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A﹣G 是纯净物且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 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 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D_____,E_____。
②物质 G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请写出物质 G 和物质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任写一个)。
③物质 C 与物质 D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④古代常将草木灰与 C 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Cl Fe 氧化物 CuO+H2
2+K2CO3═
加热Cu+H2O 复分解反应 Ca(OH)
CaCO3↓+2KOH
【解析】 【分析】
根据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钾;根据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根据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盐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根据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与F可以相互转化,且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所以F是氢气,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所以G是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①根据分析,D是HCl,E是Fe;
②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物质G和物质F反应,可以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加热Cu+H2O;
③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④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
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Ca(OH)
2+K2CO3═
CaCO3↓+2KOH。
2.在一次化学课堂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游戏,要求五位同学分别佩戴下列铭牌:铝、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氢氧化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图中“一”表示相的两位置代表的“同学”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位置代表的“同学存在转化关系)。其中A的溶液显蓝色,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四位佩戴铭牌的同学为候选人员按游戏规则,只有一人能从原五位同学中找到替代对象完成游戏,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______(填序号)。 ① 银 ② 一氧化碳 ③ 盐酸 ④ 氯化钠
【答案】CO2 供给呼吸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 【解析】 【分析】
A的溶液显蓝色,所以A是硫酸铜,D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D是二氧化碳,C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气,B会与C反应,所以B是铝,E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D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2)C是氧气,氧气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3)A-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4)因为银和氯化钠不能和这五种物质中的任何物质反应,而一氧化碳也只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能跟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只有盐酸符合要求,盐酸代替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和铝反应,所以这位同学佩戴的铭牌是③。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A-F 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且它们都含有—种相同元素,该元素为 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同时,A 由一种元素组成,B、C、D 都由二种元素组成, E、F、G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图中的“—”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 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A 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 B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O2 CuO+H2SO4=CuSO4+H2O 【解析】 【分析】
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为氧元素,A 由一种元素组成,则A为O2;B、C、D 都由二种元素组成,且A可以转化成B、C、D,B可以转化成C、D,D可以转化成C,则B为CuO;D为CO2;C为H2O;E、F、G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且B与E可以发生反应,D可以转化为G,C可以转化为F,E、G可以反应,G、F可以反应,F、E可以反应,则E为H2SO4;F为Ca(OH)2;G为Na2CO3;代入转化关系图,验证正确。 【详解】
(1)根据推断过程,A为氧气,故填:O2
(2)B与E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
CuO+H2SO4=CuSO4+H2O
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
(1)写出A、D、F的化学式:A_____,B_____,D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F制取氢气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灭火 Ca(OH)2+Na2CO3=CaCO3↓+2NaOH 置换反应 产生的氢气
不纯(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C俗称纯碱,故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F是水,水能与A相互转化,故A可能是氧气,C能与B相互转化,B能由A生成,故B可能是二氧化碳;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F能生成E,故E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故D可能是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D可以是稀硫酸,故填:O2;CO2;H2SO4;
(2)B是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C是碳酸钠,E是氢氧化钙,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灭火;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图中物质间的转化有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F是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氢气不纯(合理即可)。
5.A~E 分别是由钙、铜、铁、碳、硫、氢、氧七种元素中的一种 或几种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有相邻边的物质间能反应,对顶角物质间能转化)。请回答:
(1)A 物质的名称是____,D 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2)写出 E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 C+D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B 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气体)。 【答案】铁 CuSO4 CaO+H2O==CaOH2
CaOH2+ CuSO4==CuOH2 CaSO4 复分解反应 H2(或氢气)
【解析】 【分析】
B是酸,根据所给元素的种类,B是H2SO4,碱C和盐D有相邻的边,则碱C能与盐反应,所以C必须是可溶性的盐,C是Ca(OH)2。盐D能与Ca(OH)2、单质A反应,则A是金属单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所给元素的种类,D是CuSO4,A是Fe。氧化物E能与
稀硫酸反应,且能转化为Ca(OH)2,所以E是CaO。 【详解】
(1)A 是铁,D 物质的化学式是CuSO4。
(2)E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
(3)C+D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CuSO4==CuOH2 CaSO4,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B 物质是H2SO4,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氢气。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6.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 (2)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OH 、CaCO3 CuSO4 CaCO3、NaOH、BaCl2 CaCO3、NaOH、Na2SO4 【解析】 【分析】
根据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同时能形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钙,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已知无色溶液pH>7,为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分析判断并解答该题。 【详解】
(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会使溶液变蓝;
(2)测定滤液的pH大于7,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共存,因此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故答案为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
7.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提示:CO+Cu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Cu+ CO2, H2+CuO
Cu+ H2O;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 ④; ①②; ②⑤①; 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物质的名称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4)写出A和E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 【答案】水 CuO+CO【解析】 【分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可以转化成B,且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 【详解】
(1)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故F是水。
(2)符合C和D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Δ CuO+CO2 灭火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CuO+COCuO+CO2。 程式为
(3)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故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4)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A和E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点睛】
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则A是盐酸,G是最轻的气体,则G是氢气。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组成
(1)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生成白色滤渣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氯化钠
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NaCl。 (4)试剂X是__________。
(5)滤液C中除含Fe(NO3)3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答案】CO2 Ba(NO3)2+MgSO4=BaSO4↓+Mg(NO3)2 Na2SO4 Ba(NO3)2 HNO3、NaNO3、Mg(NO3)2、Ba(NO3)2 【解析】 【详解】 实验一
根据白色固体中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根据向无色无色溶液加过量硫酸镁有白色滤渣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
(1)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所以白色滤渣甲是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NO3)
2+MgSO4=BaSO4↓+Mg(NO3)2;
(3)在原白色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得到无色溶液,通过以上推断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钠; 实验二
(4)滤液A中含有硫酸镁,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向滤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5)固体样品中加入的是过量稀硝酸,滤液C中一定有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所以滤液C中一定硝酸钠;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铁,整个过程中没有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滤液C中一定有硝酸铁;硫酸镁和过量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所以滤液C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过量的硝酸钡。
10.下列图示中 A 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 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 为蓝色沉淀。各 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 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E 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 (4)H 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氢氧根 H2O Fe+CuCl2=FeCl2+Cu ③④ 燃料、清洁能源、还原剂 【解析】
(1)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所以A为金属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C为HCl,G为蓝色沉淀,所以G为氢氧化铜,铁和盐酸反应生成H和I,铁和D反应生成J和I,所以I为氯化亚铁,H为氢气,B和D反应生成蓝色沉淀G和F,所以D为氯化铜,B为可溶性碱,可以是氢氧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F是氯化钠,E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E的化学式为H2O;
(2)反应②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3)①是铁和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②是铁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④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
(4)H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燃烧无污染,所以H(氢气) 可以作燃料、清洁能源、还原剂。
11.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A、B、C、D、E 是初中常见物质。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光【答案】H2SO4 。 复分解反应 。 6CO2+6H2O【解析】
A物质是含氧元素的单质,故A物质是O2,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CO2,C物质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H2SO4 ;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故为氢氧化铜。 (1)物质C的化学式是H2SO4;
(2)物质D是盐,物质F是碱,由盐转化为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B物质是二氧化碳,A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
C6H12O6+6O2 叶绿素光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 叶绿素
12.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___。
(3)请写出由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
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________。A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____。 【答案】H2CO3 2C+O2
点燃2CO CO2+Ca(OH)2=CaCO3↓+ H2O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
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金刚石、石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为碳酸钙、D为碳酸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A为碳;故(1)D的化学式为H2CO3 ;(2)对应物质的转化为2C+O2
点燃2CO; CO2+Ca(OH)2=CaCO3↓+
H2O;;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处理方法为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推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