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改 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研究 梁丽赵永凤 400715)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重庆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摘要高中学业不良学生难以转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 实,笔者通过五年的执教经历及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同辈群体是 制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显著因素。以同辈群体为角度, 就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实证研 究。 关键词 同辈群体高中学业不良学生 转化消极影响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难以转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中相 当一部分学业不良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中途辍学,这与我国素质教 育理念中倡导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之精神背道而驰,同时 也给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个体的 全面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尽快转化高中学业不良学生 势在必行。笔者通过五年的执教经历及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同辈 群体是制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显著因素(同辈群体,又 译同伴群体、友伴群体和伙伴群体等。因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兴趣 及活动,处于相近年龄或同年龄和发展水平而组成的群体)。本研 究以同辈群体为角度,就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 极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1同辈群体对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时间的消极影响。不利于 转化工作的开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对所有不同能力 的学生给予各自所需的学习时间,那么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够达 到熟练掌握的程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的基础较差,为了弥补知 识的欠缺,提高学业成绩,进而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需要付 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但是在实际的转化中,同辈群体 对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时间的实际支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一, 学业不良学生经常受到其同辈群体的“骚扰”、“诱惑”,出现屡次 逃课的现象。其二,学业不良学生和其同伴经常在课堂上聊天。显 而易见,学业不良学生在同伴的种种干扰之下,与自己转化前相 比,学习时间并没有增加,学业成绩很难提高,转化成为空谈。 2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态度的消极影响。不 利于转化工作的实施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评价、情感体 验和行为倾向。有研究指出:“除了学习者的理智水平以外,影响学 习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因此,学业不良学 生能否建立积极、乐观、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转化成功与否的另一个 关键因素。然而,在转化过程中,同辈群体对学业不良学生产生消 极影响不利于其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首先,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 不良学生态度体系中认知成分的消极影响,即对其学业价值观的 影响。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业不良学生的同辈群体对学业价值 有着极为消极的认识。在学业不良学生同辈群体中流传一种新的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言论有“学习数理化不是 没有用,而是毕业之后用不着”,“现在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 作,学不学无所谓”。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这种观念和思想会有意 无意地传达给学业不良学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价值观。其 次,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态度体系中情感成分的消极影 响。情感成分是主体对于事物的情绪反应,体现在学业上,即对学 业的喜爱或厌恶。学业不良学生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选择暂时 的遗忘和逃避,经常结伴玩玩闹闹,嘻嘻哈哈,晃荡于校园内外。如 此轻松、自在的生活,使他们愈加厌恶学习的枯燥乏味,厌学情绪 越发严重。最后,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态度体系中行为倾 48 敏毛e‘ 文章编号:1 672—7894(2009)04—048—01 向的消极影响。学习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是个体学习行为的一种 准备状态。这种影响可以从对待作业的态度中可见一斑。学业不良 学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抄袭,甚至不做。他们一旦在同辈群体中找 到自己的“同盟军”,对于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便充耳不闻,下次作业 仍然抄袭。 3同辈群体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抱负水平——学业抱负水 平、职业抱负水平的消极影响。严重制约着转化的进行 3.1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业抱负水平的消极影响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抱负水平十分低下,一般把高二下 学期能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领取高中毕业证并且顺利毕业作为 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毋庸置疑,在如此低下的学业抱负指引下, 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动力。而如此低下的学业抱负水平 与他们的同辈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在学业不良学生 群体中形成一种舆论:“高考时能考到280分就行,多考一分是浪 费,这样就有机会上个职业类的学校,混口饭吃就可以了。”在这种 学业理想的影响下,刻苦学习、勤奋读书成为与己无关的事情。 3-2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职业抱负水平的消极影响 高中阶段,由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频繁交往和相互信任以及 心理上、感情上的相容,较容易接受对方的影响。所以在确立职业 目标上,同辈群体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的态度。一部分学业不良 学生的同辈群体中途辍学,找到一份工作,这种弃学打工一族的职 业状况和生活方式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职业抱负构成一种潜在的影 响,使得他们无心学习、安于现状,使得转化工作成为教师的一厢 情愿的理想。 3.3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消极学业自我概念的强化。严重 影响转化的进行 伯恩斯(Bums)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自身的知觉、观念 和评价,其形成是依据各自评价的环境经验”。⑦一般自我概念可 区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相关国内外研究均发现 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可见,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 概念对于高中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至关重要。社会学家库利的“镜 中之我”的理论指出:“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 学业 不良学生的同辈群体是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评价之“镜”,对其学 业自我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业不良学生转化时,同辈群 体不断地向他们强化这样一个消极的观念:“你是一个差生!”当一 个学生反复地受到这样一种强化,无力改变现状时,只好被动地接 受别人的消极看法,并将其纳入自我概念的架构之中。于是,在同 辈群体的强化下,学业不良学生消极的自我概念更加坚固,对于转 化工作的阻碍很大。 综上分析可知,高中学业不良学生的同辈群体形成之后,就会 产生伙伴的“社会支持效应”,同辈群体便成了每个学业不良学生 的心理保护壳,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便难以渗透进去。正如《楚人 学齐语》中所言:“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 可得矣。”④由此导致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举步维艰,甚至屡遭 失败。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33. ② ; 尼斯・恰尔德.心理学与教师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238. ③赵盂营.社会学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5. ④仇春霖.古代中国寓言大系・第一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