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的创新——虚拟实践

来源:九壹网
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的创新——虚拟实践刘 利(重庆文理学院)摘 要 虚拟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尝试和探索。本文旨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践资源,节约实践成本,增加实践机会,改善实践条件,内化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关键词 大学生 虚拟实践 现实实践 1 虚拟实践的基本内涵虚拟实践,是指人们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赛博空间或电脑空间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切能动的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它是主体在虚拟的空间中通过非物质的数字化中介作为手段,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主体改造客体的能动性活动。第二,它是人类实践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第一次使人类的实践对象不再是纯粹的外部物质世界,而是以数字符号作为中介对虚拟化的对象性世界进行的构造与设计。第三,它是在一种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虚拟实践以现实世界为原型,在虚拟的环境中还原现实世界,创造一个虚拟的真实。虚拟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按照现实的规律开展,根据现实的矛盾而发展。在虚拟世界里,学生进行角色化开展虚拟的实践活动过程,得出虚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果。总之,从本质意义上讲,虚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复印、临摹,更是对现实实践的拓展和延伸。2 虚拟实践的价值意义1)节约资源、减少风险。虚拟实践可以大大节约现实实践的社会成本和人力、物理和设备成本。例如,在现实实践中所需要的实践场所、实践器材、实践人员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虚拟产生。一座模拟实验工厂,可以容纳数百人、上千、上万人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可以设想各种现实实践中的问题,以锻炼学生的熟练程度和掌控能力。模拟实践厂房可以反复使用,比起现实厂房要便宜的多。另一个优点就是没有危险性和危害性。即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或错误,也不会带来实际的损害和灾难。还能促进学生意识的深刻化、形象化及动态化。2)超越时空、摆脱局限。通过虚拟实践,过去许多不能让学生亲自进行的实践活动成为了可能。例如历史事件的回顾过程中,可以把过去的史实通过虚拟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了亲身经历的感触,达到了对学生的爱国情怀的教育。通过对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展现来引领学生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学习,对世界和平的热爱及维护。总之,通过虚拟实践,可以使我们大大摆脱现实的局限,超越了时空的束缚。3)张扬个性、塑造人格。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的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常常受到束缚甚至压制。但是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社会空间里,由于网络的技术特点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展现的个性释放出来、放大开来。在虚拟的实践中,学生获得了一种“虚拟人格”,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性格重新获得了塑造。4)创新方式、增强实效。虚拟实践不仅是对现实实践的拓展、延伸,更是一种创新。虚拟实践从主体上,拓展了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方式上,虚拟实践丰富了实践形式和实践手段。冲破了传统实践的范围,拓展了实践新的方式及空间,为大学生的实践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增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3 虚拟实践基本形式1)虚拟的实践基地。我国具有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设备齐全的物质性实践资源,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和革命圣地,都是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是,由于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其利用效率不高、难度极大。如果把这类社会考察性的社会实践与虚拟实践结合起来,利用技术上的特点,把历史上难以恢复、自然上难以利用的场馆、景点、科学馆、纪念馆等历史、文化、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场所进行虚拟,就可以完全摆脱空间局限。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场面,实现对历史的真实回顾,从而达到了解历史、还原真相、教育学生的效果。2)虚拟的灾害环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画面和艰难险阻中不断抗争奋斗的历史事迹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但是,自然灾害和历史灾难的本身不可还原性,决定了我们在这方面教育的实效性一直不高。虚拟实践可以真切的把教育者带到自然灾害的历史过程当中去,亲临灾害的巨大危害和民众的伟大力量,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实效。虚拟的灾害环境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实现对学生抗震防灾与自救知识的教育、实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各方面教育目的。3)虚拟社会现实。虚拟社会现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三维模拟。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不断增长,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成本高昂和安全问题等,使得在校大学生不可能都有机会参加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实践生活,接受社会生活历练。要破解当前实践教学的突出矛盾,虚拟社会现实可以更好的完成这一任务,帮助大学生感知社会、认识人生、体悟社会变迁。虚拟社会现实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现实的虚拟,交通事故的虚拟,学校环境的虚拟,法制事件的虚拟等形式。4)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以互联网为场域或者中介的,具有相同兴趣、爱好及一致目的的人群组成的团体而构建的虚拟环境。他们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在互联网上建立志趣相投的以交流、互动、讨论和学习等方式的社区或者论坛。在虚拟社区里,学生通过共同爱好者或者志同道合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起到“同辈教育”的效果,为德育工作开拓新的途径。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还可以依托网站中的某些栏目,创造性的开展工作。2018.No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