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兴5G中级面试整理

来源:九壹网
中兴5G中级面试整理-供参考

1.身份验证

2.哪个项目,主要工作,工程进展

网管操作:按照参数要求配置新开站参数,主要涉及配置锚点站邻区、SCTP链路、X2 AP链路,SN添加删腿门限 B1=-105,A2=-121等;配合单验,修改功率、修改方位角、电子下倾、波束;参数核查,配合专家参数验证-大倾角测试;

KPI指标处理:SN添加、SN变更TOP小区处理,主要从LTE侧处理;配合专家QCELL专题验证;精品网速率验证等

RF优化:5G RF优化

3.锚点优先

锚点优先:意思就是我们现网有3个频段(1.8 2.1 800)都是锚点站,现网配置1.8G锚点优先占用,因为我们现网1.8G覆盖最好;

1.8G锚点优先,具体操作就是NSA用户优先占用1.8G,当NSA用户占用2.1或者800时,尽早启动A2(-75)异频测量+A4(-105),尽早切换至1.8G频段;当NSA用户占用1.8G时较难启动A2(-105)+A5(-110,-100)。

定向重选:2.1 800 开启EN-DC锚定IMMCI功能,到1.8频段驻留态EN-DC锚定功能频点优先级设置255。

同时开启:禁止NSA终端负荷均衡。

4.外场测试关注哪些指标

RSRP -70 SINR 15 DL 800 MCS 25-28 RB 275

Grant Num 1400 覆盖率(-110/-3)95%

5.速率不达标怎么排查

软件版本检查;

硬件告警、故障日志排查: 告警重点关注MIMO类license超限后,会导致终端rank限制在Rank1调度;

终端能力排查

SIM卡开户排查(gNodeB会跟踪核心网下发的AMBR信息,对终端用户进行速率限制,即终端用户的上行、下行速率不超过对应的上下行AMBR。用户的QCI信息,会与基站侧的QCI级的PDCP、RLC相关定时器参数(包含SN bit

数、RLC模式等)进行关联,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吞吐率性能。);

服务器、笔记本、与灌包软件设置 覆盖与选点

通道校正排查:通道校正成功才能确保下行吞吐率性能

干扰排查:上行干扰会影响SRS和PUSCH解调性能,严重影响吞吐率性能,正常情况下底噪在-116dbm左右。常见干扰有:1)服务小区和周边邻区子帧配比不一致;2)还回干扰;3)外部无线通信系统干扰;4)LTE TDD 3.5G对NR 3.5G的干扰;5)NR小区帧偏置错误引起的干扰

参数核查

其他影响下行速率的因素:DL Grant不足、下行MCS和BLER、RANK 、

6.SN接入的过程与分类

SN接入过程:MN向SN发送添加请求request,SN会回复MN一个请求完成 request ack,然后MN向UE发送重配置,UE向MN发送重配完成,最后MN向SN发送一条sgnb 重配完成,空口信令完成,此时完成SN接入。 SN添加需要45G互操作配置正常,共5条:4->5 邻区,SCTP,X2 AP;5->4 SCTP,X2 AP,缺一不可,5条必须都存在且都正常。添加失败主要原因在这;另有一部分失败多为,基站故障,5G容量设置过小,数据配置错误等。

1、版本配套核查:确保NR、LTE、TUE、CPE、U2020、核心网的版本是推荐版本且不同网元版本配套

2、操作,告警、故障以及外部事件排查:对于操作日志主要排查是否存在影响接入的操作,主要判断问题时间点与操作时间点是否存在相关性;对于告警及故障主要查看问题时间点,是否存在相关未恢复的告警,同时根据问题恶化时

间点,咨询了解是否存在重要影响的事件,对事件进行关联分析

3、参数核查:

1、NSA DC相关配置,包括NR外部小区、频点,邻区关系是否正确,DC开关是否打开

2、X2链路配置是否正确、X2链路数量是否满规格

3、同一LTE小区是否存在NR邻区PCI冲突、同一NR站点下是否存在PCI冲突

4、端管识别开关、PDCP参数组核查等 5、GNBIDLENGTH一致性核查

6、NrNetworkingOption NR架构选项核查 7、19BC10NRMFBIFREQ核查 8、2.6G帧偏置设置核查

4、UE基础配置排查:终端是否支持5G、网络模式设置是否正确 5、SIM卡开户排查:与核心网确认,确保SIM卡开户正常,LTE和5G都能正常接入网络,不被核心网拒绝。

6、射频通道排查:当小区存在干扰信号时,小区的上下行业务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小区无法接入。

7、LTE空口排查: LTE侧接入失败:

1、LTE端管协同开关未开启导致终端不在LTE发起接入 2、LTE小区状态配置异常

3、用户在LTE发起Attach被核心网拒绝

NR测量未下发:

UE在LTE接入后,LTE判断是否给该用户下发NSA B1测量,需要判断以下几个条件:UE能力上报中包含en-dc-r15的UE能力、核心网未禁止该用户的NSA能力、UE使用的承载QCI非LTE一些特殊QCI、LTE侧NSA开关、NR邻频点配置正确、NSA DC开关是否正常、LTE小区本身具备NSA能力、UE MRDC能力中支持PCC锚点和NR SCG频点组合

NR小区测量不到:

NR频点配置错误、B1门限是否配置过高、弱覆盖、终端测试点是

否处于NR小区覆盖内、NR小区状态异常、AAU发功异常、AAU通道校正失败、基站与终端距离很近时,下行功率过饱和导致搜索不到小区、相邻5G小区干扰导致小区搜索失败、终端问题没有搜索到NR小区、异频测量对象过多,导致终端测量慢,3秒超时

上报B1测量但是没有发起SgNB Add流程:

邻区漏配、邻区PCI冲突、X2故障、频点配置是否正确、NSA DC

开关是否正常。

8、NR空口接入失败

UE收到重配置消息不发起接入:1、5G小区搜索失败,这种多半是由于接入的小区并非最强小区或者该区域小区间干扰严重导致。2、SCG重配置消息中的参数在UE侧校验失败,这种情况建议终端的工程师共同定位。

空口接入RAR超时:根序列索引、小区半径、上行峰值脚本配置

7.SN切换过程

SN变更与SN添加雷同,增加一条5G与5G的邻区关系。

8.RSRP接收较低原因

覆盖?选点?缺站?遮挡?站间距大?

9.自定义基线怎么配置

使用基线管理功能新建基线,选取一个站点作为模板,配置需要自定义的参数和值,之后创建。创建完成后,可以同版本的站刷该基线。另外部分需要区分编号的参数,如第1波束和第2波束的方位角需要的值不同时,自定义基线无法区分,只能统一刷,这部分参数只能手动修改。

10.电联和移动使用的帧结构分别是什么

电联2.5毫秒双周期,移动5毫秒单周 中移配置为5MS单周期

NR帧结构包含下行符号D,上行符号U,灵活符号X,支持单周期与双周期,用以应对灵活的用户需求 参考子载波间隔 配置周期

纯下行符号Slot数目 纯上行符号slot数目 上行符号数目 下行符号数目

11.SN添加基站拒绝失败如何排查?

1) 检查是否存在SN添加成功率异常的NR小区或LTE锚点TOP小区;

2) 检查是否存在4->5 SN 添加异常的TOP邻区对;

3) 检查TOP邻区对中锚点侧小区基础KPI是否正常,掉线率是否正常,是否

存在告警,高NI等;

4) 检查TOP邻区对中邻区对目标侧NR侧基站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

高NI;

5) 检查异常锚点LTE侧版本,确保现场LTE锚点版本为V3.70.20.20P11及以

后;

6) 检查锚点侧参数配置,4->5外部邻区定义核查,NR邻区PCI混淆; 7) 4->5 x2偶联配置,X2状态核查;

8) 覆盖问题排查是否存在过覆盖,5<->5,4->5邻区漏配问题; 9) 加腿B1门限设置过低核查;

10) NR侧按要求强刷随版本的基线参数,其他参数问题:核查根序列、

PrachConfigurationIndex、Ncs配置,NR侧相关技术通知单核查:http://tsm.zte.com.cn/tsm/FileCenter/File.aspx?Mode=read&FileID=30693820。

12.问题:SN变更需要45G侧如何配置邻区

5G源小区与目标小区需要配置相同4G锚点及SCTP/X2链路,5G基站之间需互配邻区关系

13.问题:如果5G没有配邻区是否会发生变更

答案:不会 SN变更网元关系

按流程分析如下:

1) 如果缺失1的邻区关系,否则UE不会去测量目标Sgnb的信号,不会触发

SN change流程。

2) 如果缺失2的X2链接,也不会触发SN change的开始。

3) 如果3缺失X2或邻区关系或目标Sgnb断链,则会出现SN change准备

失败。

4) 如果前面的SN change准备成功,在步骤1的时候UE无法接入目标sgnb,

会出现SN change执行失败。

14.问题:信令里面没有签约速率吗?

答案:可以

15.TM6、TM7分别是什么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16.5G簇优化方法

17.5G下行峰值速率怎么计算

2.5ms双周期

由2.5ms双周期帧结构可知,在特殊子帧时隙配比为10:2:2的情况下,5ms内有(5+2*10/14)个下行slot,则每毫秒的下行slot数目约为1.28个/ms。

下行理论峰值速率的粗略计算:

273RB*12子载波*11符号(扣除开销)*1.28/ms*8bit(256QAM)*4流=1.48Gbps

18.SN变更流程

19. 独立载波与共享载波的区别

独立载波:同基站,不同载波;共享载波:同基站,相同载波

20. 空闲态及业务态锚点优先策略

21.IMMIC在哪条信令里下发

22.5G拉网SINR如何优化

自由发挥即可,锚点站的优化之后从弱覆盖,重叠覆盖度高,乒乓切换,等角度说就可以(我就知道这些)

23.业务态非锚点到锚点优先级策略里什么时候会触发A2+A4

一个是从锚点切换到非锚点小区后会下发,一个是进行完volte之后会下发 日常工作负责内容

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或者想要答辩的内容自己说

24.SN添加失败原因有哪些:

检查是否存在SN添加成功率异常的NR小区或LTE锚点TOP小区; 检查是否存在4->5 SN 添加异常的TOP邻区对;

检查TOP邻区对中锚点侧小区基础KPI是否正常,掉线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高NI等;

检查TOP邻区对中邻区对目标侧NR侧基站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高NI;

检查异常锚点LTE侧版本,确保现场LTE锚点版本为V3.70.20.20P11及以后;

检查锚点侧参数配置,4->5外部邻区定义核查,NR邻区PCI混淆; 4->5 x2偶联配置,X2状态核查;

覆盖问题排查是否存在过覆盖,5<->5,4->5邻区漏配问题; 加腿B1门限设置过低核查;

NR侧按要求强刷随版本的基线参数,其他参数问题:核查根序列、PrachConfigurationIndex、Ncs配置,NR侧相关技术通知单核查:http://tsm.zte.com.cn/tsm/FileCenter/File.aspx?Mode=read&FileID=30693820。

25.NSA信令流程:

26.传输问题导致的异常案例:

SPN告警、同一个近端机房两个站点传输配置错误导致接入失败、开站时

传输配置为1G导致速率较低。

27.测试过程中接入不了5G看那些参数:

1. SCTP及X2接口配置; 2. EN-DC功能开关配置;

3. “移动性预留开关6\"打开代表基站运行的为RRC 930协议版本,关闭代表基站运行的为RRC630协议版本。此处根据调试需求进行配置,若调试的为930协议版本,则打开;调试的为630协议版本,则关闭。后续协议升级后,开关保持打开状态即可

4. 针对数据默认承载进行双链接承载类型的修改,语音承载不用修改。(数据默认承载一般为QCI9,也可能为QCI8、QCI6,现场根据实际修改。)以QCI9为例,修改双链接承载类型为“SCG模式[1]”,注意不能配置为“MCG 模式[0]”,否则会导致B1测量不能下发,SN添加失败。

5. 5G双链接请求LTE band集合:填写运营商用于4\\5G双链接的所有LTE 频段;现场根据锚点站的实际频段进行配置,FDD 1.8G做锚点配置为band 3, FDD 2.1G做锚点配置为band 1, TDD 1.9G做锚点配置为band 39

6. 在[E-UTRAN FDD小区→测量参数→NR载频相关配置]里面进行NR测量频点配置,最多可以配置8个NR测量频点。

其中,\"NR下行载频所在的频段指示\"和\"NR SSB载频(MHz)\",分别配置需要测量的NR频点的Band指示和物理频点 7. NR邻接小区配置、NR邻接关系配置

8.在[测量参数配置→UE系统间测量参数]里面针对\"系统间测量配置号\"为2100的B1事件进行门限修改,修改RSRP门限为\"-120\",现场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测试情况进行门限调整,目的是5G小区的信号可以高于该门限,4/5G SN双连接可以正常添加

9.PDCP SN长度配置为18

10.4/5G基站侧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的配置需要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NSA业务不通。

NSA组网4G基站侧加密和完保算法务必与现网站点保持一致,下文加密和完保算法以\"2:1:3:0\"为示例

28.什么是NSA和SA

NSA和SA是5G现行组网的两种主要方式。简单来讲,NSA是融合现在4G基站和网络架构部署的5G网络。因此,其建设速度非常快,直接利用4G基站加装5G基站,即可实现5G网络覆盖。但由于架构使用的还是4G网络架构,导致5G网络的海量物联网接入和低时延特性无法发挥。

而SA组网被称为独立组网。说白了就是重新建设5G基站和后端5G网络,从而完全实现5G网络的所有特性和功能。但因为所有基站和基础设施都需要重新建设,所以建设成本相当的高。

29.变更成功率优化

答:4到5邻区精细优化,500m范围全部添加,在远的根据扇区主打方向添加,提取锚点4G切换次数,切换次数最多的添加,后期提取4G变更kpi,目标测失败其他原因上报65535的添加,65535表示空值,表示4-5漏配,还有sctp、x2ap核查,外部定义核查,5到5邻区外部定义核查,还有单向锚点配置核查,锚点功能开关,测量参数频点核查,频点里sa指示不能配置为0

30.现在用的什么波束,都有什么特点?

答:中移5单有8波束,电联2.5双7波束,分宽波束和窄波束,现在统一使用宽波束,65水平,宽波束举个例子,就是8秒我发一个非常宽的波束扫描,窄波束1秒发7个窄的进行扫描,窄波束特点是可以提升覆盖,但是速率会比较低,宽波束速率好,但是覆盖没有窄波束好。

31.5G比4G多了什么状态?

答:5G有三总状态,分别是空闲态,连接和不活动态,不活动是当基站检测到你在不5G不存在业务是,会进入到不活动态,不活动态会保留5g信息,让你在不不做业务时可以驻留在5G,参数可在5gDu小区设置,有一个定时器,相关连全局开关里面的RRC状态的设置,可以设置成空闲和不活动,还有就是不活动的时延。4-sn切换?答:切换分为带sn切和不带sn切,不带sn切就是4g切换,会先释放掉5g,当4g切换过去了会重新添加,4gENDC功能里面带sn切换必须打开,不然切换速率会掉坑,带sn切换就是4g切换,得满足目标

小区减去源小区的值要大于sn的门限,这个门限现网配置是0,当满足这个门限4g切换的同时,5g跟着变更,当小于这个门限时,4g切换,5g不变

32.NSA 与 SA的不同

一、 二、

网级互通不同:NSA组网,5G与4G在接入网级互通,互联复杂;性质不同:NSA 为非独立组网,SA为独立组网

SA组网,5G网络独立于4G网络,5G与4G仅在核心网级互通,互连简单 三、

接入技术不同: NSA组网,终端双连接LTE和NR两种无线接入

技术;SA组网下,终端只连接NR一种无线技术

33.NSA独立移动性策略:

1,非锚点→非锚点继承现网4G终端的移动性,包括引用的事件和门限(版本默认)

2,非锚点→锚点期望较容易切换,推荐使用A4事件(新建测量配置号30004) 3,QCI1的切换通过PerQCI方式实现,切换门限没有数据业务配置的极端 4、锚点配置(必须配置,防止连接态过早切换到非锚点)

34.SN变更需要45G侧如何配置邻区

5G源小区与目标小区需要配置相同4G锚点及SCTP/X2链路,5G基站之间需互配邻区关系

35.网格优化

应省巡检要求现在莱芜针对区政府周围做了一个网格:涉及5G基站40个,已开通30个,

测试指标 6月7日 区政府精品区域 6月11日 7月3省巡检第日 一轮 类别 目标 挑战值 5G网络测试覆盖率(RSRP>-93&SI占NR>-3) 得LTE锚点覆盖率上 (RSRP>-95&SINR>-3) SgNB添加成功率 驻5G时长驻留比 >95% >98% 25.60% 81.12% 90.67% >90% >99% 76.82% 89.66% 93.20% 93.89% 86.89% >95% >99% 100.00% 35.50100.00% 69.12100.00% 97.4095.59% >95% >99% 47.67% 留稳 NR掉线率 <5% <1% % 3.74% 95.60% % 3.31% 100.00% % 0.00% 100.00% 5.85% NSA切换成功率 >95% >99% 98.41% NSA切换控制面<350m<150m板时延 s s >100Mbps 13.67 10.85 11.73 19.45 路测上行平均吞>45M吐率 bps 0 0 0 40.08 路测下行平均吞>550M>1Gbp吐率 体验优 路测上行低速占比(<2Mbps) 路测下行低速占比(<100Mbps) 路测上行高速占比(>80Mbps) bps s 223.5 212.16 0.00% 21.30% 0.00% 0 304 <5% <1% 0.00% 27.50% 0.00% 0.00% 0.00% 0.00% 2.73% <5% <1% 40.34% >10% >80% 12.57% 36.上下行速率指标

RSRP接收较低原因:覆盖?选点?缺站?遮挡?站间距大? Grant(调度,100M一般在270左右,265,273都有)时隙配比4:1

DIC信道指示

MCS(编码方式,影响速率,大了速率高,25-28) BLER(误码率10%以下,基本是0%)

RANK:分流,上行2T4R ;下行4T8R(T收,R发) 2天线、4天线或8天线

Massive MIMO指的是通道数达到64/128/256个

软件版本检查;

硬件告警、故障日志排查: 告警重点关注MIMO类license超限后,会导致终端rank限制在Rank1调度;

终端能力排查

SIM卡开户排查(gNodeB会跟踪核心网下发的AMBR信息,对终端用户进行速率限制,即终端用户的上行、下行速率不超过对应的上下行AMBR。用户的QCI信息,会与基站侧的QCI级的PDCP、RLC相关定时器参数(包含SN bit数、RLC模式等)进行关联,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吞吐率性能。);

服务器、笔记本、与灌包软件设置 覆盖与选点

通道校正排查:通道校正成功才能确保下行吞吐率性能

干扰排查:上行干扰会影响SRS和PUSCH解调性能,严重影响吞吐率性能,正常情况下底噪在-116dbm左右。常见干扰有:1)服务小区和周边邻区子帧配比不一致;2)还回干扰;3)外部无线通信系统干扰;4)LTE TDD 3.5G对NR 3.5G的干扰;5)NR小区帧偏置错误引起的干扰

参数核查

其他影响下行速率的因素:DL Grant不足、下行MCS和BLER、RANK

37.NSA无法接入如何排查

1.8G锚点优先,具体操作就是NSA用户优先占用1.8G,当NSA用户占用2.1或者800时,尽早启动A2(-75)异频测量+A4(-105),尽早切换至1.8G频段;当NSA用户占用1.8G时较难启动A2(-105)+A5(-110,-100)。

定向重选:2.1 800 开启EN-DC锚定IMMCI功能,到1.8频段驻留态EN-DC锚定功能频点优先级设置255。

SN添加需要45G互操作配置正常,共5条:4->5 NR邻区,SCTP,X2 AP;5->4 SCTP,X2 AP,缺一不可,5条必须都存在且都正常。添加失败主要原因在这;另有一部分失败多为,基站故障,5G容量设置过小,数据配置错误等。

NR频点配置错误、B1门限是否配置过高、弱覆盖、

同一LTE小区是否存在NR邻区PCI冲突、同一NR站点下是否存在PCI

冲突

38.NSA 切换流程

SN接入过程:MN向SN发送添加请求request,SN会回复MN一个请求完成 request ack,然后MN向UE发送重配置,UE向MN发送重配完成,最后MN向SN发送一条sgnb 重配完成,空口信令完成,此时完成SN接入。

39.5G核心网架构与传统核心网架构的显著区别在于:

1、控制面网络功能摒弃传统的点对点通讯方式,采用统一的基于服务化架构和接口,例如上图中的Nnssf、Nsmf等;

2、控制面与媒体面分离; 3、移动性管理与会话管理解耦;

4、核心网对接入方式不感知,各种接入方式都通过统一的机制接入网络,例如非3gpp方式也通过统一的N2/N3接口接入5G核心网,3gpp与非3gpp统一认证等。

40.5G性能指标包括哪些方面?

5G性能指标包括六个方面,包括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移动性、流量密度、用户峰值速率。

用户体验速率是指真实网络环境下用户可获得的最低传输速率; 连接数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支持的在线设备总和;

端到端时延是指数据包从源节点开始传输到被目的节点正确接收的时间; 移动性是指满足一定性能要求时,收发双方间的最大相对移动速度; 流量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区域内的总流量; 用户峰值速率是指单用户可获得的最高传输速率。

41.请简述NR PDSCH支持的MCS Tables及应用场景?

Table1为默认使用的Table,最大支持64QAM;

Table2可通过高层参数mcs-Table配置,最大支持256QAM;

Table3可通过高层参数mcs-Table配置,用于URLLC场景,最大支持64QAM。

42.请简单描述前导码序列的生成过程?

前导码序列集合包括根序列和由该根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计算过程分为两个大的步骤:

(1)生成一个ZC(Zadoff-Chu)根序列Xu(n),作为一个基准序列; (2)将基准序列Xu(n)进行循环移位,生成63个不同的循环序列Xuv(n)。 如果在(2)中根据基准序列得到的移位序列不足63个,则重新进入(1),生成下一个基准序列,以及新的基准序列相应的移位序列,直至满足64个前导码序列为止。

43.5G关键技术有哪些?

1)基于OFDM优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 2)实现可扩展的OFDM间隔参数配置 3)OFDM加窗提高多路传输效率 4)先进的新型无线技术

5)灵活的框架设计 6)超密集异构网络 7)网络切片 8)网络的自组织 9)内容分发网络 10)设备到设备通信 11)边缘计算

12)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

44.简要说明一下NR测量配置中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包括Measurement objects ,Reporting configurations,Measurement identities,Quantityconfigurations,Measurement gaps。

45.描述下切换过程以及什么时候删腿什么时候加腿

SN接入过程:MN向SN发送添加请求request,SN会回复MN一个请求完成 request ack,然后MN向UE发送重配置,UE向MN发送重配完成,最后MN向SN发送一条sgnb 重配完成,空口信令完成,此时完成SN接入。

46.弱覆盖怎么处理

通过天馈调整,调整方位角、下倾角,调整功率解决

47.驻留优先级配置

锚点优先:意思就是我们现网有3个频段(1.8 2.1 800)都是锚点站,现网配置1.8G锚点优先占用,因为我们现网1.8G覆盖最好;

1.8G锚点优先,具体操作就是NSA用户优先占用1.8G,当NSA用户占用2.1或者800时,尽早启动A2(-75)异频测量+A4(-105),尽早切换至1.8G频段;当NSA用户占用1.8G时较难启动A2(-105)+A5(-110,-100)。

定向重选:2.1 800 开启EN-DC锚定IMMCI功能,到1.8频段驻留态EN-DC锚定功能频点优先级设置255。

同时开启:禁止NSA终端负荷均衡。

48.双链接承载配置

1、针对数据默认承载进行双链接承载类型的修改,语音承载不用修改。(数据默认承载一般为QCI9,也可能为QCI8、QCI6,现场根据实际修改。)以QCI9为例,修改双链接承载类型为“SCG模式[1]”,注意不能配置为“MCG 模式[0]”,否则会导致B1测量不能下发,SN添加失败。

2、5G双链接请求LTE band集合:填写运营商用于4\\5G双链接的所有LTE 频段;现场根据锚点站的实际频段进行配置,FDD 1.8G做锚点配置为band 3, FDD 2.1G做锚点配置为band 1, TDD 1.9G做锚点配置为band 39

49.SN添加信令流程

50.SN释放的事件及门限

51.SA与NSA组网方式的区别及优劣势

NSA 是非独立组网的 5G 网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 NSA 的 5G 是在目前 4G 基站和网络架构的基础上部署 5G 网络。这样的优势就是建设的速度非常快,直接利用现有的 4G 基站加装 5G,就可以实现 5G 网络。 而且 NSA 相较 SA 标准的敲定时间更早,产品也更加成熟。

但缺点就是架构依旧是 4G 网络架构,所以不能发挥出 5G 网络物联网接入和低时延的特性。

而 SA 组网则是独立组网的网络模式,就是重新建设 5G 基站和网络,能够完

完全全的实现 5G 网络的所有功能特性。

缺点则是成本高,而且建设的速度肯定不及 NSA。

52.簇优化的思路以及相关指标关注

53.什么是BWP?为什么要设计BWP?

BWP定义为一个载波内连续的多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的组合。引入BWP的概念主要还为了UE可以更好的使用打的载波带宽。对于一个大的载波带宽,比如100MHz,一个UE需要使用的带宽往往有限。如果让UE实时进行全带宽的检测和维护,终端的能耗将带来极大挑战。BWP概念的引入就是在整个大的载波内划出部分带宽给UE进行接入和数据传输。UE只需在系统配置的这部分带宽内进行相应的操作。

简单的来看就是把一个带宽的载波分割成几个BWP,每个BWP包含一段连续

的物理资源块(PRB)。

有的BWP上有SSB以及关联的RMSI, 有的BWP上有SSB但是没有关联的RMSI, 有的BWP上甚至没有SSB。

当UE处于RRC空闲状态的时候,只有在广播SSB,并且有关联RMSI的BWP才是可以配置的。对于RRC连接态的UE来说,上述三种BWP都是可以配置的。但不管配置了几个BWP,在R15的版本中只有一个上行和下行的BWP处于工作状态(激活的BWP)。对于BWP的操作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下行PDCCH调度、定时器控制三种方式实现。

当UE从RRC空闲状态进入到RRC连接状态的时候,所驻留的小区的BWP称为\"初始BWP\",因为UE是在该BWP发起初始接入过程

54.5G RRC三种连接状态

5G NR下RRC有三种状态:IDLE、INACTIVE、CONNECTED

55.哪种状态寻呼是从5G基站侧发起的

idle态

56.反开TMM功率分配原则

9611A AAU总功率240W,4/5G功率之和丌能超过240W总功率。 5G NR典型配置60M、80M还是100M带宽推荐默认都配置为156,最大功

率120W。

4G LTE如果是新建则单载波功率默认40W(15.2 -3/1),可以开1~3载波总功率之和丌超过120W。

4G LTE如果是替换则优兇继承替换前D载波的功率,当总功率超过120W时,则保留主覆盖的1个载波的功率丌发,下调同覆盖 的另外1戒2个载波的功率,使总功率丌超过120W。

4/5G共模版本可实现业务信道4/5G功率共享,迚一步提升边缘用户体验。

57.签约速率在哪个信令

58.A2在哪个模块修改

无线配置管理

59.有测量报告没有报B1的原因。

1、测量控制里没有5G站信息

2、有5g信息,但是pci频点等信息错误

60.DU小区退服处理思路

1、核查是否有伴随告警如RRU链路断、硬件配置不一致、单板初始化等,如有伴随告警则优先处理伴随告警

2、没有伴随告警,核查频点功率等相关参数是否超限 3、诊断rru状态,查看是否正常 4、复位单板

61.5G单站优化以及簇优化方法思路

62.单载波与共享载波的区别和锚点配置

独立载波:同基站,不同载波;共享载波:同基站,相同载波

63.SN添加优化

添加失败主要原因:锚点优先参数未刷,B1门限不合理,基站告警,4-5-4间的SCTP、X2链路漏配或配错,4-5邻区漏配;

4G侧统计计数器:于 SgNB 响应超时,由于 SgNB 拒绝Reject,,空口重配定时器超时,gNB 接纳失败,等待 X2 口的重配超时,由于其他原因; 5G侧统计计数器:F1 Context建立失败,X2口重配超时,其他原因等;

64.信令面如何确定终端为NSA终端

建立RRC连接后,基站下发UECapabilityEnquiry查询UE能力,UE反馈UECapabilityInformation包括UE能力等级,携带EN-DC-R15=supported表示支持;基站再进行二次能力查询,UE反馈band(锚点)+N(NR)的支持频段

65.移动用的周期配置

移动的SCS=30khz,以10个时隙配置为1帧的5ms单周期,NR周期配置:{0.5,0.625,1,1.25,2,2.5,5,10} ms,0.5、0.625ms用于120kHz,1.25ms用于60kHz及以上;2.5ms用于30kHz及以上,10ms仅用于15khz

66.特殊子帧时隙配比

无线帧10ms=10个子帧1ms,时隙=12/14个符号周期,符号周期=/SCS+CP长度ms;LTE是按子帧进行调度,NR是时隙为基本调度单位,特殊子帧Flexible,可用于下行和上行传输;

时隙Slot可配比为全下行,全上行,全Flexible灵活资源,以及第四种:看截

67.簇优化时覆盖不好怎么优化

1.下倾角,方位角,天线挂高,天线位置,站址调整. 2.频点,功率,PCI/PRACH,邻区,切换门限等基础参数. 3.天线权值配置优化(方位角,倾角,水平/垂直波束宽度等)

4.SSB/PBCH:默认采用宽波束配置,采用多波束轮询配置约5dB的覆盖增益;

5.PDCCH:PDCCH Boosting:PDSCH/PDCCH:BC/BF;

6.SmallCDD:开启后终端上行由单发调整为4发,上行有5-6dB的覆盖增益. 7.新增AAU小区加强弱信号覆盖区域.

68.影响速率有哪些因素

软件版本检查;

硬件告警、故障日志排查: 告警重点关注MIMO类license超限后,会导致终端rank限制在Rank1调度; 终端能力排查

SIM卡开户排查(gNodeB会跟踪核心网下发的AMBR信息,对终端用户进行速率限制,即终端用户的上行、下行速率不超过对应的上下行AMBR。用户的QCI信息,会与基站侧的QCI级的PDCP、RLC相关定时器参数(包含SN bit数、RLC模式等)进行关联,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吞吐率性能。); 服务器、笔记本、与灌包软件设置 覆盖与选点

通道校正排查:通道校正成功才能确保下行吞吐率性能

干扰排查:上行干扰会影响SRS和PUSCH解调性能,严重影响吞吐率性能,

正常情况下底噪在-116dbm左右。常见干扰有:1)服务小区和周边邻区子帧配比不一致;2)还回干扰;3)外部无线通信系统干扰;4)LTE TDD 3.5G对NR 3.5G的干扰;5)NR小区帧偏置错误引起的干扰 参数核查

其他影响下行速率的因素:DL Grant不足、下行MCS和BLER、RANK.

69.前台测试时的峰值速率是怎么计算的

2.5ms双周期

由2.5ms双周期帧结构可知,在特殊子帧时隙配比为10:2:2的情况下,5ms内有(5+2*10/14)个下行slot,则每毫秒的下行slot数目约为1.28个/ms。 下行理论峰值速率的粗略计算:

273RB*12子载波*11符号(扣除开销)*1.28/ms*8bit(256QAM)*4流=1.48Gbps

70.5G时隙配比,哪个速率高,为什么

NR频率 2515MHz-2615MHz

NR带宽 100M(2515MHz-2615MHz) NR发射功率 240W(9611A) NR帧结构 5ms单周期

特殊子帧配比 DL:GP:UL=6:4:4 上下行时隙比例 2:7 DDDDDDDSUU 特殊子帧GP 4个符号 SSB子载波间隔 30kHz

终端发射功率 总功率均不超26dBm 业务类型 FTP业务 无线与终端传输 IPv6/IPv4 基站TRX 64T64R

71.前台ping不达标

可以尝试更换服务器,更换手机或者更换测试卡

72.SIM卡签约速率是多少

可以看用户侧信令,一般签约速率有300M,1G,2G等

73.有测量报告没有报B1的原因

需要判断以下几个条件:核心网未禁止该用户的NSA能力、UE使用的承载QCI非LTE一些特殊QCI、LTE侧NSA开关、NR邻频点配置正确、NSA DC开关

是否正常、LTE小区本身具备NSA能力、UE MRDC能力中支持PCC锚点和NR SCG频点组合

74.5G应用三大场景

eMBB(增强移动宽带)、eMTC(海量物联)、uRLLC(高可靠低时延连接)

75.5G三种连接状态

RRC_IDLE、RRC_INACTIVE 、RRC_CONNECTED

76.4G的RRU和5G的AAU硬件区别

5G设备主要是由4G的BBU和RRU变成了CU、DU和AAU

77.反开3D-MIMO功率分配原理

78.78.目前4G侧载波是独立还是非独立

独立

79.手机信令重配置过程中未收到NR消息,原因有哪些

1、配置问题

(1). LTE锚点站点和NR站点告警核查;

(2). 按照对应版本的《NSA站点开通指导》进行开战配置核查,指导书链接: http://tsm.zte.com.cn/tsm/FileCenter/File.aspx?Mode=read&FileID=30674500;

(3). 确认LTE锚点站点和NR站点版本为当前最新推送版本,当前最新发布版本为NR V2.00.22.01P06R05,LTEV3.70.20.20P40,适用于中移、电信、联通;

(4). 确认X2口状态是否正常; (5). LTE锚点侧NR邻区配置核查;

(6). 强刷对应版本的模型基线参数,V2.00.22.01P06以前的版本需要手动强刷基线参数,以后的版本系统会自动强刷。 2、版本问题

(1)拉齐LTE锚点和NR侧版本 (2)重启NR侧X2M容器或NR站点 (3)删除sctp偶联到10条以下

(4)删建小区,网管上闭塞解闭塞来临时规避。 3、终端问题

(1)打开终端ENDC功能 (2)更换终端或操作系统版本升级

(3)NR参数:基站侧规避方法,基站侧在添加SN的重配消息中,需要在cfra里增加所有可用的SSBindex,而不是只根据MR上报的ssb来配置cfra。 4、核心网问题 协调核心网解决

80.下行传输模式有哪些?

81.5G子载波是多少?十、簇优化时覆盖不好怎么优化

5G/NR中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并且无线帧结构根据子载波间隔略有不同。然而,无论对于怎样的子载波间隔,一个无线帧的长度和一个子帧的长度总是相同的。无线帧的长度总是10毫秒,子帧的长度总是1毫秒。

那么,为了适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应该有什么不同呢?答案是把不同数量的时隙在一个子帧中。其中还有另一个变化的参数。它是时隙内符号的数量。但是,时隙内的符号数量不随子载波间隔变化,它只随时隙配置类型变化。对于插时隙配置0,时隙的符号数始终为14,对于时隙配置1,时隙的符号数始终为7。 5G 子载波间隔有5种:

1) 子载波间隔=15KHz;CP时长=4.7微秒;OFDM符号时长=66.67微秒;

2) 子载波间隔=30KHz;CP时长=2.3微秒;OFDM符号时长=33.33微秒;

3) 子载波间隔=60KHz;CP时长=1.2微秒;OFDM符号时长=16.7微秒;

4) 子载波间隔=120KHz;CP时长=0.59微秒;OFDM符号时长=8.33微秒;

5) 子载波间隔=240KHz;CP时长=0.29微秒;OFDM符号时长=4.17微秒;

82.变更优化,怎么优化的十、簇优化时覆盖不好怎么优化

SN变更涉及到的主要网元有MN、S-SN和T-SN:

1、如果缺失Source-SgN B和Target-SgN B的邻区关系(上图1所示) , UE不会去测量目标NR邻区的信号, 不会触发SN变更流程请求次数C600600009: 2、如果缺失MN与Sour ee-SgN B的邻区关系或X 2耦联(上图2所示) , 不会有该SN添加, 也就不会触发SN变更;

3、如果缺失TargetS gNB和MN的邻区关系或X 2联(上图3所示) , 则会出现SN变更准备失败, 属于异常, 统计为失败次数:

4、如果目标SgN B断链, 则会出现SN变更准备失败, 属于异常, 统计为失败次数:

5、如果前面的SN变更准备成功,但UE无法接入目标NR邻区,会出现SN变更执行失败,属于异常,统计为失敗次数。

按照SN变更的流程阶段,将影响SN变更成功率的因素总结如下: 1)准备阶段失败:对应上图的步骤3流程 a.MN和目标侧gNB没有配置X 2口;

b.MN和目标侧gNB的小区没有配置邻区关系(涉及到reserve 4开关) ; e.MN和目标侧gNB的X 2链路断; d.目标gNB掉站, 目标gNB功率不为0;

2)执行阶段失败:对应上图步骤3成功后,步骤1的流程 a.MN侧配置的gNB的邻区中PCI混淆;

b.无线覆盖等其他原因,

上述1) 中的b场景, 涉及到一个开关:全局业务开关中的reserved 4, 该开关的作用是启动gap测量的开关。如果开启情况下

有X 2口, 且MN有目标gNB的外部邻区, 且MN的邻区对中必须要配置指定目标gNB的eel lid:如果关闭情况下, 则只要MN和目标g

目标gNB的外部邻区, 即可正常切换。但是目前海思终端要求必须开gap, 所以配置该参数为打开。

83.eps fallback配置哪些参数,信令流程:

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功能:需要进行专用B1测量事件下发,并且

配置4G邻区与邻接关系,待B1 MR测量报告上报后,将UE切换至4G小区。

基于测量重定向的EPS Fallback功能:需要进行专用B1测量事件下发,并

且配置4G邻区与邻接关系,待B1 MR测量报告上报后,通过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携带合适的4G频点给UE,重定向至4G小区。

基于盲重定向的EPS Fallback功能:不需要进行专用B1测量事件下发,也

不需要配置4G邻区与邻接关系,直接通过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携带合适的4G频点给UE,重定向至4G小区。

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功能配置

一、EPS Fallback功能开关配置: 在【CU小区配置—>移动性功能】路径下:

1、 将【EPS回落开关】配置为【基于测量的方式[2]】,代表EPS回落采用“基于测量的方式。”

2、 将【EPS回落优先执行方式】配置为【切换[1]】,代表EPS回落的执行方式采用的是“切换”。

3、 将【NR语音开关指示】配置为【false】,代表无线侧设置为不支持“VoNR”,由于目前5GC核心网都不支持VoNR,因此,当前阶段,5G语音的呼叫往往采用EPS Fallback回落至4G的

方式,通过4G VoLTE的方式支持语音的连续性。后续5GC核心网支持VoNR功能部署及测试时,可以将【NR语音开关指示】配置为【true】。

二、EPS Fallback回落EutranFreq配置:

1、在【gNB CU-CP功能配置—>EutranFreq】路径下: 必须配置期望回落的4G频点信息,如下图所示,并且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进行回落频点优先级的设置,后续会详细介绍。

2、在【EutranFreq—>FrequencyBandList】路径下:

同时也必须配置期望回落4G频点的freqBandIndicator信息,如下图所示。

3、在【CU小区配置—>EutranFreqRelation】路径下: 即为“引用的EUTRAN测量频点”,外场设置时,需要正确进行引用。

三、EUTRAN测量对象配置:

1、在【测量配置—>EUTRAN测量对象】路径下:

必须配置(或存在)对应小区的测量EutranFreq的引用关系,每个小区都可以引用多个测量EutranFreq信息。

2、在【测量配置—>EUTRAN测量对象】路径下:

针对本5G小区引用的测量EutranFreq记录进行修改,其中: 1)【测量带宽(RB)】:根据现场实际的Eutran带宽进行配置,该参数代表“待测量的Eutran小区的带宽”,比如,针对4G 20M小区,其“测量带宽(RB)”为“100[100]”。

2)【EUTRA回落频点优先级】:该参数代表“EPS fallback频点优先级,各个频点都会配置一个优先级,该参数取值越大优先级越高。”现场根据实际规划设置不同的EPS fallback频点优先级,为了保证EPS fallback回落的成功率,一般情况下,该值设置为“255”。 3)【refEutranFreqRelation】:代表“引用的EUTRAN测量频点”,外场设置时,需要正确进行引用。

四、LTE邻区与邻区关系配置:

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必须配置LTE的邻区以及邻接关系。 1、 在【外部NR邻接小区—>邻接LTE TDD小区】路径下: 以EPS Fallback回落至TDD频点为例,进行说明(回落至FDD频点,则必须配置FDD邻区)。此时,必须配置邻接的LTE TDD小区,并且eNodeB标识、PLMN、小区标识、PLMN列表、物理小区ID、跟踪区域码、频带指示、中心载频、系统带宽等信息必须配置准确,并与4G TDD侧配置保持一致。

2、 在【CU小区配置—>LTE 邻接关系】路径下:

以EPS Fallback回落至TDD频点为例,进行说明(回落至FDD频点,则必须配置外部LTE FDD小区,并且正确引用。)此时,必须

配置外部LTE TDD小区,并且正确引用。

同时,【切换状态】建议配置为“高优先级[3]”,当配置为“高优先级”时,该邻区关系对应的邻小区可以是切换的首选目标小区。

五、EPS fallback测量事件配置:

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通过专用的EPS Fallback切换B1

事件进行切换回落。

在【测量配置—>异系统测量报告配置—>EPS fallback切换】路

径下:

进行B1事件RSRP门限配置,该值现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优化,一般情况下,建议配置为“-115dBm”。

六、异频异系统测量配置

在【测量参数—>异频异系统测量】路径下:

保证“EUTRAN测量”、“EPS Fallback切换”的引用关系存在且正确,外场设置时,需要特别注意。

基于测量重定向的EPS Fallback功能配置

一、EPS Fallback功能开关配置: 在【CU小区配置—>移动性功能】路径下:

1、将【EPS回落开关】配置为【基于测量的方式[2]】,代表EPS

回落采用“基于测量的方式。”

2、将【EPS回落优先执行方式】配置为【重定向[0]】,代表EPS回落的执行方式采用的是“重定向”。

3、将【NR语音开关指示】配置为【false】,代表无线侧设置为不支持“VoNR”,由于目前5GC核心网都不支持VoNR,因此,当前阶段,5G语音的呼叫往往采用EPS Fallback回落至4G的方式,通过4G VoLTE的方式支持语音的连续性。后续5GC核心网支持VoNR功能部署及测试时,可以将【NR语音开关指示】配置为【true】。

二、其余配置同“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功能配置”,可以参考2.1.1节,不再赘述。

基于盲重定向的 EPS Fallback功能配置

一、EPS Fallback功能开关配置:

在【CU小区配置—>移动性功能】路径下:

1、将【EPS回落开关】配置为【基于盲的方式[1]】,代表EPS回落采用“基于盲的方式,即不需要进行测量事件下发以及4G频点测量,无线侧根据配置的4G回落频点优先级进行频点选择并下发。” 2、将【EPS回落优先执行方式】配置为【重定向[0]】,代表EPS回落的执行方式采用的是“重定向”。

3、将【NR语音开关指示】配置为【false】,代表无线侧设置为不支持“VoNR”,由于目前5GC核心网都不支持VoNR,因此,当前阶段,5G语音的呼叫往往采用EPS Fallback回落至4G的方式,通过4G VoLTE的方式支持语音的连续性。后续5GC核心网支持VoNR功能部署及测试时,可以将【NR语音开关指示】配置为【true】。

二、基于盲重定向的 EPS Fallback功能,不需要配置“LTE邻区与邻区关系”、“EPS fallback测量事件(B1)”,其余配置同“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功能配置”,可以参考2.1.1节,不再赘述。

EPS Fallback信令流程

下面主要介绍“基于测量切换的EPS Fallback”信令流程。 1、 信令交互流程图如下:

主要说明如下:

1)1-2步:UE和AMF进行IMS信令交互,发起VoNR业务,AMF向gNB发送PDUSessionResourceModifyRequest,发起5QI=1

的QosFlow建立。UE在gNB侧发起语音呼叫,gNB不支持VoNR,决策基于测量切换触发EPS Fallback流程。

2)3步:UE上报Measurement Report消息(B1测量),gNB根据UE的测量报告判决出执行基于覆盖的NR到LTE的切换。 3)4-9步:gNB发送Handover Required 消息给5GC,并根据收到的消息中的Target ID选择对应的EPC,发送Relocation Request消息给EPC。EPC根据收到的消息中的 5GS MM Context 映射出 EPS MM Context,映射成功后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给eNB。eNB准备成功后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消息 (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给EPC,用于切换的RRC消息包含在该消息的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 IE中。EPC发送Relocation Response 消息(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 )给5GC。5GC发送Handover Command 消息(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给gNB执行切换。 4)10步:gNB发送MobilityFromNRCommand消息通知UE切换到eNB,UE在eNB随机接入的无线参数包含在该消息中。 5)11步:UE在eNB发起随机接入流程,随机接入成功后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给eNB通知UE切换成功。

6)12步:eNB收到UE发送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消息后,发送HANDOVER NOTIFY 消息给EPC,通知UE切换成功。

7)13-14步:EPC发送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消息给5GC,通知5GC UE成功切换到eNB,5GC发送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Ack消息给EPC。 8)15-16步:5GC给gNB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通知gNB切换完成,释放本地UE上下文。gNB释放完UE相关的资源,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 消息给5GC,通知5GC gNB侧释放完成。

9)17步:至此EPS Fallback流程完成,网络通过4G成功建立VoLTE承载业务。 2、主要信令流如下: 1)前台信令:

从前台信令看,UE和AMF进行IMS信令交互,发起VoNR业务,gNB给UE下发B1测量,B1测量满足测量门限后,进行B1测量上报,gNB发送MobilityFromNRCommand消息通知UE切换到eNB,UE在eNB发起随机接入流程,随机接入成功后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给eNB通知UE切换成功。UE随后在LTE完成TAU流程,并进行VoLTE语音业务流程。

2)5G后台信令:

UE与AMF进行IMS信令交互,发起VoNR业务,AMF向gNB发送PduSessionModifyRequest,建立5QI为1的QosFlow,gNB不支持VoNR,给AMF回复PduSessionModifyResponse,携

QosFlow

ims-voice-eps-fallback-or-rat-fallback-triggered。随后,gNB通过RRCReconfiguration消息给UE下发异系统测量配置(B1测量),UE生效测量配置并回复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给gNB。gNB 接收到Measurement Report消息(B1测量)

后,发送Handover Required 消息给5GC,5GC回复Handover Command 消息(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给gNB执行切换。gNB发送MobilityFromNRCommand消息通知UE切换到eNB,同时,5GC给gNB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通知gNB切换完成,释放本地UE上下文。gNB释放完UE相关的资源,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 消息给5GC,通知5GC gNB侧释放完成。

3)4G后台信令:

EPC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给eNB。eNB准备成功后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消息 (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给EPC,用于切换的RRC消息包含在该消息的Target to Source Transparent Container IE中。UE在eNB发起随机接入流程,随机接入成功后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给eNB通知UE切换成功,eNB发送HANDOVER NOTIFY 消息给EPC,通知UE

切换成功。后面进行VoLTE QCI1专载的建立,并进行VoLTE业务的通话。

11) 检查是否存在SN添加成功率异常的NR小区或LTE锚点TOP小区; 12) 检查是否存在4->5 SN 添加异常的TOP邻区对;

13) 检查TOP邻区对中锚点侧小区基础KPI是否正常,掉线率是否正常,是否

存在告警,高NI等;

14) 检查TOP邻区对中邻区对目标侧NR侧基站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

高NI;

15) 检查异常锚点LTE侧版本,确保现场LTE锚点版本为V3.70.20.20P11及以

后;

16) 检查锚点侧参数配置,4->5外部邻区定义核查,NR邻区PCI混淆; 17) 4->5 x2偶联配置,X2状态核查;

18) 覆盖问题排查是否存在过覆盖,5<->5,4->5邻区漏配问题; 19) 加腿B1门限设置过低核查;

20) NR侧按要求强刷随版本的基线参数,其他参数问题:核查根序列、

PrachConfigurationIndex、Ncs配置,NR侧相关技术通知单核查:http://tsm.zte.com.cn/tsm/FileCenter/File.aspx?Mode=read&FileID=30693820。

84.5G测试时速率要求

分别发起32Bytes、2000Bytes ping包,重复100次,成功率大于99%,小包传输时延小于26ms,大包传输时延小于28ms,仅统计RAN侧时延,扣除传输链路和核心网侧时延。

测试终端进行满buffer下行TCP业务,稳定后保持30s以上;记录L2吞吐量;记录RSRP、CQI、SINR、MCS、MIMO方式等信息。

100M下载:好点>800Mbps;中点>300Mbps;差点>90Mbps;

100M上传:好点>70Mbps,中点>40Mbps,差点>1Mbps;

85.怎么处理TOP:

软件版本、硬件告警、干扰、参数、无线环境等

86.非锚点定向切换和定向重选的配置

EN-DC定向切换至锚点(非锚定频点配置) 参数序所在号 的表名称 EN-DEN-DC锚enDcAnchorHoSwch 关闭 打开 参数中文名 默认值 推荐值 参数英文名 备注 1 C策略定切换功表 能开关 基于EN-DEN-DC锚2 C策略定切换是表 否考虑切换入场景 E-UTRAN TDD/FDD基于语音的ENDC锚点切换限制开关 enDcAnchHoWhr4HOinScen 关闭 打开 3 RestrictVoiceAnchorHo 关闭 打开 小区 例如中移F1锚点配置高优先级锚点eutranMeasParas_endcPccFreqPrio 200,低优先级锚点100 200,FDD锚点100,其余配0嵌入体配置,需仔细,容易出错 E-UT5 RAN FDD邻区EN-DC锚点指示 NbrEnDcAnchorInd 否 是 当非锚点和锚测量参数4 →异频配置 EN-DC主载波频点优先级 255 邻接小区 点都是我司设备,可内部X2自动更新,无需人工配置 控制面定时器配置 测量配置索引集 UE系统内EN-DC锚定功能切换测量等待定时器 EN-DC锚定功能切换测量索引 【测量配置号542】-43dBm -43dBm 4000ms 10000ms 6 MeasTimer4EnDcAnchor 7 enDcAnchHOMeasCfg 542 542 8 thresholdOfRSRP 测量参数 事件判决的RSRP门限(dBm) 【测量配UE系统内测量参数 置号542】A5事件判决的RSRP绝对门限2(dBm) -90dBm -105dBm a5Threshold2OfRSRP

非锚定向重选至锚点(非锚定频点配置) 参数所序在号 的表名称 ENENEndcAnchorImmciSwch 参数中参数英文名 文名 默认值 推荐值 备注 1 Close 打开 -DC-DC策锚略定表 IMMCI功能开关 EN-DC锚定IMUE常量和定时器 2 EndcAnchorImmciT320 5 30 MCI功能T320定时器时长 空负闲荷态控用LoadControlC3 制户ellieUserDisFu配分ncPriDl 置布表 功能253;252;255;250;254;251;0;0;0;0;0;0;0;0;0;0 252;251;254;249;253;250;255;0;0;0;0;0;0;0;0;0 之间的优先级配置

87.波束配置:

NR参数核查导入模板_V3济南移动NSA_20

88.影响SN添加成功率的因素:

1、版本配套核查:确保NR、LTE、TUE、CPE、U2020、核心网的版本是推荐版本且不同网元版本配套

2、操作,告警、故障以及外部事件排查:对于操作日志主要排查是否存在影响接入的操作,主要判断问题时间点与操作时间点是否存在相关性;对于告警及故障主要查看问题时间点,是否存在相关未恢复的告警,同时根据问题恶化时间点,咨询了解是否存在重要影响的事件,对事件进行关联分析

3、参数核查:

1、NSA DC相关配置,包括NR外部小区、频点,邻区关系是否正确,DC开关是否打开

2、X2链路配置是否正确、X2链路数量是否满规格

3、同一LTE小区是否存在NR邻区PCI冲突、同一NR站点下是否存在PCI冲突

4、端管识别开关、PDCP参数组核查等 5、GNBIDLENGTH一致性核查

6、NrNetworkingOption NR架构选项核查 7、19BC10NRMFBIFREQ核查 8、2.6G帧偏置设置核查

4、UE基础配置排查:终端是否支持5G、网络模式设置是否正确 5、SIM卡开户排查:与核心网确认,确保SIM卡开户正常,LTE和5G都能正常接入网络,不被核心网拒绝。

6、射频通道排查:当小区存在干扰信号时,小区的上下行业务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小区无法接入。

7、LTE空口排查: LTE侧接入失败:

1、LTE端管协同开关未开启导致终端不在LTE发起接入 2、LTE小区状态配置异常

3、用户在LTE发起Attach被核心网拒绝

NR测量未下发:

UE在LTE接入后,LTE判断是否给该用户下发NSA B1测量,需要判断以下几个条件:UE能力上报中包含en-dc-r15的UE能力、核心网未禁止该用户的NSA能力、UE使用的承载QCI非LTE一些特殊QCI、LTE侧NSA开关、NR邻频点配置正确、NSA DC开关是否正常、LTE小区本身具备NSA能力、UE MRDC能力中支持PCC锚点和NR SCG频点组合

NR小区测量不到:

NR频点配置错误、B1门限是否配置过高、弱覆盖、终端测试点是

否处于NR小区覆盖内、NR小区状态异常、AAU发功异常、AAU通道校正失败、基站与终端距离很近时,下行功率过饱和导致搜索不到小区、相邻5G小区干扰导致小区搜索失败、终端问题没有搜索到NR小区、异频测量对象过多,导致终端测量慢,3秒超时

上报B1测量但是没有发起SgNB Add流程:

邻区漏配、邻区PCI冲突、X2故障、频点配置是否正确、NSA DC

开关是否正常。

8、NR空口接入失败

UE收到重配置消息不发起接入:1、5G小区搜索失败,这种多半是由于接入的小区并非最强小区或者该区域小区间干扰严重导致。2、SCG重配置消息中的参数在UE侧校验失败,这种情况建议终端的工程师共同定位。

空口接入RAR超时:根序列索引、小区半径、上行峰值脚本配置

89.添加流程、失败及其处理方法

SN添加流程:MN向SN发送添加请求,SN收到后会回复MN请求确认,然后MN向UE发送RRC重配,UE向MN发送RRC重配完成,最后MN向SN发送一条sgnb 重配完成,空口信令完成。 SN 添加成功率不达标 TOP 小区核查:

1. 检查是否存在 SN 添加成功率异常的 NR 小区或 LTE 锚点 TOP 小区; 2. 检查是否存在 4->5 SN 添加异常的 TOP 邻区对;

3. 检查 TOP 邻区对中锚点侧小区基础 KPI 是否正常,掉线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

警,高 NI 等;

4. 检查 TOP 邻区对中邻区对目标侧 NR 侧基站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高 NI;

5. 检查异常锚点 LTE 侧版本,确保现场 LTE 锚点版本为 V3.70.20.20P11 及以后;

6. 检查锚点侧参数配置,4->5 外部邻区定义核查,NR 邻区 PCI 混淆; 7. 检查异常 NR 基站版本,NR 侧版本为 V2.00.22.01P06R05 及以后; 8. 4->5 x2 偶联配置,X2 状态核查;

9. 覆盖问题排查是否存在过覆盖,5<->5,4->5 邻区漏配问题; 10. 加腿 B1 门限设置过低核查;

11. 排查完成未发现问题,按照 3.1.7/3.1.8 取相关异常 counter 有针对性去分析排查;

12. NR 侧 按 要 求 强 刷 随 版 本 的 基 线 参 数 , 其 他 参 数 问 题 : 核 查 根 序 列 、PrachConfigurationIndex、Ncs 配置。 SN 添加失败常见失败原因:

SgNB 添加失败次数,由于 SgNB 响应超时

指的是 MN 等待 SgNB 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消息超时引起的 SN 添加失败,

失败原因:

1. X2 偶联配置,X2 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能 ping 通; 2. NR 小区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故障,是否闭塞;

3. SN Add 消息超过 2k,5g 没有回复 ACK,LTE 侧 3.70.20.20p20 版本解决;

4. NR 侧基站挂死,重启基站;

SgNB 添加失败次数,由于 SgNB 拒绝

指的是 MN 收到 SN 的添加拒绝消息 SgNB Addition Request Reject,导致的 SN 添加

失败,失败原因排查:

1. SgNB 侧由于小区状态异常;

2. 基于用户数的接纳控制,基于承载数的接纳控制导致的接纳失败 3. 4G 侧 NR 外部小区 PLMN 配置错误; 4. 基线参数未对齐,重新刷相关版本基线参数。 SgNB 添加失败次数,由于空口超时

1. 指的是 MN 下发空口重配后,空口重配定时器超时,引起的 SN 添加失败,失败原 因:

2. LTE 侧空口质量异常;

3. 基线参数未对齐,重新刷相关版本基线参数;

90.子帧配比

4G只支持一种子载波间隔,固定的15kHz,5G定义的最基本的子载波间隔也是15kHz,但可灵活扩展,可为2^n*15kHz,上下限为240kHz/15kHz。 在上下行配置上,5G相比4G有了很大的不同。4G中,上下行的设置,是以子帧作为单位的,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但是5G中,上下行的配置,变为了以符号作为单位,上下行的转换间隔大大的缩短了。5G空口资源的处理,是更多的以符号作为单位还是以slot作为单位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91.5G所用事件及其含义:

B1事件: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用于4-5加腿 5GA2释放事件:异系统邻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用于5-4删腿 锚点切换事件:

A2+A4:A2:服务小区差于绝对门限;这个事件可以用来开启某些小区间的测量,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后可能发生切换等操作,A4:邻小区好于绝对门限,

A2+A4多用于非锚点切锚点,

EN-DC A5事件:服务小区差于一个绝对门限并且邻居小区好于一个绝对门限,非锚点配置。

A2+A5:A2:服务小区差于绝对门限,打开测量,A5:服务小区差于门限1,邻区好于门限2,锚点切非锚点

92.单验时速率、RSRP、SINR

1、确认无线环境是否正常,保证5G信号RSRP无较大波动,SINR稳定15以上,如果RSRP良好、SINR不好,一般是由于现场多NR小区重叠覆盖引起,可告知后台关闭其同站其他小区及周边NR小区后再进行测试。

2、观察RI 空分流数BLER值/MCS/PRB数,MCS保证在25-27,PRB保证在240-260,流数至少要保证在3流以上才能测试通过,这块更多在于选点技巧的把握

3、基础参数核查:

根据网元版本刷对应的基线参数,保证基线参数准确、一致(目前该操作适用于单模场景,多模场景待研发确认);

UME网管中RANCM模块的“数据比较”功能,找出问题小区的参数差异 4、站点上行干扰NI核查: 5、UDS灌包验证:

可通过灌包验证排除基站--空口之间的问题。如果灌包速率没问题,则可初步判断为S1以上环节如传输、核心网、服务器等异常,如要进一步确认,需要上站用wireshark抓包。

6、站点存在异常突发告警等,需对告警进行排查 7、5G或者4G锚点基站掉死、重启。

93.X2断链的排查思路

首先确认下X2是创建的时候就断链还是创建成功之后出现的断链。如果创建的时候就断链要核查SCTP配置是否正确,业务ip是否正确。配置的X2功能是不是ENDC。如果是之后断链主要查是哪端不通是否基站有告警,或者光衰大等引起的

94.后台优化操作修改哪些参数

功率,波瓣方位,水平垂直波瓣宽度、邻区、删腿A2门限

95.锚点使用频点

Band3:频道号1800 Band1:频点号2100

96.天线是几波束,一波束和8波束有什么区别

5g天线都支持8波束,区别8波束覆盖会增强7个DBM。

97.5G逻辑跟规划的原则

PRACH和 PCI一样有复用的需求。区别:PCI需要和邻区(PCI冲突)/邻区的邻区(PCI混淆)都不能一样,而PRACH只需要和邻区不一样就可以了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适用于所有随机接入场景

前导个数:(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无竞争的随机接入-适用(切换后接入新小区)和(上行失步时下行数据到达) 前导个数:0,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 接入前导

每个小区需要64个接入前导,每个接入前导可以用长度839的ZC序列生成,使用不同的ZX序列,生成接入前导,使用同一个ZC序列的不同相位来生成接入前导

PRHAC参数规划流程

确定高低速场景和小区半径-确定ZCZC、前导格式、起始逻辑跟序列-确定PRACH Comnfiguration基于竞争的前导个数-确定PRACH起始RB等其他参数

98.5G低速率的原因:

硬件告警、故障日志排查: 告警重点关注MIMO类license超限后,会导致终端rank限制在Rank1调度; 终端能力排查

SIM卡开户排查(gNodeB会跟踪核心网下发的AMBR信息,对终端用户进行速率限制,即终端用户的上行、下行速率不超过对应的上下行AMBR。用户的QCI信息,会与基站侧的QCI级的PDCP、RLC相关定时器参数(包含SN bit数、RLC模式等)进行关联,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吞吐率性能。); 服务器、笔记本、与灌包软件设置 覆盖与选点

通道校正排查:通道校正成功才能确保下行吞吐率性能 干扰排查:上行干扰会影响SRS和PUSCH解调性能,严重影响吞吐率性能,正常情况下底噪在-116dbm左右。常见干扰有:1)服务小区和周边邻区子帧配比不一致;2)还回干扰;3)外部无线通信系统干扰;4)LTE TDD 3.5G对NR 3.5G的干扰;5)NR小区帧偏置错误引起的干扰 参数核查

其他影响下行速率的因素:DL Grant不足、下行MCS和BLER、RANK

99.配合专家进行QCELL验证的案例

100.锚点先测后切和先推后测有什么区别门限怎么设置

101.第二条rrc重配置信令里内容

1、测量频点、测量事件详细配置、CIO等

102.掉线排查

1、故障查询;2、4-4、4-5,5-5邻区是否缺失;3、干扰排查;4、参数核查是否存在错误参数设置;

103.手机NSA接入信令

104.9611开通场景

A9611作为宏站场景开通,密集用户区域广覆盖

105.修改波束后现场测试有什么变化

单波束改多波束,信号干扰降低明显,SINR明显改善。

106.子载波间隔;

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107.共建共享方式:

双锚点、单锚点独立载波、单锚点共享载波:

108.SA 语音解决方案, 配置回落:

VoNR:基于IMS网络的5G NR 语音解决方案,架构在5G NR网络上,全IP条件下,基于IMS server的端到端语音方案。

EPS fallback:借助4G网络语音业务的方案。5G网络部署初期,如果5G网络是独立部署(SA)的,通过EPS fallback方式回落4G,通过VoLTE甚至CSFB实现语音业务,可以减少切换,确保语音的连续性。但随着5G网络部署的逐步成熟,VoNR将逐步成为5G主流语音方案。

109.测试要达到峰值速率,要设置哪些参数:

资源块PRB数目、符号Symbol数目、帧结构、调制方式(256QAM)、流数 下行峰值速率计算方法:273RB*12子载波*11符号(扣除开销)*1.48/ms*8bit(256QAM)*4流=1.7Gbps

110. 5G比4G多了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原理是什么?

5G相比4G多了RRC_INACTIVE:

RRC_INACTIVE状态是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的一个“组合”,INACTIVE态下的移动性和IDLE态下的相同都是由UE控制移动性(通过小区

重选),INACTIVE态和CONNECTED态一样保持5GC—NG-RAN的连接和AS层的上下文。

111. 开站都加什么参数

PCI、中心频点、网元号、TAC、业务IP地址

112. 测试当中接入不了都看哪些参数NSA跟SA组网方式

1、IP地址需查看到5GC核心网链路是否正常: 2、NG链路核查是否正常

3、基站侧协议需与核心网侧协议保持一致,需支持F40协议或者F60协议,以F40协议为例,GNBCUCPFunction.RrcVersion修改为【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版本为V15.4.0(2018-12)[V15.4.0]】,GNBCUCPFunction.NgVersion修改为【Ng接口协议版本为V15.2.0(2018-12)[V15.2.0]】 4、TAC配置

GNBDUFunction->NRCellDU.tacSwch修改为【配置tac[tacOn]】,表示小区支持SA网络,GNBDUFunction->NRCellDU.tac修改为SA网络规划的tac值。

5、网络切片配置

GNBDUFunction->NetworkSliceSubnet->SliceProfile.coverageAreaTAList

SA

tac

GNBDUFunction->NetworkSliceSubnet->SliceProfile->NSSAI.sst与

GNBDUFunction->NetworkSliceSubnet->SliceProfile->NSSAI.sd值与核心网规划一致

113. PCI多少个

答:5G PCI共1008个,0~1007

114. 影响上下行速率的指标

MCS、上下行调制解调阶数、上下行流数RI、误码率Bler、上下行调度次数、调度RB数、RSRP、SINR

SS ARFCN/PCI:5G小区的测量频点号/5G小区的PCI SS RSRP(dBm):5G小区信号强度,好点测试要求大于-80dBm SS SINR(dB):5G小区的信号质量,好点测试要求大于20dB UL MCS Most/Best:上行MCS平均值/上行MCS最大值 DL MCS Most/Best:下行MCS平均值/下行MCS最大值 UL Mod Most/Best:上行调制解调方式均值/上行调制解调方式最大值 DL Mod Most/Best:下行调制解调方式均值/下行调制解调方式最大值 PDSCH RBs PerSlot:每次调度RB数(60M带宽最大值162,100M带宽最大值273) PUSCH BLER[%]:上行误码率(做业务时尽量低) PDSCH BLER[%]:下行误码率(做业务时尽量低) Grant UL Num:上行调度次数(最大400) Grant DL Num:下行调度次数(最大1600)

115.加不上腿怎么排查

1)排查4/5G邻区是否漏配以及NR邻区是否PCI混淆 2)排查EN-DCX2是否故障或漏配 3)排查5G小区状态 4)排查5G接纳用户数配置 6)加腿B1门限设置过低核查

7)NR侧基站状态是否正常,基础KPI是否正常,掉线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高NI; 8)NR侧基站是否挂死

9)4G侧NR外部小区PLMN配置错误 10)NR侧基线参数是否对齐

116.SCG是什么

UE 执行到 SgNB PSCell 的同步,发起向 SgNB 的随机接入流程。

47.简述一下SSB

在时域,SSB由4个连续OFDM符号组成,PSS、SSS、PBCH和DMRS在四个连续的OFDM符号内接收然后构成SSB,主要是用于下行同步;通过PSS和SSS,UE可以获得定时信息,频偏信息,小区ID等信息;通过PBCH可以获得无线帧号,与空口进行对齐,以及调度SIB1的一些信息。

NR中SSB周期会在SIB1中配置,可能是5 10 20 40 80 160ms,在初始接入的时候,UE还没有收到SIB1,则会按照默认的20ms周期来搜素SSB。在每个周期内,会有一系列SSB,每个SSB对应一个波束方向。 SSB在频域占据了20RB,及240RE

117.非锚点到锚点切换,以及VOLTE时的切换

开启NSA定向切换

NSA终端驻留在非锚点小区,且与锚点小区配置了邻区关系,则NSA终端接入或者切换入非锚点小区时下发A5事件测量,并启动EN-DC锚定功能切换测量等待定时器。

定时器超时前,如锚点小区满足测量门限,且终端成功上报该MR,则非锚点小区发起向锚点小区的切换执行流程,NSA终端成功占用锚点小区。 如锚点小区不满足测量门限,定时器超时后,删除本功能下发的A5事件测量。继续执行其他常规测量。

如果基于语音的ENDC锚点切换限制开关配置为打开,NSA终端正在进行VoLTE业务,则不发起非锚点到锚点定向切换

118.5G NR无线帧结构

NR支持多种无线帧结构,子载波间隔包括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模式,在LTE中只支持15KHz子载波间隔

无线帧和子帧长度还是一样的,一个无线帧为10ms,一个子帧为1ms,正常模式下都是14个symbol

• • • • • •

子载波间隔=15Khz(正常CP)

1个子帧下只包含1个slot,1个slot下14个symbol,1ms/slot 子载波间隔=30Khz(正常CP)

1个子帧下包含2个slot,1个slot下14个symbol, 0.5ms/slot 子载波间隔=60Khz(正常CP)

1个子帧下包含4个slot,1个slot下14个symbol, 0.25ms/slot

• • • •

子载波间隔=120Khz(正常CP)

1个子帧下包含8个slot,1个slot下14个symbol, 0.125ms/slot 子载波间隔=240Khz(正常CP)

1个子帧下包含16个slot,1个slot下14个symbol, 0,0625/slo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