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响遏行云”作为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最后一个板块,具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明白摒弃自以为是的道理,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出言传身教在教育者的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以上内容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第八单元《伯牙绝弦》的学习,已经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文言文版《响遏行云》的理解奠定基础。 在学习成语故事时,穿插本单元日积月累中成语的运用,考察学生对于旧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对本单元成语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引申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领会其寓意。能初步复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做人不应该自以为是,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
2.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鼓励学生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成语。
3.通过对成语故事深层涵义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理。
教学重难点:
领悟成语故事表达的重要涵义,学会运用成语,注意积累。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将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激趣导入 1.看图猜成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本组的回顾拓展中学习了十六个成语,你们都掌握了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来回忆一下。请使用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形容这些图片,并说出你的依据。
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回答。(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等) 2.听音乐猜成语
刚刚你们用眼睛看出了很多成语,接下来动用你们的耳朵听一段音乐,思考又有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这段声音,同样使用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出示音乐,指名回答。(不同凡响、余音绕梁等)
3.老师告诉大家另外一个新成语,也能很贴切的形容刚刚听到的这段音乐,那就是——响遏行云。
学生跟读,强调“遏”字读音。
那么。“遏”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呢?
二、研读探讨,理解运用
1.自主学习成语故事“响遏行云”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本《响遏行云》,读完思考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回答。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观察图片,结合课本说一说他们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薛谭——自以为是 知错就改 秦青——技艺高超,言传身教) (3)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引入文言文版本“响遏行云”
曾经发生在这对师徒之间的陈年往事,流传至今,仍然有着无限深刻的教育意义。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再次穿越回到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感受——那年、那事、那人。
播放配乐文言文朗诵。
3.刚刚我们听到的是文言文版“响遏行云”,而我们的课本上是白话文版“响遏行云”。大家发现,同样是表述同一个成语,但是在篇幅上文言文比现代文更简洁。因为在古代,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为了节约资源和空间,文言文应运而生。因此文言文具有简洁的特点。那么,比文言文更简洁的是什么?——成语
板书: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4.让我们再次把视线放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中来,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强调“遏”的意思;夸张的表达
方法)
5.课本中的某些语句是否可以用本组日积月累中我们学过的成语进行概括呢?依据是什么?
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不同凡响
三、分组研讨,拓展新知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正是老师想要对大家说的话,在你们毕业之际,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谦逊的人,把终身学习作为座右铭,继续积累成语,继续积累各种知识,做一个谦虚善良的人,学大知识、做大学问。
1.分小组交流成语故事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少成语典故,类似于“响遏行云”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还有哪些呢?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成语故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请同学们注意交流方式: (1)我要讲的成语是:xxxx (2)讲成语故事,语言简洁、流畅 (3)这个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分别是什么。 2.成语短剧展示
老师了解到,有一组同学在课前进行了准备,请大家观看这些同学为我们表演了怎样的成语故事。
四、布置任务,重于积累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成语。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本单元回顾拓展中的成语及成语故事,设计一份手抄板,完成后进行全班展示。 作业:
设计一份手抄报。 板书:
响遏行云
师:技艺高超,言传身教 言简意赅
成语 徒:自以为是 知错就改 意味深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