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2013年5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3 Mav.2013 doi:10.39690.issn.1007-5674.2013.03.024 大学生参与型社会实践模式研究 陈力予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通过社会实践的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传统的调研型 社会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其中存在的浮于表面的问题和缺陷尤为明显。转变调研型社会实践为参与型社 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本文以建构在长乐市大学生村官培训实践基地基础上的大学生利用假 期担任大学生村官助理的样本模式,研究可行性的创新型实践模式。通过在职大学生村官与在校大学生的有效对 接.推动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学习途径的多方面转变,以阐明大学生参与型社会实践模式对大学 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型社会实践;大学生村官助理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3)03—0076—05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 情、农情、民情,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 有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 交往能力[11。 (一)社会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段。1987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青年学生只有在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 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 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而 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的人才。”自此共青 团中央等部门对开展以“三下乡”为龙头的大学生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 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多元化需 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 到充分的体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也只有 会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要求高校不断 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1997年暑期开始,大学生社 会实践形式在发展中趋于成熟,共青团中央、中宣 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塑造和发展.因此。以大学生社会 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性教育模式不容忽视.其能够将 课堂转移到实际生产实践中,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 践中充分践行专业技能。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 实践环节中去.实现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向大 部、国家教委、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了服务主体特 殊化、服务对象广泛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的中国大中 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三下 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已经为 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学生 群体陆续开展各种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社会实践模 式。 一学生亲身实践的重要转变。 (二)社会实践可以明确就业与创业方向 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高校通过开展大 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利用暑期集中组织学生到 乡镇、农村或农业企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阶段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实践,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先机。一方面,大学生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知识和工作技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课堂外的教育是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大学生通过发挥自 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优势参与以新农村建设为主 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 能,能够为自身就业创业提供社会阅历和经验,提高 自身的工作素养圆;另一方面,“三下乡”社会实践能 够为有意愿返乡工作的大学生提供提前感受农村社 [收稿日期]2013—03—20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模式及其功能”研究(编号:2012C110) [作者简介]陈力予(1984一),男,福建福州人,福建江夏学院讲师,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行政 管理。 一76— 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工作的机会,大学生可以根据 会实践自主选择参与的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 所谓“大学生村官助理”是指大学生借助“三下乡”社 农村社会实践考察自身是否适合农村工作。以确定 自身的就业创业方向。 (三)社会实践要求向基层和人民群众学习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将大学生单纯的理 论学习转变成为大学生与实践、工农双向结合的过 程,能够为大学生向基层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提供 一个创新的平台。由于青年大学生长期在单纯的校 园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与外界复杂社会接触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不足造成了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主观 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现状。因此,通过“三下乡”社会 实践组织大学生与基层工农群众的互动交流和学 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 能力。 二、参与型社会实践的样本模式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 同时,在部分高校由于实践投入资金不足、实践活动 针对性不强、参与学生面不广等突出问题,使大学生 社会实践的德育作用有所下降。以“三下乡”为典型 代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发起之初,是希望建立起 使沉浸于象牙塔的大学生群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走向基层的模式.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都是以调研活动为主要内容。调研型社会实 践模式投入资金较少,调研时间也较为有限,这就使 部分高校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旦出 现调研目标不明确、调研方法有问题时,大学生社会 实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近年来,参与型社会实践 不断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式。相比于调研型 社会实践,参与型社会实践强调大学生在社区、农村 中实现“角色扮演”,这种基于心理学的理论指出:角 色扮演的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发现 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 态,解决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 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 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充分运用这种“角色扮 演”,使大学生通过被赋予一个角色,要求其按照角 色的要求表现自己的行为,观察、记录并评价角色扮 演的行为,评价角色接近程度或胜任力。参与型社会 实践一般被认为成本较高,但大学生在参与型社会 实践中,也为提供岗位的载体做出相应的贡献,在很 大程度上抵消了这部分的成本。参与型社会实践因 此被认为可以是调研型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成为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新重要载体。 (一)参与型社会实践样本:大学生村官助理实 践模式的提出 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在全国 范围内的全面展开,大学生返乡担任“大学生村官” 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1年6月,为 了深化和改革地方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探索和创 新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性教育模式,福建省长乐市与 高校建立了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并以 此基地为载体.建设了由大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社 会实践平台到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助理,其中参与 的大学生多为毕业后有意愿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在校 大学生,其主要在乡镇村开展以专题调研、政府实习 以及创业实践为主的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村官助 理实践模式,使在职大学生村官与潜在大学生村官 之间能够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互动机制,既 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也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搭建了有效 的人才后备库。 (二)大学生村官助理的实践内容 既然要强调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性,大学生村官 助理实践就要以农村社会实践为主导,根据大学生 自身的发展规划的不同以及农村建设的需要,分别 组织其开展有关学术、企业以及政府的社会实践活 动.旨在分类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农村的现实和服 务农村的意识。帮助大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实践 的转变。 首先.在学术研究方面,担任长乐市大学生村官 助理的大学生们作为福建省首个以大学生村官为主 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其成员具备农学、管理 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背景,通过组织其开展农村 调研考察.尤其是从不同专业学科的角度研究农村 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不仅在理论上使参与实践 的青年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在 实践中使大学生对农村的现实产生更加深入和全面 的认识。 其次,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任务, 大学生村官助理在社会实践期间要进行针对企业的 实习和锻炼,借助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与长乐市当 地的聚泉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华亚纺织有限公司、惠 农农业合作社等多个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福建 农林大学社会实践示范基地”.由大学生们担任的大 学生村官助理们能够深入长乐市农业企业,了解企 业运作机制、内部管理和营销方式,为大学生今后到 农村任职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提供积累经验的平台。 高校与企业社会实践示范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为 在校大学生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实践场所。企业 也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学科优势。吸引高素质人 才,为企业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担任大学生村官助 理就直接参与到农村社会服务中,农村社会服务是 大学生村官开展基层工作的核心,对大学生村官助 理中今后有意愿从事农村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青年大 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专业,依照不同的 服务对象展开具体的服务活动。2011年暑期,福建 农林大学大学生村官助理们按照农村发展、农业技 术推广、农业企业信息化以及农民工子女培训等内 容,分别组织多个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以 及农村小学为不同的对象展开内容丰富的服务活 动。在为农民工子女进行培训的实践中,大学生村官 助理们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制定了以英语口语、计算 一77— 机操作、火灾和自然灾害救护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 具有技术性和实操性,以乒乓球、篮球、象棋培训为 主的应急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多元培训方案,切实 在实践中为在校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积累农村经 验、培养服务意识创造有利的机会。 (三)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的成效 1.思想意识:自我意识向服务意识的转变。当代 大学生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由于长期在优越的 环境下成长并且接触社会机会甚少造成其对自身产 生过高的估计,青年大学生在生活中容易产生享乐 主义思想,盲目崇尚自我至上、个人价值至上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上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 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借助社会实践引导 青年大学生摆正自身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长乐市大 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参与型社会 实践模式,强调参与者即大学生群体了解他人,换位 思考的角色变换.以“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平台。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亲身体验农村工作的经历. 通过为在职大学生村官与在校大学生之间建立“以 旧带新,以新促旧”的互动帮扶机制,让有经验的在 职大学生村官与在校大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 习、相互促进。 2.行为方式: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以往 调研型社会实践,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实践时间 短暂且缺乏对社会实践意义的理解,仅凭学校和教 师对社会实践的宣传和动员而被动加入社会实践队 伍,最终造成青年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组 织形式和实践目标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 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自我培养的途径. 动机和目的的不明确使得大学生形成参与社会实践 的盲目性。大学生村官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之 一.长乐市大学生村官助理模式的提出是在校地合 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既实现 了地方和高校的双赢状态.更重要的是为在校大学 生向大学生村官的提前转变创造理想的过渡期。这 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 性。 3.学习方式:理论向实践的转变。随着社会发展 和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传统课堂理论教育已 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深化专业 知识还必须融入必要的社会生产实践.将理论教育 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服务 意识的有效途径。长乐市与高校建立的这种参与型 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以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 主导,组织在校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规划、积极 尝试,使大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于实际生产生活中,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学到 的理论知识,使书本知识得到了深化和转化;另一方 面,在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在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吸收和丰富多方面知识和 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农村去理解概念并形 成自身对概念体系的特殊认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经 验,使课堂学习有了实际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 一78一 热情,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积极的学习者。 三、参与型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作用 (一)强调了高校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 t4-换 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参与 型社会实践模式,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采取角 色嵌入的形式,组织有意愿从事农村工作的在校大 学生通过“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平台亲身体验农村 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就业创业 的试验期,实现了潜在大学生村官向大学生村官的 现实转变。大学生村官助理模式为在校大学生创造 提前体验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机会。角色理论认为,人 的自我发展是在不断地扮演和适应社会各种角色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前,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已成 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一个重要的就业选择.由于我国 农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有可能导 致习惯于单纯校园学习生活环境的大学生群体对农 村工作并不适应,导致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出现水 土不服的现象。而大学生村官助理模式旨在强调在 校大学生亲身参与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通过社 会实践过程有效改进了大学生群体毫无社会经验的 弊端。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村官助理社会实 践深入农村扮演大学生村官.在与在职大学生结对 互助的过程中学习农村事务的处理、人际交往的技 巧,逐步形成对农村整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为青年大 学生在今后从事大学生村官或是其他涉及农村事务 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现了高校大学生对基层从感知到实践的 思想转变 传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调研型社 会实践为代表,多为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但 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要通 过参观考察来提升大学生对于农村社会状况的直观 感知,还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促进大学生 从感知阶段向认知阶段的不断进化。大学生村官助 理实践模式作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形式创 新,合理地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与在校大学生发展方 向进行有效结合,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愿 对其分类引导和指导,逐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从 感知到亲身体验的根本性转变。在大学生村官助理 社会实践中,参与的大学生们要参加农村社会、农村 发展等专题的相关调研,在走访村民、政府调研的过 程中了解农村社会。体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深刻剖 析农村发展状况。另#1-,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还 要求大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农村社会实践,尤其是企 业和农业的生产实践,在校大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 中进一步认识生产实践在实际生活中的决定性作 用,从而树立艰苦创业的观念,增强刻苦钻研专业文 化知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加深刻认知我国农村基 层的现状 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通过亲身参与生产 劳动、农村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于 现实农村社会状况的全面了解。从农村的现实状况 模式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定位,基于大学生 村官工作职能范围,专门为其指定研究型、创业型及 管理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大学生可以借助大学 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的平台参与学术调研、企业实 来看,我国农村社会是基于血缘、地缘和姻缘之上的 以家庭为单位、重人情面子的社会体系,只有经历过 农村的生产生活现实,才能对其复杂而传统的生活 环境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 式在组织形式上为大学生创造了了解农村、认识农 村的平台,一方面,通过开展调研考察,大学生能够 在走访过程中为理论研究搜集第一手素材,能够有 效地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矛 盾以及农村文化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科学地概括和提 炼,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 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农村服务与企业实习等活 动,大学生能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从更深的层面上 习和农村社会服务等活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以为 今后的就业创业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四、参与型社会实践模式对“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的启示 (一)社会实践必须创新合作模式 近年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单 一、内容陈旧、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 响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步推进。为了确保大 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能够真正为大学生创造强化 理解基层政府管理以及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以 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的融合。 此外。缺乏社会经验的在校大学生能够借助大学生 村官助理实践进一步认识农村基层人际交往的复杂 性。 (四)从思想和行动方面有助于完善基层人才的 培养链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 应社会对大学生群体提出的要求,而绝大多数大学 生在毕业后都将在基层开始职业生涯的发展。大学 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作为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就 是希望建立起在职大学生村官与潜在大学生村官之 间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互动机制。自2008 年我国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各省市地区 每届大学生 ̄,-j-官之间虽有形成固定的交流机制。例 如大学生村官网、大学生村官俱乐部等模式。但这种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而营造的氛围由于自身机制 的互动性不明显造成每届大学生村官的紧密性并不 强。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其 延续性和可持续性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因此。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建造 与完善大学生村官人才储备库以形成大学生村官链 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大学生村官培养链是指由在职 大学生村官、已转业的大学生村官以及还未毕业的 潜在大学生村官所组成的持续流动系统,一方面,这 个系统不仅能够延续以往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交 流机制,推动着农村工作的稳定开展;另一方面,大 学生村官链为在职大学生村官和潜在大学生村官提 供了学习经验、亲身实践的场所,通过在每届大学生 村官中形成“圈子”,发挥“圈子”的带动效应在大学 生村官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习型 大学生村官创造广阔的空间。 (五)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经验 大学生群体通过参与型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村 官助理,对未来工作选择有了更为准确地认知。在社 会实践中,大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大学生村官 的任期只有2年.每个在职大学生村官都将面临着 转业的现实.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企业工作或者创 业都是其再择业的方向。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 能够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分类引导。 社会适应性的机会,为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稳 定的人才保障,在实践中融人多方力量、创新合作模 式是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转型的有效途 径。“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就是建立在校地 合作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的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模 式,其以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为核心,强调社会实践 中大学生们的参与性,由大学生们担任的大学生村 官助理.深入各地市各乡镇村开展以大学生村官培 训和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借助政府及相关 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 专业学科资源优势,利用企业提供的见习岗位机会, “政府+高校+企业”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 开始萌芽和发展,不仅突破了以往由政府主导开展 农村基层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还为大学生“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平台,同时也为当地 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及人才储备提供了一条崭新 的途径。 (二)社会实践必须加强政府和社会关注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 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 于受益方的角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直接 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都是大学生,但实际上只要大 学生群体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那 么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 益者,通过选派优秀的在校大学生下乡实习,能够为 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输送具备 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为农村社会各项工作 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寻求社会各界的支 持和帮助,凝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增加大学生群体的 参与机会,对“三下乡”活动的氛围营造、项目设置、 品牌塑造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推动作用。福建省首 个大学生村官基地成立以来,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培 训基地在校地合作模式、大学生村官培训模式、基层 团建模式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上不断创新.得 到了团中央、福建省直各部门、地市政府等相关部f-j 的高度支持和帮助,各部门领导通过组织考察团、调 研队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实践基地进行了全方面的 考察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基地的发展方向提 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这就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领导 .--——79.--—— 支持和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基地还充分利用新闻媒 就是在借助校地合作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基 础上,融合高校、政府、企业资源,并在当地农业龙头 企业、农业合作社以及旅游文化场所等机构共同成 立“社会实践示范基地”.拓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 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基地的成立能够为大学生 体,福建农业信息网、海西网、新浪福建等网站都对 大学村官培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跟踪报 道,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为打响基地知名度和基地品 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三)社会实践重视基地建设 “三下乡”社会实践多元化模式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载 体。参与型社会实践通过多年的积累.就可以形成相 对固定的岗位和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这对完善大学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 容和形式的重要保障,同时社会实践基地也是保证 大学生参与机会的增加。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 内容缺乏异质性、形式单一的特点造成了大学生社 会实践的社会资源分散、支撑力量不足。为推进我国 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转型和创新,2012年3月。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决定开展国 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由教育部和财政 部共同立项建设1000个实践基地。一方面,基地的 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宪初,曾宪章.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J】.湖北经 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18—19. [2]高惠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发展路径研究[J].徐 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36(6):134—137. [责任编辑:徐兴祥] 成立能够融合多方资源。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模式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Participatory Social Pract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CHEN Li——yu (Fujian Jiangxia College,Fuzhou,Fujian 350108,China) [Abstract] It’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social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After a period of time to tested by practice, superficial problems and shortages in the traditional and researching social practice are especially obvious. Transforming researching social practice to participating social practice is becoming a new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takes a pattern for sample model which is constructed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angle train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serving as village officers and helps college stu— dents use vacation to act as the assistant of college students village officer.Paper also studies a practice pattern which is feasible and innovative.Depending o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rving as village officers at work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chool,which aims to promote diversified transformation of young col- lege students in ideology,behavior and approaching of learning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hat” Go to the Countryside”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s from participating social practice patter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participatory social practice;the assistant of college stu— dents serving as village officers 一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