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来源:九壹网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作文指导系列: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上)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哲理性和文采性,能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它以其表达的灵活性,不拘时空的广泛选材,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征服了阅卷老师和考生,成为了近年来高考的新宠。加之议论型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应该是我们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条捷径.

下面笔者就从议论性散文的拟题、入题、结题、主体四个角度,谈谈我肤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拟题

寻找天空最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它体现着文章的灵魂。透过标题这扇窗户,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视到文章内容的高下优劣.好的标题就如天空中亮眼的星星,熠熠生辉。尤其是考场作文的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是作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更是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的整体评价,甚至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前途命运。所以图省事,不慎重思考,随意拟题,极有可能引起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从而影响作文的判分。

好的标题一般应具有亮丽形象、新颖脱俗、简练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特点.

就拿话题“手\"来说吧:标题《一双灵巧的手》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对手》则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比较适宜写议论文;《非同寻常的握手》则可以写为记叙文、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这就是我所谓的透过标题可以洞悉文章的思想情感、具体内容,凸显文体特征的意思.而议论性散文的标题要求尤其要高,能做到亮丽、含蓄、典雅、扣题等是最佳效果。

如何才能让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闪亮起来呢?

1. 修辞生辉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1) 引用法

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曲、成语俗语等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标题,其特点是意味含蓄,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这种标题往往引读者回味无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比如:以“理解”为话题的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 以“勤奋”为话题的标题《问渠那得清如许》;

以“良心”未话题的标题《勿以善小而不为》;

其他还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问世间情为何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话,一

辈子》《拿什么拯救你……》、、、、、、 (2)化用法

跟引用法不同的是此法将所引的内容稍作改动,除具有引用法所有的妙处外,它更多了些灵动的色彩。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认知关系”,考生拟出了《莫让情云遮慧眼》(化用了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怎一个情字了得》(化用了李清照的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都是感情惹的祸》(化用了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为情消得理憔悴》(化用了诗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标题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显示了考生在拟题上的独具慧眼。

(2) 比喻或象征法

使用此法能够对事物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趣。例如: 话题“思想” 标题《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话题“微笑” 标题《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话题“拼搏” 标题《拼搏-—-—美好生活的跳板》

其他题目如《人生是一张答卷》,《守住心灵的契约》,《心中的天平》,《高扬诚信的大旗》《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情感是一把双刃剑》《你就是一道风景》等标题,无不运用了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引人入胜。 (4)对偶法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运用对偶拟出的标题很像古典小说中的双行标题,具有浓厚的古典意味,气势非凡,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才气与灵气.如话题“信任”所拟出的标题《宽容赢得信任,理解造就成功》,话题“反省”拟出的《金无赤足需多炼,人无完人常自省》等对仗工整,语言整饬,读来朗朗上口,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也很好的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对比法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作为标题更能起到凸显文意的作用.如《瞬间选择,永恒坐标》,哲理隽永,凸现文旨。《平凡也自豪》《忘记与铭记》《痛并快乐着》《高尚与卑鄙》等皆属此类. 2、词语并列

选择几个词语组合成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需要注意的是所选词语之间并非截然脱离,而是或并列,或承接,或转折的关系,把所要表达的中心或观点隐含在各个词语的交叉点上,显得含蓄而诱人。如高考优秀作文的标题《诗人·明月·黄花》,《挫折·痛苦·人生》,《山水韵·诗词情》,《童年·星星·梦》,《自卑·自负·自强》,《那河·那船·那人》,透过标题我们可以隐隐窥见作文主体部分的几个板块或某些内容,且标题新颖,美观,极具文采,富有个性。 3、引入标点法

标点是汉语言中独具特色的无声的语言,一个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往往会胜过千言万语。在议论性散文的拟题中引入标点,妙不可言。如《我选择,我喜欢》,《选择,并快乐着》清新活泼,《月光下,心的选择》,《人生,丰富多彩》,意味深长,《雷锋“出国”了》,《从“心”开始》《此岸?彼岸?》,引号入标题,含蓄隽永,引人遐想. 4、巧增妙补法

此法最易把握,即在话题的前、中、后直接加入一些字词,使话题立刻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样的变化将作文的切口化小了,便于学生把握。如果选词用心的话,新生的标题即可实现亮丽、含蓄,而且非常的扣题。下面列举几例,以便体会此法的妙处:

话题“脸”巧增妙补为《脸面春秋》《给生命一个笑脸 》; 话题“选择”巧增妙补为《心灵的选择》《庄子的选择》;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话题“遗憾\"巧增妙补为《品味遗憾》《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话题“信念”巧增妙补为《与信念同行》《信念,美丽的传奇》; 话题“忘记与铭记”巧增妙补为《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话题“幸福”巧增妙补出《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幸福时光》《幸福大观园》、、、、、、 5、诗情画意法

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除了言简意赅,新颖形象之外,尤其要注意富于文采,富于激情,或者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如考生以“乡情\"为话题拟出的《那河·那船·那人》,浓浓的乡土 气息,未读文章我们已仿佛置身于乡野之中。话题“足迹\"拟出的《红舞鞋·蓝精灵》诗意般的语言让人浮想联翩,不难品出文章的内容:人物舞蹈道路上的成长足迹。话题“机遇”拟出的《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极具美感。再如话题“窗口\"拟出的《今夜星光灿烂》,话题“友谊”拟出的《风中飞舞的白手帕》,无不诗意盎然,文采飞扬。另外还有《让爱荡涤心灵》《捕捉理性的灵光》《坦然的美丽》《菊花飘香的季节》《信念,美丽的传奇》《爱似高山流水》等。

其实,我们在拟题的时候更多的是综合运用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拟题方法,如“生命”话题的《白云•夕阳•歌声》,运用了词语并列法和诗情画意法 ,《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同时运用了引入标点法,象征手法,诗情画意法。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些独具匠心的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韵味无穷,文采斐然,起到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作文的成功开好了头。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入题

未成曲调先有情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文章要先声夺人,吸引阅读者的眼球,必须要写好开头.

议论性散文开头常见的不足有:(1)解释题目,枯燥无味;(2)入题太慢,故弄玄虚,东拉西扯,两三百字还未切入主题,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3)大段的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原材料做繁琐的阐述,浪费笔墨,劳而无功。这些做法势必会引起阅读者的视觉疲劳,想要获得高分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是很难的。

议论性散文的开头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只要做到“新”“美”“短\"“趣”(包括情趣、理趣),就一定是美丽的“风头\"。另外,建议开头不宜过长,一百字左右(在考卷上五排左右),眼观较美,而且要快速入题,忌拖泥带水。下面介绍几种快速、有效的入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1)开门见山 不说废话、空话,单刀直入,尽快接触正题 ,又显得简洁明了。 例1 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穿在身上的文化》 有一种文化很小,它叫服饰; 有一种服饰很大,它叫文化。

该开头开宗明义,很深刻,很精练.作文内容,作者从旗袍、中山装、唐装三个方面来阐释什么是服饰文化,开头很好的总括了全文。

例2 以“母语”话题作文《爱的就是你》的开头: 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多么直截了当!这样的开头,你绝对不用担心偏题吧.

(2)引用、化用、仿用名言警句,彰显底蕴。学生到了高三应该都有不少的积累了吧。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的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引用著名女作家的语言直接切入话题,总领了全文,且诗情洋溢。 又如作文《给灵魂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采用引名言加仿写名言的方法,既有权威性,又显得新颖活泼。

(3)妙用修辞,焕发光彩。恰当的选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切入话题,可使文章开头文采斐然,达到精妙神奇的表达效果.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良药,溶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双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同时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朋友,如果有一天法国的卢浮宫着火了,你会最先去抢救哪一件艺术珍品呢?”(《把握机遇》)用假设句设问,制造悬念,引人急于了解下文.以“朋友”称呼读者,与读者交流思想。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

的阳光……朋友,别灰心,别丧气,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听取心灵的召唤》)

运用排比+比喻,多方面设置情境,照应题目,说明“听取心灵的召唤”的重要意义。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睿智。 (4)由散文化的描写或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这样的语言很容易唤起共鸣。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乌云覆天,暴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海浪上的额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引领全文。 (5)铺垫蓄势悬念法。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值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高考优秀作文《千年的呼唤》)

“它”是什么?作者暂不点明.而用“它曾是\"和“它曾在\"的句式,正反对照以表现“它”的重要作用;又用“太简单\"和“太复杂\"一对反义词揭示矛盾,说明人们对“它”的复杂情感态度,让人拭目以待,了解“它”是什么,而后才引出话题,并且解了题义:“诚信”是人们“千年呼唤”的美德.如此铺垫蓄势设置悬念,很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6) 由材料直接入题,简洁明了

(完整word版)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布,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眼》)

这个开头以材料直接入题,具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简练,比喻传神,观点明确。这样的开头,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突出中心,可谓“一举三得”,起到了开宗明义的效果。

议论性散文好的开头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精彩的开头开开篇就起到了亮眼的作用。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了这样精彩的起笔,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中心突出,内涵丰富的佳作来。 (下篇:议论性散文的主体和结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