态。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 的搭配使用,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
“才”、忙的节奏。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又”两字 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 3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 清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 城 曲
)
A六二使安西》、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 《送B朋友的意思。、这里的“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
“故人”是老C、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
点和环境气氛。D
的惜别之情。、诗的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的七言绝句。 A、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的画上题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显示了早春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写,结合联想,新。 蒌蒿、短壮的芦芽、逆水上游的河豚。
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的景物,如鲜嫩的 5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第一句中的“三两枝”说明时间是早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李白
)
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也写出了诗人独特的感 B、“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静止 受。 辞,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 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天门山的情景。 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卷。 D、这首诗文字浅近,想象独特,写景逼真,
6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 渔 歌 子
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A、‘渔歌子’ 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 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 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
“青 摆脱官场羁绊后,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
7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破阵子 ) 辛弃疾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A
表示慰解,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B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 ,的情景。C 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诗句分别激烈。D
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即是8、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 塞 王昌龄
)
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边疆 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李广 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 思想感情。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
9、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泊船瓜洲 王安石
)
一般认为是作者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时所作。A、这首诗是作者路过瓜洲,怀念金陵住所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彩鲜明的视觉形象,蕴含更为丰富,也更富有表现B、“绿”意为“吹绿”,把看不见的春风转移为色 力。 间。这句诗交代了两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C、“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 ,音为jiā 想感情。D、这诗借春风、明月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
n,中10、对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北朝民歌)
)
国北方草原的奇特风光,全文意境清丽。 A、这是一首北朝时敕勒族的民歌,描绘出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平原。 B、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川意为平川、
字突出了北方草原的草长势茂盛。 C、末句中“见”同“现”
,呈现露出来,“见” 勾勒出草原的辽阔苍茫,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 D、“穹庐”、“四野”、“苍苍”、 “茫茫”等词语环境。11、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于谦
死而后已的思想情感。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首诗为七言绝句,抒发了自己立志报国,
多少次的锤敲凿挖才取出来,经过烈火焚烧后好像 B、一、二句意为:石灰石从深山中被人们用
很清闲。 不怕,只求得为人们留取青白,高度赞扬了石灰的 C、三、四句意为: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
品格。 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D、全诗以“石灰”为意象,写了石灰的品格,
12 、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水调歌头 苏轼)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转朱阁,低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
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A、这首诗描绘了初春小池的清丽可爱,表达了作者欣赏时的喜悦心情。 B、“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泉眼”指泉的出水口,“细流”指泉水流得细小、舒缓。 C、“树阴照水爱晴柔”描写是晴光下小池澄澈 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13 山。 、对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边。
欲渡黄沙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
宝三载初离朝廷,离开长安时所作。诗歌表现了诗
A、这诗句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是诗人于天人对自己被排济出京的遭遇感到不平。 险阻。 B、所选诗句的前两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
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C、所选诗句的三四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
大海里的船只,因水天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 D、所选诗句的最后两句中“云帆”指航行在
之中。14、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人。
巾。
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
友人。 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
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们的共同心声。 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 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
态。以此作结,恰当好处。15、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中军置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车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写音乐本身,但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 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 的奇寒。 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 C、“雪上空留马行处” ,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情。 上设置鲜红一点,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加生动。16、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 池 杨万里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柔美的景象。 一个“立”字极写了小池的美丽。 D、后两句是佳句,也是名句,景物形象鲜明,
17、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 苏轼
浩说: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美丽的。 B“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一首描写、歌唱西湖的诗,清代王文、一、二两句描绘了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都是”
西施。 C、第三句中的“西子”指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方法,形象的描写了不管什么时候的西湖,总是合 D、“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适好看。18、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 B、三、四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
绘出来。
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
里,更是美不胜收。 D、结尾两句诗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19、读下面诗歌,做①—②题。
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 春
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
①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
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 ”两句的分析,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 )
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国破”对“城春”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 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
反;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破败的景象。 “城”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山河” 、 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20、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美丽富饶,村民淳朴好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之乐的向往。
B、三、四两句,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有不断进取的意趣。 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意思是:农民击着鼓,奏着乐一队一队地走过,原来是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社日盛会。
D、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乡时,所以诗中含有悲观失意的情调。 2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置于巴楚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写作者借吹笛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到家乡后衣着破烂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D,C 20、B 21、D 22、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