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品解析: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来源:九壹网


重庆八中高2021级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

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仁”和“中庸”的说法均有失片面,其合理内核应为“责任”。 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此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 《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D.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典籍并不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一前提,文章探讨了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 文章以“尧舜”“大禹”为例,使用例证法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进行了揭示。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对于儒家思想本质的深刻见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 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 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D. 无论对个人修养抑或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都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

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 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面图为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还未步入富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面临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

B. 劳动力作候鸟式迁徙、各种社会保障难以有效衔接、户籍制度造成老人入户障碍,都是空巢老人现象的成因。

C.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当下养老服务水平较低,但通过多种努力,空巢老人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D.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养老服务网络能满足老年群体对服务便利的需求,实现市场和老人的共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入手,从宏观上探讨了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问题。

B. 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预计将接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大压力。 C.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外力侵害有犯罪分子的诈骗及人身伤害,以及消防隐患和房屋老旧导致的火灾。 D. 材料三介绍了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堪忧的安全现状,材料四介绍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为此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6. 如何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救赎 王小东

今日要闻:“公元3018年3月18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科技界将年度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他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

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

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字进行量化处理。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01010011……的信息体验。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

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将之称为“情感反刍”。

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住者权益。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可是,父亲深邃而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因此,在他看来,隔离室并不那么冰冷,远离数字割裂的世界,他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中心,外太空信号湮灭装置接收到的一串陌生数字,让天体物理组总工程师王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

经过拥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银河号”计算机破译,陌生数字信息的内容为:“平行宇宙存在,太阳温度下降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A级宇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

很快,信号湮灭装置又收到第二份数字信息:特定能量通道开启的关键是,要在地球上找到一种与A级宇宙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实现互通。请找到一个叫丁烈的人!

王建达很困惑,与A级宇宙契合的连续能量波动?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状态都是数字化且不连续的,怎么会有连续的能量波动?一定是丁烈这个叛逆者在搞鬼!

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二十五年来,丁烈第一次走出隔离室,外面的天气尤其寒冷,丁烈不由得竖起衣领来御寒。

王建达手里正拿着一份背叛者档案:丁向东,男,国家宇航中心资深飞行员,公元2993年,驾驶“探索号”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留下的最后信息是:我要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国家天文台主控大厅中心一片死寂,按目前情况预计,地球的温度将在三年后降至极值。那时,等待人类的结局只有毁灭!由于平行宇宙存在,信息发送者肯定来自平行宇宙的另一级。如果按信息中心的方式进行人类迁移,那今天参与决策的人将毫无疑问成为背叛者。

经历挣扎,最终选择进行平行宇宙间的跃迁!

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主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能量环,两级宇宙间真正意义上的连通终于开始了!

一切很顺利。到了最为关键的能量通道开启环节!丁烈深邃的眼窝露出温和的光芒。搭接在丁烈头部的示波器有节律地抖动起来,丁烈站在能量发生器的电子显示屏前,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父亲的存在,随后,示波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发出了一串美妙的连续波信号!脑电波!是脑电波!A级宇宙另一端竟然也有和丁烈发出的脑电波完全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

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

到达A级宇宙的人类,眼前出现的景象正如千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情景:草是青绿色的,天是蔚蓝的,人们的笑脸是真切的。

是的,人类最终抛弃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自我救赎。 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选自《天池》2019年第5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两则新闻开头,前一则为故事设置一个末日来临的背景,渲染紧张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后一则又为危机解决埋下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丁烈“脸色立即凝重起来”“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就表现出了他听到“平行宇宙”时内心的变化。

C. 小说用插叙的方式生动描绘了在当时世界,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入代码再让身体和连接器连接,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

D. 小说中前面的父子间“情感反刍”的情节,与后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开启能量通道拯救了全人类的情节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显示出章法的严密。

8. 小说对丁向东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

9. 有人认为:“科幻小说不仅是幻想,也不仅是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想象,更需要对现实的反思。”请结

合文本,从“反思”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又为之出常平仓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民贷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病,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②,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故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节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有删改)

[注]①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他曾任殿中侍御史,京师誉之“铁面御史”。②拊循:安抚,抚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B.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C.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D.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使各以便受之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僧道士,在宋代,他们不需缴纳税赋,但所属田地的粮食产出需要由政府登记在册。 B. 常平仓,古代的一种官仓,以谷贱时用高价粜出,谷贵时减价籴入,平衡米价而名。 C. 饥馑,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泛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D. 科条,又称事条,一般指成文法令条文、法律条文,文中可代指救灾时形成的章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公未雨绸缪,行事严谨。提前下令属县详细调查了受灾人数、河防设施、粮食征集等各方面情况;要求各地落实成文。

B. 赵公思虑周全,便宜处事。他改变旧例,增发了大量救助粮;无论是领粮、买粮还是借贷,都从帮助百姓角度妥善安排。

C. 赵公勇于救疫,担责尽职对不便行公文处理之事,他一概自担责任;他力使遭灾而亡者能收殓埋葬,幸存者免于流落。

D. 赵公仁厚爱民,可为后法。赵公在救灾中有各类惠民的抚慰措施;一些举措被及时推广到天下,也值得后世官吏借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2)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

。江城子 苏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与陶渊明神交异代,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之游,遂觉眼前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心生感慨,作词记之。

B. 词人赋予日常生活以个性化的理趣,在梦境之中、喝酒之后亦保持清醒明白,异于借梦避世、借酒浇愁的常理。

C. 词人写景远近结合、虚实相生,以春雨、鸣鹊、鸣泉、斜山、横溪、亭丘等意象表现出雪堂居所恬静清幽的特征。

D. 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作于黄州,“吾老矣,寄余龄”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表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15. 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在学习中学与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与齐师作战的凭借之一是祭祀神明时绝不虚夸,曹刿对此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上天磨练一个人的心智身体,使他受贫困之苦,做事不顺,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各级政府对“新基建”布局已久,高度重视。2020 年, 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新基建”的对经济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 。在抗疫期间,“新基建”正当其时助力抗疫情稳增长。在后疫情时代,( )。一是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在内的智慧城市将会全面数据化,人们生活将会更加便捷。二是无人配送迎来发展契机。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于快递业更好发展,还能够满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天上飞的送货无人机与地上跑的送货机器人正重构物流生态, 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及 倍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B. 波及 备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C. 涉及 倍受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D. 涉及 备受 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技术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 B. 我们将更加关注“新基建”相关产业,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 C. “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技术的更迭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 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技术更迭而改变,“新基建”相关产业将更加受到关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入等,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

B. 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还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C. 无人配送的载体为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不仅有助快递业更好发展,而且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

D. 无人配送以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为载体,不仅满足了“最后一公里”更好发展。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显示,正常状态下,人的眼睛每分钟眨动15 --20次,医学上称之为瞬目反 应。每次完整的瞬

目过程中,上、下眼睑闭合,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 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他们的湿润,并使眼球得到0.2秒的休息,所以①____。但是,现在的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刺激,导致双眼无法实现完全的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至少减少一半。电子屏幕源源不断地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

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在这个过程中,②____,完整瞬目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就会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

均匀,泪液蒸发增多。所以,③____,眼睛持续睁着,会影响眼睛的健康,我们的眼睛会更容 易患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的眼部疾病。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首次测得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2020年5

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站上地球之巅,再次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当天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登顶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珠峰高程测量任务成功完成。为提升测量精度,此次测量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使用航空重力测量技

的的的末端需求,还有助快递业

术。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出生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也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现在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班级将举行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材料中的苏珊、荆青、王杰三人,你最欣赏谁?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