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授课 教师 汪剑中 1.运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来选择适合的练习方案,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85%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变向换手运球基本技术,提高学生控球能力,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感受协作互助的快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难点 变向时按拍球的部位及手脚协调配合 课前检查场地和器材,课中提醒引导学生自我保护。 教学 篮球场一个,篮球41个,障碍物 安全 教师:准备 24个。 措施 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学会安全锻炼的方法。 课学 习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教学组织与要求 序 导 入 与 热 身 8 | 10 分 钟 1.(1)教师对本节课提出要求,鼓励学生1.集合队形: ﹡﹡﹡﹡﹡﹡﹡﹡﹡﹡ 1.体育委员整队(图1) 有信心战胜困难。 ﹡﹡﹡﹡﹡﹡﹡﹡﹡﹡ (2)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导入下一练习。 2.师生问好 ﹡﹡﹡﹡﹡﹡﹡﹡﹡﹡ (3)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感受自豪。 ﹡﹡﹡﹡﹡﹡﹡﹡﹡﹡ 3.教师检查学生服装, 2.(1) 男女生分两个半场练习,注意手 △ (图1) 安排见习生 一、课堂常规 脚的协调配合,掌握正确的运球动作,快乐体验运球的乐趣。 二、各种方式运球 1.左右手直线运球(图2) (2) 教师带领学生做不同形式的运球练习,提示动作要领,强调运球时抬头、眼2.左右手低运球 平视。 3.急停急起运球 (3)游戏:在1分钟时间内,师生同场竞4.曲线运球 技,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控球能力,树立5.游戏:“掏球比赛” 自信心。 三、原地球性练习 (4)教师点评在鼓励的同时,指出学生练1.双手互拨球。(图3) 习中不足和今后练习中注意事项。 2.颈、腰、腿围绕。 3.(1)师生同做练习,教师利用自身示3.胯下、踢腿围绕。 范,用语言不断提示要领和鼓励励学生,4.左右手高低运球。 让学生在练习中去提高控球能力。 5.左右手换手运球。 (2)学生要认真观察教师动作,注意运6.变向换手运球。 球的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配合。要敢于做动作,不怕失败,互相帮助和加油。 (3)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调控学生情绪,转入下一练习。 4.宣布本节课内容 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一、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质疑。 (1)推进时遇到障碍,如何变方向 (2)变向后,如何快速推进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队伍快、静、齐。 2.运球练习队形 (图2) 要求:学生成两路纵队练习,练习中要观察场上变化。 3.原地球性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 (图3) 要求:学生成椭圆形站立。左右间隔开。 1.(1)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1. 分组探究学习队形: 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形成初步的变向换手技术概念。 (3)教师巡回答疑,讲解分析变向技术动 (图4) 要求:学生分成4组自主学习。 2.学生利用挂图,分组自作,引导学生深层思考。 (4)师生共同展示,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主学习。(图4) 3.师生共同解惑,展示。 战胜困难。 课序 学 习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教学组织与要求 实 二、曲线换手运球 2.(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和要求,提2.纵向三个大圆变向换手运球队形: 践 醒学生再次学习。 1.慢速换手练习。(图5) 与 (2)学生分组练习,根据纵向、横向,提 2.较快速换手练习。 距离远近的路线变化,调整技术动高 3.近距离慢速换手练习。 (图5) 28 作。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对同伴学生成6组迎面站立。增加6个圆。 | (图6) 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探讨。 要求:30 3.横向三个小圆变向换手运球队形:4.近距离较快速换手练(3)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纠正,关注分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需求和情绪变钟 习。 三、直线障碍变向换手运球 化,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学生主评,教师补充评价。 1.分层实践2-5个障碍练 (图6) 3.(1)教师讲解示范,用直观教学法 要求:学生成6组迎面站立。 习(图8) 引导学生对新的动作进行思考。 4.过2-5个障碍练习队形: 2.小组展示挑战 (2)分层教学:学生从3个障碍起, 3.延伸迁移 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练习组。在实践中体会技术要领。 (图7) 程,及时进行矫正反馈,解惑答疑。 要求:学生根据能力选择练习组。 (4)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勇于创新,建立团队精神。 (5)师生共同示范,延伸迁移下节课内容,鼓励学生课下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练习过 调 一、放松 节 与 (图9) 评 4 二、讲评、总结(图10) | 三、收还器材、下课 5 分 钟 1. 教师调控学生情绪,学生注意呼1.放松操队形: 吸逐渐放慢,缓缓拉伸。 (图8) 要求:学生成圆形随意站立。 2.讲评队形: ﹡﹡﹡﹡﹡﹡﹡﹡﹡﹡ ﹡﹡﹡﹡﹡﹡﹡﹡﹡﹡ △ ﹡﹡﹡﹡﹡﹡﹡﹡﹡﹡ ﹡﹡﹡﹡﹡﹡﹡﹡﹡﹡(图9) 2.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增强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 教师表扬和提醒相结合,使每位学生看进步,知不足,明晰奋斗的目标。 4. 学生收还器材,养成良好习惯。 预计运练习密度: 强度指数: 动负荷 平均心率: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