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直到现在,儿子现在7岁,读小学2年级。
(三) 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及交往状态
1. 目前精神状态:担心,烦躁、有时候想发火等。说话的时候条理非常清晰,感知觉正常,对自己的情绪有很好的自知力,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主动前来咨询。
2. 生理与身体状态:晚上睡眠不是很好,偶尔有失眠发生,没有重大疾病史,近期做过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没有器质性病变。
3. 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日常生活正常,按时上下班,经常和几个固定的朋友来往,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一起外出郊游。
(四) 咨询前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4分。标准分,55分。轻度焦虑。 二、 主诉和个人陈诉:
(一) 主诉:近25天来,经常感到担心,烦躁,有时候想发火。
(二) 个人陈诉:
大概25天前,我的表弟到我家来玩,开着刚买的路虎,给我儿子买了很多衣服和好吃的 ,他告诉我,他现在一个月可以赚几万块,现在找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准备结婚了,让我帮他联系一个超级豪华婚车,因为他的朋友开的车都是很好的,所以他必须要准备一个超级豪华的婚车。看着表弟一脸幸福的样子,还有看着他一身的名牌,又想起以前我们家和表弟家都是那么穷,而现在表弟变得这么有钱,而我自己却比以前好不了多少,守着一个一个月只能赚3,4千块的老公,我自己一个月收入也不高,什么时候才能买上路虎,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像表弟现在一样的幸福生活。我突入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一辈子这么穷,一辈子都不能过上幸福生活了。一想到这个,我就很担心,内心就很烦躁,有时候还失眠,老想找我老公发火,就是因为他赚不了多少钱,才让我们家一直这么穷!后来我朋友说我的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到改善,所以我就过来看看!
三、 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体型适中,不胖不瘦,衣着干净,虽然身
上没有过多的首饰等装饰,但是衣服搭配合适,举止得体,动作神态正常,讲话思维清晰连贯。交谈过程中,谈到那次表弟的来访,明显感到求助者语速加快,音调提高,声音也变大了,颇有些激动。但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的性格体现着强势,又不够自信,敏感,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迫切的主动求助愿望。
四、 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根据求助者在摄入性谈话中的实际表现,以及收集到的求助者 一般资料以及心理测验结果,该求助者目前的状况如下: 1, 精神状态:担心,烦躁,有时候想发火等。
2, 生理状态:晚上睡眠不是很好,偶尔有失眠现象发生。 3, 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4, 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该来访者性格上不够自信,对于现在自己不够幸福是因为家庭赚钱不够多上存在不合理信念(有钱就等于有了幸福等)
(二)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 诊断依据: 1, 求助者无器质性病变。
2, 求助者是主动寻医,在沟通中,其所表现的性格特征稳定,三观正常,意识清晰,由上所述,结合正常于异常心理学原则,求助者可排除精神病。
3, 该求助者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问题。
4,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五个条件:
(1) 求助者是由于现实因素而产生心理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情绪担心,烦躁,有时候想发火等不良情绪; (2) 拥有25天以上的消极不良情绪,而且始终不能消退; (3)行为正常,理智存在,在有不良情绪发生时,能及时控制住 (4) 日常学习生活与社交生活都不完全受不良情绪影响,基本维持正常;
(5) 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只有没钱就不会幸福的心理问题,在面对其他时间,和日常心理变化都很正常。
(四)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思维逻辑正常,感知觉正常,并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需求帮助,三观统一,认知、情感、意识都清晰。结合病与非病三原则分析,该求助者不存在精神病。 2, 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 神经症特点,有持久的内心冲突,而且冲突已经变形,冲突无现实和道德意义,由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引起,而且影响了社会功能。而求助者是因为看见表弟比自己过得好而产生了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3,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有担心,烦躁,想发火等情绪,但程度较轻,并没有对任何事情都存在不满,也没有做损害社会功能的事情,求助者的心里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属于常形冲突,该求助者不患有焦虑性神经症。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病程持续2-6个月,而且内容出现泛化,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这些都属于严重心理问题。该求助者不良情绪持续不到一个月,且仅限于家庭经济状况这件事,尚未出现泛化,社会功能基本正常。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 原因分析
1, 生物原因:女,31周岁,无躯体疾病。 2, 社会原因:
A:社会环境-----目前社会大环境就是看重金钱,以金钱万能论为导向 B:生活事件-----发现以前和自己一样贫穷的表弟现在比自己富于了太多。 C:父母教养方式-----多子女家庭,又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太关注自己的成长。
3.心理原因:
A:认知-----以前表弟和自己一样穷,现在表弟幸福了,是因为他现在有钱了,自己现在不幸福,就是自己没有钱,如果一直没钱,就会一直不幸福!
B:性格-----求助者性格中有不自信、敏感特性。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与求助者沟通交流之后,做出了病情的评估和诊断,并确定了以下咨询目标: 1, 大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让求助者对自己目前的情绪困扰是自己不合理认知造成的有个正确的认识,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与睡眠状况。
2,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重新认识金钱和幸福的相关事情,激发并提升自己的生活热情,使求助者不再受不合理情绪的支配。 咨询方案 (一)咨询方法与基本理论 1, 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 基本理论:合理情绪疗法建立在ABC理论之上,激发性事件A是指引起情绪的一个起因;B是指在遇到A之后相应而生的想法,即在发生事件之后所产生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是指在一定的状态下,个体所产生的情绪和做出的相应反应。大多数人认为A是直接诱发不良情绪的导火索。但诱发性事件A 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真正对C产生影响的是B,一个人对事物的想法和看法直接影响了其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本身的认知是积极正面的,那他就会做出适度的情绪反应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但当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偏见时,则产生的都是不良情绪和反应,情绪障碍的产生就是因为这种不合理信念累积的越来越多,不良情绪的长期存在。 3, 本案例中的A、B、C:在本案例中根据求助者的陈诉和观察,发现她很多信念具有绝对化(如:必须有钱),过分概括化(有了钱才能有幸福),糟糕至极(如果一直这么穷,这辈子都不会辛福了 )的特征。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使她陷入负面情绪状态,难以自拔。考虑求助者自身年龄和文化水平,认为比较适用合理情绪疗法。
(二) 双方责任、权利及义务 1,求助者及监护人: 责任:A,提供给咨询师的事情和材料必须是真实的; B,在咨询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咨询师,求助者自身也要积极配合咨询师; C,对待咨询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认真完成; 权利:A,有权要求咨询师出示能证明咨询师身份的材料; B,有权知道在咨询中所会采用的什么方法,怎样进行治疗; C,在对咨询师不满时有权利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D,在因为自身愿意和外在原因,无法继续咨询时,可以停止咨询或者转让; E,求助人及其监护人有权利了解咨询方案内容,并且在对咨询方案有异议时可以协商或选择更好的方案。 义务:A,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也要认真履行所在机构的规定; B,在商定好咨询方案之后,受助者要认真遵守咨询时间和咨询方案; C,在咨询期间,受助者及其监护人,一定要尊重并且信任自己的咨询师,如果在咨询中有任何特殊情况,及时与咨询师沟通。 2,咨询师: 责任:A,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自己的咨询方案,并且遵守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B,运用相关专业,制定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案,使求助者摆脱自己的不良情绪; C,在咨询中,要严格对求助者所讲述的事情和隐私进行保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保密,但要对求助者说明情况。 权利:A,掌握求助者是如何产生心理问题的经过,及了解求助者的基本信息; B,在面对众多咨询者时,咨询师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在不能对求助者提供更大帮助时,可以将求助者转给其他咨询师或终止自己的咨询服务。 义务:A,把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告知求助者,出示可以证明自己执业资格的相关材料; B,认真对待来访者,并对求助者隐私严格保密,遵守机构的咨询规定; C,在商定好咨询方案后,咨询师要按咨询方案严格执行; D,在咨询过程中,给予求助者充分的尊重,按时对求助者进行咨询服务,如因一些外在或自身原因,不能按时进行咨询,及时与求助者沟通。 (三) 咨询时间及费用: 时间:一周一次,每次50分钟。 费用:50元/次(本案例为“咨询师成长计划”中的实习案例,由咨询师独立完成,督导老师给予督导)
七、 咨询过程 (一) 咨询阶段: 1, 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2, 心理咨询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1, 时间:2017年9月10日
2, 目标: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向来访者解释相关的规定和双方的责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经过沟通交流之后,进行心理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与来访者商定咨询方案; 3, 使用方法:测验法、摄入式会谈法; 4, 咨询过程: (1) 咨询登记表的填写,,了解求助者基本状况,解释相关的规定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为了与求助者拥有互相信任的咨询关系,在张某诉说自己情况时,认真的倾听,并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真诚的关注张某的变化。
(3) 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引起是关于一直以来的经济状况方面的事件,探寻来访者的心里矛盾根源。在会谈中尽量识别和寻找其错误的认知模式、绝对性观念及对事情的错误评价,并寻找其改变的意愿。
(4) 心理测验: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
(5)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陈女士,并告知陈女士目前她的困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并告诉她如果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在自己的躯体上体现出来,还会影响其现在以及以后的生活,现在,失眠就是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6) 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呈现给陈女士,让她知道我们准备用ABC理论来解决她目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并和陈女士一起商定咨询目标。
(7) 布置家庭作业:让陈女士回家后,认真思考和咨询师的谈话,并努力做自我探索,思考自己这些不良情绪的形成原因。并告诉陈女士家庭作业的愿意和功效。
本次咨询小结: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对来访者的一般心理问题做出了正确的诊断评估,而且和来访者商定了未来的咨询目标。
第二次:心理咨询阶段(领悟阶段) 1, 时间:2017年9月17日
2, 目的: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以下三种事实 (1)诱发事件A并不是产生不良情绪发生不良行为的C的直接原因,来访者不合理信念B才是所有事情的罪魁祸首; (2) 自己的情绪和行所做的事都由自己负责。 (3) 为了减少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必须将其不合理的信念打破。 3, 方法:呼吸放松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A, 反馈家庭作业:经过上次谈话后的认真思考,陈女士认为上次咨询中咨询师说的很有道理,并不是她目前家庭收入不多的事件本身,而是由于她的不合理认知导致了担心,烦躁等不良情绪。虽然她知道了原因,但是内心的冲突还是继续存在着。
B, 针对陈女士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教导她用腹式呼吸放松法帮助她入睡。
C, 不合理信念分析:通过会谈,从表层的诱发事件(她的表弟目前比她家有钱),到现实问题(她和老公收入都不高),参考陈女士的性格特点影响(强势,敏感),对陈女士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使其领悟到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
内容节选如下:
咨询师:你还记得我们上次谈过,是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情绪及后果,而不是事件本身,对不?
求助者:记得。 咨询师:在生活中
每个人对相同事物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也会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拥有不同的想法,在这些看法中,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如果你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需要自己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不好的情绪是由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
来访者:是真的吗?(眼睛探究的盯着咨询师)
咨询师:我们举一个例子,有天你去超市买东西,有个人踩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反应?
来访者:我当然不高兴了!谁被无辜踩了,也不会高兴吧! 咨询师:这时候你发现他是个盲人,你还会生气吗? 来访者:当然不会了,我还会扶他站好!
咨询师:那你看,事情都你在超市被人踩了一下,但你前后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
来访者: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
D,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1)来访者要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事件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重要的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才使自己产生量消极不良的情绪(2),告诉来访者,必须反复练习腹式呼吸法放松法,并在下次有不良倾向的时候,用它来改善!
本次咨询小结: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认识到了ABC理论的核心理念。
第三次:心理咨询阶段(修通阶段)
1, 时间:2017年9月24日
2,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修通不合理信念。
(2)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老公和自要赚很多钱”“没有钱,这辈子都不会幸福”展开讨论,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没钱不一定就会不幸福、树立合理信念。 3,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4, 咨询过程: A, 反馈家庭作业:经过一星期的认真思考,陈女士认为在生活中有很多类似“面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样,行为和感觉就不一样”的情况;觉得在睡觉前用腹式呼吸法非常有用,一会就睡着了。
B, 针对她的不合理信念采用“苏格拉底辩论术” 内容节选如下:
咨询师:你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怎样? 来访者:家里很穷!
咨询师:那那个时候你幸福吗?
来访者:还行吧,爸爸妈妈很爱我,虽然他们经常不在家,但是每次回来都给我带好吃的!
咨询师:那说明金钱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吧!
求助者:但没钱总是不让人开心的!
咨询师:那你和老公感情好吗?
求助者:很好,虽然我们经常为了钱的事情吵架,但我们都是初恋,感情一直非常好的!我老公很爱我的!我朋友们都很羡慕他对我这么好!
咨询师:是的。
来访者:以前我表弟没有这么有钱的时候,我觉得我和老公过得也不错,现在想来,好想是我自己太绝对了!
咨询师:是的,真实因为你这种绝对化的看法,导致你过分的觉得必须有钱才能有幸福,把幸福和金钱绝对化的联系了起来!
来访者:是的,我明白了!(释然的笑了)
C,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填写RET自助表,找出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并加以驳斥。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比较好的领悟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自己的问题的关系。
第四次:心理咨询阶段(修通阶段) 1, 时间:2017年,10月4日
2, 目的:(1)帮助求助者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2)有钱才能有幸福这件事改变原有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等不合理认知,建立合理信念。
3,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4, 咨询过程: A, 反馈家庭作业:面对家庭作业,求助者都认真完成,通过RET自助表的练习,陈女士能够很好的运用辩驳法,纠正不合理观念,陈女士认为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理性了很多,情绪也比较稳定了。
B, 结合求助者的作业,更近一步的针对陈女士在金钱和幸福这件事情上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并鼓励陈女士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认知。
C, 家庭作业:要求陈女士继续联系腹式呼吸法,并把它运用到改善情绪上面去,同时让陈女士继续练习RET自助表里的内容,并鼓励它把合理情绪疗法运用到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上去。
本次咨询小节:陈女士较好的完成了RET自助表,并能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用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认知。
第五次:巩固结束阶段(再教育阶段) 1, 时间:2017年10月11日 2,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 (2)咨询结束
3,方法:心理测验、会谈法 4,咨询过程: A, 反馈:陈女士以及能够很好的运用腹式呼吸法入睡,并在自己感到想发火的时候用腹式呼吸法让自己放松。也能很好的运用RET的练习,并把这个练习运用到了其他事件中去了,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感觉自己现在思考问题更加理性了。
B, 咨询师和陈女士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了整个咨询过程,积极的肯定了陈女士的改善。陈女士自己完全认识到自己以前的不合理信念,并完全加以了改善,自己心情也好起来了!
C, 咨询师帮助陈女士再次梳理了贯穿整个咨询的合理情绪疗法,鼓励陈女士在生活中多运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D, 进行心理测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照咨询开始时候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本次咨询小结:陈女士对没有钱就没有幸福这件事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担心,烦躁等情绪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掌握了放松技巧,基本达到了近期咨询目标。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 陈女士自我评估
陈女士自己认为自己可以用新的合理认知模式看待问题,睡眠
质量也得到改善。现在觉得自己的幸福感明显上升了,觉得自己以前把金钱和幸福联系起来是完全不正确的,现在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陈女士的朋友评估:
陈女士的朋友觉得她现在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了,人也沉稳下来了,也开朗了需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明显得改变,看问题理智了很多。
(三) 社会生活的改善情况:
陈女士开始经常参加一下自我成长的课程,对家庭教育,夫妻
关系的改善重视起来,开始寻求更多的幸福的方法,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四) 陈女士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SAS焦虑自评量表:粗分,30。标准分38。对比之前的得分,说明陈女士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
(五) 咨询师的评估:
陈女士经过五次咨询,对她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有了正确的认识, 使得她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经过她自身的联系,学习了腹式呼吸法,学会了自我调节,缓解情绪。学会了合理情绪疗法,思想更加理智,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的成长,具体和近期的咨询目标都基本实现了。
(六) 陈女士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陈女士的睡眠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精神状态也得到很大改
善,情绪也稳定了许多,也不再老想发火了,对金钱和幸福的关联也能较理性对待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