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于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作者:李加美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5期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实践”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对素质教育影响重大。本文根据实际,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李加美(1984-),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辅导员,助教,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1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创新形式,把社会实践活动当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关乎着大学生未来就业竞争的培养,有利于解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因此,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是当前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系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摆在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教育者通过正面的理论教育方式来实现,同时要让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生活,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的书面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入结合。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看,它所希望的是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良好教育,都得到很大提高。社会实践实现了这个目的,它便于高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社会实践解决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愿意加,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学生比较少,导致大部分的同学滞留在活动圈子外面。这个问题的解决,让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高校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大,与此同时,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深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层、深入农村、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现实、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了高职院校“两课”的教学质量,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实际教学效果,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书面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使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学好理论,提高了高校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理想。 二、变被动为主动,全力出击
竞争时刻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环节中,在面对竞争时,有的人束手无策,有的人能急中生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利用暑假和寒假,团队组织搞起了一些短期店经营,这使他们享受到了付出劳动得到了报酬,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在面对社会实践机会方面的竞争,胆小退让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可以定向的自我组织,灵活地将社会实践与创业等结合,打响“创业准备战”,同时为未来的创业提供了新方向。
虽然大学生的暑期创业,与毕业后创业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和他们“准创业者”一样,大学生的创业同样是变被动为主动。如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渐渐分化为两个极端、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都要加强,加上当今知识密集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减少了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力,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如此就业难的情况下,只有主动出击大学生才能有出路。为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提出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积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反映了劳动就业领域的政策导向,同时也给严峻的就业形势打了一针“舒缓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镜面,给大学毕业生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就业道路。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个大学生在创业,从广义上来说更是一个群体创业,以团队的形式组织进行创业活动,对于刚刚发展着手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却有着很多优势,合力筹集创业钱款,群力群策,不但解决了创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同事对个人而言也能将创业失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
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做好“四化准备”
首先、实践活动教学化。目前,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不是作为一种必需的、常规性的教学环节进行下去,而是因各高校老师、领导、环境、现实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持之以恒,活动的开展更是缺乏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随意性和随机性比较大,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连贯的,高校和学生都认可的运行机制,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并没有真正容纳到完整的教学计划之中。因此,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确定化必须严格执行。
其次,实践活动专业化。当前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大多缺乏科学规划与指导,而实践活动要想做得扎实深入,那么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实践组织指导队伍就势在必行。在精心策划、认真调查、全面总结的前提上,不断创新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究,解决新的问题,随时调整活动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时代要求,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越做越新。
再次,实践活动基地化。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社会实践的活动基地,这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基础。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自己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些高校虽然有,但数目较少,这种现状不能满足大学生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需要。稳定的实践活动基地也是实现社会实践稳定性的重要硬件保证,只有实现实践基地的稳定性才能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从而使实践活动更有效果。
最后,实践活动实效化。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年来,有大部分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逐渐趋于表面形式化,实践活动由“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成为高校或个人应付各级要求的“表面现象”,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缺乏创意,也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和学生的收获可言。因此,高校和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爱民. 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的制度化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2、顾国盛.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探索,2012,(3). 3、林松涛,马昆,周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