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倔起阡陌之中 B陈利兵而谁何 C约从离衡 D河内凶 写出上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没有古今异义的是( )
A不爱珍器 B赢粮而景从 C威振四海 D流血漂橹 写出上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各句没有古今异义的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师道也 C是故无贵无贱 D小学而大遗 写出上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
A天下云集响应 B则群聚而笑之 C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孔子师郯子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
A外连横而斗诸侯 B吾师道也 C吾从而师之 D序八州而朝同列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
A追亡逐北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则移其民于河东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各句词类活用不一样的是( )
A崤函之固 B小学而大遗 C是故圣益圣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解释上面的词类活用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8、下面各句“之”的词性不一样的是( )
A吾欲之南海 B郯子之徒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择师而教之 解释以上“之”字的意思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宽厚而爱人” 和“蟹六跪而二螯” 的“而”用法不同。 B“吾从而师之” 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的“而”用法相同。 C“弃甲曳兵而走” 和“顺风而呼” 的“而”用法不同。 D“振长策而御宇内”和“小学而大遗” 的“而”用法相同。 解释以上各句“而”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各句与例句的“制”意思相同的是( ) 例: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A制芰荷以为衣兮 B兵因敌而制胜 C行无专制 D其制稍异 解释以上各句“制”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各句与例句的“亡”意思相同的是( ) 例: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A亡其六郡 B追亡事 C坐而待亡 D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解释以上各句“亡”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各句与例句的“道”意思相同的是( ) 例:道相似也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道听途说 C一语道破 D道貌岸然 解释以上各句“道”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各句与例句的句式一样的是( ) 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余威震于殊俗 B此余之所得也 C句读之不知 D铸以为金人十二 写出以上句式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14、判断句式并翻译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 尊: 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3
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17.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译文: (2)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译文: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译文:
4
1-5 D C B D C(名词的意动,其他三个是名词做状语) 6-9 A D A B 10、B
(A制裁;B制服、控制;C13.裁决,决断;D样式) 11、A
(A丢失;B过去;C灭亡;D外出,出门) 12、A
(A道德、道义;B道路;C说;D正经严肃(的容貌)) 13、B
15【解析】选B。当:顺应,适应
16【解析】选A。第一个“且”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假如;第二个“且”是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B.均为介词,在。C.均为语气助词,表停顿。D.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17【解析】选C。①是通常的做法,非作者的观点。④是“娄坚”的观点。
18【解析】选D。杜牧的意思是说自古为某人的作品作序的,都是后世把某人视为宗师而给他作的序。
19【解析】第(1)句,注意关键词“审”“让”的含义。 第(2)句,注意“足下”敬称的含义。
第(3)句,注意“汲汲”的含义,“不吾知”的句式特点。
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附【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官在它们的开头作序,副主考官在它们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责。所有的书也都是这样啊。假如建国之初,府州县的志这类书籍编完,一定会推崇乡里年长且有文才的人给这些书作序,否则就找在这个府州县里做官的人来作序。请求的人一定会顺应那个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此地做官的人,他的文笔很好,他对这本书会有功劳,就不会谦让给乡里的先生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笔很好,他
5
对这本书会有功劳,那么做官的就不敢作序了。独断取义的人,就会自己为书作序而不推让给乡里的先生和为官者。凡是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职责,所以他的序只有一篇,或者另有陈述,就算是后序,也有只记录年月而没有序的,现在却有两篇序,还有累积三四个序而不止的。有两篇序,不合规定,不顺应那个写序的人,不合自己的职责,世上的君子没有学问却喜欢多说话啊。
凡是书有新的阐释,作序是可以的,没有新的阐释,只记录编纂书的时间也可以,人最担忧的就是喜欢给别人作序。
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给某文章作序的,都是后世把那个作者当作老师而给他的书写的序。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我想给您还没完成的文章写序,本来就不可以啊。”读了这些话,当今喜欢给别人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文,是叙述作文原因的宗旨,大概开始于子夏为《诗》写序。那以后刘向以校对书籍为职业,每编成一本书,就写一篇序,文辞特别优美,典雅不俗。左思的《三都赋》写成,自认为名气不是很显扬,就向皇甫谥请求写一篇序文,从那时起写文章的人大都有托付别人来传扬自己名声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他的名声传扬已经很久了,但存留下来的刻本有的模糊不清而不能够辨读,有的修改再重新刻印,就再找人为文章作序,这应该叙述重刻的原因的意思就可以了。可是现在的叙述者,不是追论以往的贤才,而是胡乱地做些好坏的争辩,多说颂扬的话,这些我都认为不可取。”读到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自己的做法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