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隙、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一起随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昨天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测一下字词的掌握情况。 默写
杜鹃 油桐 石笋 臀部 蜿蜒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或浓或淡 突兀森郁
适时讲解:字形——蜒 臀 鹃 资料——蜿蜒 石笋 石钟乳 3、校对导学第2题 二、学习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谁来说说作者游览的顺序?
2、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上路【播放光盘画面及课文1、2、3小节朗读录音】 3、(看完)一路走来,看到了哪些美景? 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4、双龙洞由外洞、孔隙、内洞组成,这三处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用最简洁的字概括三处景点的特点,再结合具体词句谈感受,组长汇总完成学习卡作全班交流。【ppt出示要求】 【小组交流完成学习卡】
过渡:同学们对哪一处最感兴趣?(孔隙) 5、交流: 孔隙:
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孔隙有什么特点? A、“虽说是孔隙„„小船„„小。”
师:用船的小形象地衬托出孔隙的窄小【板书:窄】 B、“„„拉„„”
补充:宋代诗人叶芳的诗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就是写的这种独特的进洞方式。 C、“我怀着好奇„„卧在„„慢慢移动。”【ppt出示课文段落】 师:仰卧船底的姿势也突出了孔隙的窄小。 D、“眼前昏暗了„„挤压„„稍微„„准会„„擦伤鼻子”【ppt出示课文段落】(1)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
(2)从“稍微、准会”中体会到什么? 师:“挤压„„稍微„„准会”这些词句写出了作者仰卧小船进洞的真切感受,衬托出孔隙的窄小。
6、你们想体验一下吗?(想)三人读“眼前昏暗了„„” 现场采访一下:有何感受?
7、两位有惊无险地进了内洞,还有谁也想来体验一下?齐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内洞”
8、小结:作者通过船的小,别具一格的进洞方式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孔隙窄小的特点,让我们也如临其境,体验了一回。
过渡:接着交流外洞【ppt出示外洞图】 外洞:
大:补充资料:外洞宽敞高广,面积约1200平方米,而且洞温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炎热夏日,金华人和游客都会到洞中纳凉,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内洞:
1、大
黑
奇:内洞的奇体现在哪?完成导学案阅读训练2 【生做,交流】 2、石钟乳、石笋形奇,色奇,想看吗?【ppt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 3、这么多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你能想象其中的一种吗?完成导学案阅读训练3
4、小结: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起来回味。 三、总结提升
1、小结过渡: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外洞的大,孔隙的窄小,内洞黑大奇的特点。其实,文中还多次描写了泉水,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泉水的句子。完成导学案最后一题。(校对)
师:这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一明一暗【板书: 明线 暗线】两条线索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2、是啊,写游记,就要按一定的顺序。那么,要写好一篇游记还要注意什么?
3、今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一起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感受它的雄伟、惊险与神奇。课后请你根据画好的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金华双龙洞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
板书:
美 宽 大 小 大黑奇
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明线)
游记 泉水流向:山下←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暗线)
第一单元第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班级 姓名
课前导学
1、你所了解的叶圣陶:(3句话概括) 。 写两句叶圣陶的名言: 。 2、查字典,理解词义和带点字的意思(同时完成补充习题第2题)
变化多端( ) 颜色各异( ) ..或浓或淡( ) 突兀森郁 ...3、这是一篇 ,按 顺序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路上——( )——( )——( )——( )——( )。
4、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外洞的特点是( ),孔隙的特点是( ),内洞的特点是( )。 5、完成课后第4题
课后提升
1、按要求写词语
写山的成语: 或浓或淡: 2、仿写: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美的校园呢? ,是这样美的校园。
3、阅读理解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给空白处加标点。
(2)读了这段话后,我知道作者抓住内洞的 三个方面,描写了内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现为 的石钟乳和石笋;二是“色奇”,表现为 ,三是洞顶的“双龙”,一条 ,一条 。由此,我还知道了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
(3)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些成语来形容:
;我能想象其中的一种:
(4)从画线的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5)文章除了写内洞的特点,还写了泉水。全文 处描写泉水,这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暗线)。泉水从深黑的石洞中流出,依次经过( )—— ( )—— ( ),最终成为溪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