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赵朴初盛赞:隆莲法师诗五首

来源:九壹网


赵朴初盛赞:隆莲法师诗五首

凡夫就是这样被种种境所迷,对境总是迷呀,修行,你起码要能够不被境所动摇,对境不迷是基础。 比如说:隆莲法师曾经写过五首诗,其实就是呵斥凡夫的五欲,在各种境界之中你不要被境所迷,然后生起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来。赵朴初看了以后很欢喜,就亲笔把隆莲法师这五首诗抄了一遍,苏州寒山寺又把隆莲法师的诗和赵朴老的书法镶刻在一面墙上,好多年前我去寒山寺看到过,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 这五首诗其实就是呵斥贪着财、色、名、食、睡的,其实都是讲修行的入门方法。第一首诗说: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涩,富有恒沙是佛陀。 第一首是呵斥贪财,“财多累己自招魔”,钱多了,不但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妄想,还会使人堕落、招魔。“阮囊羞涩”是个成语。晋代的时候阮孚经常背一个袋子,袋子里面只放了一个钱,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是防止羞涩、防止难看,免得难为情,放一个钱养这个袋子,其实就是比喻经济很困难。佛陀是富有恒沙界,贵为天人师。我们修行成佛就能够拥有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富裕的呢?所以说富有恒沙是佛陀。 第二首是: 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干见精神。近来学得平心法,罗刹当前化美人。 这是呵斥贪色,不一定是花红柳绿才好看,冬天的老干梅花也很庄严,枯槎更可以看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都是未来的诸佛,所以要以平等心、大悲心来对待一切众生,恶鬼也会化成美人。 第三首诗是呵斥贪名: 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羡庄生。青山断发成长往,不识人间有转轮。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出家人要有修持功夫,要韬光隐晦密藏功德,否则就成不了大器。“泥中曳尾羡庄生”是出自于《庄子》。有一次南方的楚王来请庄子去做官,庄子就给使者打了个比方说:那个神龟死了以后,它的壳放在宗祠里面被祭拜,另外一个活的乌龟自由自在地在泥沼里面爬行,你是愿意去做宗祠里面的龟壳呢,还是愿意去做泥沼里面活着的、在泥里面爬的活乌龟呢?当然我愿意自由自在,所以有这一句,庄子拒绝名和利,拒绝做官而愿意自由自在地生活。 接下来就是举释迦牟尼佛为例。悉达多太子以剑断发,“青山断发成长往”,出家以后一走再也不回头,不留恋世俗。“不识人间有转

轮”,就算是做到转轮圣王也不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你看像悉达多太子这样连转轮王位尚且能舍,还会去求什么小小的名位吗? 第四首是呵斥贪食: 未必肥甘便永年,饭蔬饮水乐吾天。道人学得长生诀,物与民胞即是仙。 我们知道,法轮未转食轮先,当然作为寺院的执事一定要保障大家基本的食宿。但是,“未必肥甘便永年”,过分地追求饮食的甘美就会障道。不一定你吃山珍海味就能够长寿,每天清茶淡饭的修行人却能够高寿颐年。“乐吾天”,自得其乐。像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是“乐吾天”。长生的方法就是不杀生,“道人学得长生诀,物与民胞即是仙。”“物与民胞”就是一切万物都与我是朋友,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同胞,所以不杀生才是真正的长寿之法,不是说要有美食才能长生。 第五首呵斥贪睡: 未必清闲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莲。骄阳当午池塘静,映日荷花别样鲜。 “未必清闲便是仙”,闲下来了,如果没有一个精神发展的方向反而很无聊,你看那些突然退休下来的人反而老得更快了,更加的百无聊赖了。有人说,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之中摇摆,生命没有一个解脱的方向,当然就会这样呀!动则生阳,太闲了反而容易生病。“金仙原是火中莲”,“金仙”是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苦行都去修,然后才成佛的。“骄阳当午池塘静,映日荷花别样鲜”,正午太阳照耀得最强烈的时候,荷花才会开得特别的鲜艳、特别的红。同样的,人经过了锻炼,经过了煎熬才会特别坚强、有力量、有智慧。 很多人没有闻到过佛法,心被外境所迷,一辈子都在追逐财富、美色、名誉、地位、美食、贪睡等等。我们一直去追逐那些外在的东西,贪着于财、色、名、食、睡而不知道觉醒,这是很可怜、很可悲的。其实生命是很脆弱的,一切都无常,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节选大愿法师《生死禅》 感恩您关注大般若讲堂公众平台秉承清定上师大般若宗法脉传承一切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愿众生皆获长久安乐并究竟成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