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产动画与外国动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论文提要
动画就是会动的图画,但是从它的内涵上来说,动画是所有人的人生童话,这个童话是真实的,也是虚幻的.既是现实生活,又是未来构想.注意这里面对的对象是所有的人,而不是单单指某人,某个阶层的人或是某个年龄层次的人.他就是电影电视的一部分,是在制作方式上有自身独特的影视.
关键词: 动画 现实生活 未来构想
一、 国产动画的现状
在中国文化产业当中,动画产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世界动画产业发展中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还被国外的动画疯狂的冲击着”风雨飘摇”这个词或许比较严重.但是事实正是如此.至于有人把国际动画结合各地开展的动漫情况,以及各个电视台不断推出的动画片来证明国产动画,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景象是在整车保护下温室里的百花争艳,一旦没有保护国产动画在世界文化中是可想而知的.那中国动画纠结在哪,技术吗,技术上是有的,中国没有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但是技术上的差距不能决定什么,要想美国有3D的好莱坞动画,日本没有美国强大的技术发展了2D,不是照样成了动漫强国了.此外还有其他国家 .我想中国动漫真正的纠结不再技术,而在于中国动画缺少动画内涵和如何表达这个内涵.这个内涵就在于人类世界的共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而动画内涵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前者缺乏就是狭隘的民主主义文化,没有世界观,变成小国寡民的动漫文化,而后者丧失就是没有民主特色的无根无记得动漫文化体系,带来的只是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而这种模仿往往只停留在技术和美工上面.对于其他的只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如何既能面向世界而又有中国内
涵的动漫文化呢?
要解决中国动漫的弊端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动漫情况和体制,就是说如何去动画片,如何去营运动画片.纵观中国两年的发展史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
第一 动画片在制作方面有严重的限制.这个问题是影视行业的通病.动画片也不能例外.在动画片制作方面中国制作者很久以来就有这么一个潜意识规则:动画片必须是给孩子看的.而这个孩子还有几岁到几岁的年龄限制.我看这个潜意识并非真正的潜意识,恐怕是政府的一种政策.这个政策大大阻碍了动画片的受群众和动画制作也的发展.许多编剧宁愿去写栏目剧也不愿意写动画片,应为在他眼中,谢动画片是在编剧最没有出息的事情,业内人士有一句话.”电影编剧当不了,当电视剧编剧,电视剧编剧当不了档栏目剧编剧,栏目剧编剧当不了你也只能混动画片编剧了。”因为这个伟大的理论中国的编剧都投到伟大的电影和电视剧创造中去。无人在有闲暇写动画剧本了。
第二制度下动画剧本的幼稚化和制滥造化
那些所谓的动画编剧为了适应政策和所谓的“小”观众就开始幼稚低龄化了。或许编剧可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但是相对于现实中的孩子,这个编剧更像所谓的中国“孩子’.典型特征就是:应试教育下缺乏思想和想象力,缺乏社会适应性,所以写出来的东西纯粹就是幼儿的学前教育,而且故事丝毫没有故事性和戏剧性,剧中的人物苍白无力没有人物性格。剧本纯粹的应试灌输教育。一种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要孩子接受。可是孩子会买这些所谓动画制作人的帐吗?很难说。在我人生的几个小孩子中的调查结果来看小学二三年级的就很少看国产动画了,但是外国的动画片他们还是很有兴趣的。而且中国还很少能举出中国动画片中的人物,只有少数几个人还能说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如黑猫警长等.所以说中国现在是一个缺乏偶像的时代.而现在中国虽然树立很多的偶像但是这些偶像有什么
样的精神内涵就很难说了.而且这些偶像的跟随者只是一些二到七岁的小孩.至于所谓的延伸的产业玩具类,现在的孩子只要是电视里出现的东西多少会买.久而久之,中国动画片就成了玩具广告.推销对象是一些缺乏判断能力的幼儿园的孩子.前面说到的故事就有必要说说剧本上的严重问题,而这正问题是导向型的,中国动画片以教育青少年的为己任,而这个教育优势中国式的服从式的教育.所以中国动画也继承了这个光入的传统
第三影视动画没有分级制度
中国人办事喜欢事后诸葛亮,在影视圈和应试制度也是一样.在中国有很多电视节目和电影在播出后就遭到封杀,理由很简单不适合观看.动画片也是如此.最近热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90集以后就停播了原因就是片中宣传暴力.对小孩不适应幸亏湖南这个公司已经卖出,不然的话又要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是因为动画的不分级因而就形成了编剧不敢去碰这些未知的东西,宁可中庸也不出头应为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第四:动画产业与影视动画产业的脱节,动画制作业各个部门的脱节.
在中国出现的怪现象还不少,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人到一家动画公司制作实习,在面试的时候听一位仁兄这么说;”你学的是影视编剧不是动画编剧。”咋一听,好像说的是;影视编剧写不了动画编剧,影视和动画编剧不是同路人。后来他冲新解释理一下:他也学过动画编剧。这位仁兄才让他进公司实习。按这样的逻辑看动画成了一个独立于影视之外的行业,而不属于影视产业了其实动画和电影,电视在原理上是一样的,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幻想未来生活,展示人生百态。而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制作上的不同,一个是画出来制作成动态的视频,另一个用摄像机拍摄剪辑而成。两者虽然是在制作技术上不同,但是两者都要考虑现实生活,谁也不能脱离现实凭空捏造。在现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出现了单线发展。而这种单线发展是在动画教育上面对动画设计者缺少动画文化动画编剧的实践教育。
虽然一些大学动画系开设了所谓的动画编剧课,但是课上支队动画编剧后期分镜头比较重视,对前期剧本创意很少有细致的讲解。正如上面故事所说的:动画如果象的那电影一样太复杂就麻烦了。正是因为没有这样复杂所以现在动画只求画面好看,不求实质剧本的内容,有就造成学动画的人不会写剧本行业脱节造成行业生产上的脱节,一个写剧本的动画编剧与动画制作美工之间问题与矛盾也是重重。编剧想出来的东西美工未必能达到,美工想画出来的东西编剧又认为自己创意剧本遭到打击,最终两人都退一步,所以中国的动画就是“和谐”的产物。所以中国有几十万人在从事动画行业,当大多数都是在相互“和谐”。
二、 国产动画的问题和解决
提出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在当今中国动画产业中与外国存在的不仅仅是技术工艺上的差距,而是走上正轨从根本解决问题。
1 、国家因对影视产业采取分级制度,开放中国动画产业的接受人群,把中国动画产业的接受人群从几岁到整个年龄层次,扭转动画片是小孩看的错误观念,发展各种动画题材类型放宽对编剧题材上的限制,鼓励编剧进行动画创作。
2、我国家影视教育整合优化,主食实际操作。中国影视教育应该抛弃以往的理论教育的理念。实行实践教育,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培养动画绘画能力又培养富有穿凿能力的编剧能力。把绘画于故事想像相结合。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动画故事。中国还要注重对动画人才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使动画制作者多多从传统中吸收能量和养分。培养动画人才既要整合又要优化,在中国实施精英化的教育。教育部应该严密执行大学学科的设立,与其千树万树梨花开,还不如一只梨花压海棠。对专业不合格的学校撤销就撤销。优化的同时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进行素质教育,学会用脑袋想问题,而不是用书本解答问题,鼓励小孩的想象,要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能想象,这个国家就已经
完了。要知道美国人日本人的动画产业不是速食产业。
3、动画制作的产业化,动画产业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他融入在影视产业当中的同时也融入其他各个行业各个生活生产产业。就象电影电视剧一样,有生活才有电影电视剧,动画也一样。现在中国动画产业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还是想大学动画学科设置一样,各个公司各自为政。各自为自己公司制作动画片。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动画人才资源浪费。要制作出商品的东西,就必须要在齐心合力去做一部片子。影视产业也是集约性产业.在动画这个新兴产业初期就要形成编绘导一体的动画产业结构的产业制作链.
4、改善剧本的审核制度,创造新性教育性的动画创造精品动画产业。中国影视产业对自己的剧本的审核历来多于很多问题。中国影视剧剧本审核有硬性规定:一部影视剧本必须要准守三个基本原则;一要有思想性,就是符合国家的政策思想导向。二、要有艺术性,就算有符合中国人传统接受的影视文化风格。三、可看性,就是有故事情节,就是观众喜欢看。三个是依次递减的趋势。后者必须服从前者,如触犯第一条大部分都被封杀殆尽,第二条的禁播,很少人会理会第三条。所以中国的审核制度必须改革这种改革必须要以影视分级制度为基础。改革审核人员的年轻化。
5、开放市场,迎接挑战.中国动画片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欣欣向荣,但是内部存在很大问题,就是中国动画片的”闭关锁国政策”
6、中国动画片必须有中国特色..在引进外国动画片学习外国动画片的同时要注意与本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现在中国动画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上简简单单上的链接而是一种在绘画艺术和叙事艺术的融合.在绘画上要重视中国传统写意画技巧在动画上的尝试吸收前人在五六七十年代的动画风格这里并且发扬光大.在中国现阶段的3D动画技术远远不如外国动画的基础上,更要发展本国的二维动画来抗衡外国的3D
动画和其他类型动画但是也不排斥3D动画的发展.但是做一部动画片一定要精品.
7、中国动画产业动漫产销会应该多多注重中国动漫产品.这个产品的产生必须要以上内线作为先决条件,我在北京看过多次漫展,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展出的全是日本货,我当时就想不应该叫国际漫展,应该叫日本漫展.我认为中国动漫产业应该多多举办更多的自己的漫展推销自己的东西.
总结
就像一部动画片生产一样,中国动画也是艰巨而又具体细致的过程,不是幼儿园里的小孩的比赛游戏,而是弱者战胜强者的勇气和精神,而精神产生于竞争当中,产生于阳光之下.
参考文献
阎平 张勃:《现代动画艺术设计分析》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