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九壹网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卓越教育为先

13、精卫填海

第一小学 唐磊

德育目标:学习精卫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1、运用“小先生”法,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习精卫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精神。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运用“复述通行证”法在组内复述。 3、仔细倾听,对同伴的学习进行赏识赞美,对别人的赞美有所回应。

教学重点:运用“小先生”法,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学习精卫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运用“复述通行证”法在组内复述。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预习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初步讲述

1、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能试着来猜一猜吗?(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图片)生猜图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4、谁能来讲一讲你所知道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学生讲述,教师相机板贴:游玩、溺水、化鸟、衔石、填海。并根据板贴梳理故事。 这则神话故事记录在《山海经》中,课前啊,同学们完成了预习单,大家根据要求了解了《山海经》这部奇书,谁能来介绍一下。

二、初读文言,读准读通 1、《山海经》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要想读好他,就得注意每一个字的读音,今天我们就请我们班的小先生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小古文中的生字生词。

重点强调:“曰”和“日”在写法上的区别,“街”和“衔”的区别,自己是如何识记“溺”的,“堙”的意思。

小先生带领同学们读小古文。

2、指名小先生带领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重点强调“少女”,“故”,注意听,请同学们复述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内根据这篇古文,再来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三、研读神话,生动讲述。 1、《精卫填海》这则神话非常感人,要想讲好这个故事,我们得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 请大家看第一句,一起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话呢?(学生讲述) 2、老师教你一招,后面加上类似“女娃特别可爱”“炎帝非常疼爱她”这样的句子,会让故事更加生动,不信你来试一试。(学生再次讲述)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卓越教育为先

同学们看,我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编进一些恰当的情节,就会

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这样的方法就叫做“添枝加叶”法。(板书:添枝加叶)

3、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一处,运用“添枝加叶”法讲一讲,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预设: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游”、“溺”来展开。

练习:这个时候,精卫心想: 。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同学们,读着“常衔”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觉得以小小精卫鸟的一己之力能将这大海填平吗? 想象:大海与精卫的对话。

说一说:这是 的精卫。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扣住小古文中的关键词语展开了想象,对小古文添枝加叶,故事就更加丰富而生动了,以后自己读小古文时也可以这样去学习。

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把课文完整地讲一遍。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精卫填海》表现出的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生存的过程中,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精卫一样坚持、勇敢,能说一说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也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吗?

2、《山海经》中还有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拓展阅读《女娲补天》 教学板书:

13 精卫填海 添枝加叶 起因:游玩

扣词想象 溺水 不屈不挠 化鸟

经过:衔石 勇敢抗争 填海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地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带领全体学,引导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学生对古代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但由于我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我爱小古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是相对轻松的,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悟古文的内容及表现的情感价值观。我还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运用“添枝加叶”和“扣词想象”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