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2014年第1期 文化传播与教育 新撼锋 太学生 理健康教育的路棰研究 孥 琴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人才素质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深入总结了当前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信 息化和系统化是新媒体背景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147.0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 2 币资人员多元,专业素养较低。目前,高等学校承担 求,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全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方面的教师、学生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1】。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 工作干部、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等。 育工作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已经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心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配置存在两方面问题, 理发展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生工作系统为 是师资力量不足较为普遍,配备多元,结构复杂,而且兼 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院系为依托的多元化心理健 职人员相对较多,专职人员缺乏。屈正良等人调查我国心理 康教育工作局面。虽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 健康专职教师师生比约为1:10985,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 一主要途径有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 对1万多名学生 二是缺乏具有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的 座的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机构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 心理咨询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是由其他专业 导,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但是这些途径还存在很多不足, 背景的人员转型而来的,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少专业 例如目前所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 资质,进而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 想,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一些学校的心 3.课程教学随意,忽视学生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理咨询中心形成虚设,很少有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 课程多以公共课形式开设,课时少,覆盖面窄;任课教师多 治疗等。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为非专业教师;课程内容设置随意,缺少针对性,没有系统 教育,及时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地开展心 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切身 理咨询和干预,已成为高等学校当前学生管理和人才素质培 感受,而且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 养工作的重要内容。 4.机构机制不完善,运行效果不理想。高等学校学生心 当前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 同时,仍然存在一部分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校级心理健康 的主要问题 教育中心,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 一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大多隶属于学校学生工作部(处), 、1.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出现偏差。目前,很 学校的教育与咨询工作机制不完善,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工 作经费、专用的团体训练室以及团体辅导和培训设备得不到 多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是下设于学生管理部门的, 有效保障,工作内容和形式多是走过场,覆盖面窄,缺乏针 很多工作是由学生管理部门分管和领导的,所以出现了完全 对性,以上种种原因,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满足 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把二者的概念混淆, 现实需要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校 而且在高校里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日常思 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多是 应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 简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没有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本身 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经过多年从事大学生心 独特的学科性和实践主体性【1]。还有一些高校把心理咨询或 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总结得出,只有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和系 心理干预工作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任 统化,才能提高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身上,所以他 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停留在补救性目标层次上,而忽 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 的发展性功能L2J。 收稿13期:2013-07—12 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1.1 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当 前高校里几乎都是“90后”大学生,他们早早接触到了网络, 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ZYB13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瑜琴,女,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47 今传媒2014年第1期 文化传播与教育 熟悉网络操作,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所以很多人也依赖网络。 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他们的上网行为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中国 2.规范心理委员管理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到2013 朋辈辅导作用。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人,网民中年轻和高学历 的一种新型模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但手机网民数量大幅上升,达到4.64亿, 在大学生中间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主要依靠班级心理委员。 手机是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较2012年底增加4379 班级心理委员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的基础,也 万人。在当前网络普及和发达的前提下,网络也已成为大学 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较少的重要补充。班级心理委员工 生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平台。大 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有效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 学生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接受这种学习的模式,所以大学生心 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需要规范和 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及时运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 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制度,对心理委员实行动 2.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扩展了宣传和教育覆盖面。传 态管理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可以从自评、班级考评和辅 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主要依赖于发放心理健康图书资料、 印发宣传纸质材料和开展心理咨询,利用广播站、电视台、 校刊校报、橱窗、宣传板等媒体,这些宣传方式会受到时间、 空间和成本的限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它是新形势下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I 。因此,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和博客等网络载体具有覆 盖面大,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的特点,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阵地和覆盖面。 3.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预防和自 我调适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才 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主体,因此,自我调适是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作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电子刊物可以利 用网络平台面向全体学生推行,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使同学 们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学会有效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 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遵循不同时代、不同 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特点,尤 其是一些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要给予及时的 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因此,心理健康教 育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讲授、课外知识宣传和咨询 中心干预的被动状态,实现了网络宣传、网络教育和咨询的 心理健康教育局面,不仅对传统教育方式是有益的补充,而 且促进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 1.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助于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高等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层策略,即发展性 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浮在表面,应该面向在校 的全体学生,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体系。高校要严格执行“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一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四级网络体系,成立专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级主 管领导工作小组和二级院系主管领导工作层面,从不同层次、 不同侧面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统筹领导,明确各 级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反馈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学校、 院系、班级三级危机预防工作体系以及“发现、监控、干预、 转介、善后”五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系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 】48 导员评议三方面进行,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认可度,促进心理委员工作的主动性。 3.做好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培训,扩大培训面,有助于心 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 中纳入学生宿舍的宿舍长,可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链。根 据目前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是建立 在舍友之间,他们同吃同住,彼此深入了解,相互倾诉,建 立信任关系。因此,宿舍长扮演着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倾听、 共情、沟通和帮助、支持、引导的角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 知识与技能是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 基础,因此,应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心理档案的建立、朋辈辅导的技巧、沟通技巧、 心理问题识别、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等。通过定期对心理委员 和宿舍长的培训,提高了心理委员和宿舍长的胜任力。其次,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要应用各种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充分发挥自身的基层力量作用,契合自身生活实际与班 级同学心理状况,以班或宿舍为单位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心 理团体辅导、心理剧等活动,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并实施动 态信息更新等。 4.构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导航系统,注重新生入学教育, 实现自助与互助。入学教育除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应借此机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于 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生活环境的变化,教学模式的不同, 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让大一新生很容易产生各方面的心理 问题,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 良好时机。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穿插关于人格和生命教育, 引导新生以积极态度去应对艰难和困苦,消除悲观消极的态 度,避免产生轻生自杀念头,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新生自主调节多种心理问题,如人际交 往问题、情绪调控问题、学业困惑问题等。大学新生心理健 康导航系统的建立,使新生在参与系列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心 理素质,实现学生自助与互助的成长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 成人教育,2OLO(12). [2】余秋梅.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 业.2012(3). [3]屈正良,易玉屏,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 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6). [4]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J.中国青 年研究,2012(1). [5]吕冬诗,张忠字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本 土化研究f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