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摘 要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
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
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并追溯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历史渊源
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情绪
分类号 B848
健康
1
积极心理学
简介
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
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
这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
焦虑
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
有很大的不同等等
×Ô1887年至2000年
勇气和爱
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
心理学摘要
anxiety关于幸福这个统计数据显示
Psychological Abstracts
¹ØÓÚÒÖÓô(depression)的有70 856篇
的有2 958篇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
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更美好
心理学似乎更有必要去关注人性中的积极面团体和社会的繁荣
而正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社会的基础
但绝大多数人都能过一种相对满意的
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
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的秘密
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正如Seligman所言
[4]
·¢Éú¸ù±¾µÄ×ªÒÆ
ÕâÒ²ÔÚÒ»¶¨³Ì¶ÈÉÏÖÆÔ¼ÁËÈ˱¾Ö÷ÒåÐÄÀíѧµÄ·¢Õ¹
ÐÄÀíѧ¼Ò¿ªÊ¼¹Ø×¢¶ÔÓÚÐÄÀí¼²»¼µÄÔ¤·À
马斯洛
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
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
È˱¾Ö÷ÒåÐÄÀíѧ¼ÒµÄŬÁ¦Ã»ÓÐʹÖ÷Á÷µÄÐÄÀíѧÑо¿Ö÷Ìâ
ÌåÑéºÍ´«¼Ç×ÊÁÏ
2002-09-18
通讯作者email: wangwz@psych.ac.cn
321
万方数据-322-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的主要议题
勇气
人际技能
²¢Ì½Ë÷ÈçºÎÔöÇ¿ÄêÇáÈËÈËÐÔÖеÄÁ¦Á¿ºÍÃÀµÂ
ÓÐÀíÂÛÀíÂÛ¼ÛÖµºÍÏÖʵÒâÒåµÄÊÂÇé
²¢ÔÚ×Ô¼ºÑо¿µÄ»ù´¡ÉÏ
°ïÖúÈËÃǹý¸ü¿ìÀÖ
研究者们发现
希望
坚忍等[5,6]
Ñо¿ÈËÐԵĻý¼«·½Ãæ
Õ⽫ÊǸü
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
习得性无助
习得无助
在1998年
研究消极心理
对于本可以避开的电在其后的研究中
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
的一篇文章上
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3从而
1999年
给狗重复施加无法躲避的电击
击也不再躲避
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
抑郁
由于心理学界过去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
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Templetion积极心理学奖
»ý¼«ÐÄÀíѧ
栏
奖金总额共计$200 000
ÃÀ¹úÐÄÀíѧ¼Ò
以鼓励那些American Psychologist
投入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10]
2001年3月的American Psychologist 又出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
3 研究领域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3.1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一个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提出了拓延自豪和爱
ÖÇÁ¦
而且
当前
都成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
主观幸福感
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体验到任何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都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12]
ΪÁËÑо¿µÄ·½±ãºÍÖ÷ÌâµÄÃ÷È·ÐÒ¸£¸ÐºÍ¿ìÀÖ
ÐÒ¸£¸Ð
¾¿Ê¼ÓÚ
¶ÔÓÚÖ÷¹ÛÐÒ¸£¸ÐµÄÑÐ
¶øÆäÖб»Ñо¿×î¶àµÄ»ý¼«ÇéÐ÷ÊÇÖ÷¹Û
积极的个性特征
B.L. Fredrick (1998)
兴趣
broaden - and - build
ͬʱ
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thought - action²¢Äܹ¹½¨ºÍÔöÇ¿È˵ĸöÈË×ÊÔ´»ý¼«ÇéÐ÷ÍØÑÓÁËÖª-行的个人资源
happiness
爱
例如Susan E. (2000)曾经对7个被试的多种积极情绪进行了连续98个晚上的持续追踪
20世纪60年代到1969年时仅有20多篇研究
最近10年间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千篇
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追踪研究表明生活事件男女两性有相似的反应观幸福感的影响
对于
女性持续地体验到琐细的小事件对主关于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
万方数据第11卷第3期 积极心理学
与主观幸福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特性为信任
控制欲
跨文化研究
表明化影响的[17]
¶ÔÓÚ½ðÇ®¹ÛÄîÓëÖ÷¹ÛÐÒ¸£¸ÐµÄ¹ØÏµµÄÑо¿Ò²ÓÐһЩеķ¢ÏÖ
µ«ÏÖÔÚÓÐÑо¿Ö¸³ö
¶øÊÇÓÉÓÚÉç»á±È½Ï
ìÅÒ«ÒÔ¼°¿Ë·þ×ÔÎÒ»³Òɵȵȵ͝»ú¶øµ¼ÖµÄ
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的影响则是受文
¿´ÖØÇ®
[18]
ºÜ¶àÑо¿Õß´Ó²»Í¬µÄ½Ç¶È¶ÔÆä½øÐÐÁËÑо¿
·¢ÏÖËûÃÇÔÚÈÏÖª
²¢Î´±»Òâʶµ½
¶¯»úºÍ²ßÂÔÉ϶¼ÓÐËù²»Í¬
跨文
人们的快乐程度与收入水平有较大的相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已婚
也有研究者 [21]从时代变迁竞争加剧
亲密的人际关系
同时
的角度对快乐进行了研究
D. M. Buss
选择一个与自己在价值观
它们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和快乐 [20]
提个
对于快乐
化的研究表明
人的快乐程度与收入水平相关甚少有较大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发展促使人们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相比
较
出了提高人的快乐程度的建议人格特性等方面都相似的配偶Laura A King
[22]
ÕâÖÖÇéÐ÷»áʹÈËÏ£ÍûÈ¥°ïÖú±ðÈË
从而产生抑郁和不快
2001年4位获John Templeton 积极心理学奖的心理学家中的前3位
都是因他们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的研究而获奖
ÌáÉý
Laura A. King则
和幸福
间的关系
在关于生活目标和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
而让另一些人写下一件创伤事件或者一个中性的
研究了生活目标与快乐
主题
注重精神
随着时间的变化前者比后者变得对他们的生活更为满意另一位获奖者
McCullough的研究则关注于感激和宽恕3.2 积极的人格特征
在积极心理学中
那些经常体验到感激的人们更加快乐
positive personality正性的利己特征
positive individualism
Hillson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感
和Marie (1999 )[23]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前者是指接受自我
觉独立持意
coping
[24]»òÕß·ñÈÏ
Ç÷½ü²ßÂԱȻرܲßÂÔÔÚÓ¦¶ÔѹÁ¦ÖиüΪÓÐЧ
½á¹û±íÃ÷¾¡ÔðÐÔ
ÖʵÄά¶ÈÓë»Ø±Ü²ßÂÔÏàÁªÏµ
ÇéÐ÷µÄÎȶ¨ÐÔ
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
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
´Ó¶ø¸üºÃµØÃæ¶ÔÉú»îÖеĸ÷ÖÖѹÁ¦Çé¾°
ÀýÈçÌÓ±Ü
´óÎå
¶øÉñ¾-
ÀýÈç½â¾öÎÊÌâ»òÕßѰÇóÉç»áÖ§³Ö
万方数据-324-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
乐观偏差
ÕâÊÇì¶ÜµÄÁ½¸ö·½Ãæ
¸ÐÊÜ
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
optimistic 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26]
¶øÀÖ¹ÛÔò»áʹÎÒÃÇÓбȽϺõÄÖ÷¹Û
Sandra L. Schneider ( 2001 ) 讨论了一种
现实的乐观
这种对于
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
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
如乐观
3.3 积极情绪与健康
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也有很大的意义
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
研究发现
Taylor等人
切实际的乐观的人症状更早出现[29]
Ñо¿·¢ÏÖ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ͳµÄ»î¶¯
»ý¼«µÄÇéÐ÷״̬¿ÉÒÔÏàÓ¦µØÌá¸ßÃâÒßϵ
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
并且
发现
那些对于自身的康复能力抱有不
消极的预期会使AIDS
对AIDS感染者的问卷调查和其后他们的病情发展情况表明
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
现实接受问卷得分高
实验研究证实了实验操纵的情绪状态对于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的影响[31]
¹Û¿´»¬»üƬµÄ
S-IgA水平升高
其
Ñо¿ÕßÒ²¿¼²ìÁ˳Ö
而观看悲伤影片的被试S-IgA水平下降
他研究者对于男性被试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32]
ÐøµÄÐľ³×´Ì¬¶ÔÓÚÃâÒßϵͳµÄÓ°Ïì
3.4 关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
创造力研究的兴起可追溯到1950年Guilford [34]的研究思维的核心[35]
ÔÚ
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是创造性
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不大
例如智力过程另外1996
¹ØÓÚÌì²Å
¶øÌì²ÅµÄ²úÉúÓ븸ĸºÍ¼Ò
Guiford之后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多维结构
智力风格
动机和环境线索
这一实践性很强而且一直有争议的话题
认为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37]
µÄÑо¿Ôò±íÃ÷Í¥»·¾³ºÜÓйØÏµ
[38]
²¢ÓзḻµÄÖÇÁ¦»òÒÕÊõ´Ì¼¤µÄ¼ÒÍ¥ÖвúÉú
ÄÇôÓÖ¸ÃÈçºÎÅàÑø´´ÔìÁ¦ºÍÌì²ÅÄØ
比如sternberg等人依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提出了发展创造性潜能的12种策略
设性的质问进行奖励等等[40]
ǰÈËÔø×ö¹ý´´ÔìÐÔ¸öÌ寤·ôµç
Ê״η¢ÏÖÔÚÍê³É·¢É¢Ë¼Î¬ÈÎÎñʱ
鼓励假
容许犯错对创造性的想法和产品
EEG波等方面的研究[41]
´´ÔìÐÔ²âÑé
µÃ·Ö¸ßÕß
第11卷第3期 积极心理学
而低创造性被试则只有单侧激活
创造性是确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的
爱
咨询心理
感激控制和乐观等等
人格心理和健康心理学等等
比如在临床心理学领域
怎样教给个体控制环境和行为的技巧等方法
比如B. L Fredrickson (2000) 提出管理心理学家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情绪
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都表明
从而使得治疗
效和顺畅
比如量表和问卷
实验等方法和继承经验性的发展和繁荣
积极心理学也不是全新的东西
没有被整合在一起
出专著
者和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认为应该重视
是人也
苦其心志
艰难的事情
人们的这种常识有其科学依据吗
绪是否可以转换
完善
必将促进积极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 216~217[2] Myers D. The Funds, Friends, and Faith of Happy Peopl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3): 56~67
[3] 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5~14
[4] Ruark J. Redefining the Good Life: A New Focu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 APA online. See: Http:// www.apa.org/ed/goodlife.html[5] Maggs J L, Schulenberg J. Reasons to drink and not to drink: Altering trajectories of drinking through an alcohol misuse preventionprogram.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1998, 2 (1): 48~60
[6] Ann S C.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maintenance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Dissertation AbstractsInternational 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1998 , 58(10-B): 5657
[7] Seligman M E , Maier S F, Geer J H. Alleviation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the Dog.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68; 73(3,PT. 1): 256~262
[8] Learned Optimism' Yields Health Benefits. APA Help Center. See: http://helping.apa.org/mind_body/learned.html
又
自豪和满足等积极
也能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他人和顾客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
培训
人际交往更为有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
process-oriented
学习
从而更好地促进积极心理学的
但它们
在20和21世纪的交替之际
以引起心理学工作
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然而中国古人曾云
而一些常识似乎也表明
而快乐的人似乎容易
消极情绪和积极情
等等
天将降大任于
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工作者继续探索
万方数据-326-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
[9] Seligman M E. Building human strength: psychology’s forgotten mission. APA monitor, 1998, 29 (1). See: http://www.apa.org/monitor/ jan98/pres.html
[10] McGuire P A. Templeton positive about largest psychology award: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in positive psychology will behandsomely rewarded. APA monitor, 1999, 30 (5). See: http:// www. apa.org/monitor/may99/research.html.[11] Fredrick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第11卷第3期 积极心理学
A New Trend in Psychology
Li Jinzhen, Wang Wenzhong, Shi Jiannong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science concerning on positive features such as human virtue and strength thatmake life worth living. It was proposed by Martin E.P. Seligman and is widely studied in contemporarypsychology. Current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 1) positiv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2) positive personality; 3)positive emotions and health; and 4) creativity and talent. In this article, the history, fields, goals, as well asresearch advanc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were reviewed. It aim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ies in thisarea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emotions, personality, health, creativity.
万方数据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金珍, 王文忠, 施建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心理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11(3)175次
1.SHELDON M;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外文期刊] 2001(03)2.Myers D The Funds, Friends, and Faith of Happy People[外文期刊] 2000(03)
3.Selig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 an Introduction[外文期刊] 2000(01)
4.Maggs J L;Schulenberg J Reasons to drink and not to drink: Altering trajectories of drinking through an alcoholmisuse prevention program 1998(01)
5.Ann S C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maintenance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1998(10-B)6.Seligman M E;Maier S F;Geer J H Alleviation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the Dog 1968(03)7.Seligman M E Building human strength: psychology's forgotten mission 1998(01)
8.McGuire P A Templeton positive about largest psychology award: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in positive psychology willbe handsomely rewarded 1999(5)
9.Fredrick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 - and -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Emotions 2001(03)
10.Engi S Mapping the meta-domain of discrete positive emotions 2000(4-B)
11.Diener E;Suh E M;Lucas 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1999(02)
12.Suh E M;Fujita F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nly recent events matter: Erratum 1996(05)13.Forest K B Gender and the pathways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1996(01)
14.DeNeve K M;Cooper H The happy personality: A meta-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1998(02)
15.Schimmack U;Radhakrishnan P;Oishi S Culture,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grating process models oflife satisfaction 2002(04)
16.Srivastava A;Locke E A;Bartol K M Mone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t's not the money, it's the motives 2001(06)17.Lyubomirsky S Why Are Some People Happier Than Others: The Role of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Processes in Well -Being 2001(03)
18.Buss D M The Evolution of Happiness 2000(03)
19.Carpenter S They're positively inspiring: This year's Templeton Positive Psychology Prize winners explore virtuesfrom morality and motivation to gratitude and goal-setting 2001(7)
20.Hillson J M An investigation of positive individualism and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 Dimensions of positivepersonality 1999(7-B)
21.Lazarus R 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1993(03)
22.Medvedova L Personality dimensions: \"Little Fiv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ping strategies in earlyadolescence 1998(04)
23.Marie H L;James S Do moderators of the optimistic bias affect personal or target risk estimates? 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 2001(01)
24.Sandra S 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 Meaning, knowledge, and warm fuzziness 2001(03)25.Salovey P;Rothman A J;Detweiler J B Emotional States and Physical Health 2000(01)
26.Labott S M;Teleha M K Weeping propensity and the effects of laboratory expression or inhibition 1996(03)27.Dubitsky S The effects of laboratory induced mood on secretory immunoglobin A in saliva 1995(03)
28.Talor S E;Kemeny M E;Reed G M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Positive Illusions, and Health 2000(01)
29.Taylor S E;Kemeny M E;Schneider L G Optimism, Cop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amongmen at risk for AIDS 199230.GUILFORD J P Creativity 1950
31.GUILFORD J P Potentiality for creativity 1962(03)
32.Sternberg R J;Lubart T An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and its development 1991(01)
33.Sternberg R J What is the common thread of creativity? Its dialectical relation to intelligence and wisdom[外文期刊]2001(04)
34.Fleith S D Effects of a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on creative abilities and self-concept in monolingual andbilingual elementary classrooms 1999(4-A)
35.Martindale C;Hine D Creativity and cortical activation during creative intellectual and EEG feedback tasks 197536.Carlsson I;Wendt P E;Risberg J On the neurobiology of creativity: Differences in frontal activity between high andlow creative subjects 2000(06)
37.Snyder C D;Michael M A positive psychology field of dreams: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2000(01)38.Follette W C;Linnerooth P;Ruckstuhl L E Positive psychology:A clinical behavior analytic perspective[外文期刊]2001(01)
39.Fredrickson B L Why positive emotions matter in organizations: Lessons from the broaden-and-build model 2000(02)40.Resnick S;Warmoth A;Selin I A The 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connection:Implications forpsychotherapy[外文期刊] 2001(01)
1. 苗元江.余嘉元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 张倩.郑涌 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期刊论文]-心理学探新2003,23(3)
3. 宋志英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期刊论文]-江苏高教2009(4)4. 周嵌.石国兴 积极心理学介绍[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
5. 邵迎生.Shao Yingsheng 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3)
6. 柳礼泉.肖冬梅.LIU Liquan.XIAO Dongmei 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术论坛2009,32(7)
7. 崔丽娟.张高产.Cui Lijuan.Zhang Gaochan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5,28(2)8. 钟暗华.ZHONG An-hua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
9. 曹新美.刘翔平.CAO Xin-Mei.LIU Xiang-Ping 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
10. 任俊.叶浩生.Ren Jun.Ye Haosheng 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
1.李必发 “人性化”、“民主化”、“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学教育改革[期刊论文]-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计微微 积极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3(1)
3.吴蔚.沈历宗.肇毅.凌立君.史京萍.黄华兴.王水 积极心理学在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13(34)4.张本钰.廖深基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研究[期刊论文]-思想教育研究 2013(9)5.秦自洁 论学生干部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指引作用--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期刊论文]-时代教育 2013(21)6.王林召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3)7.刘伟霞 积极心理学在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期刊论文]-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2)
8.赵科.吕静.杨丽宏 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与维护[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5)9.徐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初探[期刊论文]-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2(4)10.李远强 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期刊论文]-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3)
11.周东滨 试论积极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主要实施途径[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
12.连洁平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教师的视角[期刊论文]-出国与就业 2012(3)13.张惠绒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和谐警民关系构建[期刊论文]-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1)14.索朗加措 心理学如何适当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62)15.李红云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11(5)
16.周炎根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考[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10(17)17.张惠.张琳.戴冰 大学生幸福认知的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5)18.李娟 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商业经济 2010(18)
19.罗芳.杨仙萍.叶映华 城市教师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与幸福行为表现的关系[期刊论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4)20.胡慧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21.田建全.计磊.索红梅 体育锻炼对军队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疗养医学 2009(6)22.防御性悲观与儒道文化[期刊论文]-大众商务(下半月) 2009(10)
23.刘春来 基于大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高校体育教育整体化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2)24.姜婷娜.张宁.董霞 国内外乐观主义的测量概述[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1)25.宋爱芬.董珊珊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体认[期刊论文]-昌吉学院学报 2008(5)26.苏彦丽.张进辅 国外防御性悲观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8(5)
27.邵迎生 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3)28.罗艳红.蔡太生 积极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08(7)29.郭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快乐情绪培养[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8(3)30.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期刊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5)31.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07(9)
32.王滨 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期刊论文]-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33.王滨.李燕 培养高中学生积极情绪的认知行为干预[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6(46)
34.陈作松.季浏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6(4)35.王学勤 积极心理学对在校大学生的作用[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43)
36.蔡太生.罗艳红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量表的初步编制[期刊论文]-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2)37.梁静 积极心理学对“90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3(22)
38.梁艳梅 基于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体验式心理课程的教学探讨[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18)39.薛晓鹤 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提升的对策[期刊论文]-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3(9)40.赵琳.刘志军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剖析[期刊论文]-基础教育 2013(6)
41.陆俊林 积极教育在高职高考英语辅导中的运用初探[期刊论文]-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5)42.关智华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期刊论文]-才智 2013(9)
43.黄玉琦 转变后进生,找“点”下药[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12)
44.李友鸿.程肇基.梁凤华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公民美德培育[期刊论文]-求实 2012(10)45.刘新平.秦涛 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期刊论文]-四川体育科学 2012(1)46.潘建啸 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 2012(3)
47.孙国霞 心理契约、工作幸福感与图书馆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2(19)48.赵娟 积极心理学在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浅析[期刊论文]-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5)
49.周丹丹.金海洋.闫春平.何庆亚.肖文科.李海莲.王金祥.姚桂英.杨世昌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及元情绪与目标定向的关系[期刊论文]-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6)
50.杨鸣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探究[期刊论文]-才智 2011(8)51.宋焱 提升公务员的认知能力[期刊论文]-吉林农业C版 2011(12)
52.谭彩云.何昭红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期刊论文]-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6)53.王钢.张大均.吴明霞 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期刊论文]-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4)54.王贺.陈健芷 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简论[期刊论文]-教育探索 2011(3)
55.林恒.邵蕾蕾 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期刊论文]-学园 2011(9)
56.赵乾宇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儿童非智力素质培养[期刊论文]-知识经济 2010(12)57.龚光军 积极心理学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南昌高专学报 2010(6)
58.王倩.李辉 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59.李娜.杜炜 团体心理咨询对培养初中寄宿生积极情绪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10(2)60.饶丛权.曹蓉 积极心理学述评[期刊论文]-安康学院学报 2010(2)
61.谢珍.张丽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员工管理研究——以海底捞火锅店为例[期刊论文]-东方企业文化 2010(18)62.陈晓英.杨舜尧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9(15)63.张若舒.董莹莹 浅析积极心理学[期刊论文]-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2)
64.甘雄.金鑫 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机制的探讨[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65.宗岚.马会梅.刘毅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8(5)66.黄之晖.任俊 《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67.蒋惠珍 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期刊论文]-浙江体育科学 2008(3)
68.王钢.张大均.梁丽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 2008(11)69.李芳萍 积极体验与心理健康[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5)70.马甜语 积极心理学:理念、视野及动向[期刊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1)71.耿晓伟 自尊、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2.王凤玲 浅谈“积极心理学”[期刊论文]-现代交际 2013(8)
73.李德平.李红亚.田永果.阮松丽.李婵.李真.王宇中.王玲.闫江涛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创新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3(2)
74.刘思博 积极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期刊论文]-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2)75.王琦.应通 浅析积极心理学的现状和未来[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2(12)76.冯旺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高幼师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期刊论文]-校园心理 2012(1)
77.张涵.孙婷婷.喻崇欣.张如一 积极心理理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2(18)
78.谢文超 论积极心理学对民众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和意义——由屠童事件引发的思考[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2)79.谭志远.朱晓丹 浅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11(8)80.梁涛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新课程(教研版) 2011(2)81.谢军红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大江周刊:论坛 2011(11)
82.甘雄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期刊论文]-职教论坛 2010(24)83.廖胜男.邝翠红 积极心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刊论文]-化学教与学 2010(8)
84.张海霞.王雅歌 高校教师自我和谐状况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1)85.裴利华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0(23)
86.汤万杰.王钢.吴明霞 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9(9)87.余娟 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期刊论文]-河西学院学报 2009(1)
88.朱红.陶云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学理论 2009(26)89.裴利华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 2008(28)
90.牟映雪.李俊杰 初中生积极情绪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91.赵芸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9)
92.王进 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期刊论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93.甘雄 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8(5)
94.甘雄 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13)95.况志华.任俊 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96.雷鸣.陈晓光.刘卫燕.黄培春 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期刊论文]-西北医学教育 2006(3)97.杨变云 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8.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99.周炎根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3(3)100.马晓花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观[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3(36)
101.瞿晓理.陈斌 应用“积极情绪体验”干预大学生暴力行为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3)102.王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期刊论文]-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5)103.张祖岩 高职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2(9)
104.张倩倩.田良臣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课堂教学构建[期刊论文]-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1(6)105.任胜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期刊论文]-河南农业 2011(2)
106.谭娟晖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 2011(4)107.张涛 企业女性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1(15)
108.李军兰.泰玲玲 太原市示范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校园心理 2011(6)109.张燕花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期刊论文]-知识经济 2010(2)
110.王鑫强.李海春.庞小佳 男性重复犯罪罪犯的心理韧性及相关特征研究[期刊论文]-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3)111.杜红梅 积极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0(4)112.童玲玲.谢敏芳.李黎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6)113.朱红.席林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8(21)114.钱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传统主流心理学[期刊论文]-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115.王惠卿.高亨亮 高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7(3)
116.姜凤荣.陈向坤.李立军 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期刊论文]-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9)117.朱晓伟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118.刘岗 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优化与外语教学的纠错思维[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2)119.刘丽 特殊高等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3(18)120.朱红.罗以霞 积极心理学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期刊论文]-管理学家 2013(8)121.肖艳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华章 2013(13)
122.刘小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角色的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123.汪杰 高职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校医 2011(4)124.刘思彤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新课程(教研版) 2011(7)125.马立凡 构建积极的心理城堡[期刊论文]-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12)
126.胡晓芳 用积极心理学构建高职女生幸福人生观[期刊论文]-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127.毛颖梅 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5)128.王俊有.王飞 \"有用人\"假设与积极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10(32)
129.张旭.丁凤琴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和谐社区建设[期刊论文]-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6)
130.何娇.陈旭 浅议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5)131.姚挺.王晓磊.王虹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士官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教育技术 2009(6)132.石磊.朱庆伟.刘蓉洁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期刊论文]-理论导刊 2007(9)133.任俊.叶浩生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5(6)134.袁婧.张琳钰 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心理观点[期刊论文]-东方企业文化 2013(7)
135.马洪保.吴爽.孙晖 论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 2013(10)136.刘剑 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137.孙嘉卿.李卓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昌吉学院学报 2006(1)
138.李昊.王滨 积极心理学:当代心理学使命的回归[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139.徐瑜姣 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3)140.钟建军.张英 心理资本管理:企业资本管理的新方向[期刊论文]-前沿 2011(3)
141.郑日昌.张颖.刘视湘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和量表编制[期刊论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8(9)
142.董冬林.范若琳.刘晓燕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动向[期刊论文]-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143.娄凡 如何提高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期刊论文]-管理学家 2013(12)
144.马富成 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陇东学院学报 2011(2)145.闫杰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人格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146.汤万杰 高校教师的自我和谐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3)147.麻晓磊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期刊论文]-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148.魏艳丽.吴荣先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5)
149.刘小先.周翠敏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12)150.钟暗华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151.许迎伟 体育课堂中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6)152.胡慧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153.谢华 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4)
154.熊庆秋.孙宪刚 五年制师范女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12)155.韦炜 留守儿童研究的新视角——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思考[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12(6)156.王晓秋.周涛 试论消极心理学及其危机[期刊论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157.周嵌.石国兴 积极心理学介绍[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
158.辛勇.王艳雅 是从情感研究视角看积极心理学思潮[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159.吕静.赵科.杨丽宏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压力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3(5)160.闫杰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期刊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61.王承清.崔立中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1)162.江广和.戴海琦.胡竹菁 我国运动员主观幸福感内部结构及外部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心理学探新 2013(6)163.侯冉.余欣欣.温小珍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期刊论文]-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4)
164.宋灵青.刘儒德.李玉环.高振华.李文君 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
165.覃丽梅.赵志航.邱卓英 智力落后研究的积极心理学取向[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5)166.李小新.叶一舵 快乐心理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
167.聂衍刚.蒋洁 当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8)168.崔丽娟.张高产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5(2)
169.石玥.许丽君 心理弹性:积极面对挫折——心理弹性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期刊论文]-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170.陈小平.黄子杰.李跃平 医学生相关学业情绪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校医 2011(4)
171.方建移.刘宣文.张英萍.何伟强 心理咨询新模式:聚焦于问题解决的短期咨询[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6(2)172.浦玲 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实践思考[学位论文]硕士 2006173.张颖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和特点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74.张高产 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75.王艳梅 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学位论文]博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xdt200303014.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