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8届第一轮高考复习已经开始,现将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初步制定出来,供语文备课组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以便实施。
一、指导思想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考试大纲为指导,紧密结合近两年的高考形势,吃透考纲精神和高考试题,扎实细致地抓好复习工作,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语文复习要增强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注重抓基础、抓重点、抓能力,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复习目标
1.将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1—5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尤其是背诵篇目以及初中语文课本背诵篇目复习一遍。
2.将考纲中所列的所有考查点逐一细致地复习一遍,稳扎稳打,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3.对考纲所要求的六个语文能力层级全面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
4.在整体抓好全级学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做好优秀生的复习指导工作,力争明年高考语文学科取得理想成绩。
三、复习内容
(一)课本复习
1.复习内容: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1—5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初中语文课本背诵篇目。
2.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到明年高考前,贯穿一轮二轮复习,将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以及初中背诵篇目扎实复习两遍。
3.复习方式:充分利用语文早自习时间,晨读晚诵时间,对背诵篇目和非背诵篇目逐篇朗读,巩固背诵,积累知识,培养语感。
4.具体要求:背诵篇目要能熟练默写下来,非背诵篇目要熟练掌握理解文章词句知识、结构思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
(二)专项复习
1.复习内容
根据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内容,语文第一轮复习以专项复习为主,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共四大板块十五个专题。语言文字应用:正确使用词语、辨析病句、连贯、补写句子、图文转换、6考点;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同类文本阅读(一)新闻、实用同类文本阅读(二)传记、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作文。
2.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是今年8月9日至明年3月20日,具体时间预先粗略安排如下:
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计7天。
②专题二,辨析病句:——,计15天。
③专题三,连贯:——,计3天。
④专题四,补写句子:——,计3天。
⑤专题五,图文转换:——,计6天。
⑥专题六,6考点:——,计12天。
⑦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计24天。
⑧专题八,古代诗歌阅读:——,计24天。
⑨专题九,名篇名句默写:——,计2天。
⑩专题十,论述类文本阅读:——,计12天。
⑾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新闻:——,计12天。
⑿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计12天。
⒀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计15天。
⒁专题十四,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计16天。
⒂专题十五,作文 ——,计5天。
3.具体要求
①将语文考纲的体系、六个能力层级、每个考点的要求给学生讲解清楚,训练到位。
②将每个考查点和具体的高考题对上号,将高考题的考查形式、命题特点、命题思路给学生讲清讲透,训练到位。
③对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中的训练题进行精选取舍,训练要做到准、真、精、熟,坚决避免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
④训练要注重审题能力、答题思路、答题规律、答题技巧等基本功,不能只是注重讲试题答案。
⑤作文训练贯穿在整个第一轮复习的全过程中,最后的集中训练只是有针对性的整体
指导。
四、复习措施
1.扎实备课,及时交流,优化备课效果。
每位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积极性,对考纲、试题、教材深钻细研,准确提炼,制定复习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组内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复习效果。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复习效率。
在课堂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做题讲题,教师点拨、纠正、提升,让每节课堂都有实实在在的收效。
3.强化训练,夯实基础,提高答题技能。
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主要途径。早自习诵读坚持不懈地抓好。训练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适当补充典型试题和新题,让学生通过完成有限的训练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升思维和答题技能。
4.持之以恒,抓好写作,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大作文10次,努力做到全收全改。作文教学要做到“两个结合”:
(1)读与写结合(读课文、读时文、读高考优秀作文,促写作);
(2)练与评结合(练规范,练技巧。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通过有计划的训练,使学生保持思想活、下笔快、写得准、写得精。
5.恰当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高三语文作业除了作文外,还要收查《三维设计》所附带的“专题专项检测”练习册。“高三晨读不能丢”涉及的成语、文化常识则在语文自习上检查。
6.做好考试总结、讲评,做到旧错误不重复出现。
每次考试后,认真仔细阅卷,做好问题记载、分值统计、试卷分析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让每次考试真正发挥检验、提高的作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计划与措施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时间:3月20日至4月底。
二、内容:重点是专题复习,主要是各种类型的阅读及写作训练。包括古诗文阅读(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及作文训练。
三、二轮复习要点:
1、指导思想:从高三以来历次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下阶段复习备考。一方面,
查漏补缺,清除“盲点”,并通过一些方式将已学过知识点继续巩固。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扩大积累,加强感悟,努力熟悉和掌握各类题目的审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形成答题的规范模式。
2、目标定位:①通过二轮三轮有效复习备考,让语文学科成绩力争整体上有一个提高,语文学科要力争“做贡献”。
3、总体原则:(十六字方针)夯实基础,养成能力,查漏补缺,狠抓规范。
4、不断调研学情,强化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5、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群策群力,增强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6、加强校际学科教研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搜集有关考试信息。
四、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与步骤
1.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模块。考点复习资料采取的是整体阅读的方式,所选题目虽然很好,但较多,需要老师认真精心的挑选,而后作为例题“精讲”,作为习题“精练”,并穿插文言文的一些具体考点知识的复习与清理。为了配合文言文翻译考点的练习,还准备在复习资料基础上再精编一些短小文言文的文段阅读,试图引导学生翻译整个文段。讲解这一块时,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例题与习题中与教材对应内容也要指点出来,让学生在课下去重温小结归纳与反思。
2.现代文阅读模块主抓知识与方法的梳理,抓好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运用。
(1)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
(2)掌握各种表达技巧,构建知识体系。
(3)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
(4)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
3.作文训练。在新材料作文(今年还要重视图画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结构训练、选材训练、语言训练、升格训练及营造亮点训练之后。
(1)联系17、18年时事热点素材,开展作文训练,增加学生作文观点的时效性、现场感。
(2)作文讲评,以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为例,阅读并讨论,讨论增分措施,为不同分值的作文升格,让学生清晰什么样的作文给多少分,在哪个地方进行修改,怎样修改就可以提升分数。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全体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识记与积累。
自进入高三以来,每周早读都有固定篇目,让学生明确并落实具体任务。
(1)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1—5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初中语文课本背诵篇目。安排早读内容,并要求学生再读再背再默写,并把重点放在检查落实上。
除了默写我们还选编组编了试题来考查。
(2)继续印发教师精心搜集的千字经典美文和作文的有关素材,时政热点供学生阅读感悟。
5.温故而知新,继续启动“小专题”滚动训练和大专题整体阅读训练。
小专题训练:①语基题训练。②语用题训练。③诗歌鉴赏训练。 ④识记训练(名句名篇,文常默写)。⑤文言文片断阅读训练。⑥科技文阅读训练。(以上几种训练可单独成卷也可将几块合并成卷,要求限时训练,即做即讲。)
大专题整体训练:①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安排在该专题考点复习之后。)②文学作品整体阅读训练(从上学期开始一直坚持并将延续到高考前。)
6.综合练习(套卷训练)。间周一次安排一次套卷训练,全收全改,及时反馈,重点评讲,突出针对性,帮助学生建构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范式)。
7.认真组织每次大型考试,认真搞好本学科质量分析。对于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将集中研讨,拿出调整和改进完善的具体措施,并督促教师按统一要求认真落实。
8.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每个知识点和专题复习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形成较好的考试习惯、技巧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举例:应试时各版块时间分配;客观题如何巧妙选准正确选项;主观题根据题目要求,明确答题具体步骤及规范。)
附:高三语文备课组资料搜集分工
1.高考新动向、命题新趋势:张树才、李兴武
2.名句名篇默写:侯德斌、樊兴军
3.时政热点:张兴虎、刘昌国
4.满分作文、经典美文:吴立荣、吴允祥
5.单元测试:林军、张占彦、冯尚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