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第五单元导学

【单元导教】

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特殊单元——习作单元。重在通过学习,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教师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应通过对精读课文的阅读和交流平台的梳理,帮助学生感受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方法。教师可利用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感受、借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为最后的习作积累素材,打下基础,在交流和分享习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关注点 板块 阅读理解课文 精读 感受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按照太阳变化顺序写日出过程的好处,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物的方法 概括两种天气的海上日海上日出 出。 2.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太阳在颜色、光亮、位置上的变化,借助关键词,一边感悟景象变化,一边了解写作顺序。 精读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1.通过补充浏览路线,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2.研读作者如何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洞 2.通过感受双龙洞各处 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充分交流。结合精读课文,总结、梳理写景方法: 平台 一是按顺序写,二是有重点的写。 第1页 共15页

1.引导学生画路线图,介绍参观顺序。 初试2.指导学生在地点发生转换时,运用恰当的过渡句,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身手 过程说清楚。 3.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下来。 1.《颐和园》让学生通过阅读写出游览路线,结合旁批提示,体会文章按照习作游览的方位顺序写景的方法,一步一景,顺序清晰。 例文 2.《七月的天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画出过渡的句子,找出写景的顺序。结合旁批提示,由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要点 明确任务 教学关注点 结合课文和习作例文,总结梳理按顺序写景的方法。 按照游览顺序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1.确定习作内容。回忆你游览过的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横线上了解方法 把题目补充完整。 2.理清游览顺序。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重点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注意事项 1.写清游览的顺序,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2.重点景物要写清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1.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对于易读错的字教师要进行重点指导。

2.会写24个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对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3.会写24个词语,通过认读、默写等多种形式进行识记、书写。

阅读:1. 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

2. 体会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口头表达:1.能结合课文,总结、梳理按照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一说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所见的一处景物。

书面表达: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浏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16 海上日出

一、课前解析

第2页 共15页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写出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文章语言生动,顺序清晰。作为写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为后续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关注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四川成都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结构清晰、有顺序,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

关注字词: 本课要求会写9个生字,其中“范”字需要特别注意结构,“镶”和“紫”笔画多,易写错,需要教师重点指导。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荷”和“刹”,教师可以结合语境进行读音的区分。

重点词语:本课语言优美,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感受景色的变化。例如“一刹那”、

“夺目”、“重荷”等词语,可以借助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意思,进而丰富学生对文中所描写景物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1.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2.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

第3页 共15页

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日出时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海上的日出吗?谁来说一说那是什么样子的?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出示课件1:

学生进行交流。

预设:去年暑假我在海边看了日出,太阳升起时发出的光很漂亮,海面都是金色的,我感觉非常激动。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初步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美丽,迷人,让人心生向往。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巴金,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海上日出”图。(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2.教师点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作者——巴金。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2:

3.教师引导:1927年巴金从上海踏上英国邮船“昂热号”,去伦敦留学。他将沿途的见闻写成《海行的日出》一书,于1932年出版,《海上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快速引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文本,扫除阅读障碍

第4页 共15页

教师说明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时间3分钟,好,开始吧! 出示课件3:

教师提问:读完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一刹那、夺目、重荷。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词语意思。

教师点拨:看看,你理解的对吗?其实“一刹那”还有一些近义词:一瞬间、转眼间、一眨眼、霎时、瞬时,都表示时间短。

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认读生字词等环节,扫清了学生阅读障碍。) 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师说明要求:海上日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下面我们就到文章里走一走,看一看。请你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时间2分钟)

出示课件5:

第5页 共15页

教师提问:读完了吗?请同学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写巴金爷爷在海上所看到的日出景象,十分的美丽壮观!

教师补充:《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

出示课件6:

2.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教师引导:海上日出是如此的美丽、壮观!那么,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课件7:

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文章中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色。

教师引导思考:作者在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那么第2-5段分别描写了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默读1分钟)

出示课件8:

第6页 共15页

预设1:我认为描写了两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分别是晴天时和有云时。2-3自然段描写了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4-5描写的是有云时的海上日出。

教师启发思考:同学们读一读,4-5段的天气情况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作者是怎么说的? 预设2:第4自然段写的是海上多云时,而第5自然段是写海上有黑云时的日出景象。 教师点拨:这篇文章脉络很清晰,第2-3段描写的是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第4-5自然段都写了有云时的日出。在有云时,作者又写了两种情况:多云时和有黑云时。 3.再读课文,分清层次。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了2-5自然段在具体描写海上日出时的景象,开头(第1自然段)和结尾(第6自然段)的两段又在写些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认为第1自然段交代了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第6自然段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感受。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文章的结构就好比人的“骨架”,对整篇文章起着支撑作用。我们梳理完文章脉络会发现,作者对第二部分(2-5段)所用笔墨最多,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在写日出,2-5段是日出时的景象,需要具体来写。时间地点和感受并不是重点。

出示课件10: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知道作者重点描写了晴天和有云两种天

第7页 共15页

气下海上日出景色,而且在有云时又分成了多云和有黑云两种情况进行具体描写。下节课我们就着重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通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对文章的段落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知道文章的重点内容和层次。)

四、自学生字,引导练习 1.学生自学

教师说明要求:请同学们自学本课生字,勾画出需要特别注意的字或容易写错的字,一会儿全班一起交流。

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互查,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2. 集体交流

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书写好了吗?谁来跟我们说一说你认为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

预设1:“范”字要注意结构,上下结构,偏旁是“艹”。 出示课件11:

预设2:“镶”字笔画较多,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右半部分有三横。“紫”字下半部分不是“系”,不要多写“撇”。

出示课件12:

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再写一写。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梳理了文章内容,知道了巴金爷爷分别描写了晴天时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色,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巴金爷爷是如何描写这壮观、美丽的海上日出的。

第8页 共15页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请你再次阅读文章,试着借助文字想象海上日出的画面,并把这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书写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1段:交代了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

海 第2-3段: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 上重点写 日 第4-5段:有云时的海上日出景象。 出 第6段: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晴天和有云时海上日出时的景象。 2.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请你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填填空。

出示课件13:

预设:《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具体描写了晴朗天气的日出和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晴天时、多云时、有黑云时) 出示课件14:

第9页 共15页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入文本,继续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去欣赏大自然的壮美之景,用心品味巴金爷爷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美景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作铺垫。)

二、研读2-3自然段,领悟写法

教师引导思考:当天气晴朗时,海上之景一览无余。默读课文2-3段,思考: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 出示课件15:

1.作者抓住了颜色变化来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色。

教师引导思考:请大家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颜色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勾画描写颜色的词语。

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预设1:作者分别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变化和日出时太阳的颜色变化,通过“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等具体描写,体会到了日出前后景色的变化,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美丽、绚烂。

教师启发思考: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太阳颜色是什么样的?和巴金描写的有什么不同? 预设2: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白色刺眼的,看不清楚,但日出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红得可爱。

出示课件16:

第10页 共15页

教师点拨:难怪我们有时会说“日出时的太阳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如此美丽的海上日出之景,谁不为此沉醉呢?请你读一读2-3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注意体会描写颜色的词语给你的感受和好处。

学生朗读体会。

2.作者不仅写了颜色变化,还写了海上日出时位置上的变化。

教师引导思考:日出时不仅颜色是变化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太阳的位置变化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第3自然段,抓住表示位置的词。

预设:刚一开始只是“出现小半边脸”,随着“努力上升”,最终“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这些词写出了太阳位置上的变化,展示了日出时的过程。

教师引导活动: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请你用心品读,注意句子中的标红部分,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

出示课件17:

预设:“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这样的描写,让我觉得太阳很费劲、很用力,而“冲破”和“跳出”又让我觉得很有力量。

教师追问:你所抓住的这些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有什么好处?

预设: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 教师小结:在写作中,如果我们能够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文章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3.作者除了颜色和位置外,还写了海上日出时光亮上的变化。

教师引导思考:在整个日出的过程中,太阳的光亮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预设1:从“没有亮光”到“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光亮越来越强烈,甚至刺得人眼睛发痛。

教师启发思考:想象一下平时看太阳的样子,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2:我感受到了光芒万丈,太阳完全升起来了。

教师补充:从红彤彤的旭日到瞬间散发出夺目的光亮,太阳照射着整个天空和海面。这

第11页 共15页

样的视觉冲击是多么的壮美呀!就连旁边的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从颜色、位置、光亮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写海上日出的。(板书:颜色、位置、光亮)作者抓住这些变化来写,好处是什么?

出示课件18:

预设:写出这些变化,能够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呈现海上日出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教师小结:随着太阳的升起,景象是有变化的。巴金爷爷在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时,就是抓住颜色、位置、光亮上的变化,让我们身临其境。在今后的写作中,当你需要描写动态景物时,也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颜色、位置、光亮三个方面的关键词语,一方面学生能透过文字,边读边想象出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景象,一方面学生能感受到作者按照太阳的变化顺序进行描写的好处。)

三、自学4-5段,感受有云时的海上日出。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通过学习2-3自然段,知道了巴金爷爷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晴天时日出的壮观和美丽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接下来请你自学4-5段。(学生思考3分钟时间)

全班交流。

1.多云时的海上日出。

预设:有云时,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描写海上日出,分别是多云时和有黑云时。多云的时候,是不能像晴天时那样清楚地看到日出的。太阳会走进云层当中,透过云层射下来光线,照到水面上,分不清水和天。

教师补充:作者抓住了多云时的光亮特点,写出了阳光直射水面的景象,为我们描写了一副耀眼夺目的画面。此时天和水都被明亮、灿烂的光线照射着,目之所及皆是一片光亮。(板书:直射水面)

教师出示图片,请大家体会着朗读,感受作者描写的画面。 出示课件19:

第12页 共15页

2.有黑云时海上日出。

预设:当太阳在黑云中时,因为云层很厚,光照射不出来,只能照在黑云上,就像被镶了一层金边。但当太阳从黑云后面出来后,光线一照,黑云就被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教师补充:作者在描写有黑云的日出时,抓住了颜色这个方面,写出了从“镶上金边”到“染成紫色或者红色”的变化,展现了有黑云时日出景色的绚烂多彩。(板书:镶上金边、染成紫红色)

出示课件20:

教师小结:在描写有云的日出时,巴金爷爷并没有像描写晴天时那样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最主要的特点进行了描写。无论晴天还是有云时,海上日出都给人带来了壮观、美丽的感受,这种自然美景真可谓“伟大的奇观”啊!(板书:伟大奇观)

四、课堂总结

教师组织活动:让我们再次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再一次去感受巴金爷爷所描写海上日出的美景。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回顾了全文,再次感受到了不同天气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下面请你结合关键词,再次想象着画面,体会这些词语在描写日出时的好处。

出示课件21:

第13页 共15页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巴金的《海上日出》,感受了作者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对海上日出这一美景的描写。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课下同学们还可以去搜集一些关于日出的视频、文章、古诗,继续感受这美丽、壮观的景象!

(设计意图:在对文章的具体描写进行品读后,再次回顾全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写法之妙;对关键词的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按太阳变化顺序写景的好处。)

五、布置作业

日出是壮观的、是美丽的,它开启了新的一天,给人们带去了希望。忙碌了一天后,太阳西沉,到了日落时分,此时的大自然又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美丽的画卷呢?请你观察一下日落的景象,试着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将你所发现的日落之美写在日记本上吧!

出示课件22:

六、板书设计

16 海上日出

颜色

晴天时 位置

光亮 伟大奇观 多云时 直射水面 有黑云时 镶上金边 染成紫红色 【课后反思】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

第14页 共15页

了解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海上日出》作为第一篇精读课文,为整个单元的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对今后的写作有帮助。

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第二、三自然段。这两段内容语言优美、平实,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来说是好理解的,我将重点放在感受日出景象的变化上,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其中加以图片和视频的辅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日出的画面,为学习创设了情境。第三段中,在对位置变化的描写中,作者语言生动、形象,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给文章带来的效果,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和方法。

在对有云时日出景色的处理中,我抓住最主要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同天气中景色的不同之处,各有其美,从而加深对海上日出之景美丽、壮观、奇特的感受。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着写作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目的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让学

生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5页 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