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比较
从内容上看,二人都写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家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岑参的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以及描绘边塞风土、风光、人情,内容丰富多彩。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从风格上看,共同点是悲壮。高适的诗,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悲壮之中又透着雄浑;岑参的诗,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悲壮之中带着峭拔。
从抒情方式看,高适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诗则长于描写,他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从语言方面看,高适诗尚质朴,以淳厚自然感人;岑参诗尚奇巧,以新奇俊逸动人。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从形式上看,二人擅长七言歌行,但高适诗严整,对仗工整;岑参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从创作方法看,高适诗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诗则近乎浪漫主义。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