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来源:九壹网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某地有条街叫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省六部制 2、现今国家各类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3、《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唐代高僧前往某地取经,你认为这位僧人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4、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你认为鉴真是到什么地方“传法”的(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

6、某导演拍摄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有以下几个场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郑和下西洋 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体现劳动人民创造力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属于隋朝时期的是:(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8、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9、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你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

①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②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③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④“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我国古代至少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你认为这种纸币的名称应该叫做( )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 11、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请问《元日》指当时的哪一节日( )

A.元旦 B.寒食 C.冬至 D.元宵节

12、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 )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1页(共4页)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 13、与北宋并立的辽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纥族 14、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元代直接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理藩院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 1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代形成的哪一民族拥有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6、中国古代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A.罗盘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17、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

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 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下列作家和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史记》——司马迁 B. 《兰亭序》——王羲之 C. 《女史箴图》——顾恺之 D. 《清明上河图》——吴道子 19、“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20、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朗;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这首儿歌和下列哪一个人物密不可分?(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22、张学良曾经做过一首诗“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下列与该诗相关的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23、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2页(共4页)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24、右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是:( )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25、2008年4月巴黎议会通过了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市民”称号。2009年6月7日巴黎市长贝特朗·德拉诺埃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正式向达赖颁发了这一称号。法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的是( ) ①唐朝时在西藏设置都督府 ②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 ③清朝时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26、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实行改土归流

27、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28、目前甲型流感肆虐全球,我们渴望着医学的发展,下列哪一部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九章算术》 二、材料题(2小题,共24分) 29、(12分)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3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3页(共4页)

(2)材料二、三都涉及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2分)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分)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下) (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藏、新疆分别归属中央管辖的标志。(4分)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2分)哪一位皇帝对他进行了册封?(2分)

(4)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4页(共4页)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B 2 B 16 A 3 A 17 D 4 B 18 D 5 B 19 D 6 D 20 D 7 D 21 D 8 C 22 B 9 A 23 B 10 C 24 D 11 A 25 B 12 D 26 C 13 B 27 C 14 C 28 C 题号 15 答案 B 二、材料题 29、(1)不论贵贱,选贤任能(指尚贤)(3分)

(2)科举制度(2分)改善了用人制度(1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分)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1分)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2分) 30、(1)文成公主入藏(2分)

(2)西藏:元朝设宣政院(2分)新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2分)

(3)班禅(2分)康熙(2分) (4)驻藏大臣(2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第5页(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