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WENZHOU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温州市水利局 二○一六年三月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
编辑委员会、编辑组成员名单
编 辑 委 员 会
主 编:项国生
副主编:薛盛况、王林素
编 委:周宏德、庄千艳、陈隆吉、施士杨 程功文、田小平
编 辑 组
组 长:庄千艳
副组长:叶坤华、贾海勇
成 员:林昌宁、林湘如、王丽君、陈才明、曾广恩、王晓卯、周林真、王建忠、黄进齐、朱 丹、张榜鑫、郑施伟兵、柯华丽、徐志武、李修柱、严飞鹏、刘 峰、苏吴玲萍、庄建平、王振铎、陈建民、郑方舟等
力、 骏、龚裕院、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目录
前言 ........................................................... 1 一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 2 二 降水 ....................................................... 4 (一)降水总体情况 ............................................ 4 (二)降水特点 ................................................ 4 三 水资源 ..................................................... 7 (一)水资源总量 .............................................. 7 (二)地表水资源 .............................................. 7 (三)地下水资源 .............................................. 7 (四)人均水资源量 ............................................ 7 (五)水库蓄水量 .............................................. 8 四 供水量与用水量 ............................................ 10 (一)供水量 ................................................. 10 (二)用水量 ................................................. 10 (三)耗水量 ................................................. 11 (四)退水量 ................................................. 12 (五)用水指标 ............................................... 13 (六)水资源利用率 ........................................... 14 五 水质 ...................................................... 15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一)饮用水水源地 ........................................... 15 (二)三大江水系 ............................................. 16 (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 16 (四)平原河网 ............................................... 17 六 重要水事 .................................................. 19 名词解释 ...................................................... 21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已经建立,“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已覆盖到县(市、区)。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1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一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43.3毫米,折合水量217.21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5年我市平均降水量2068.2毫米,折合水量为243.7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2.2%,比上年偏多3.22%,属平偏丰水年。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5.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53.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4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64,产水模数为132.1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12.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708立方米。 全市20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01亿立方米,其中珊溪水库比上年蓄水量增加了2.53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8.9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5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9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5.14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2.5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1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用水1.19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
全市全年耗水量为11.3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9.6%。全市日退水量为146.19万立方米,2015年全市年入河退水量为2.93亿立方米。
水质方面,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水质总体优良;鳌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往年有所好转,中、上游水质总体良好,下游水质污染
-2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状况有所减轻;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温瑞塘河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进一步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3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二 降水
(一)降水总体情况
2015年我市平均降水量2068.2毫米,折合水量为243.7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2.2%,比上年偏多3.22%,属平偏丰水年。2015年全市年降水大于2000毫米的站点有62个,其中最大年降水量是平阳县吴垟雨量站2950.0毫米,最小年降水量是洞头区洞头站1105.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67倍。
2015年各县(市、区)降水情况对比图
(二)降水特点
1、空间上、时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小于山区
2015年,我市降水量空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少于山区。泰顺县平均雨量2480.8毫米,文成县平均雨量2291.9毫米,市区平均雨量1789.4毫米,乐清市平均雨量1687.3毫米,洞头区平均雨量只有1149.6毫米;山区吴垟、腾垟、外垟、朝阳等站年降水量均超过2700毫米,海岛洞头站年降水量只
-4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有1105.4毫米。时间上降雨主要上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68.3%。
2、入梅早、出梅迟,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
2015年,我市 6月7日入梅, 7月12日出梅,梅雨期持续35日, 比常年(21日)梅雨期偏长。梅雨期水雨情的主要特点为:入梅早、出梅迟,梅雨期偏长;梅雨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2015年温州市梅雨量为277.1毫米,比常年梅雨量(207 毫米)偏多36.5%。时间分布上,降雨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6 月7日~15日,平均过程雨量58.7毫米,占梅雨期降雨总量的21.2%;6月18日~22日出现第二轮强降水过程,平均过程雨量50.4毫米,占梅雨期降雨总量的18.2%;7月1日~12日出现第三轮强降水过程,平均过程雨量168.0毫米,占梅雨期降雨总量的60.6%。空间分布上,北片大于南片,乐清、永嘉、龙湾三地雨量相对较大,永嘉平均雨量达359.8毫米,泰顺、文成、平阳、瑞安四地雨量较少。
3、台风暴雨影响范围广、雨量大
7~9月份,我市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多雨天气,降水过程多为局部雷阵雨和受台风外围影响暴雨。8月份因受台风影响平均雨量528.0毫米,降水量比多年平均(294.0毫米)偏多79.6%。
台风“苏迪罗”于8月6日影响我市,受其外围影响,8月6日~10日,全市过程雨量295.6毫米,其中文成县过程雨量420.1毫米,泰顺县过程雨量406.2毫米,过程雨量最大站点为平阳县吴垟站722.0毫米,其次为泰顺县外垟站648.5毫米,平阳县朝阳站625.0毫米。其中最大1小时暴雨灵溪站100.0毫米,最大24小时暴雨吴垟站602.0毫米,最大1日暴雨吴垟站570.5毫米,日雨量超过400毫米的站点有5个。
台风“杜鹃”于9月28日影响我市,受其外围影响,9月28日~30日,全市过程雨量134.7毫米,其中瓯海区过程雨量186.0毫米,泰顺县过
-5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程雨量163.6毫米,过程雨量最大站点为瓯海区泽雅雨量站263.0毫米,其次为泰顺县泰顺雨量站站216.5毫米,泰顺县锋文雨量站214.5毫米。过程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4个。
4、非汛期强降水偏多
2015年,我市11~12月雨量比往年偏多,其中11月平均雨量146.0毫米,是多年平均雨量(64.9毫米)的2.25倍;12月平均雨量197.9毫米,超历史最大值,是多年平均雨量(49.5毫米)的4.0倍。
-6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三 水资源
(一)水资源总量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55.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53.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14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64,产水模数为132.1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15年各县(市、区)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年径流深为1303.45毫米,折合水量153.6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19.5%,与上年相当。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8.9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6.79亿立方米后,地下水资源量为2.14亿立方米。
-7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四)人均水资源量
2015年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708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于全市人均水平的有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平阳县。
2015年各县(市、区)人均水资源量图
(五)水库蓄水量
全市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9座。2015年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31亿立方米,其中珊溪水库比上年蓄水量增加了2.53亿立方米。
2015年温州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
单位:亿立方米 序号 1 2 3 4 水库名称 珊溪水库 仰义水库 泽雅水库 顺溪水库 2014年末蓄水 2015年末蓄水 蓄水变量 2.5258 -0.0036 -0.1926 0.1412 备 注 9.7791 0.0575 0.2368 0.0595 -8 -
12.3049 0.0539 0.0442 0.2007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序号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水库名称 林溪水库 赵山渡水库 淡溪水库 福溪水库 白石水库 钟前水库 北溪水库 金溪水库 百丈漈水库 高岭头一级水库 高岭头二级水库 桥墩水库 吴家园水库 三插溪水库 双涧溪水库 仙居水库 合计 2014年末蓄水 2015年末蓄水 蓄水变量 0.0189 0.0201 -0.0756 0.0832 0.0755 0.0277 0.1132 0.102 0.0808 0.0865 0.046 0.1506 0.0785 -0.0016 0.0058 0.0262 3.3086 备 注 2014年进行 除险加固 0.0384 0.1857 0.0954 0.0563 0 0.1092 0.1068 0.0368 0.1865 0.0367 0.0655 0.2193 0.052 0.3674 0.0727 0.2183 11.9799 0.0573 0.2058 0.0198 0.1395 0.0755 0.1369 0.2200 0.1388 0.2673 0.1232 0.1115 0.3699 0.1305 0.3658 0.0785 0.2445 15.2885 -9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四 供水量与用水量
(一)供水量
全市总供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8.98亿立方米,占99.2%;地下水源供水量0.15亿立方米,占0.8%。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9.76亿立方米,占51.4%;引水工程供水量6.64亿立方米,占35.0%;提水工程供水量2.57亿立方米,占13.6%。
2015年地表水水源供水情况图
(二)用水量
全市总用水量为19.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其
-10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90亿立方米,占30.8%;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19亿立方米,占1.0%;工业用水量为5.14亿立方米,占26.9%;城镇公共用水2.52亿立方米,占13.2%;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19亿立方米,占21.9%;生态与环境用水1.19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2.69亿立方米),占6.2%。
2015年用水情况分布图
(三)耗水量
全市全年耗水量为11.3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9.6%。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4.63亿立方米,占40.7%;林牧渔畜耗水量0.17亿立方米,占1.5%;工业耗水量2.00亿立方米,占17.5%;城镇公共耗水量1.22亿立方米,占10.7%;居民生活耗水量2.24亿立方米,占19.6%;生态环境耗水量1.13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占9.9%。
-11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2015年耗水情况分布图
(四)退水量
全市日退水量为146.19万立方米,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量分别为40.26、75.14和30.78万立方米,年退水总量为5.34亿立方米。全市年入河退水量为2.93亿立方米。
2015年日退水量分布图
-12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五)用水指标
201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209.7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1.40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9.6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20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6.19%;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135.84升,比上年下降2.44%;城镇公共用水量111.54升,比上年下降3.70%;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05.07升,比上年下降1.75%;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70.0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99%。
2015年主要用水指标情况表
项目 人均用水量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不含环境配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含环境配水)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 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单位 立方米 立方米/万元 立方米/万元 立方米/万元 升 升 升 立方米 2014年 217.33 45.8 50.64 31.13 139.24 115.83 106.94 385.47 2015年 209.78 41.40 47.21 29.20 135.84 111.54 105.07 370.08 变化情况 -3.47% -9.61% -6.77% -6.19% -2.44% -3.70% -1.75% -3.99% 备注: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
-13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六)水资源利用率
2015年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12.3%。其中,市区水资源利用率为27.9%;洞头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3.7%;乐清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0.7%;瑞安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6.7%;苍南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4.4%;平阳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2.6%;文成的水资源利用率为8.9%;永嘉的水资源利用率为8.1%;泰顺的水资源利用率为5.7%。
2015年各县(市、区)水资源利用率情况图
-14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五 水质
2015年,全市参与评价的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共77个,共代表64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418.4公里。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个数为49个,占评价总数的76.6%,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为1166.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2.2%;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个数为44个,占评价总数的68.8%,达标河长为1075.2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5.8%,未达标河段的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溶解氧。
参与评价的13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全年水质合格频率为93.2%。
4~9月份大中型水库营养状态评价中,珊溪、赵山渡、泽雅、桥墩、吴家园、淡溪、钟前、白石、金溪、百丈漈、林溪等11座大中型水库,均为中营养;此外林溪水库由于藻类增殖出现pH>9的现象。
(一)饮用水水源地
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泽雅水库、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白石水库、钟前水库、淡溪水库、岭尾水库、溪底寮、东门、圣和宫、长坑水库等13处主要饮用水源地,全年总监测频次为147次,其中基本项目及水源地补充项目均合格的频次为137次,水源地水质合格比为93.2%。偶尔出现超标现象的水源地为泽雅水库、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淡溪水库和白石水库;其中泽雅水库超标项目为pH和锰,桥墩水库为pH,吴家园水库为总磷和铁,淡溪水库和白石水库为总磷。
-15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二)三大江水系
1、瓯江水系
该水系包括泽雅水库、金溪水库、白石水库、钟前水库、上埠头、山根(瓯江翻水站)、温州、上塘、碧莲、石柱、圣和宫、岩坦、鲤溪、东皋等14个监测断面,代表12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425.8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397.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3.4%;达标河长324.5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6.2%,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山根(瓯江翻水站)、上埠头、白石水库和金溪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飞云江水系
该水系包括珊溪水库、赵山渡、三插溪、里光溪、莒江溪、洪口溪、峃作口、百丈漈水库、林溪水库、湖岭镇、文成东溪、龙凤桥、大峃、峃口、上林、玉泉溪、吴界山、平阳坑、碧山镇、瑞安潮位站、下埠水闸、老铜钱水库坝下等22个监测断面,代表16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429.6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429.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100%;达标河长429.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100%。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林溪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此外4~9月份该水库由于藻类增殖出现pH>9的现象。
3、鳌江水系
该水系包括吴家园水库、桥墩水库、顺溪镇、怀溪镇、东门、埭头、占家埠、灵溪、西炉104公路桥、鳌江等10个监测断面,代表9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62.2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较往年有所好转,中、上游水质总体良好,下游水质污染状况有所减轻。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
-16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121.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5.0%;达标河长121.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5.0%,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占家埠、西炉104公路桥和鳌江,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
(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共15个,分别为交溪口(东溪)、交溪口(寿泰溪)、溪底寮、岭尾水库、泗溪镇、仕阳、桐山溪、十八孔水库、赤溪镇、大荆、仙溪、雁荡、芙蓉、淡溪水库和长坑水库,代表15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201.5公里。
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水质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198.0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8.3%;达标河长198.0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8.3%,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十八孔水库,超标项目为总磷,但与往年相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
(四)平原河网
全市平原河网共设置丰收桥、水心殿、西山、潘桥、石坦、永中、塘下、仙岩、平阳、林岱、昆阳、龙港、钱库、虹桥、乐成、柳市等16个监测断面,代表11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99.3公里。
全市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依然较重,16个断面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在2.2~17.2之间,平均值为9.0;16个断面中,有机污染程度最重的断面是永中,其次是柳市。全年期水质除潘桥、林岱断面为Ⅲ类,钱库为Ⅴ类外,其余断面水质皆为劣Ⅴ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Ⅴ类标准的河长为31.8公里,仅占评价总河长的16.0%;达标河长为19.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7%。除潘桥、林岱断面达标外,其余14个断
-17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面均不达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
2015年温瑞塘河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2014年进一步好转,丰收桥、水心殿、状元、潘桥、西山、仙岩、塘下等7个断面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平均值由7.5(2014年)降低至6.8。
-18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六 重要水事
2015年,全市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大兴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抓好防汛防台工作,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依法治水管水,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温州市2014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得优秀,市水利局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水利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四年获得市直部门考绩优秀档次,还被评为全国水利安全监督工作先进集体。
1、“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治水投资306亿元,基本完成黑臭河垃圾河整治,消除2个省控站位劣Ⅴ类水,瓯海区、龙湾区、乐清市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瓯海、泰顺、洞头获得了省级“清三河”达标县称号,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10%以上;建成生态河道239公里,11条河道被评为省级示范工程,河道生态环境加快恢复。
2、水利投资再创新高。全市完成水利投资136亿元,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鹿城黄龙北排等一批骨干工程建成投用;鹿城卧旗山至绕城高速段海塘等一批重大防洪工程开工建设;鳌江水头段防洪工程可研获批,总投资160亿元的8大沿海平原扩排项目全部纳入水利部和省水利厅项目库,为我市“十三五”水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围垦造地拓展发展空间。全市围垦实施面积18.3万亩,完成圈围3440亩,瓯飞一期(北片)等工程顺利推进,全年共完成围垦造地投资57.3亿元,实施面积和完成投资均居全省前列。
-19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4、防汛抗台有序有力。全市上下有效防御“灿鸿”、“苏迪罗”、“杜鹃”等强台风袭击,最大程度减轻了台风灾害,防汛抗台工作得到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考核名列全省第一。
5、水源保护树立全国典型。深入推进珊溪水源保护,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创立“饮水思源”公益基金,在水源地开展精准扶贫;“亲近水源地·爱心献库区”公益活动,荣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6、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温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年度计划实施九大类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43亿元。大型饮用水源地保护机制、水工程生态建设机制、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市场化管理机制、水生态补偿机制等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温州水利科技馆开馆,永嘉县楠溪江-金溪和乐清市中雁荡山两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完成省级审查和推荐上报。
7、“标准化”管理全省领先。坚持建管并重,制定了全省首部水利工程标化管理系列标准和中型水库、海塘、水闸、农村水电运行管理地方标准规范,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改革和标化工地创建,2项工程获得全国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称号;全国水电站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温州经验。
8、水利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以事故防控为主线,以责任制落实为基础,以安全宣教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狠抓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安全监管,防范安全生产事故,连续5年获得省水利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优秀。
-20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
名词解释
地表水资源量: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的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总水资源量:评价区内当年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 供水量:各种水源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
用水量: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包括生产用水(不包括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量)、生活用水(城镇、农村居民)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
耗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
退水量:第二产业、第三年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