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A/0 发行日期: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2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制/修订履历
页 码 生效日期 日期 版本 A/0 制/修订内容 新制订 页次 制/修订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3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4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1 目的
理解、确定、监视和评审与组织环境有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措施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的识别、评价。
3 术语 3.1 组织环境
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3.2 相关方
可影响决策或活动,也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3 意愿
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对组织的未来展望。
3.4 使命
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组织存在的目的。
3.5 战略
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5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3.6 目标
要实现的结果。
4 职责和权限 4.1 管理组织机构
4.1.1领导层
公司管理层是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确定公司的愿景、使命、战略、文化。也是负责确认公司组织环境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公司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公司内部环境、运营战略、业绩表现的识别。
a) 内部环境:公司运营战略、业绩表现、企业资源; b) 外部环境: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社会经济环境; c) 相关方:国家机关、资质审核机构、顾客等; d) 时机:管理评审、战略规划等;
e) 输出形式:战略规划报告会议纪要、年度管理评审。 权限:对各部门的管理结果、分析结果进行考核。
4.2 各部门
负责通过各种渠道识别、收集公司与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信息,对内外部环境信息进行分析监视和评审;负责识别并明确影响公司绩效或受到公司经营影响的相关方,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进行评估、评审。
各部门权限:有权向高层领导申请相关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素材或者其他资源信息;涉及相互约束机制的相关数据提出质疑、核查;发表自己的意见。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6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具体分工如下: 4.2.1财务部
a) 内部环境:财务制度、现金流、项目成本及投入资金分析、财务人员的能力; b) 外部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贷款政策、融资环境等; c) 相关方:银行、税务机关、客户、内部职能部门; d) 时机:月度或者季度、年度;
e) 输出形式:财务分析报告或者资金运营情况报告。 4.2.2技术部
负责公司外部技术环境的知识和技术积累,相关方及合作伙伴需求的识别。
a) 外部环境: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情况、行业环境、技术环境、产品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b) 相关方:合作伙伴、顾客;
c) 时机:立项论证、年度计划、战略规划、经营计划; d) 输出形式:立项论证报告、专项论证报告、工作总结。 负责公司内部技术环境的知识和技术积累。
a) 内部环境:技术、工艺能力;知识积累 、技术人才团队、战略目标、知识积累和技术、经营业绩、人才因素、资源因素;
b) 相关方:公司员工、合作伙伴、顾客; c) 时机:新产品试制阶段鉴定、年度计划;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7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d) 输出形式:产品试制工艺评审、首件鉴定目录、试制论证报告、技改论证报告、工作总结。 4.2.3销售部
a) 外部环境:军品订货相关信息、装备相关的采购信息网、市场环境;客户议价谈判能力、客户产品盈利能力、客户信誉、产品市场占有率、竞争秩序、市场障碍、政策扶持、产品相关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等;
b) 内部环境:销售政策、销售团队议价谈价能力、销售团队对产品的熟悉程度、成本、效率、交付能力;
c) 相关方:合作伙伴、顾客;
d) 时机:年度工作计划、战略规划、经济工作会议或者季度分析;
e) 输出:市场分析与规划分析或者市场规划报告、履约情况分析报告、市场调研报告。 4.2.4品质部
a) 内部环境: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管理能力、测试能力、测试资源情况、产品本身的质量水平;
b) 外部环境:国家标准与规范及其变化、外部能够提供测试资源的供方情况; c) 相关方:认证机构、提供测试服务的供方、顾客相关方要求。
d) 时机:项目质量总结、年度工作计划、管理评审、质量例会或质量案例会议等; e) 输出:项目质量总结报告、年度工作计划、质量形势分析报告。 4.2.5采购部
负责组织相关方(供方)需求的识别。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8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a) 内部环境:供应链竞争优劣势、付款政策和历史信誉、采购人员议价能力;
b) 外部环境:元器件及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经济环境变化、供方付款方式、期限、价格、品质和服务水平、供方的竞争力;
c) 相关方:供方、合作伙伴。
d) 时机:项目节点总结、经营例会、年度工作计划制定; e) 输出:采购或者外包实施情况分析报告、供方绩效评价报告。
5 流程图 6 管理程序
6.1 组织环境信息收集
6.1.1 组织环境信息分类及收集
组织环境信息分为外部宏观环境信息和行业环境信息,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和绩效分析,具体要素及方法见表一。
表1 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收集与分析
分类 信息内容 1、企业与政府的关系、2、安全、环保法规;3、外交状政治要素。 况;4、产业政策;5、专利法;6、政府换界、7、政府预算;8、其它法律法规 1、经济周期;2、GDP趋势;3、利率、汇率;4、货币供国内外经济发给;5、通货膨胀;6失业率;展状态及趋势 7、可支配收入;8、经济环境;9成本。 1、市场需求情况;2、竞争社会文化、环境对手情况;3、消费方式、水保护 平;4、区域特性;5、生活方式变化。 1、行业技术发展水平;2、使用需求、保障技术避垒;3、新技术的条件 发明和进展;4、替代技环境因素 信息来源 与政府的交流、政府网站、新闻媒体 财政部网站、政府网站、银行网站、新闻媒体。 行业交流会、用户交流、新闻媒体。 行业交流会、技术网站 分析方法 PEST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法 责任部门 政治 行政人事部 宏观环境 经济 PEST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法 财务部 社会 PEST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法 PEST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法 行政人事部 技术 技术部 品质部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9页,共11页 术的出现;5、与承担装备任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行业信息网、各公司产品市场容量及需求变化、网站等网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及竞争络、市场调状况、用户关注点变化趋势、竞争环境、行业研、专业调行业环公司产品及竞争对手产品情趋势分析法、行销售部 环境、竞争对手查机构、行境 况、潜在竞争对手产品情况、业环境分析法。 采购部 及相关方环境。 业会议、上潜在竞争产品、产品科技发市公司年展方向、原材料价格趋势、报、行业期行业发展潜力。 刊、咨询报告。 研发人员结构比例、技术水产品研发能力、平、研发投入占比、产品型品牌价值、营销技术部 谱、品牌价值、营销网络及分析报告 SWOT分析法 服务销售部 内内部资资源能力、服务网络、产能保障、现场资源能力。 部源环境 管理、设备资源等。 环经营计划或战经营计划或战略计划执行结境 报表、报告 统计分析 行政人事部 略计划执行力 果、计划年度成情况评估。 运营绩运营绩效 内部绩效分析结果 报表、报告 统计分析 行政人事部 效 6.1.2组织环境信息收集的时机(输入)
在体系建立、或者重大变更前及年度管理评审或年度质量目标设定之前进行定期收集。 当组织环境变化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时应适时进行收集。 竞争对手信息销售部随时收集,并在经营例会上进行反馈。
6.2 分析处理与理解确定组织环境
各部门将其所负责的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相关信息收集后,填写《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分析表》和《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分析表》,分析处理与确定内外部环境。
各部门将完成的《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分析表》和《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分析表》交由行政人事部汇总后报总经理审批后加以发布。行政人事部根据审批后的分析表,采用SWOT分析法对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10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公司的竞争环境做进一步分析,并填写《SWOT分析表》,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进行战略的组合和选择。
适用时,行政人事部组织对公司产业结构做进一步分析,可采用产业结构五力分析法进行,对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分析、现有竞争者的威胁分析、替代品的威胁分析、与客户谈判的能力分析、与外部供方谈判的能力分析,从而了解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环境变化。
6.3 组织环境信息的更新
各部门应根据所收集的环境变化的信息,适时的提出修改LLS-4-R-01001《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分析表》、LLS-4-R-01002《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分析表》、LLS-4-R-01003《SWOT分析表》的申请,由人事部负责组织对其进行讨论、审核确认后更新环境信息并报总经理批准后发至相关部门。
6.4 组织环境信息的监视和评审
各部门将组织环境信息分析处理和理解确定的结果,作为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输入,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组织环境信息分析处理与理解确定的结果进行监视和评审,并评价其有效性,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组织环境理解分析管理的有效性、连续性、充分性。监视和评审的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一般季度经营例会讨论、管理评审等方式进行监视和评审,输出结果为评审报告或决策纪要。
6.5 沟通和记录
组织环境理解分析管理过程中,每一阶段公司应与内部、外部做好充分沟通,沟通内容包括:组织环境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与理解确定的结果、监视和评审实施情况等。
组织环境理解分析确定的相关成文信息,由行政人事部负责保存,各部门只需要保存与本部门有关的成文信息。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0 第11页,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管理程序 页 码 生效日期 7 输入源
公司的宗旨、战略目标
8 输出接收方
战略、目标制定过程、管理评审过程。
9 相关文件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评价程序》
10 相关记录
《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分析表》 《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分析表》 《SWOT分析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