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机理

来源:九壹网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机理

【摘要】政治现代化和网络化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当代同时经历的过程,网络政治文化是这两个历史过程交汇的产物。作为新兴的政治文化形态,网络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质,能够对传统政治文化转型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从网络政治文化内涵入手。对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空间起点、影响因素以及历史趋向进行分析,能够理清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机理,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政治现代化;民主政治;文化建设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归宿。历史经验表明,政治文化的现代性转变是实现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整体转型的重要基础,政治现代化无法脱离政治文化而孤立发生变化。近些年来,我国普通民众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活动已经涉及到政治范畴,一套基于互联网络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逐步确立,正在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我国政治文化并未完成现代化的转型,民众整体的民主素养与民主政治的要求还有落差,加之网民在不同地域和阶层之间分布不均衡,那种能够对政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优秀网络政治文化依然处于形成之中。此时,对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对于培育具有现代精神的网络政治文化,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是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空间起点

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中主观意识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根本上从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是在人类自身的政治活动中。逐步积累、延续和发展起来的。某一种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往往会通过社会成员逐代传递和继承。这就意味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后,政治文化并不会迅速改变,而是经过与新环境不断冲突与融合后逐步向着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演进。同理,人们在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活动的初期,原有的政治文化会自然的延续进这种全新的政治空间。正因如此,当前学界普遍将网络政治文化看做是现实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延伸或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政治行为尽管会受到已有政治文化的驱使,但政治文化仍会受到这一特定环境的影响产生一定变化。特别是互联网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并受到广泛推崇的时期。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互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逐步渗透进人类政治生活,推动传统政治文化发生转变,与其自身具有的优质属性关系紧密。首先,互联网的海量性、即时性特质极大的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数量和方式。对于那些生活在封闭环境中、尚未完成现代化转型国家的民众而言,互联网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到充足的政治信息资源,这有助于民众更为科学的认知政治生活。为民众政治观念更新创造出良好

的契机。其次,互联网开放性、全球性特质扩展了民众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除了本国政府之外,各种社会组织、民间机构、民众自身均是互联网环境中信息的重要发布者,民众甚至可以接收到来自国外的政治资讯。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提供给民众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助于民众树立独立的政治人格。再次,互联网的互动性、平等性特质将互联网打造成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地位如何,不管职业怎样,普通民众都可以与政府、政府官员甚至国家元首进行直接的网络沟通,越过官僚制的科层制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民众由于权力、财富、身份、地位造成的不平等状态,激发出民众平等、自由、尊重的现代意识,原有封闭、威权的文化将难以为继。正如卡斯特指出的那样。互联网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它表现了人类超越制度的条条框框、克服官僚障碍以及在开创新世界的过程中推翻现有价值观的能力。可以说。互联网环境是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基点,互联网自身的特质促进了基于互联网的政治文化形态的产生。

二、执政理念调节着网络政治文化的方向

政治文化的核心是政治,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权力的核心是利益的支配。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必须积极主动的塑造该国的政治价值,使政治文化沿着其所认可的方向发展,以便构建起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执政者一般会通过宣传以及创制对政治文化的形成或变革进行直接规范或是间接引导。以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为例,由于孔孟之学宣扬了君尊民卑、臣服仆从、纲常伦理等观念,符合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科考的内容便被制度性的限制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久之,形成了我国“家长本位”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与其说是制度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执政者理念使然。由此可见,执政者秉承的执政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治文化的形成方向。对于符合执政集团利益的政治文化,执政者会通过包括制度设计在内的种种手段予以培养和促进,而那些能够对其利益造成威胁或损害的政治文化,执政者则会制约其形成与发展。

网络文化既是一个将文化网络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网络以文化之的过程。文化借助网络进行展示和传播,网络又被赋予文化的内涵和功能,通过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和产品,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随着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网络政治文化愈来愈受到执政者的关注。同传统社会中,执政者凭借执政优势影响政治文化的走向一样,执政者也会对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力图使网络政治文化这一新的文化形态朝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演进。一般而言,那些还未开始现代化的国家由于担心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对于互联网管制最为严格。这些国家的民众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政治信息极其有限,言论亦被执政者严格管控。网络政治文化缺乏独立发展的制度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实政治文化在互联网中的显现。已经完成现代化国家,处于对现有文化的自信,以及有民众反对的顾虑,执政者对于互联网管制较松。但即使这样,这些国家仍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对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影响。对于那些处于现代化过程之中的国家,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政治文化更新过快引发政府不可控制的社会动荡。亦或是处于巩固和发展现有政治制度的需要,执政者通常会强化网络政治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使执政者的理念能够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民众接受。我国就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视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力图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形成富有时代感的网络文化核心价值观。由此可知,网

络政治文化的形成不可能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之下,执政者的价值理念会对其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