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作者:范娟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7期

金融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领域最突出的现象,是发达国家金融资本扩张的必然要求和体现,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是这一现象正式形成的象征。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成为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和环节。我国已经加入WTO,金融开放的力度和深度在逐步加大,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协调好开放与金融安全的问题十分关键。 一、我国金融开放的风险

我国实施金融开放必然会产生金融风险,了解风险的类型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对于有效地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十分重要。金融开放对我国所引发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对金融微观主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均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本质和最终结果而言,就是使一国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总结我国金融开放的风险,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一)从宏观角度看金融开放的风险

1、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资金的跨国界流动更加频繁。中央银行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一国经济稳定的重要保证,是一国经济主权得以存在的重要方面。但在金融开放的情况下,由于“溢入和溢出效应”使得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受到削弱。

2、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能力降低。根据CTI论坛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已连成一体,全世界的金融投资者可以在24小时内任何一个地方不停地进行各种金融活动。我国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外汇储备与如此巨大的短期游资相比显得微乎其微。当一国的外汇市场遭到恶意冲击时,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显得非常薄弱,即使几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3、中央银行监管的能力下降。在开放的金融环境中,一方面,国际各类金融机构日益走向大型化、综合化、电子化、工程化,传统的业务分工消失,金融竞争异常激烈。我国的金融监管都是建立在分业的基础上,因而在金融开放的情况下,尽管难度更大。

4、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国际资本的迅速移动,使国民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凸现。汇率的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将微观金融主体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之中,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受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表现出一定羊群“效应”,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往往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当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我国金融市场受传染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从微观角度看金融开放的风险

许多研究表明,金融开放受到直接冲击的首先是各类金融主体。外资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金融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将会出现,所有竞争的核心是效率的竞争。微观金融主体由于效率的不同在竞争中而产生的金融风险就是微观金融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象无法履约的风险。信用风险集中体现在“信用集中”和“关联贷款”上。近几年我国虽然非常重视信用风险的管理,但目前信用集中的现象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2、国家风险。中国加入WTO,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也要到国外金融市场去,对外投资和向外借款必然成为今后金融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向外国政府或政府机构贷款时,由于这种贷款一般没有担保,国家风险可能最明显。

3、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按照既定的会计准则,这类风险在银行的交易活动中最明显,不管他们是否与债务和股本工具有关,还是与外汇或商品头寸有关。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 5、操作风险。最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我国加入了WTO,金融主体的内控机制及公司治理结构将会逐渐走向合理化。这期间与外资金融机构严格的内控机制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相比,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操作风险。

6、流动性风险。最重大的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使银行资不抵债。 二、我国面对金融开放的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一)理顺我国金融开放的顺序

金融风险的产生与金融开放的顺序密切相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金融开放可采取下面的顺序以降低金融风险。首先,要先实现利率市场化,再实现货币自由化。其次,要先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贸易自由化,再实现货币自由化。第三,要先增强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后实现货币的自由化。最后,要先实现长期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和短期资本流动的自由化。 (二)面对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

面对宏观微观两方面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我国在实施金融开放时,需要做好以下面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首先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其次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革;第三提高中央银行监管能力,完善新的监管体制,理顺监管关系。

总之,我国已加入WTO,并且于2005年起逐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金融风险加以控制和防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有金融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获得金融开放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天德.我国对外金融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体制改革,1998

[2]李铁岗?王红英.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风险收益分析——兼论我国的战略选择.金融风险管理,2002

[3]钱小安.金融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管理世界,2001

[4]王世英?乔海曙.论金融开放与民族金融安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 [5]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