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1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这本书向我们主要介绍了17种昆虫。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__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轶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那么,我就说书中的建筑大师迷宫蛛吧。迷宫蛛也叫做圆蛛,它是个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它用蛛来猎取那些自投罗的小虫子们,坐享其成,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有两条宽阔的黑色饰带,饰带中间夹着白道子和褐色的斑点。不过到快要产卵的时候,圆蛛就要搬家了。它结的丝囊色泽鲜亮、外观富丽细致。
在圆蛛产完卵后,它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卵化出来了,但它们要在整个袋子里过冬。岁月无情,母蜘蛛的食量渐渐小了起来,体力也不足了,虽然如此,
它还能维持四五个星期的寿命。但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它继续拖着蹒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视。最后,在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的墙壁,精疲力尽地死去了。 读到这里,我觉得母蛛尽了一个最慈爱的母亲所应尽的全部责任,我十分感动,母蛛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母蛛伟大的精神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母爱。 想到自己的母亲,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不管发生什么,她总是鼓励我、帮助我,我要感谢她。将来,我也要像她对我一样地对她好。
《昆虫记》读后感2
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精力,观察、收集成千上万种昆虫的资料,撰写成《昆虫记》。《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似哲学家一般地思考,似艺术家一般地观赏,像诗人一般地表达”所吸引,我被作者的文笔深深吸引。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是一部科学巨作。这本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法布尔对昆虫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书中记载的是生物界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昆虫,描述了昆虫们是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让我们了解了昆虫们吃什么样的食物,怎样捕猎食物,如何繁衍后代。
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有趣的就是蟋蟀。蟋蟀舒服的洞穴十分宽敞,十分隐蔽,内部很清洁,墙壁很光滑。但它是一种不肯随遇而安的动物,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这个洞穴可以随这天气的变化和它身体的增长进行修正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泡泥出来。
可见蟋蟀是一位勤劳的工程师,我也应该勤劳一点,平时做不出来的题要多练习。我想对自己说;“我要向小蟋蟀学习做一个勤劳上进的人”。
昆虫的世界真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前,我都不知道萤火虫是一个凶猛的食肉动物。你别看它外表善良,事实上它十常心狠手辣。它的美餐是蜗牛,它吃食物的方法很特别。萤火虫吃蜗牛颇有章法,每次先扭动一下,然后总要停一会儿,似乎要看一下这次扭动产生了何等效果一般。萤火虫在吃蜗牛前,先把蜗牛弄成流食才食用。感谢《昆虫记》,让我懂得昆虫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神奇!
法布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原来我认为平常的小昆虫竟有那么多的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幕。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捕食的方式,我要向法布尔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认真总结的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我读完《昆虫记》这本书深刻体会到的。
《昆虫记》读后感3
法布尔不仅是个昆虫学家,还是一个文学家。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耐读正和他那细腻风趣的文笔有关。很显然,在他的眼里,这个昆虫的世界是如此有趣,他是那么地热爱这些昆虫,所以笔下的昆虫都是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他对昆虫充满了感情,在这里,昆虫就是他的朋友。
当他想去挖黄蜂的窠巢时,选择早上动手,因为这时候“我希望清晨的冷气多少可以为它们降降火气,削弱它们的恼怒和气焰。”他说“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且优雅的身材。”说到蜜蜂的寄生虫,法布尔愤愤不平:“这些心狠手辣的强盗鸠占鹊巢,把别人的家占为己有,却毫无羞愧之心。到了来年,巢穴的主人早已惨遭不幸,而坏事做尽的恶棍却顺利地迎来了自己的幼虫。”清道的甲虫犀头母亲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孩子,连续四个月不吃不喝,实在困了就在旁边睡上一小会儿,打个小盹。法布尔对这样的牺牲精神赞赏有加:“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辛苦地看守它的卵,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真是操碎了一颗心。”这样的文字,读起来会是觉得在读科普__吗?不,这就是文学作品,有趣神奇的文学作品。
读着《昆虫记》,我不得不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牺牲精神所震撼。他可以为了观察捕蝇蜂,站在烈日下半天不动;他可以为了了解蜣螂的做球过程,躺在地上与蜣螂为伍,脏?那算什么;他可以冒着被黄蜂蜇伤的危险(实际上经常被蜇),无遮无挡地站在蜂窝旁看蜜蜂如何喂养它们的孩子;他可以在松树林里和松毛虫相伴到深夜;他可以整天整天地呆在昆虫室,眼睛不敢眨一下地观察那些幼虫的孵化过程……也许任何人的人生都该这样吧,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吃再多的苦,也是一种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感谢法布尔,因为这世界有这么个奇人,有他一辈子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才可以读到这本奇特的书。
《昆虫记》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这本书向我们主要介绍了7种昆虫。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__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小时候,每到夏天,我都会在外婆家住上一阵子。跟着大我三岁的表哥,我们几乎翻遍了院内院外的每一个角落。大有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情趣。捉过萤火虫,掏过蚂蚁洞,撅过蝉的幼虫,甚至还养过数不清的蝈蝈。跟昆虫没少打过交道。殊不知,在阅读了《昆虫记》后,我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从不知观察虫子,与虫子打交道还有如此高深的学问。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这许许多多关于昆虫的知识,竟使我有种第一次进入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的幻觉,我仿佛成了“虫盲”。 法布尔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__。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昆虫记》读书笔记600字
《昆虫记》读后感5
打开书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齐的排列。老师要求我们在暑假期间阅读《昆虫记》这本充满着法布尔精神的'书。我认为,我受益匪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仅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真是没想到啊!
《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时候,它是打着帮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营生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原来甲虫也是非常的狡猾;读四年苦工,才能换来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蝉的生命意义;天气越来越冷了,迷宫蜘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尽而死,这句话,又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满足感和一位母亲应尽的全部责任。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大自然中尽情探索奥秘;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天地间尽情领略精神!而这,就是法布尔的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6
记得童年时的一天,我正坐在门前发呆。突然,一处草丛中传来了一阵短促而尖锐的叫声。我悄悄地向那处草丛移动,想扒开草丛一探究竟。可是,它们好像并不给我这个机会,“沙”的一声,从草丛中消失了。是什么呢?这个疑惑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至今,因为一本书,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这本书名叫《昆虫记》,又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这本书介绍了大自然中十多种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繁洐后代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曾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通过阅读,我解开了幼年时心中的疑惑——原来当时是蝉正被蝈蝈追杀时发出来的声音。这么说来,当时是我解救了蝉呢!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他把蜣螂比作大自然的“清洁工”,认为蝉是为快乐而放声歌唱,评价黄蜂是一个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而蟋蟀则是一位有名的田园“小提琴家”。除此外,作者还写了只有两三天生命的孔雀蛾,毒性可怕的狼蛛,常见的绿色蝈蝈……
他写昆虫,并不是呆板的去把观察过程和有关昆虫的知识一一摆出,而是像写一段人生一样的去写它们,写它们像人们一样的艰辛,写它们像人类一样的欢乐。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吧。
对于他人对某种昆虫给出的评价,法布尔绝不随意轻信,他总是先行去观察,再后作结论,并且常常和他人“唱反调”。例如,人们认为狼蛛是十分讨厌的,而法布尔通过观察,却评价他们为“勤奋的劳动者”、“天才的织纺家”和“狡猾的猎人”。还有,面对人们对蚂蚁的赞美和对蝉的鄙弃,法布尔却认为蚂蚁是个“最坏的罪犯”,蝉是个“勤苦的生产者”。你们说,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很独特呢?
久久回味《昆虫记》这本书,里面的昆虫世界是多么的美妙,而法布尔对昆虫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评价,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昆虫记》的确是值得我们一生阅读的好书。
《昆虫记》读后感7
昆虫,大家都一定见过吧!在路边,在树上,在草丛……随处可见,可是你知道这些昆虫的名字和生活习性吗?想必你也不大清楚吧。可是法国的一个小男孩——法布尔,却是一个了解各种昆虫习性的“科学家”。他长大后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昆虫学家,最终他将自己一生的收获都编进了一本书——《昆虫记》。
这本书生动有趣地讲了各种昆虫的生老病死、生活习性,如蚂蚁,蜜蜂、马蜂等等。它们全部被法布尔一一观察过,因此法布尔也受了不少苦,一次他被一整窝的马蜂蜇了手。为了观察红蚂蚁和黑蚂蚁的战争,一蹲就是好几个钟头,但是这些苦都是值得的,他写出了昆虫界的“荷马史诗”,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昆虫!
在这本书里,我最想说一说的一种昆虫就是——蝉。蝉在寓言故事中总是像蚂蚁乞讨,不劳而获,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是蚂蚁霸道!书中写到:有一天,蝉在树上吸食树的汁液,许多昆虫见里都想来喝上一口,蚂蚁知道来立马爬到蝉的井边,他们不惜用一切办法去霸占这口井,他们咬蝉的腿尖,爬上蝉的后背,有的还想拔来蝉的“吸管”!最后,蝉被蚂蚁扰得生气了,他离开了井,走之前还向蚂蚁撒了泡尿,你看蝉多么清高,不与蚂蚁这些小人们计较。没想到蚂蚁是寓言中的蝉,而蝉是寓言中的蚂蚁呢!
法布尔的这本《昆虫记》幽默生动地叙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他描写的每一种昆虫都各具特点,例如:蝉是那么的可爱、高尚,蚂蚁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他赞扬了蝉的这种不为小事计较,宽容大方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昆虫记》读后感8
当最后一个字离开我的视线时,我依然深深沉浸在美丽的昆虫世界。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渺小生灵的世界。
细细读着书中的文字,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字,还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砂泥蜂。 砂泥蜂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它挖住宅的时候,总是非常勤奋。如果晚上干得太晚,它就用一个小石子盖住洞口,等明天再来做。砂泥蜂喜欢哪里的土壤就在哪里挖住宅。这个地方可能前几天到过,可能从未到过,在离开很久之后,仍能清晰地记得地形,不加思索地奔向地穴,这实在令人赞叹。
书中的描写都是极为细致、真实,似乎无形之中给了我们一个放大镜,可以看得见细微、鲜为人知的东西。这些记录之中,隐隐折射着人类世界的命运生活——生死、劳动、掠夺、斗争,是昆虫界上演的喜剧和悲剧,让我们也深深地牵挂着那些生命。没想到在这大自然里,一个特殊的类群——昆虫,它们身上竟然有如此不平凡的命运和独特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无法忘怀昆虫的大千世界中一场场生命的轮回、一座座生命的丰碑、一滴滴辛勤的汗水,让我们去思考、体会、回味。 然而,打动我的不仅仅是这些。
在我们眼中,也许这些昆虫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法布尔却没有把它们只当做昆虫来看待,他把昆虫视为一个个幼小生灵,是组成自
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对这些渺小生命充满了尊重、热爱,似乎这些昆虫就是法布尔的真心朋友。他让我们真正懂得了:昆虫不是丑陋、恐怖的,他们也有可爱、善良的性格,只是我们很少去了解它们的世界,很少倾听草丛中的细语,也很少会俯下身子,专注地探索一种昆虫。也许当我们认真遨游这个世界时,就会看到,原来我们的脚下,是另一片天空。
《昆虫记》读后感9
假期,妈妈从同事阿姨那里借来一套图画丛书—法布尔《昆虫记》,一共十二册。一开始我就被图书的精美图画吸引了,爸爸告诉我这书写很有意思,非常值得看的。爸爸还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也很厉害,他是一个法国人,小时候他家很穷,因为连买面包的钱也没有,但他仍然努力学习,获得了物理、数学、自然科学学士学位,以及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写成了《昆虫记》这本书,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翻译改编的版本。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昆虫世界非常奇妙!有些昆虫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卷心菜毛虫,每年十月左右他的妈妈就会把卵产在卷心菜上。小毛虫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吃菜叶
了,不到两个小时,它们就把一大堆卷心菜的叶子给吃光了,只剩下中间粗大的叶脉。
又如高鼻蜂把卵产在苍蝇的卵旁,他的孩子出生后直接将苍蝇的幼虫当食物,怎么样?聪明吧!还有蜣螂就是我们非常厌恶的屎壳螂,整天和那些粪便粪便打交道,揉成团占为己有,但它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的“清洁工”,他们爱吃牛、马等的粪便,还将粪便球的外表修理的很光很结实,将自己的孩子放在里面生长,孩子们既不会被饿到,也不会被其他动物伤害。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是他清理一些动物的粪便,让人类的家园更加美丽;穿着绿色霓裳羽衣的美丽螳螂,它可是一种肉食性昆虫,最喜欢吃蚊子、蝗虫、蛾类、蟋蟀等,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就像一把锋利的大刀。别看它身材纤细优雅,只要有虫子飞过,它马上就挥舞起大刀迅速捕杀。 我很喜欢这套书,一有时间就看,很快就把这套书看完,从书中我了解了很多科普知识,也想到了应该保护环境。不管那种昆虫外表美丽还是丑陋,外壳坚硬还是身体纤软,不论体型大小,都会出生、死亡,都能会全力捕捉食物,都会成为天敌的食物,每种动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所有必须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的平衡,爱护地球--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昆虫记》读后感10
小朋友,你们读过《昆虫记》吗?你们知道白蝎会不会自杀吗?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有人说,蝎子被围在一团火当中,用毒的蛰针戳刺自己,直到自己死去。这事是真的吗?法布尔亲手做了一个试验来验证这件事。
法布尔用烧红的木炭块围成一圈火墙,把几只大白蝎放在火墙当中。炙热的火苗开始烤到蝎子的身体,它倒退着在火圈里打转。一不留神,碰到了火墙上,烧得身体直冒烟。它开始左躲右闪,但还是会碰到火墙上,蝎子变得疯狂了,不停地冲撞火墙,不断地被烫伤。绝望中的它狂怒了,挥舞着长枪,再反卷成钩子,而后伸直开来,平放在地,接着又举了起来,动作来得非常猛烈。突然,大白蝎一阵发抖,接着就一动不动了,身体伸得直直的,平卧在地上,再往后,仍旧不动,彻底僵直了,这蝎子,它真的死了吗?如果它确实用短剑刺杀了自己,靠自杀得到解脱,那么,毫无疑问它是死了。我们看到了,只那么短的时间,它就被自己毒液夺去了性命。
但法布尔还是有些怀疑,于是镊子夹起看上去已经丧生的蝎子,把它放在一滩凉沙土上。一个小时后,所谓的死者突然复活了,和接受火烤试验前一样生机勃勃。法布尔继续试验了好几只蝎子,结果完全一样。原来,认为蝎子自杀的那些人,是被它突
然失去活力的现象迷惑住了,这说明蝎子并不知道自杀是怎么回事。
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听到别人说的话不轻易相信,还要动手验证一下。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天,我和爸爸读了一本课外书,书上写着骆驼的鼻子内有一层会自动开关的膜,当沙尘暴来临的时候,膜会自动关闭。我半信半疑,和爸爸一起到动物园去看骆驼,果然看到骆驼的鼻子内有一层肉色的膜,象两扇能自动关闭的小窗户。
《昆虫记》读后感11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这样的书,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图书节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作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这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著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如果没有那种精神,就是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海里将流失掉一片智慧海域。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想,美术家一般的眼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怀”。在本书中,做这件职业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对以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
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著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做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区偶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精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脸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有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顾作深刻,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也一点儿不少”。
《昆虫记》读后感12
昆虫记是老师推荐的书,看了昆虫记后,里面的昆虫让我震撼不已,原来昆虫的世界有那么多奥秘,它仿佛让我进入了一个生动有趣和神奇的世界。了解到了昆虫不仅有情感,也有战争,还有一些昆虫有超常的记忆力等。
昆虫有很深的情感,这让我回想起来很感动。比如黑腹狼蛛妈妈照看孩子真不容易。狼蛛妈妈把还未生下的宝宝放在自做的球球里,时刻挂在身上,有阳光的话,狼蛛妈妈用自己的后足把自做的球球举起来,还不停的转动让每个宝宝都嗮嗮太阳。狼蛛妈妈一次就能生二百多个宝宝,等宝宝生下来后,每次爬出洞外去嗮太阳,总是背着一大堆孩子一起,从不会把它们甩掉。狼蛛妈妈可真辛苦呀!
别看蚂蚁们个子矮小,看起来很善良。可不是这样的,红蚂蚁就很厉害,与其说它们是小蚂蚁,不如说它们是强盗。红蚂蚁不懂得如何哺育儿女,不知道怎样寻找食物,它们什么也不会做,它们如果想让自己的后代活下来的话,它们只会去其它蚁类的家中抢走它们的蛹,不久以后,蛹蜕皮了,就成为不辞劳苦的佣人。 有些动物象猫,蜜蜂,鸽子有超常的记忆力,把它们带到很远的地方,它们都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其中猫的记忆力好的惊人,作者法布尔收留了两只流浪猫,这两只流浪猫生了一堆小猫,有一次他们搬家了,法布尔把一只猫送给了他的好朋友收养。朋友把猫关在了家里,猫象发了狂,撞墙,抓窗户。朋友的夫人很害怕。就打开了窗户让它走了。这只猫要回家,它必须穿过半个城,而且还有一条河,河上有很多桥,可要走桥的话就绕远了,为了尽快到家,猫奋不顾身跳进了河里走水路,结果到家时已是一身泥。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昆虫的看法,以前很讨厌虫子,见了就像踩死,现在不是了,见了也想认真仔细观察。
《昆虫记》读后感13
《昆虫记》又称《昆虫学札记》《昆虫物语》,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是一本讲述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着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时,我们会发现它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
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这是《蜘蛛。的几何学》中的一个小片段。昆虫记所有的昆虫都各具特色。蝉:为快乐而放声高歌,永远不知疲倦的歌唱家;黄蜂:本能让他们遭受美丽的嘲笑,却没有赋予他们动脑筋的能力;螳螂:外表美丽而天性凶残,是不折不扣的杀手……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如人一样认真的活着。
法布尔细致入微的描绘了昆虫的世界,他以不同的眼光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昆虫的世界,每当读《昆虫记》时自己也仿佛身临其境。他让我们知道昆虫跟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特长、习性,我们应善待他们。
《昆虫记》读后感14
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故事情节曲折奇异。在书中,我了解到昆虫世界里最傻最笨的是蝉,最无情的是螳螂,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虫子,当蝉产下它的卵,这些小虫子就把蝉卵作为食物,可是蝉看见了虫子就在脚边上,却没有一点儿危机感,假如蝉一脚把虫子踩死了,那样蝉卵也不会被虫子吃掉。
螳螂是个“坏家伙”,为了产卵,它会吞了自己亲人,更可恶的是,它在一个地方产下卵后就走掉,也不会去关心自己的儿女生活健康。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打我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都很爱我,我家还有一个疼爱我的姐姐。不仅
如此,人间总有真情在,就算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我们也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去帮助他人。说到这里我想起一则暖心的新闻:几天前的一个中午,一位老伯推着一辆四轮手推车,推车上坐着一个老阿姨。天突降大雨,老伯疾步走过,一个正准备去吃午饭的七中学生看见了急忙走向那对老人,用遮雨的布盖着老阿婆,把自己的雨伞给老伯遮雨,而自己的背后却湿透了。他把俩位老人送到一处可挡雨的地方,让老伯在此等候雨小点再离开,可是他没走几步就看见老伯准备要冒雨离开,他怕老伯淋雨受寒,就让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去附近买啦把新雨伞,把这把新买的雨伞递给了老伯,看着老伯撑着伞走了,他才安心回去和同学吃饭。
正是因为人人都有爱,我们的生活里才有亲情、友情……我多么希望昆虫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一份暖心的爱。我还是希望螳螂一家能够团团圆圆地生活在一起。
《昆虫记》读后感15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
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包涵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小动物被刻画的那样美妙。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