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九壹网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 枭 李红磊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梁 枭 李红磊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其创新能力制约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对策,即树创新教育理念、创设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0-0135-01

收稿日期:2015-09-10

作者简介:梁枭(1980-),男,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能力中,创新能力是最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能力。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要进行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实际操作性工作的技术人才,是将先进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顺利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内涵及特点

创新能力,就是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出新的结论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学会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断地理解所学知识,并用之来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解决办法。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的特点:一是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创新活动;二是实践性是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三是善于同其他人团结协作;四是随着自身积累其创新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已成为政府和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但是,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周济部长曾特别指出,学生的职业创新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的能力。

1. 创新意识薄弱

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过分关注,因此疏忽了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个人也是如此,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任务,没有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缺少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探索的勇气。虽说高职院校现在意识到了教学中的这个弊病,也逐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了重要的教学议程,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没能与时俱进,极少采用讨论法参与法等教学方式,学生极少

有对教材内容和讲课内容提出质疑从而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这些都说明高职院校还没有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到重要位置上而加以落实。

2. 创新活动的氛围稀薄

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能力创新实践形式。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创新活动平台,学术创新与交流活动少,没有鼓励学生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等等,这些都导致学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氛围比较淡薄。受条件所限,即使学生有创新意识,也难以发展成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实践场所狭小,实验室只在规定的时间开放,找不到国际国内最新的图书资料等等。另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也不够紧密,学生到工厂参加实践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创新实践活动效果差。

3. 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给予大量合理、科学以及鼓励性的评价,能极大地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创造精神,积极地参加各项创新活动。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专业论文,在撰写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学校没有任何要求。这样的评价机制,无法激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热情,也就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三、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举措

1. 树创新教育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首先引导和教育他们强烈的创新观念。高职院校以正确的创新理念去教育学生,指导实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技能人才。要引导学生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和不畏艰难、乐于实践的精神面貌。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广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需求及发展状况,从而确定自己奋斗的方向,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

2. 创设创新实践活动平台

高职院校要专门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实践的平台,用于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学校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一是课堂教学要多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假设、类比及验证等环节,逐一体验问题的发现、分析及解决的全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要建立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实践基地,创设各种形式的实战学习,让学生们切实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活学活用创造性地解决难题。

3. 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改变学生评价体系,就必须把创新能力的考核摆到突出的地位上来,考核形式由传统的重视考查知识储备及记忆能力,转变为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独特的见解,例如,可将平日学生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到考评体系中来,还可以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以学分或者奖学金的奖励等等。如此一来,才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林宙, 肖文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2] 刘中元, 李亚玲, 高献锋. 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赵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