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导写及范文
一、题目: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题与构思
1.明确关键词。
重复的生活。
2.围绕所给材料阐释“重复的生活”的含义。
“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这是生存所必须的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是生活方式、作息规律的重复;“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则是传统文化生活的重复。前两种偏向于物质的层面;后一种偏向于精神层面。
3.思考“重复的生活”的意义。
一日三餐保证了人活着,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作息规律的重复会形成生活的规律,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习俗在代代重复中,给予个体以安全感、归属感,培养了文化的认同。
重复给我们带来了稳定的生活,还有对未来确定的预期。我们既享受着重复带来的安全,又尝到了不断变化的乐趣,因为我们于重复中积极寻求改变。
4.辨析“重复的生活”与“单调的生活”、“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区别。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重复生活,而是我们大都只看到了相似一样的方面,对于时时处处存在的差异比较忽视罢了。如一日三餐是重复的,但是吃的形式、品种可以变动;作息是重复的,但是作了什么、怎么息的可以变动;仪式是重复的,但是文化在重复中不断创新。
5. 分析把“重复的生活”等于“单调的生活”的弊端。
一是对其内涵认识不够,二是生活的态度不够端正。我们总觉得对生活已经很熟悉了,熟悉到乏味和厌倦的地步,很难发现熟悉中的陌生。我们的眼光总是习惯于投向未来与远方,经常是“灯下黑”。我们缺乏“工匠精神”,总是不断地换目标,浅尝辄止,不甘寂寞,一味求新。结果,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过于享受重复带来的安逸,而忽视改变创造的希望。
多数人不甘于重复的生活,想追求新意,于是寻找诗和远方。问题是自己在找寻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又开始了新的重复。例如想改变物质生活,提升幸福感,但自己最后却变成了重复赚钱的工具。人想找寻诗意,最终却物化了自己。
还有人在重复当中看不到希望,于是有的选择了躺平,以躺平的形式开始了新的重复。
6.如何正确对待“重复的生活”?
首先要认识到,重复是生活的底色,逃无可逃,必须面对。况且,重复的生活不只带
来单调与乏味,它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提高效率;还给我们带来确定与希望。还要认识到,重复不是机械绝对的一样,整体的重复中是有具体的差异与变化的。
三、素材
1. 根据《荷马史诗》,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国王。当宙斯掳走河神伊索普斯(Aesopus)的女儿伊琴娜(Aegina),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寻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条四季常流的河川做为交换条件告知。由于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将他押下地狱。没有想到西西弗斯却用计绑架了死神,导致人间长久以来都没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为止,西西弗斯才被打入冥界。
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墨洛珀(Merope)不要埋葬他的尸体。到了冥界后,西西弗斯告诉冥后帕尔塞福涅(Persephone),一个没有被埋葬的人是没有资格待在冥界的,并请求给予三天告假还阳处理自己的后事。没有想到,西西弗斯一看到美丽的大地就赖着不走不想回冥府去了。直到其死后,西西弗斯被判逐出到地狱那边,在那里,他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后朝边上迈一步出去,再眼看着这个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要永远地、并且没有任何希望地重复着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把西西弗斯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斯告诉我们,
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加缪得出的结论是:“人一定要想象西西弗斯的快乐”因为“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
2.工匠精神: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四、范文
在重复生活中寻找美好
何小琼
有一次,林清玄先生给学生上课,他说:“真正的生活与美,都不是在课堂上学得的。”意思不言而喻,课堂所学是死板的文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真正的美。先生还教学生,坐在青青草地上,欣赏正转红的枫叶、樱桃树正在风中摇曳、山茶花开了漫山遍野……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去描绘,用心就能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美的景致。
印象最深的是林清玄说的,在每天重复的生活中寻找到不一样的美好。他写道:“每天,我们重复的是起床、漱洗、上学或者上班、吃饭、睡觉。这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是,
我们可以在这些机械的单调里体味不同。比如与朋友在街头的偶然相遇,例如情感的欢喜或失落,例如照镜时看见自己的白发……”是的,想想生活中除了必须相同的,应该还有属于各自的美好。只有形式各异,世界才会有多姿多彩的滋味。
有一个流传极广的经典小故事:当年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学校担任英语老师,有一次上短文翻译课。文章中,男女主人公在月下浪漫散步,男主人公用英语说了句:“I love you”,学生们都觉得非常容易,都直接译成“我爱你”。夏目漱石看后笑了笑,说:“其实可以更婉转美好一些,比如翻译为‘今晚的月色真美’,想想看,还有什么比得上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更美好的,所以月色最美。”喜欢这个故事,没有说“我爱你”,却透着情意。在那个美好的月夜,会有许多情侣一起漫步,一起感受爱情的甜蜜。但是,因为这句“今晚的月色真美”,让这种美的感受得到了升华。
年轻的时候,我跟一个男孩曾经漫步在公路旁。那时,月色如钩,星空灿烂。路旁种着美丽的凤凰树,开着迷人的凤凰花,朵朵嫣红。五片花瓣的花,被柔和的风一吹,会优美地款款落下。那时,他牵着我,走得很慢,任由凤凰花飘落在他的头上、身上,我的长发上、长裙上。那皎洁的月色,绚烂的凤凰花,温润如玉的少年,成了我一生的烙印。
许多年后,读到“在重复的生活中寻找不一样的美好”,我才恍然,那一段曾经刻骨铭心,已经消失得那么久远的爱情就是我拥有过的美好,虽然不曾天长地久,但是不曾后悔。(本文来源:河北工人报)
莫让重复变得脆弱
2022年的春天,一场前所未遇的疫情突袭了我们的城市,本不用担心的重复生活转瞬即逝。一日三餐已很难保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也停止了;代代相传的清明祭扫
也只能等到冬至了。平日几乎让人无感的重复的生活,竟变得极其脆弱。
重复的生活似乎是一成不变的,哪里料到它会猝然消失?可是,世间几乎没有重复的生活,正如“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重复中是有变化的。可是,这样的客观存在,未必人人都能看清楚,或者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清楚的。因此,重复生活更多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与意识中。我们错过的只是大体的重复,局部的具体变化一直持续着。你看,谁家会天天吃同样的,总想着今天吃肉,明天吃鱼,后天吃虾。即便是蔬菜,那也是青菜、韭菜、菠菜轮着换的。我们在一天天的重复中是追求着变化的。我们既享受着重复带来的安全,又尝到了变化的乐趣,因为我们能在重复中积极寻求改变。
然而,还是有人身陷重复不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是工作方式的重复。我们的职业有较大的稳定性,但工作的内容是不太一样的。即便是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作,那也是有熟练程度的差异的。师傅与徒弟的水平不可能在一个层次。可是,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很多人是不重视的。一年到头,甚至一辈子,就是简单机械地应付工作,连自己都觉得厌倦乏味。我们过于享受重复带来的安逸了,而忽视改变创造的希望,而这种改变恰恰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不能在重复中懒于改变。
绝对的重复不存在,肤浅的重复不可取。古老的习俗是传统的继承,是价值的认同,更是人心的凝聚。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的,但继承不是一味地重复,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化。既不能轻易地抛弃,也不能绝对向前看。可是,我们不太愿意在重复中下功夫,总是急于去创造新的文化。殊不知,很多的创新在传统中都有足够的存在,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研究。这样看来,认认真真地重复过去,是我们很好地面对未来的基石。
这样看来,重复是生活的底色。我们要重视重复,更要在重复中积极地寻求变化。盖
伊是名干了几十年的地铁售票员,他发现来买票的人都苦着张脸,便贴了一张字条在窗口:请给点微笑,这活儿已经够辛苦了。果然,如他所愿,买票的人看到这张字条,都会心地笑了。他的重复的生活有了新的模样。可是,那些刚刚笑过的人们转头又走进了同样的闸口。我们还是学学盖伊,在重复的生活里,来点积极的改变,给点微笑,给别人,也给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