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基于茶文化视角的大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张大林,熊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性任务.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茶文化视角下有针对性的讨论了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数学实验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关键词:创新;数学实验;实验教学;策略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大论断[1]。中国科学院王元院士强调,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使用对培养工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十分重要[2],把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作为教学手段和工具,融人到大学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综合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扩大受益面,推动教育改革”始终是教育部高教司领导对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对于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来说,了解、学习和一定程度掌握并应用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3]。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揭晓,我校学生共获国家二等奖2项,贵州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数学建模的发展对数统学院学生乃至学校带来的建设性意义,对学校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战略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1茶文化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价值对世界文化影响比较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其中之一。茶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就有道家的“天人合一”及儒家“中庸”之道等优秀思想。所以,茶文化中能体现出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不是妥协适应,而是各个事物间能相互吸纳融合,使得各个事物间能以恰到好处的状态存在,并且达到一种平衡。茶文化中的这些哲学思想在对社会大众心智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渗透给学生,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上能戒骄戒躁,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项目“2014ZCSX15”,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720”作者简介:张大林(1981-),男,贵州普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优化理论及教学管理。收稿日期:2019年1月25日。与以前截然不同。4.2宋代统治阶层以茶提升权威的演变作为统治阶层,如果仅仅通过发布命令和惩罚的方式进行统治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反弹。他们需要新的更微妙的方式起到说服、吸引和激励的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和威望。而茶内涵及茶风的转变,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于是,唐代奢侈而严肃的饮茶仪式已不合时宜,即使在宫廷这样的权力中心,饮茶也变得不那么严肃和正式。没有了对金银器皿过度追求,而认为自然的环境和简陋的材料象征着良好的品味。帝王和大臣们喝茶的方式也变得轻松了很多,变成展示他们优雅和良好品味的机会,例如,他们利用茶来讨论教育和文学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帝王就可以身居高位却以高雅的姿态对待学问,巧妙地将自己与精英们极为推崇的学术追求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茶道交往提升自己的声誉。帝王还常常亲自拜访太学,纪念孔子并向先贤们致敬,或者和学者们一起喝茶,听一位博学的学者讲解经典。此时的文风也发生了改变,文人常常以诙谐幽默的方式饮茶,显示出更大的自信。统治阶层利用饮茶把自己和诸多文化符号联系在一起,此时的茶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政治之中。在宋代,饮茶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中国约有一半的产茶地区送茶进贡。宋徽宗有很多诗描写饮茶,他还亲自撰写了著名的《大观茶论》。4.3茶在权力意义上的淡出与在人文意义上的衍化在一个腐朽的时代,对权力讲真话可能是致命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个人追求中迷失自我,都可能让人们极为沮丧。因此,当时很多文人官仕敏锐地意识到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从而对生活产生了几乎是悲剧性的看法。不少人在个人遭遇挫折后转向茶寻求安慰。他们把饮茶的254
超越性和唯美主义当作一种逃避世俗竞争的避难所,茶的自然主义也为他们提供了解放精神的空间和境界。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雅士们在努力寻找真实自我的同时,在喝茶时感到放松和精力充沛,从而变得更有创造力,茶文化因此也成为作家和艺术家灵感的重要源泉。5结束语唐宋时期,茶成为了一种国家治理的工具,在政治符号上有着不同的意义。尽管唐宋统治阶层喜欢茶道出于多种原因,无论是重视饮茶的仪式感还是利用其进行沟通交流,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无不特别看重茶可以彰显其权威和地位的功能。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中,赠茶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朝,“以茶与善”成为外交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社会衰败与落寞的时代,茶也激发了文化和自我意识的迸发,使之内涵变得更加深厚。参考文献[1]何申“.茶酒古道”与北宋文人[J].文学自由谈,2016.05.[2]丁文.茶酒新论———茶、酒两个文化符号的解读[J].农业考古,2013.05.
[3]罗漩.咏茶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4]夏甜.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J].福建茶叶,2016.04.
[5]陈文华.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6]尹巧瑞.茶道文化的历史书写与权力语境[J].福建茶叶,2016.10.[7]吴铮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8.03.
[8]殷娜.论宋代文人意趣与唐宋茶道之变[J].中国茶叶,2015.08.
2019年第0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