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随地乱扔,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因此,我们班开展了“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班会。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采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网上查询、具体实践操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让学生理解粮食来之不易,认识到爱惜粮食的意义。
2、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多渠道、多学科的从“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粮食与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一)选题分组
1、在班会上,对全班同学进行一组调查: (1) 你在学校有没有把饭吃完的经历吗? (2) 如果有的话,你怎么处理剩下的饭菜? (3) 你有不爱吃的菜吗? (4) 你怎么处理不爱吃的饭菜?
(5) 你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盛饭菜吗?然后出示一系列浪费粮食的图片,激发学生产生共鸣,参与活动。
2、活动主要形式 (1)收集资料和信息 (2)调查研究和实验 (3)宣传、倡议
3、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按照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自身便利条件,自由分为五个组:①粮食相关信息组;②粮食与生活组;③实践操作播种组;④粮食浪费现象组;⑤节约粮食宣传倡议组。
(二)制定计划
每小组民主推选组长,聘请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制订自己小组活动计划。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 粮食相关信息组 活动目的:
1、了解粮食生产的现状;
2、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①网络组②电视新闻组③报刊杂志组; 2、各小组围绕自己的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3、整理收集的资料,准备交流的材料; 4、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材料。
①人增地减,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②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可比效益下降,影响粮农的生产积极性 综上所述,情况表明,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粮食与生活组 活动目的:
1、解食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调查、观察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过程:
小组分工:①粮食的来源;②粮食的营养
1、粮食的来源
(1)目标:通过去农村、工厂、商店等场所去了解关于食物来源,人们为食品生产所从事的各种劳动,学到食品从种、养到加工及流通的知识,激发学生尊重他人劳动和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进而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建立种、养小基地,来自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格及动手能力。
(2)内容:
①到农村去看种植与养殖情况。 ②到工厂看食品加工的过程。
③到商场看食品的流通情况。④建立学生种、养小基地。 2、粮食的营养 (1)目标:
通过了解营养成份的分类及不同食物所包含的营养成份,以及人类维持身体健康所需合理摄取的营养成份比例,增进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通过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动手实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①了解营养成份分类及营养与健康的知识。② 进行“小金鱼吃饱了”的科学小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③ 观察家庭成员的日常饮食习惯,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实践操作播种组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创新能力; 3、体验种粮的辛苦,使学生爱惜粮食。 活动过程: 1、调查访问
种粮食的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那些工序?同学们带着问题,向家长、亲戚或农民朋友打听、调查,分别开展调查访问活动。通过调查访问,同学们知道了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对粮食的生产有了感性认识。
2、亲身体验 3、活动汇报
“粮食是汗珠换来的”八个大字醒目的写在黑板上,主题活动汇报会正在进行。小品《我们再也不能浪费粮食了》把同学们经常浪费粮食的现象编成小品,提醒同学们今后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汇报会上气氛热烈,形式多样,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一)粮食浪费现象组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 2、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信息整合的能力; 3、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个人的良好品德。 活动过程:
1、聘请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人口、土地、粮食”的讲座,(10月9日)
2、分小组讨论浪费粮食情况的严重;并列举出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
1 2 3 4 5 6 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 工厂食堂工人就餐时浪费蔬菜现象严重 客饭店客人浪费米饭现象极为严重 家庭节假日浪费饭菜现象极为严重 家庭平时浪费米饭现象严重 大型饭店中就餐人员浪费粮食现象严重 民间举行婚庆喜事时浪费粮食现象严重 3、组织学生到田间请中星村老农徐爷爷讲讲水稻生长过程,农业生产情况,然后组织一次拾稻穗活动。
(二)节约粮食宣传倡议组 活动的目的:
1、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宣传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节约粮食的活动的形式. 勤俭节约演讲稿。
勤俭节约名言、警句、格言。
勤俭节约故事。 勤俭节约手抄报。 身边勤俭节约的表率。 勤俭节约辩论会。
勤俭节约的文章、诗歌、儿歌。 勤俭节约的倡议书。 勤俭节约作文。
勤俭节约金点子勤俭节约漫画。 勤俭节约小品。 2、节约粮食的倡议书:
从小我们就读过《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为农村的孩子,我们常能看到爸爸妈妈田间劳动的艰辛,难道我们有借口浪费粮食吗?现倡议如下:
1、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3、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4、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伙伴们,只要我们努力,人人争做节约小公民的话,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我们的国家会更富强。
五、活动小结与评价 小结:
1、通过这段时间活动,学生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我们周围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兴盛,人们却熟视无睹,站出来“叱咤”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家都腻烦“忆苦思甜”的训诫,对已逝的混沌时日也都有不堪回首之感,但都无视现实。
2、同学逐渐养成了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同学们体会到了种粮食的辛苦,对“粮食是汗珠换来的”有了亲身体会,懂得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的道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同学们不仅懂得了要爱惜粮食,而且有自觉地行动。据家长们的反馈和寄宿部的老师反映,吃饭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大大减少。 (3)、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是主体,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究、感受。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
2、对老师的评价
(1)、整个活动过程,似乎都是学生在动,而实际上,从活动的设计、每个过程的进行,都是老师在“导”,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2)、在班会中开展实践活动,与社会综合实践课整合在一起,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单调枯燥的说教模式,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