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

来源:九壹网


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諠(xuān):忘记。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 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1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_也感到心惊。

(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_________。

3.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2 / 15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____________,开天地的__________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3 / 15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 / 15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5

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文有删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纵百姓观之 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无恐色 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却安然沉稳,一动不动,毫无害怕的表情。”文中哪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请用“_____”画出来。

[3]从当时情景看,为什么听到虎吼王戎并不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6 / 15

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补全原文。

[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

信然:________ 诸: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

[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

8 / 15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母戒子

盂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誼(xuān):忘记

[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 (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9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面的词。

弃:_______ 是:_______ 方: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之”指代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文中的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15

12. 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①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rǔ):你。②矣(yǐ):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 )

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C.瓶口 D.拳头

[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11 / 15

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文言文《囊萤夜读》,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词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囊萤(______)

A.用口袋装萤火虫。

B.装在口袋里的萤火虫。

(2)练囊(______)

A.练习用袋子。

B.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12 / 15

(3)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A.(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B.(车胤)家境贫寒,家里没有油吃。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夜继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3 / 15

[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文阅读。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

[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15

(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

[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