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手术的护理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护理
微创外科是外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外科医生及患者的欢迎,以腹腔镜外科为主的微创外科符合整体治疗概念,即认为患者治疗后心理和生理上最大限度的康复成为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1,2]。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1例直肠癌患者实行根治术,均取的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0岁。均在全麻下手术,手术平均时间200 min,平均住院天数20 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5 d。术后无输尿管损伤、肠瘘、内出血等并发症,随访至今无肿瘤复发。
2病例介绍
病例1,男,53岁,因大便带血并呈条索状改变半年,肛门指检距肛门5 cm左右触及肿块,质硬。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癌。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有人工肛门,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止血、营养支持等。32~48 h后肛门排气,14 d后好转出院。
病例2,女,82岁,因大便带血伴大便次数增加1个月余,肠镜提示直肠癌,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36~48 h肛门排气,11 d好转出院。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木前宣教及心理护理本组11例均为肿瘤患者,患者的躯体症状明显,心理状态复杂、极大的影响了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及预后效果。护士应以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人际态度,热情友好的接待患者入院,全面介绍病房环境,帮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心理特点加强患者相关知识的辅导作用,利用语言技巧,与患者多沟通。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如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等。对手术前很紧张的患者,由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教,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地美化病房,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湿度适中,使患者安静地休息和睡眠。采取正确的态度,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需要,使之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1.2手术前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少渣饮食,检查并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静脉灌注全血或人血白蛋白,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3.1.3手术前准备工作①全面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了解有无出血倾向和药物过敏史。控制伴发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器,练习床上大小便。备皮,特别要清洁脐部,因为脐是腹腔镜最常用的切口处。一般先用润肤油擦拭,然后用75%乙醇清洗,以减少手术
野污染致切口感染的机会;③良好的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术前3 d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如甲硝唑0.4 g,硫酸链霉素100万U 3次/d,以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减少术中感染及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 d控制饮食,给予流汁饮食,以减少粪便产生和保证肠道的清洁。术前3 d给33%硫酸镁20 ml, 3次/d,术前1 d给25%甘露醇250 ml加葡萄糖盐水1 500 ml,或离子泻剂6小包冲服3 000 ml 2 h内服完,即补充了足够的水分避免虚脱,又可起到冲洗肠道的作用,直至排出清水样大便为止。我们提倡口服式的洗肠法,避免了反复的清洁灌肠引起癌细胞的种植性转移;④肠造口术前定位对人工肛门者相当重要。好的造口位置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患者取不同体位(半卧位、坐位、站立位、蹲位)都能看清造口;造口位于平整皮肤中央,皮肤健康无凹陷、瘢痕、皱褶、骨突处;造口位于腹直肌处,造口不影响患者穿戴衣服;⑤术前2 d每晚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肛门坐浴,女性患者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作阴道冲洗;⑥术前备皮、皮试、配血等常规准备外,还需准备术中所用的抗癌药物和抗生素(如达力新、先锋霉素V等,并做好皮试)。为减少患者痛苦,术中安置胃管、导尿管。
3.2术后护理
3.2.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3,4]。
3.2.2手术后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术后12 h内宜取平卧位,以减轻腹内脏器对盆底缝合处压力,12 h后改低坡半卧位,使内脏下坠,有利于骶前引流与创口愈合。
3.2.3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CO2 气腹下完成,术中吸收大量CO2 ,造成高碳酸血症,导致缺氧,术后应常规予高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 的排出。
3.2.4由于人工气腹造成的腹内压升高,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因此术后监测血压、心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30~60 min测量血压、脉搏1次,平稳后改1~2 h测量1次,并记录。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同时观察尿量的变化,防止出现心功能衰竭。
3.2.5手术后3 d内体温<38℃,属于外科吸收热,若持续高热,应警惕呼吸道感染,创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等的发生,并及时处理;若体温降至正常后,手术后7~8 d出现体温升高,要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本组2例手术3~4 d体温38.5℃,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
3.2.6保持引流管通畅,由于腹腔镜切口小,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胃肠减压管一般放置24~48 h至肛门排气或结肠造口开始开放。本组全部患者放置骶前皮管或右下腹皮管引流72~96 h。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颜色、量,若腹腔引流液为鲜红色,质地黏稠,每小时渗出量在100 ml以上,患者血压下降,应考虑有内出血;若腹腔引流物呈粪便样,应怀疑有肠瘘发生。均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导尿管拔管前先试夹管,以训练膀胱功能。
3.2.7术后饮食时间的掌握,禁食时间根据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而定,一般在手术后48 h肛门和造口排气后,可进少量流质逐渐增量并慢慢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3.2.8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做好疼痛处理,患者一般用镇痛泵镇痛治疗。本组患者无出现剧烈疼痛现象。
3.2.9预防肺部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术前多伴有慢性肺部疾病,肺功能减退,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应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
背、咳痰、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3.2.10预防静脉血栓及肠粘连由于手术刺激,术后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卧床者,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病情平稳后,第1天可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温水泡脚、抬高下肢、可促进静脉回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流动等;第2天可协助患者行床边活动,促进肠蠕动早期恢复;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
3.2.11预防切口感染及尿路感染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组织愈合能力差,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应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每天更换引流袋。留置胃管者每天行口腔护理;每天更换引流袋;留置尿管者每天膀胱冲洗,络合碘棉球会阴擦洗,预防尿路感染。
3.2.12人工肛门护理,人工肛门一般手术后2~3 d肠功能恢复后开放,造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周围皮肤涂抹湿润烫伤膏,腹部切口纱布覆盖,并用保鲜膜将造口与腹部切口隔开。术后3 d内应严密观察造口处血运情况,正常为红润有光泽,温暖有弹性。还要观察造口排泄情况,开始为气体和黏液便、稀便,等正常饮食后为成形粪便。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肛袋,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肛袋,用清水洗净周围皮肤并擦干,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且完整,一般多备几个肛袋交替使用,对于对某一品种肛袋过敏的患者应及时更换选择合适的用品,同时预防造口各并发症,若出现造口坏死、狭窄、回缩、脱垂、旁疝、周围静脉曲张应及时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