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 初中作文教学求真路上的探索 潘金敏 (南通市唐闸中学,江苏南通目前的初中生作文,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彰显出一些写作 套路。无话可说的.固然内容、语言都贫瘠;彰显套路的,那是 得到了老师的秘密武器——魔方式的“范例”与“变革”。学生 旦掌握,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有时也能侥幸对付过去。 然而.考试结束,学生终将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无能为力, 与前者又有何异?并且,这种作文教学中容易滋生假思想、伪 情感,形成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这已然严重违背了《初中语 文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 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当作文指导 紧紧围绕怎样才能得高分时.我们已经失去了教学最该尊重 的东西:真情实感。使学生作文失去了一份真。 学生的真情实感跑到哪里去了?学生为什么无话可说?学 一226000) 生为什么要遵循一些套路?原因很简单,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 暗示甚至明示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内容的圈定和 高深的技巧指导将真情实感挤压到一边去了。如果学生写作 时总想着“我该说什么”“我该怎么说”.伪的东西就自然而然 地诞生了。而发自内心的情感欲望又哪有立足之地呢?况且,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写作技巧的辅导上花的时间是相当多 的。内容的空洞也就顺理成章了。 初中阶段,怎样让学生在作文中重拾一份真?我进行了一 些尝试。 解放思想。有一说一 、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 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 一、三、立意新 “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 的关键。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之众。”文章“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因此立意上我们必 须做到准确到位,抓住材料或话题的主旨,选取最佳角度,往 深处挖掘。不仅要做到立意“深”,而且要做到立意“新”,要“言 人所未言”,写出的文章才会成为“领异标新二月花”。这种新 颖独到,必须符合常情,根植现实而又有所超越的,它并不是 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 例如,很多人往往会把“健康与残疾”看成是对立的,而著 名作家周国平先生却在身体健康中看到心理的残疾,在残疾 的身体中看到健康的人性 甚至,有的时候.明显的残疾反而 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觉悟外在生命的不可预见性.从而更加 关注内在修养与生命。再如,面对“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精心培 养着校园里的幼苗”,这样的语句时不能思维定势,我们可以 想到园丁用铁丝拉扣为幼苗造型,老师按自己的意志左右学 生;也可以想到园丁随意剪裁废枝废叶,教师只关注优等生. 放弃所谓的后进生:或者由园丁的整齐划一想到教师应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等。 总之,“文章切忌随人后”,也不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挣个保险分、及格分。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引 导学生努力追求立意的“深”与“新”,并有意识地进行立意的 创新性思维训练。这样,学生才能从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寻 找新颖的角度去发现事物的特点.探求事物的本质.提炼出正 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来。这样的文章才会有独到的见解,具有 个性化,吸引读者的眼球,且让读者从文章中得到启迪、受到 触动、悟到真谛。 四、构思新 高中生的作文一般是800字左右,篇幅比较短小.要想让 文章言简意赅.并且与众不同,大放奇彩.就必须在构思上下 功夫。构思是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创造性 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精巧,就会千姿百态, 各领风骚。同是《水龙吟》,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迥异,同是《乡 愁》.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作品各有千秋。构思无定法,所以,教 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过于精细,更不能用条条框框 束缚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带着“镣铐”去写作。有些老师喜欢让 写作讲究的是起承转合;现代人讲究的则是新奇巧合。在外 事外物外理外据的使用上既要与自己表达的中心浑然一 体,又要在谋篇布局上给人新奇巧妙的感觉。这就要学生使 用一定的技巧,比如,在写作散文的时候,学生可以:(1)一 唱三叹,这种方法既可以强化主旨,又便于抒情;(2)引用化 用,写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化用诗词名句,不仅可以 丰富文章内容,而且可以平添几分诗情画意。增强感染力; (3)长短并用,变化多样的语言,是散文优美与否的重要标 准;(4)排比句式,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更能集中地表 情达意,还能增加文章的建筑美,使得文章情感浓烈,言语 隽永,等等。做到这些,作文的形式和内容就会结合,既让读 者赏心悦目,又让其感动。 五 语言新 语言的新颖,就是要有特色、有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 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欲罢不能:读后又口有余香.回味无穷。 这样的语言,就是从作文中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这样的语 言别具韵味。然而,目前学生作文中的语言却苍白、干巴、晦 涩,没有光泽,没有韵味,没有气派,没有内涵,让人读如嚼 蜡,痛苦不堪。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的 头等大事,这个难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不过,掌握一 学生列提纲,这固然不易走题,但我认为,这对学生的构思创 新有一定影响。对于谋篇布局构思,教师完全不必赘言,一切 让学生自己放手去写 些技巧,也许会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多给文章 添加一些“小品式幽默”。在{ ̄QJE传》中,对于阿Q的癞疮疤, 未庄的闲人们是这样说的:“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而阿Q的 反应却是:“你还不配。”“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 荣的癞头疮了”。这段文字生动地表现了INQ气急败坏的形象, 道出了他无坚不摧的法宝——精神胜利法。黄庭坚说:“嬉笑 怒骂,皆成文章。”的确,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写 生活,诉真情,就定会让文章大放异彩。此外,教师可以有意识 地指导学生多用修辞,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也可以运用名人 名言,合理地想象和推理,让文章平添几分光彩。同时,我们应 谨记:文章不能言之无物,不能“华而不实”,外表华丽而没有 内涵会让人觉得庸俗和浅薄。为此.学生要在创造“内涵的文 采”上下工夫,努力写出“华而又实”的语言。 综上所述,作文的创新之路漫漫而遥远,要想得心应手, 我们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思 考,把那些虽细小但有冲击力、虽平凡但有启发性的人与事及 时记下来,丰富其作文宝库,并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技巧, 告别干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模式化作文,写出充满感性、理性 的好文章来。 当然,放手让学生写,不代表漫无边际,瞎写乱写。古人 7O 墨 中学数学“美 ,, 的教育探索 杨 军 (清镇市第一中学,贵州清镇551400) 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 美能力,从而既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又增强他们的创 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造发明能力。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蕴含着探求未 因此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 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美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传 有发现了数学的美,挖掘出数学的美,才能使学生主动学 统的美学被局限于艺术领域,仅仅认为文学艺术上的创造才 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我在给刚入学的学生讲到数 是以美为目标。其实,数学领域的创造活动一直深受审美艺术 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 的影响。追求美是数学工作者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如果我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因此,数学教 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揭示数学的美,那么我们就不只 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 是在进行数学的专业教育,同时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用数学 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 的美熏陶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由于数学教学 进“德”、“智”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 是一个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重视数学教学过程 美的教育。 中的美的教育,不但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形式美,而且要在教学 一、什么是数学的美 全过程揭示数学内在的固有的美,例如数学的和谐美、简洁美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那么,什 等。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 么是数学的美呢?克莱因说:“数学是一门心智的艺术与灵魂 美的因素得以体现。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以学生为中 的音乐,数学的美就是和谐、简单、明确,以及秩序。”数学的教 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 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 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教学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 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 程。”对写作的内容并没有做褊狭的规定,作文教学中个别老 ②“……”××——地说。 师凭借自己喜好界定作文该写什么,最好写什么是不对的。曾 ③“……” 读过一份杂志。将“作文”定义为“人写作的文”,虽然有些夸 “”……XX 地说,“……” 张,但这样一说.作文的空间就显得广阔无比了,也并非什么 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至于动 坏事。初中语文课本有一个写作训练“在生活中找米”,莫如说 作描写、肖像描写等就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了,而最终目的是 “生活处处皆是米”。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生才能大胆 追求逼真。 作文。 三、理性追求艺术真实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远比让学生知道怎样写来得重要,或 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生活真实的写照.是我们的所见所 者说。内容是第一要素,技巧是第二要素。罗庸先生1940年在 闻,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然而,写作中单纯地照搬生活真实,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说:“我们觉得,学生作文技术拙劣是比较 作文就会显得真实却杂乱、无主题,也是不可取的。写作需要 容易补救的。唯有内容空洞糊涂,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空洞 适度的虚构。 糊涂就证明作者的无感觉或不会表示感觉,无思想或不会运 关于艺术真实,鲁迅先生有着精湛的言论:“作家的取 用思想。根本不立,所谓技巧云云,便全是不着边际之谈。教者 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 不能在这里善为培植,学生的作文是无法进步的。” 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告诉学生,凡事皆可入文, 描写 ……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例如画家的画人 所见所闻所感都是作文的素材。为了将学生的写作禁锢感彻 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 底消除.我做了一些语言描写的片断练习,要求学生在家倾听 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 家人的交谈,去自由市场注意商贩与顾客的讨价还价,放学时 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 在公交车上留心身边下班人群的聊天,等等,并对他们的语言 会有的实情。” 做有一说一的记载,就好像录音机一样。学生交上来的作业, 初中语文八下教材有两篇小说做了很好的范例:《孔乙 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图景。教师适当调整自己的 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文章人物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孔乙 作文评分标准.能较好地按要求完成练习的就给予高分。这样 己来自绍兴城的孟夫子及“亦然先生”,了解了孟夫子及“亦然 做几次练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来作文是可以这样写的,而 先生”.再来看鲁迅先生塑造的孔乙已,不难理解生活真实与 且写得这样轻松、生动。 艺术真实的区别,也不难理解怎样做到艺术真实。范进的塑造 二、实话实说,形象表达 也是如此,皆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不仅如此,艺术 从操作较易的语言片段描写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描写(动 真实的塑造往往还借助于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段塑造一系列 作描写在选用动词方面需要斟酌),要求一定是自己的所闻所 合乎逻辑的人物,创设一个合乎逻辑的情境等来表现人物,反 见,实话实说。然而,仅做好记录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是不够的。 映社会真实。 生动形象地表达有助于更好地展现真实。比如人物的语言描 因此.文章的真实性并不是它的事实性。在此基础上虚构 写.人物在说话时除了有声音,肯定还有相关的语气、语调、语 出来的文章远远区别于教师魔方式的“范例”与“变革”,一个 速、神情、动作等,只有把这些表达出来了,语言描写才丰满生 是真的,一个是伪的;一个是鲜活的,一个是呆板的;一个是饱 动。我从课文《草》(苏教版八上)中得到灵感,设计了这样的语 满的,一个是空洞的。 言描写练习。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力。也是作文的生命力,更是作文教学 ①×× 地说:“……” 的生命力。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