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探讨

来源:九壹网
2017年11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721052教育管理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探讨张萍(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文章提出,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立足于教学和科研,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并创建学校合作发展平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建设;实用性人才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7)21-0085-02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有效性[4]。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建设中首先要从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入手,明确本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具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为地方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人才、最终达到何种效果的这样一个思想定位。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定位准确、才能使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充满目标性,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科研热情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由内到外地激发学校活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教学为根,科研为基首先,作为一个教学单位,地方本科院校应将教学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要务,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与市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市场和经济主战场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在追求创新能力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的今天,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5]。只有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认可,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声誉,最终使学校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得从教育基础做起,一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即教师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并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可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钱伟长先生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不仅适合理科和工科的教学,同样适用于文科知识的讲解,更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无论工科和文科的教学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只有从案例入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提供知识选择的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博性。三是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即针对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烈的大学生群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与个性特点等实出:“2014年的教育工作要求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研究制定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院校转型。”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年,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而在2016年教育数据统计中,全国本科院校有1237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700所,约占57%[1]。由此可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坚力量的地方本科院校在为我国培养各方面人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一、理念领先,定位准确第一,理念领先。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不仅决定着人类的行为,也推动着社会的变革。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地和科技与创新的动力源,更应该以先进的理念来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加快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则[2]。这五大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为地方高等院校建设的理念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用型大学的使命是传授和探索基础知识,能把专业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上,把基础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各个领域,借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67。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建设过程中应该找到并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此为核心出台相应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经营理念和文化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在合理的理念指导下,才能在中央直属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夹缝间,为国家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并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第二,定位准确。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是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提,目标、规格、服务面向、课程、教学以及质量保障都要在定位中体现,才具有针对性、可行性、五”规划》中提出:“引导地方着力办好现有高校……推动具作者简介:张萍(1979—),女,汉族,河南焦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编号:GS〔2017〕GHBZ045)。

2017年11月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其次,地方本科院校的长足发展必须以科研为基础,高等院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教学与科研必须结为一体,绝对不能分离[3]29。“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6]。高校的科研并非是脱离教育教学的纯粹性的研究,而是以教学为依托,将院校、管理、课程、专业、教师、学生、实践、合作等方方面面考虑在内的教学研究、地方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创新与推广、合作研究等。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建设中可以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来提升院校的声誉和影响力及院校之间的竞争力。三、尊师重教,以生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学生是大学的逻辑起点[3]28。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应尊师重教,解放专任教师,设置专门班主任队伍。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精良、学术造诣较高的师资队伍[3]27。解放专任教师并非是对教师的放任自流,而是为了使一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同时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因为高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而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和科研来完成的。其次,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来促进学生群体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从学校、学院层面入手,从课程设置、教学实验、班级管理、创业就业到日常生活,以服务学生为理念、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所需所想,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可靠的服务保障和高水准的质量监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地学习发展选择机会和成才就业的出路,服务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学校的管理者就是“服务者”[7]。高校管理者通过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和更广博的发展;通过提供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在跟随教师科研创新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明确化,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知识结构的丰富创造性,同时,也鼓励和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勇气和热情。四、课程合理,专业优化课程是连接学科和职业的桥梁。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和专业个性的标志,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建设特色品牌专业的基础性工作[3]10。对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学到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应用型本科是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以适应行业需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以“理论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3]28。应该理性地分析地方社会经济当前乃至未来20年、50年甚至100年后的社会经济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格的发展趋势来构建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8]。因而,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尽量达到精而优,建设出符合本校特色的品牌专业,把特色专业做优做强,这样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有一席之地。五、提供平台、促进合作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物理科学家哈肯认为,在任何一个系统里面各要素之间都需要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9]

。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大学整合资源的这个优势,创建院校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发展平台,促进政府—院校—企业的三方深入合作。第一,创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院系与相关企业联系,构建就业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实习场所。实习实训基地的创建不仅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更有利于形成“教学—实践—创新—学习”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思维创新等学习主动性的提高。第二,响应国家政策,促进校企合作,完成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本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及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对接点,积极创建合作平台,鼓励院校的科研团队或部门与政府或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创新和转让等方面的合作,形成更趋向于理性化的合作体系,使学校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充满活力。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建设中,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核心,明确本校在当地高校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特色和拓展空间,更要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核心,从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和合作平台等方面,通过教育教学和实践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1]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6/2016_qg/201708/t20170822_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DB/OL].(2012-01-17)[2017-01-15].http://311604.html.

[2]03-05].http://www.jyb.cn/zggdjy/tjyd/201603/t20160309_654376.html.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高校改革发展[DB/OL].(2016-03-09)[2017-出[3]版社刘仁,2016.

义.回到最基本:关于高等教育的思考与探索[M].兰州:甘肃教育([4]社会潘懋科学元版.做),2010(1):77-79.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井冈山大学学报育[5]探索盛欣,2016(9):95-97.

,姜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7][6]刘钱仁伟义长..地论方教育应[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研究[M].兰州:甘肃用教育型大出学版社建设,2016:102.之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3):67-74.

[8]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

[9]学院学侯宇报新,2014(9):18-21.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J].宁波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