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4期 酿 酒 V0l_33.No.4 2 0 0 6年7月 LIQUOR MAKING Ju1.2006 文章编号:1002—81 10(2006)04—0025-02 谈浓香型大曲酒入窖条件和产量、质量的关系 郝传发,孙启栋,刘涛 (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影响浓香型大曲酒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很多。用糠量、用水量、入窖温度、淀粉含量、酸度、用曲量等问题 是生产波动,产量、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现结合我公司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实践,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探 关键词:曼 苎 :浓香型;大曲酒;入窖条件;步蔓 大竺 产 产量;质量 。 ‘ 中图分类号:TS262.31;TS2614 文献标识码:B 我国的大曲酒生产都是采用固态发酵,从而形成了大曲 2水份 酒独特的工艺特点。由于固态发酵工艺涉及面很广,影响产量 水是酿酒必需,淀粉糊化、糖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 和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人窖条件的选择是生产波动,产量、 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水是酒的血,俗话说“有美酒必有佳泉”。 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和不断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量水、糟醅含水两种。量水温度必须在 的分析总结,探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我公司浓 80 ̄C以上,同时量水应打均匀,让糟与淀粉和水充分浸透,使 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实践探讨如下: 淀粉颗粒吸收水分释出,使它同淀粉粒充分接触。若量水温度 1 糠壳 太低与出甑后的 糠壳是酿造浓香型大曲酒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填充剂,它 糟醅温差太大,会使淀粉遇冷收缩,量水置于淀粉的表 副作用小,疏松作用强,能调整淀粉浓度,增强疏松性,调节酸 面,造成淀粉不能充分吸水,粮食蒸不透或有生心。造成发酵 度,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并能吸收浆水和保持酒 不彻底,出酒率和质量下降。 精,为发酵和蒸馏创造有利条件。 2.1在正常生产中,入窖水分大产量好些,水分小质量好些 1,1 在正常生产中,用糠量为9~12月为21%~23%,1~4 一般认为,水分偏大易于操作,若其他条件配合好,产量 月为20%~22%,5~7月17%~20%主要遵循热减秋加的原 高,但质量差。水分偏小,操作困难,不易掌握,若其他条件配 则。糠多产酒少些,糠少质量好些,已经成为酿酒界同仁的共 合好,酒质好,产量高。旺季人窖水份为53%~54%,平季为 识。用糠壳多些易于操作,好掌握。若其他条件配合得当,一般 54%~55%,淡季为55%~56%。 说来产量好,出酒率高,但质量差些。糠壳用量少,操作困难, 2.2生产中入窖水分过小的现象 不易掌握,若其他条件适宜,产量好,质量也好。一般情况下, 糟醅人池(窖)后,发酵升温快,幅度高(最终温度高);发 粮粉粗可少用糠,粮粉细则多用糠。要求糠壳要清蒸排杂无霉 酵终止,开窖后,糟醅干硬,黄水少易倒烧;糟醅含水量少(不 烂变质。用糠量上,要求把糟醅做到“柔熟不腻,疏松不糙”的 足59%时),拌粮时粮粉吃水不透,糊化不良,出甑时粮糟不 标准,就是希望达到产、质量均好的目的。糟醅糙所产酒辣、淡 柔熟;糟醅中微生物(酵母菌)生长繁殖差,数量较少,产量低; 薄,因此在糠壳用量上,主张在保证不腻的前提下,尽量少用 人窖粮糟不起悬,无滑性。 糠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l】 2.3生产中入窖水过大的现象 1.2 生产中糠壳用量过多的现象 人窖糟醅发酵升温缓慢,但幅度大,最终温度高,产量高; 糟醅发酵升温快而高,主发酵期短;糟醅显黑、硬、糙、上干、 糟醅中微生物(部分为杂菌)生长繁殖快,数量多,升酸大,黄 下湿,甚至窖上面糟醅到烧;黄水清、黑、下沉陕,酸而不涩。糟醅 水酸而不涩;产酒香味差,味淡薄,质量不好。 不起悬、不保水。 3温度 1.3 生产中糠壳用量少的现象 温度是发酵不可缺少的条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 糟醅发酵升温缓慢,最终温度低甚至不升温无吹口或吹 一定的温度。经长期实践证明人窖温度低,产、质量均好。人窖 口差等;窖死板;糟醅发腻,黄水粘滴不出来;蒸馏时夹花吊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酒的质量和产量。 尾,出甑后糟醅软、无骨力。 3.1入窖温度正常时,有益微生物(酵母菌)发酵旺盛,酶活力 高,产量高、质量好,从理论上讲有益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 收稿日期:2006-01-10 最适温度为28"12—38 ̄C,正常的升温幅度为12 ̄C~15 ̄C。所 作者简介:郝传发(1977一),男,山东泰安人,大学本科,工程 以,人窖温度一般为18℃一20℃,发酵顶温为35℃。 师,发表论文数篇,先后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 3.2 生产中入窖温度过高,会影响酵母菌的活力,阻碍发酵, ·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四期 酿 酒 糟醅黑、硬,酸度大,冲劲大,黄水清、酸而不涩,酒味糙辣淡 验分析,糖分高,淀粉含量低,造成产、质量差。 薄,香味短、回、陈甜味差,产、质量下降。 5.3入窖酸度过低,在春季入窖糟醅酸度在1.5以下,升酸 3.3入窖温度过低,发酵初期升温缓慢,有时二、三天不升温, 度会增高,糟醅杂菌多,产、质量下降。 主发酵太长,有的长达一月左右,糟醅颜色嫩,黄水粘、产酒甜 6曲药 味重,香味差,产、质量也不好。 曲药主要是以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粉碎自然接种培菌 4淀粉 发酵而制成,储存3~6月以上叫陈曲,是酿造浓香型大曲酒 酿造浓香型大曲酒的粮食主要是高粱,其淀粉含量都在 主要有益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曲药除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 6o%以上。高粱在发酵过程中,除生成大量的酒精外,还会生 外,还含有大量的淀粉一般在57%左右,所以也能产部分酒, 成酸、酯、醛、高级醇、芳香族化合物等微量成份。 而这类酒属于二次发酵酒,香味特殊,酒质好,是构成浓香型 4.1从实践经验看,入窖糟醅淀粉含量稍高点,糟醅肉实大,含 白酒独特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曲药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 有益成分丰富,所产酒浓香醇厚质量好。入窖淀粉含量低点, 氨基酸和芳香族化合物,他们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和温 含有益成份少,所产酒浓香差:醇厚不够、单调带糙,酒质差, 度的作用生成稀少的高级的芳香味物质,给酒带来特殊的香 但耗粮低。为了重视质量,一般都主张入池(窖)糟醅淀粉含量 和味,从而使浓香型白酒酒质更加丰富。 少高点为好。不能片面的强调降低入窖糟醅的淀粉含量来提 6.1浓香型大曲酒一般使用中高温大曲,正常入窖糟醅适宜 高出酒率。入窖淀粉每消耗1%,品温一般升高2℃。经验认为 的用曲范围,粮醅比例1:4.5~1:5.5的用曲量18%~20%, 冬季入池淀粉含量应稍大16%~18%,夏季应14%~15%。 粮醅比例1:3.5~1:4.5的用曲量22%~23%。入窖温度高 4.2入窖淀粉含量过高的现象 (热季)少用大曲,入窖温度低(冬季)可多用曲。曲粉粗应多 入窖淀粉含量过高,糟醅腻、起团,发酵升温慢或不升温; 用,曲粉细应少用。曲粉不宜过粗或过细,正常的曲粉粗细标 黄水粘,不好滴窖,蒸馏时穿烟慢。 准为能通过2O孔筛的占30%其余占70%为宜,一般认为曲 4.3入窖淀粉含量过低的现象 分粗点,产酒质量好些。 入窖淀粉含量过低,糟醅瘦纤,入窖发酵升温快,但最终 6.2用曲量过多,产酒带苦,带涩,并易造成升温快而高,影响 温度和幅度都不高,顶温停留时间短;黄水清、酸、涩均有,但 产酒质量和产量; 不重;蒸馏时蒸气穿烟快,蒸后糟醅不起悬。 6.3用曲量过小,不但产量下降而酒质也会受到影响,酒味淡 5酸 薄,不浓香,酒度不高。 酸是浓香型白酒的香味成份的前躯物质,是各种酯类的 以上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入窖条件影响浓香大曲酒产、质 主要组成部分,是酒的呈味物质,所以糟醅中的酸度不够时, 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固态发酵复杂而深奥,在充分掌握入窖条 所产酒不浓香,味单调。但酸度过高又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 件的同时,还要协调好以上六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 长繁殖,而不产酒或产酒少。 入窖温度高,水应大、糠壳要少、淀粉应低,曲药要少、酸度偏 5.1入池糟醅中含适当的酸,有利于糊化和糖化作用,还可 高;入窖温度低,水分应小、糠壳宜多、淀粉要高、曲药要大、酸 以抑制部分有害杂菌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酵母菌的发酵能 度偏低。若在入窖温度不变的相对情况下,则水大糠壳要多 力叫以酸防酸。入窖糟醅温度高,要求产量高,入窖糟醅淀粉 用,水小糠壳要少用,相反糠壳多用(比例大)量水也应多用 含量高,发酵周期短时,酸度宜稍低;相反,入窖糟醅温度高, (比例大),糠壳用量少(比例小)量水也应少用(比例小),所以 要求产量质量好,入窖糟醅淀粉含量低,发酵周期长时,酸度 有糠大水大、冷热不怕的说法。只有充分掌握入窖条件及入窖 宜稍高。入窖酸度一般为1.5~1.8,升幅1.2~1.7为佳。 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的稳定和提高浓香型大曲酒的产 5.2入窖酸度过高,有益菌(主要是酵母菌)就不能很好的生 量和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长繁殖,活力下降,开始钝化,抑制发酵,糖分就变成酒精和二 【参考文献】 氧花碳,造成耗粮高质量差出酒率低;酵母菌的发酵力减少, 【1懒高淮.泸型酒生产工艺研究【M】.第二集P 5。 给有害杂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杂菌增多,造成糖分和淀粉浪 【2】熊子书.酿酒.白酒专刊(8)P59~60 费,出酒率下降;窖内糟醅不升温,不来吹,十五天左右取样化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