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砂壶中的禅趣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紫砂壶中的禅趣

作者:陈清法

来源:《江苏陶瓷》2018年第05期

摘 要 紫玉金砂泥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泥料需要匠人的“心静”,而紫玉金砂壶往往壶身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段,用“空”代表“满”,留白的壶面同样也能感到“静”。充满静谧之意的紫玉金砂壶是带有一份“禅气”的,这种禅气源自匠人对于生活的体悟,还来源于匠人千锤百炼的技术修炼,有禅气的壶往往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气韵”,本文所介绍的“婵瑜壶”就是采用紫玉金砂泥料制成的一把独具气韵的紫砂壶。 关键词 紫玉金砂、婵瑜壶、禅气 1 宜興紫砂壶的发展现状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众人追捧。紫砂壶源自陶器茶具,其与普通陶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紫砂泥的独特性,紫砂泥坯质致密坚硬,未经任何处理的紫砂泥料呈现天然泥色,紫砂泥与普通的陶土相比,富含铁元素,同时紫砂泥的可塑性极高,这也成就了紫砂壶的造型百变。不一样的初始泥料,经过调配能够出现不一样的色彩,加之制作手法的不同,煅烧温度的不同,使得成品的紫砂壶也有着各种的颜色。得天独厚的原料、百变的色彩,为制作紫砂壶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紫砂壶的美一方面来自于其自身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还源自文人骚客赋予紫砂壶的“文人气息”,传说紫砂壶的诞生于寺庙,紫砂壶自产生就蕴含了道家、儒家的文化精魂,同时它也非常地接地气,深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形成一份有生活气的“禅味”。而在紫砂壶的漫长发展历史中,雅士们又不断给它注入诗文、书法、彩绘、篆刻等养分,使得紫砂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并未被新的流行所淘汰,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历久弥新。 2 “婵瑜壶”的创作

“婵瑜壶”(见图1)的创作亮点首先在泥料,其次在壶型。“婵瑜壶”选用的泥料为“金砂”料,即为调砂的泥料,在以前,但凡是制壶高手,首先一定是炼泥与调砂的高手,名家调砂各有秘手,以保证独一无二。调砂工艺是指在炼生泥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熟或半熟砂粒,以赋予颗粒感。在调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心静,这要求紫砂匠人在调砂时讲究“心静”,调砂过程漫长而枯燥,泥中调砂,调多少,怎么调,都是紫砂匠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后总结经验摸索出来的,只有这样方能成就一把上品调砂壶。整把“婵瑜壶”的泥料“粗中有细”,远远看去就像黑暗夜空中点缀的繁星,壶钮为祥云状,更有一种仰望星空的感觉,使用此壶仿佛徜徉于天空之上,身边无数繁星环绕,水从壶嘴倾泄而下,仿佛圣水从天空倾泻而下,那种冒着热气的自然感让人畅快淋漓。壶把曲而不俗,壶身圆融柔和,线条收放自如,壶把进行柔和的弯曲,握着壶把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整把壶那微妙的、恰到好处的平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婵瑜壶”无疑是充满禅意的一把紫砂壶,其壶型类似于传统的“均玉壶”,但又加入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整体壶身混杂着阳刚之气,又带有女性的柔美,古韵盎然,如玉似石,远看带着圆中寓方之意,壶型线条简单,整体壶身为方形轮廓,却加入了圆形的棱角,这与壶盖的圆形棱角相呼应,整体壶型大气严谨匀称,可以看到制壶匠人技艺娴熟老练、构思巧妙。这把运用抽象艺术的壶深谙方圆之间的和谐之美,在方圆变化之中体现出一种禅气,紫砂壶需要禅气来使得“器”变成“艺术品”。紫砂壶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在无形中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婵瑜壶”壶身并没有任何装饰,但给人整体感觉却非常的精致与饱满,这种感觉正是来自于此壶的“空”。佛有示“不可语”,“空”是无法用言语说明的,尤其是当这种“空”存在于自然当中时,“婵瑜壶”的整体创作属于自然派的创作,想要描绘这种“空”是比较难的,比一五一十地刻画、复制外型更重要的是对整把壶“气韵”的把握,而气韵的把握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整把壶的线条节奏,太繁、太密的线条会使表达的主体过于直白,而线条太紧密会打破平衡感,而此把“婵瑜壶”在线条的处理上堪称佳作。整个壶身的线条简洁流畅,没有采用什么繁复的装饰,只是运用独特的调砂工艺给整把壶以天空与繁星的浩瀚,壶身的整体浑厚又不失精致,柔韧又不轻不重,曲线柔和、直线坚挺,壶盖轮廓分明,壶身与卡盖完美吻合。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选择一把特别的、充满禅气的“婵瑜壶”,就是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意境和人生哲学。 参 考 文 献

[1]高奋荣.谈“德壶”的器型风格与人文寓意[J].江苏陶瓷,2018(04):66. [2]俞双妹.谈“劲节提璧壶”的造型风格与人文情怀[J].江苏陶瓷,2018(04):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